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學書,應取法乎上。建議題主先學漢碑。為什麼要先學漢碑呢?因為隸書在漢代已達到頂峰,至今無人超越!

    我曾經多次說過,學書法,萬不可先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字。

    建議題主先從漢《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中任選一帖專工之,堅持臨寫。

    臨漢碑,建議按以下程式進行:

    (一)讀帖。

    (二)摹臨。

    (三)對臨。

    (四)背臨。

    (五)意臨。

    (六)出帖。

  • 2 # 無技大師詩書畫

    首先,我認為問題是在好不好的問題,而不是可以不可以的問題。道理很簡單,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約束力,你覺得可以就可以,沒有人會強迫你,畢竟這是興趣愛好,高興就好。其二,我認為,書法練習,應該是一個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所以許多人都說要取法乎上,可是如果我是初學者,我真的會理解體會感受到古代書法的奧妙嗎?所以,我認為,初學者主要還是興趣,如果有了興趣他自然會去摸索練習。所以,我認為完全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書法家練習起,然後再慢慢轉變和探索。

    其三,畢竟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延續與傳承,所以你如果喜歡了,想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情,你自然就要去研究了,所以要求就不一樣了。

    如果從隸書的發展,漢代和清代,真的是隸書發展史上的兩座高峰,許多人喜歡厚古薄今,其實我挺佩服清代的那些隸書大師,他們以他們獨特的視角,完成了對隸書發揚光大,完成了從古代到現代的完美轉身。所以千萬不要低估清代隸書的價值與意義。

    其四,如果從書法練習的角度來講,漢代隸書真的博大精深,你如果能鑽進去,就是最好了,練習哪都無所謂,漢代人的博大精深,特別是隸書的正大氣象,以及從篆書到隸書的轉變,都在漢代隸書中充分體現出來。

    我練習隸書,是從張遷碑開始的,因為我發現了它和魏碑唐楷有許多微妙的共同之處。

  • 3 # 焦墨世界

    隸書初成了戰國,由於書寫生活、戰事、文告的需要,中國漢字在不斷的變化,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在到漢隸。但到東西漢時期的隸書無論是造型或結體都達到了藝術成熟的高峰,一般認為學書者先應從漢隸選帖中學習或臨摹!漢代的碑帖成熟經典的作品很多,存留下來的大部分是石碑、墓誌銘、摩崖等實物和拓片。巜張遷碑》寬薄高古,外圓內方,穩重優雅,便於書學者造型結體的練習,巜曹全碑〉波折分明,字典清秀,飄逸神奇,在秀筆中見伸展,在轉折中求變化,便入上手快和字型形象的統一;巜石門頌》筆體逸神、雄健基厚;便入沉穩造型,結體寛薄而剩,是書者不可缺少臨習的一步;《乙瑛碑》《禮器碑》巜華山碑〉《史晨碑》碑碑神彩華美,生動飄逸,但也有個別的行筆特點,都是臨帖的入手極為重要的範本,臨者得心得,象吃其肉,剔筋骨,進歩快,起點高。

    談到學隸從清入手,這是回答的關鍵。可以說可臨可走。 清代是碑學興起的時代,康南海在《藝舟輯》中評漢隸是高致中見古拙,脫潑中看穩健,字意中見氣逸!在隸書的藝術長河中,也湧現出了許多高手、大家,但這些操手是在學習漢隸,篆筘、漢簡、碑帖的基礎上而實現的自我突破。清代由於大量出土的碑文,學者在臨習中見多識廣,加上個性的愛好,演化了各自書寫的表現形式,從博學眾識,自成高堂之貌。清才聖何紹基從北碑入手,加入篆法,是隸形成了筆力雄健、遒勁粗獷的藝術風格,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八分體,之亂石鋪街,點、劃、撇求隸意,加上了楷、行書的運筆,使其隸書標新立異,獨樹之幟;江南才子伊秉綬的隸書從楷體入筆,上下字型拉長,形成了混厚獨特的隸楷體,他用心研究漢隸的演變,大膽嘗試,心懷胸襟,用楷之筆意,博大新穎的藝術視角,展現出從來沒有人敢寫的書貌,震撼了清代書壇!清初隸苐一人南京鄭谷口從巜曹全碑》入手,字活潑縱肆,沉穩蒼健,高古如廟堂之上,古意中能觀其唐隸之風貌!清代的隸書大家如群星璀璨:如鄧石如,金農、高鳳翰、桂馥、翟雲升、傅山、張在辛、趙之謙等,其家隸書各有特點,秋分東山。學習清人隸書、取百家風貌,成體精進,也可走向成功,但初學者還是應該從漢隸中吸取養分,正本清源,把握古意,才能事半功倍!

    注:圖片1尹秉綬的隸書對聯 2鄭簠的《書錦堂記》廣東崇正拍買2017年拍賣品 3李再孝的隸書《寶龍大沽河藝術村賦》創作年代:2017年

  • 4 # 景行書苑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近來,隸書得到越來越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學習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那麼,怎樣的學習程序更為有效,能不能從清人隸書入手學習呢?我想就自己的學習體會談一談,與大家交流。

    首先,我不提倡從隸書入手學習。我覺得線條作為書法的基本語言,是書法學習入門的必需。而篆書學習是線條訓練最好的方法,所以,從篆書入手學習書法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清人隸書雖然是漢代以後的一個高峰,可以說,談隸書就是漢代與清代。但隸書是在漢代發展並最終成熟的一種字型,根據“取法乎上”的原則,漢隸還是隸書學習的最佳選擇。並且,漢隸經典眾多,風格各異,清隸較之取法範圍偏窄,不利於取法。

    綜上所述,我覺得最好的隸書學習程序是,從篆書入手,強化線條訓練,然後進入漢隸,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選取碑帖入手,待掌握隸書基本特徵後,進一步拓展到其他碑刻,摩崖,簡帛等深入學習,進而有所創新。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5 # 不二齋

    從秦朝開始到現代,隸書因為它的簡單易寫、規範美觀,一直在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在以楷書著稱的唐代,隸書也有一席之地。書法史上,隸書有兩個高峰時期,一個是漢代,一個是清代。

    漢代隸書自不用說,風格多樣,變化多端,有風格秀美的《曹全碑》、《朝侯小子碑》、《史晨碑》、風格典雅的《乙瑛碑》、《禮器碑》、樸拙厚重的《張遷碑》、《鮮于璜碑》、還有摩崖刻石《石門頌》、《西狹頌》等等,每一本字帖都可以成為我們終生學習的範本。

    清代隸書直追漢代,是有著時代氣息的新隸書,在審美創新以及用筆、章法的個性化上有著很大的貢獻,清代隸書也是風格多樣,著名的隸書書家有:鄭板橋、金農、鄧石如、伊秉綅、何紹基等等。

    但是我並不建議學習隸書從清代入手,但是清代隸書也要寫,可行的辦法是入門學習漢代隸書,可以適當參考清代隸書的寫法。

    你覺得呢?

  • 6 # 千年蘭亭

    練隸書,我覺得還是應該從漢隸入手。

    書法史上,隸書有兩個高峰,一是漢代,一是清代。

    隸書自小篆產生以來,就開始萌牙,到漢代完全成熟,各種風格的碑版給我們留下了臨習的經典教材。

    此後經過幾個朝代的沉寂,直至清代金石學崛起,隸書重現輝煌,此時大家輩出。

    但這一時期的隸書不適於初學,一是他們也是從漢隸中來,學清人不如直接學漢人。二是清人隸書百花齊放,個性太強,初學者不易把握。

    漢碑資料豐富,可供學習的碑版眾多,嚴謹的如《乙瑛碑》,華貴的如《曹全碑》,張揚的如《張遷碑》等。

  • 7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應該說,漢隸是隸書技法源頭,故有學隸必學漢之說。

    即使從清代入手,或者學現代名家的隸書字型,最終還要上溯到漢代隸書諸帖。既然如此,莫不如直接追摹漢隸,走正宗書法之路,順乎情理,水到渠成。

    縱觀書法發展史,後人的隸書大多數也都是從漢隸派生出來的,然後,融入了其它元素和自己的想法,建樹具有時代特色的個性風格,這是從臨摹到創作的必然過程,也是修煉技法功夫必要的做法。

    比如金農、鄧石如等,他們寫的隸書,已經不純粹是漢隸了,帶有一定的發揮成份,但是,仍保持了漢隸的主要特點,如蠶頭、燕尾、波折……

  • 8 # 白橋518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眾人都是如此說,但哪為上,哪為中?歷來都溯源頭,最先形成的就成了最高峰,其實未必,只是越久遠的越模糊、越神秘罷了。後人繼承前人,應該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完善,寫什麼帖,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場經濟的原則或者前提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