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櫻桃書院
-
2 # WEDO商學院
史蒂芬·柯維的這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是一本每個人絕對不能錯過的經典大師之作,
從1989年第一次出版,即使到了現在,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我認為這本書帶來的思維創新和全面成功的理念,永遠不會過時!為什麼這麼說,這本書覆蓋了我們傳統學校學歷教育中沒有覆蓋的重要部分,而這個教育又是我們踏入社會,無論是就職還是創業,都是必須要掌握的。書中的重點:從依賴到獨立,又從獨立到互賴,指導了我們從個人成長,到團隊成功的關鍵點,
裡面的婦人影象這個生動的案例,不同的人,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人物不同,教會了我們換位思考的做人做事的基礎
主動積極; 以終為始; 要事第一; 雙贏思維; 知彼知己; 統合綜效; 不斷更新;更是提升我們個人修為,由內而外開啟改變之門,從個人的成功到人際關係的成功,開啟從成長到成功的一步一步的金鑰匙。
如果說人生最佳的投資,就是“自我投資”,修習七大習慣,絕對值得我們每個人投資的重點。做事先做人,自己對了,世界就對了。
所以這本書成為 全球企業和政府甚至總統都大力推薦的一本必讀”聖經“,可以說毫不誇張,趕快入手閱讀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之首長達20多年,總銷量超過2500萬冊,在全球140多個國家以40多種語言出版,被當做美國企業界、政府管理部門的“聖經”,作者是美國史蒂芬.柯維,他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巨人”,入選“影響美國曆史程序的25位人物。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接見,是前總統克林頓倚重的顧問。曾被《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
作者史蒂芬.柯維從塑造自我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講述了追求圓滿人生不可或缺的七個習慣。同時還分析瞭如何透過自我管理以及人際關係管理,達到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平衡,從而實現一個人的成功,以及螺旋上升式的成長。
那到底是哪七個習慣呢?這七個習慣分別從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這三個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來講解
第一階段;個人的成功:從依賴期到獨立,在這一部分裡,我們分別來講解人類所要形成的三個習慣:1.積極主動,2.以始為終,3.要事第一
第1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定義是什麼呢?個人的行為取決於自身,而非外在環境。他的涵義不僅是採取主動,還代表個人必須為自己負責。積極主動的人心中自有一片美景,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消極被動的人容易受環境左右,天氣好時興高采烈,天氣不好時無精打采,傷春悲秋。古今中外,有許多這樣積極主動的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堅強意志,提升勇氣,甚至感召他人。不過,這並不是說積極主動的人對外界的刺激無動於衷。他們對外界會有所迴應,只是如何迴應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何培養積極主動力呢?首先的檢視我們在言語,在言語上不要使用過多的語言,比如“我做不到”,“我是被迫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你可以使用這樣的語言:“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我能選擇恰當的迴應”“我選擇“等這樣的話語。
第2個習慣是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就是人生的最終期許,你的願景是什麼。
確立人生願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內容應該包括自我期許與基本價值觀。舉個例子
* 家庭第一
* 絕不放棄誠信原則
* 為聽取正反雙方意見,不妄下斷語。
*誠懇但立場堅定
*態度積極,保持幽默。
徵求他人意見等等
除此之外,也在家庭中,也可以制定家庭使命宣言。每個家庭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及理念,全家人可以共同討論,制定一份使命宣言。這有利於促進家庭溝通。同樣的,企業也是有必要制定使命宣言。許多的大公司之所以管理非常出色,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企業文化,他們共同的理念,原則。
第3個習慣:要事第一
高效能人士要養成的第三個習慣就是“要事第一“,把最重要的,對個人的生活產生重大正面影響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為了讓自己集中精力處理當急的要務,就要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當別人給你安排的急迫,但有礙於你執行重要事情的任務時,不要礙於情面不敢說“不”。而要懂的不亢不卑的拒絕別人。高效能還有一個秘訣就是——授權。把責任分配給其他成熟老練的員工,才有更多精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不要吝惜於授權。
高效能人士的第二個階段:公眾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第4個習慣:雙贏思維
“華人首富”李嘉誠有句經商忠告:“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這便道出了雙贏思維在商業中的重要性。
利人利己可以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和共同盈利。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與人為善的胸襟。要做到利人利己首先要有雙贏品格:雙贏品格需要有:真誠正直,成熟及富足心態這三個特質。然後是建立在利人利己觀念上的雙贏人際關係。接著是有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的雙贏協議和雙贏制度
第5個習慣:知彼解己
假如你去醫院配眼鏡,而醫生居然取下他的眼鏡讓你試戴。他說,這幅眼鏡我帶了10年,很好的。這個就給你吧,我家裡還有一幅。你會做如何感想。
我們常常會犯下這樣沒有換位思考,妄下斷言的毛病。在人際關係方面,的作者認為要學的重要的原則是——知彼解己。 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自己,卻很少有人去聆聽。想要跟別人有效的交流和發揮影響力,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對方,取得對方的信賴。這不能靠權術。必須要有良善的本性,來感動對方。如果能夠培養同理心傾聽的技巧,以品德贏得信賴,以充實的感情賬戶為本,這樣就能取得有效的人際溝通。
第6個習慣: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指敞開胸懷,接納一切有見地想法,同時也貢獻自己的見解。他是前五個習慣的整體表現。統合綜效能夠激發人類最大的潛能,創造奇蹟。有些不同的植物在一起生長,根部相互纏繞,土壤得到改善。比他們單獨生長得更好,更茂盛。統合綜效就是這個原理。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溝通可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的溝通:源自低信任度。中層次的溝通: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高層次的溝通:源自高度信任的統合綜效能. 統合綜效的溝通可能會使得1+1等於8或16甚至是1600這樣的效果。
在溝透過程中有分歧,怎麼辦呢?這時就要開闢第三變通方案舉個例子:過年回家,小兩口商量著回哪一邊過年。老公說去他家,老婆說回孃家。去了老公家,老婆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爸媽,很是悲傷;而去了老婆家,老公也在惦記著自己的爸媽,很是傷心。他們最終想出解決的辦法:年三十、初一、二、在老公家,初三、四、五、六在老婆家過年。這就是第三變通方案。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差異,重視不同個體的心理,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在互賴關係中,統合綜效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
第三部分,全面關照生命。也是這本書要講的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第七個習慣就是磨練自己,從身體,精神,心智與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面,訓練自己,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
在身體方面:適當運動有助於健康。
精神方面:洗滌心靈的塵埃。
心智方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社會情感方面:歷練待人處事之道。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不斷踐行以上的七個習慣,只有發自內心的改變,去實踐,才可以不斷取得進步。
小夥伴,你認為七個習慣中自己對哪個習慣做得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