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劉一千五
先說一下順序,張騫,西漢武帝朝初期。李陵,西漢武帝朝後期,蘇武,西漢武帝后期。
張騫之所以沒有被匈奴殺死,就在於他機智靈活,判斷準確。
漢武帝希望聯合大月氏人夾擊為害秦漢北部邊疆幾百年的惡煞遊牧民族匈奴。就選敢為賢良之士出使西域各國。結果張騫奮然而出,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過匈奴控制地區,不幸第一次被俘。後乘隙逃出,徑向西去,至大宛,過康居,抵大月氏,又至大夏,過一年返回,擇道南路,仍被匈奴發現,第二次被捉。一年後匈奴內亂,張騫乘時逃跑,回到漢朝。後封博望侯。是鑿通"絲綢之路"的先行者和踐行者。
李陵,西漢名將李廣之孫。漢武帝讓李陵給李廣利當後續押糧官,李陵不幹,奮然願做先鋒去尋敵作戰,武帝壯之,拔五幹精銳與之。李陵帶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遭遇單于主力,被八萬匈奴人包圍。漢軍殺死敵人一萬多人後被逼入一條山谷絕境,武器械器全無,救援不至,不得己而投降匈奴,單于驚佩李陵才藝,重用留仕匈奴。
天漢元年,蘇武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人為其骨氣折服,幹方百計要使蘇武屈服,威脅利誘,酷刑餓渴,均失敗。就讓蘇武去北海放牧公羊,放言,公羊好久產恙,好久就不用放羊受冷受寒了。蘇武懷抱漢節,趕羊就朝北海而去,讓匈奴人歎服不止,蘇武歷盡磨難,視十九年如彈指。回國鬚髮盡白,漢節盡脫。始元六年歸漢回家。漢宣帝列其入"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示旌表。
張騫的膽大精細,機智勇敢,執著堅定,讓他雖陷虎口而轉危為安,終成業績,福及後人。李陵的才藝和戰場敢鬥,便敵人懼怕而欲得之,故傾其所有而陷李陵於絕境,李陵投降,匈奴人大喜還來不及,還能殺他嗎?至於蘇武,大氣凜然,讓敵人敬畏,所以,不敢貿然動手,更何況蘇武本來就沒錯,身子站得穩。他的背後還有個強大的大漢帝國,一個打得匈奴人經常找不著的漢武帝。
-
3 # 兮兮說事兒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現在很多人也有疑問,為什麼匈奴抓住了漢朝的使者會不殺掉呢?要知道,當時匈奴還處在原始社會時期,親情倫理等等禮儀都還不成熟(比如冒頓單于為了自己的權力連老婆都殺),更何況是自己的敵人呢?
其實,根據我的推測,當時匈奴不殺漢使是有原因的,就在於當時匈奴王庭內部出現了危機,匈奴不殺漢朝的使者,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找一個迴旋的餘地。
單于的閼氏(夫人)
你說的有證據麼?有。根據匈奴史研究專家陳序經在《匈奴史稿》一書的研究,自軍臣單于即位以來,匈奴內部好像就出現了問題。理由就是,以前很多反叛單于的漢朝降將,在漢文帝和漢武帝時期,他們的後代又歸附了漢朝。這裡面就有韓信的兒子韓頹當。此外,《資治通鑑》裡面也說:“匈奴王徐盧等六人降,帝欲候之以勸後。”陳序經先生推測,應該是匈奴內部上層貴族中有一部分人對軍臣單于不滿。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張騫
那麼,匈奴內部出現問題,匈奴就打算透過漢朝給自己留後路麼?有證據麼?沒有十足的證據,但是有一些蛛絲馬跡。《漢書·張騫李廣利列傳》裡面記載了張騫第一次被匈奴抓住之後的一次對話,當時張騫告訴了單于自己是要去找月氏國,單于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意思就是,月氏國在我們的北面,你們怎麼可能過去?假如我想去你們漢朝南邊的南越國,你們可以允許我過去麼?這句話其實聽著像一句玩笑話,或者諷刺的話。但是,從這句話裡面,我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單于對於漢朝使者比較友好。
而且,當時漢匈之間雖然經常打仗,但是邊境的貿易卻也經常開放。所以,匈奴從個人的安危和部落的安危角度考慮,他自然不會輕易和漢朝撕破臉。
由此,我推測,匈奴之所以不殺蘇武、張騫,是因為想給自己留後路。至於李陵呢,那是因為匈奴想說服他投降,想為我所用,和蘇武、張騫的性質還不是很一樣。
-
4 # 楊早講史
【一句話答案】公元前2世紀的匈奴,什麼最珍貴?人才。
先看一下蘇張李這三個人的經歷。蘇武是天漢元年出使匈奴時被扣留,張騫於建元二年出使西域,在尋找大月氏的過程中被匈奴抓了兩次,李陵在天漢二年出征匈奴,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也就是說,這三個人都曾是匈奴的俘虜,但奇怪的是他們都沒有被匈奴人殺死,而且據史書記載,他們都娶了匈奴女子為妻。
(李陵和蘇武)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匈奴的社會經濟。大家知道,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力的多寡是衡量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大量的人口資源意味著能創造大量的財富。匈奴的經濟條件的約束和限制特別大;在當時生產力較低的情況下,抗拒自然災害的能力卻特別小,一遇到風災雨雪、嚴寒旱疫,牲畜大量死亡,生產受到破壞,社會經濟就趨向萎縮,人民飢餓困斃,部族也瀕於絕境。這種經濟上的不穩定性,反映在政治上便是政權容易忽強忽弱、驟興驟衰。其次,追逐水草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利用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的過程,所以對於自然條件的改造,進展特別緩慢。加以往來追逐水草,住居不能長期固定(雖然只是相對的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礙於生產經驗的積累、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文化的迅速提高。而且大家也知道,中國自古遊牧民族大多會被農耕民族所同化,農耕生產技術所能養活的人口遠遠超出他們的生產方式。
(遊牧民族日常生活)
對於像匈奴這樣的遊牧體系來說,他們在生產、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侷限,使得他們無論在單純的人口潛力,還是人才的培養環境上,都有很大的短板。所以我認為匈奴不殺蘇武、張騫和李陵可能更多的是基於一種人力資源的爭奪。
(張騫被抓兩次,兩次匈奴都不殺他,這就是真愛)
那個時候,人是最基本的戰略物資,你所擁有的人力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戰爭潛力。正是在匈奴對人口,尤其是人才資源的極度渴望下,像張騫這種因各種原因為匈奴所獲的漢人精英,一般並不會有生命危險。這裡要注意,蘇武、張騫和李陵都不是一般的漢人,他們身強力壯,有勇有謀,都是漢人中的精英,他們這樣的佼佼者更是匈奴所需要的。而讓他們組建家庭,並生兒育女,正是匈奴人為了招降所使用的方法。
-
5 # 科壇春秋精選
匈奴是一個很有趣的民族。在西漢時代,雖然他們喜歡和漢朝開戰,也喜歡搶劫漢朝人財務,但是他們好像也特別喜歡收留和重用漢朝人,很多漢朝人來到匈奴後,如果不思故鄉的話,在匈奴的日子其實很好過,比如在漢文帝時因為公主和親來到匈奴的太監中行悅,跑到匈奴,居然成了那裡的智囊團領袖,他的計策,匈奴單于言聽計從,對他恭敬有加,過著高階生活。匈奴人對蘇武、張騫和李陵也是照顧有加,給他們娶妻生子,李陵甚至還娶到了匈奴單于的女兒,成了匈奴的駙馬。匈奴為什麼會如此呢?
首先,雖然匈奴軍事實力很強大,但是文化能力很弱,他們從骨子裡還是非常羨慕中原人的文化能力的,所以中行悅這樣的太監,他們也可以重用,他們同樣希望蘇武、張騫、李陵這幾位漢族優秀人才也成為匈奴的肱骨大臣,草原文化孕育下的匈奴人內心還是比較奔騰和開放的,心胸還是很寬廣的。
第二,匈奴還是有著原始部落的特徵,因為比較落後,所以人口死亡率很高,生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很濃烈的生育崇拜,在少數民族地區,能生孩子的女性被尊重,不能生孩子的則被歧視。所以優秀人口對當時的匈奴王庭來說是也是非常重要的,蘇武、張騫和李陵在他們眼裡不僅是人才,對於繁衍匈奴優秀後代也是可以作出傑出貢獻的,給他們錦衣美食,再給他們娶老婆,這些人的好基因就可以留在匈奴,心也可以歸附,就可以認真為匈奴人辦事了。
回覆列表
漢武帝時期,漢帝國逐步展示出強大戰鬥力。
匈奴人很快發現,漢軍強大的弓弩、鋒利的馬刀並非根本原因,漢軍的動員體系、作戰訓練方式、軍工後勤補給系統才是漢軍連續獲得戰爭勝利的秘密武器。然而匈奴一直無法獲得漢軍的這些核心秘密,因此非常期望破解。就對這些被俘的漢軍高階軍政官員有了招降願望。所以才會發生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匈奴後幫助訓練士兵而憤怒滅了李陵全家的事(實際上,幫助匈奴訓練士兵的是漢軍前塞外都尉李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