回覆列表
  • 1 # 文景書法

    耿仁堅此文對顏自書告身帖筆法理解深刻、詳盡,推薦給大家,可惜只能發九張圖片。

    坊間有很多顏體字教材,大多延續民國以來的刻帖教法,實際教的是碑刻的顏體字,其實最好的教材則是顏真卿的楷書墨跡《自書告身帖》,《自書告身帖》是顏真卿晚年作品,是顏氏一生用筆習性的總結,分析清這一墨跡再回頭看其碑刻,自會領略刀下之筆勢,寫出真正的顏字來。

    書法一事,筆法第一,有筆法乃得結構。弄明白了顏真卿的筆法,唐楷的筆法基本都就弄明白了。

    我們看看顏真卿留在《自書告身帖》中的楷法真諦。

    一、關於“點”的相關資訊。

    點是顏楷中的最基本元素,點畫弄明白了,其它筆畫就好理解了。

    點的起筆_02

    點的起筆:基本分兩種,一種是藏鋒的,一種是不藏鋒的。

      “點的起筆_01”圖中,筆向右切後,直接鋪毫向右下執行,不藏鋒。

      “點的起筆_02”圖中,逆向起筆,將筆尖折倒後鋪毫直接向右下執行,這是藏鋒起筆。

      其它的大同小異,稍有點變化。但不可一味藏鋒起筆,否則會太機械了,沒有呼應與動感。

    點畫的收筆_01

    點畫的收筆_02

    點畫的收筆_03

    點畫的收筆:基本也分兩種,一種是直收,一種是向右下中間位置或偏左位置收鋒。

      “點畫的收筆_01”圖中,筆鋪毫直行到一定長度直接彈起,但要注意筆到鋒到。圖中顏真卿筆毫直接彈起時留下的痕跡注意觀察。

      “點畫的收筆_02”圖中,筆鋪毫到最後,向中間漸收筆提起。

      “點畫的收筆_03”圖中,筆鋪毫到最後,向左下漸收,此時筆毫尚未全部彈起,然後如行書般向左提出,取得呼應之“點”。其它呼應之“點”,方向不同而已,大致一樣。

    點學會後,就可以理解“撇”畫的起筆收筆方法了。橫畫起筆也用到點的一些技巧。豎畫也用到。顏體字中大多筆畫的起筆收筆都用到點的方法,但都稍微作了調整。

    二、橫畫的形態與筆法。

    橫起筆_01

    橫畫的形態,基本上可以理解成一根中鋒橫線前邊加了一個”點“後邊加了一個”點“,兩處“點”可大可小就會產生不同形態的橫畫。

      “橫起筆_01”圖中,像點畫的畫法後,不收鋒,筆稍後彈後恢復橫行中鋒。

      “橫起筆_02”圖中,如點畫的藏鋒,逆向起筆,將筆鋒尖折倒後不調筆,就勢中鋒右行。注意藏鋒動作的大小不要太大,完成鋒尖動作就可以了,其它藏鋒處也同等理解。

    橫收筆_01

    橫收筆_02

    “橫收筆_01”圖中,可理解成向左下收筆的點畫的畫法,筆鋪毫行到尾部,筆鋒向右上移後,鋪毫右下行,再向左下收。注意,橫畫,無回筆,坊間教材多回筆,錯!——在”橫收筆_01_1“圖中的收筆更清晰的說明這個問題。

      “橫收筆_02”圖中,筆到鋒到,不回鋒,不特意收筆,一任自然,多類於行書筆法。這種筆法,一般不是主筆。線最後的住筆處可能指向不同的方向,主要是呼應下一筆。另,這種筆畫還用於包圍中中間的橫畫,如“日、目”等的中間橫畫。

    三、捺畫的靈活性。

    捺畫的主調是“刀形”的收筆,以顯得剛勁有力。但也多隨筆之自然效能而賦形,不刻意而為,正如於右任所說的:寫字,我絕不遷就美觀而違背自然。

    捺畫01

    捺畫02

    “捺畫01”圖中,緣於筆之效能受制,隨筆之勢而不刻意畫出“刀形”筆畫,捺畫之形狀因勢而得。

      “捺畫02”圖中,經典“刀形”捺畫,筆行中鋒向右下執行,而後筆隨捺線向右上依次傾斜收筆,如斷崖一般,使收鋒如刀。注意,“刀形”刀背即捺線的上沿是平滑的孤形線。這種筆畫的內涵是剛勁鋒利。

      至於其它形狀的捺畫,多處於這兩者之間,可隨機處理。主要依據書寫中字之上下之勢及單字造型所需。

    四、豎的形態與運筆。

    顏楷字中,豎的形態基本分兩種——懸針豎與垂露豎,此外尚有介於這兩者之間者。

    豎的起筆圖

    豎的收筆01

    豎的收筆01_1

    豎的收筆02

    “豎的起筆圖”圖中:豎的起筆,藏鋒起筆。分兩種,一種是逆向起筆,將筆尖藏起;一種是向左上逆向起筆,將筆尖藏起。之後不調鋒,鋪毫下行。這樣的起筆,使豎畫的頭部呈現兩種不同的狀態。此兩法起筆,可隨機而行,不需多考慮。

      “豎的收筆01”圖中,鋪毫行筆到最後,開始向右下快速收筆,方向略有改變。

      “豎的收筆01_1”圖中,鋪毫行筆到最後,開始向右下快速收筆,方向沒有改變。

      還有的豎畫收筆,向中間快速收筆,方向沒有改變,都大同小異。這都是垂露豎的收筆法。

      “豎的收筆02”圖中,是懸針豎的收筆法。懸針豎的收筆,注意針尖部分不要太長,太長顯得太浮太輕,影響顏楷字的厚重風質。

    五、鉤的形態構造。

    鉤畫的形態構造

    因此帶來系列的鉤畫形態,但構造方法是一樣。運筆稍有變化。如下圖“鉤的形態構造變化”圖中,①-⑥圖,是常規向左鉤的形態變化,書寫時依據字形字勢隨機處理;⑦-⑩圖,是向右的鉤的形態變化,也依據字形字勢隨機處理。

      橫鉤可參照此來分析。

    六、彎的處理。

    彎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行草筆法中的提筆而過,二種是頓筆換鋒,三是重新起筆。

    彎的處理01

    彎的處理02

    彎的處理03

    “彎的處理01”圖中,鋪毫執行到後部提筆而過,然後轉向再鋪毫而行,不調鋒。注意提筆前的線條不能太粗,否則提不起筆來,因為筆毫鋪的太重筆不易提起。

      “彎的處理02”圖中(“良”字的右上角),當筆鋪毫稍重或處於難於提起狀態,則調鋒頓筆換另一鋒面而換向下行。

      “彎的處理03”圖中,提筆重來,兩筆完成,但動作不宜過大,基本不重新調筆至多換成另一鋒面繼續。

    七、其它相關事項。

    顏楷字之中段線,用中鋒逆澀而行,所謂“屋漏痕”是也,以達到如枯藤之蒼勁。寫顏楷垂直執筆,使筆鋒能夠垂直入紙。

      寫顏楷字的毛筆,要選用中鋒筆,不要用長鋒的筆,但短鋒也不宜用,因為短鋒筆畫出的線易扁而難於表現中鋒線條之蒼茫圓渾。也不宜彈力過大,大則無厚實而偏瘦硬,表現不出顏字之雄渾博大蒼拙。

      要寫出顏楷之氣蘊,不推薦寫《多寶塔》,因為它清秀、軟濡,無顏字之氣骨,系顏真卿早年未成熟之楷書。與顏真卿其它楷書也不相合。

      顏體字其它刻帖筆法也大致如此,有的版本是翻刻的不宜用,如《麻姑》,一般推薦的好的刻本是《顏勤禮碑》,刻工基本傳出大意,但與墨跡相較也不一樣,我們從《自書告身帖》之墨跡本與刻本比較即可看出,所以要從顏氏這唯一的真跡本中揣摩出其留下的筆法真諦,而後再來看碑刻,方能明白其真正的用筆方法——簡潔明快,隨勢而生,氣韻流暢。

    自書告身刻本

    自書告身真跡本

    絕對不能以刻本做為用筆方法,坊間教學多見的刻本的寫法,實際教的是毛筆摹仿刀法,甚至很多教的是畫字,已差之千里。因而,寫過唐楷的人,無法將其筆法用於行草書學習中,需重起爐灶。再講一個道理,古人寫字是實用性的,不會描來描去,就像我們今天寫鋼筆字,誰會描來描去一個道理。

      楷書筆法基本是相通的。

    要真正寫好楷書,還需懂得行書,因為草書、行書先成熟,最後成熟的是楷書。而草書、行書中的行氣與章法比楷書更有自然優勢,將之移到楷書中,方可寫出氣脈相屬的字來,從而避免布若運算元,平等均勻之弊。看看王羲之的小楷及鍾繇的楷書都是如此。《自書告身帖》也不平等均勻,而大小自然,錯落有致。要達到楷書之高處,必得明白行書。

  • 2 # 無倉號茶業

    我們傳統上說的楷書四大家。基本都屬於工楷。相對來說,趙孟頫的要活一些,基本可以歸於行楷,當然還有一些人,像徐浩、虞世南、裴休等都是比較工整的,這個工整基本可以類同於工筆畫的那個感覺。在這些書家裡面顏真卿是在突破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尤其是後期的一些作品,已經開始走向寫意,比如說自書告身。

    具體到這個帖呢,在臨寫的時候不能斤斤計較於筆劃和結構的逼真,而應該關注他的勢和意,因為他本身在寫這個作品的時候。就是因字賦形、因時賦形,甚至是根據上一個字上一個筆畫隨時做的調整。我們經常說胸有成竹,這個詞用在藝術品上是不正確的。只有用在製作產品的時候。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一旦事先做好規劃,然後完整準確的把規劃表達出來,只能是產品而不能成為藝術品。這個如果你參考國畫裡面的工筆和寫意就可以理解。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個貼具體怎麼練呢?我的建議是對筆法有了相當熟練的程度之後,來寫他的這種意,下筆時筆法自然正確,不必再關注那些細節,就寫你的感覺。至於字像不像是第二位的。初學者入手的時候寫這個貼,很容易把注意力關注到那些顏真卿在書寫時臨時應變的一些感覺上去。而你規則還沒弄懂的時候去學這種變化,就很容易掉溝裡去。

  • 3 # 言午手書文創

    我建議你先不要臨此帖,當時我臨多寶塔時,被老師訓了一頓毛筆字沒有訣竅 就是天天練 大量的練 過不了幾天你就會發現有很大的進步

    如果你是初學,先從筆畫開始練習吧.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最後再臨帖,然後甩貼. 呵呵.個人經驗,給您一點建議,僅供參與.

    此外 ,關於自書告身貼,給你說一下,

    與顏真卿的其他碑帖相比,《自書告身帖》更顯示出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氣質。

    首先《自書告身帖》是墨跡本,是顏真卿書法藝術的[廬山真面目],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講這叫與顏真卿書法藝術[零]距離。其他的碑刻,無論製作工匠的技藝多麼精良,也是對顏真卿書法藝術進行了二次創作。

    這樣一來就不能不使顏真卿書的真實面貌打了折扣,尤其是下筆,收筆以及轉折之處的細微末節。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說:[學書須得古人真跡,觀其下筆處]為什麼說要得[真跡],觀[下筆處]呢?所謂[真跡]也就是本來面目,瞭解了本來面目,才能搞清楚具體的用筆方法等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有些人因為賭博輸了幾十萬該怎麼上岸,他們還有上岸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