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遠Mr

    《商君書》是法家名士衛鞅的追隨者根據衛鞅生平的言行和教化寫出的法家經典,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商君書》是一部講治國的書,是一部反應人性本質、社會本質、國家本質的書,是歷代帝王的必修課程,也是理民治國的經典教程,也是當代管理學的高階教程。

    我個人認為封建社會大背景下的東西,不可為今用,用之必有封建色彩。古之民,是子民,今之民,是人民。古之法,是王定之法,今之法,是民定之法。服務於王權的東西,是無論如何不是服務於民權的。古代法家思想重法治,雖是為國,卻是為君王之國,不是為人民之國,雖法理、法條相似,但立法基礎卻截然不同,古法無論如何不能超越王權,所以王權才是最終裁量權而不是法權是最終裁量權。《商君書》一類的古代法家思想的書,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先進而有意義的,但到了今天,已無什麼意義了,其為王治民的東西絕不能再來當今用了。

  • 2 # 香妃meiyi

    說到商鞅的政治主張,不得不提到他寫的《商君書》,這本書可以說是商鞅法家思想的具體論述。這本書在古代專制社會一直都是禁書,這本書一般只有歷朝太子和帝王才有資格學習。

    《商君書》流毒最深的,就是它的馭民之術。1. 愚民:使民眾的思想與統治者的思想保持一致,不允許有多元思想的存在。 2. 弱民:民間力量強大則對統治者形成威脅,民眾軟弱則畏懼統治者、服從統治。3. 疲民:使民眾疲於勞作苦役,無瑕顧及他事。 4. 辱民:使民眾沒有自尊自信,二是唆使民眾之間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5. 貧民:使民眾困於生計,從而既無心也無力反抗暴政,反而只能祈求統治者的賞賜和憐憫。 6.五者若不靈,殺之(以上所有的措施都用完了,若還有那種強悍不服管的民,那就殺掉)。

    怎麼來看待《商君書》中的馭民之術?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馭民這種統治術,都是要全面批判的。中華文化中確實是有糟粕的,這個的確是事實,我們不迴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確實是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有明辨是非的智慧,鑑別善惡的學識。但是《商君書》和法家思想也並非一無是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把握認知,鑑別其中善的一面,即正能量的一面,剔除惡的一面,即負能量的一面。

    如何看待法家思想?我覺得它是在特定歷史時期(東周列國禮崩樂壞時代),出現的一種適用於當時社會發展的這麼一種思想。雖然這套體系裡面有很多暗黑的統治術,一段時期內毒害了中華文化健康的肌體。但是法家思想最終還是融入了,彙集儒,墨,道,法等百家學說,發展出來的兩漢經學體系,為後世所沿用。

    從一定程度上說,法家思想也是先秦文脈之一,雖然它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對於法家思想的態度,不能一味的貶低,也不能一味的頌揚,而是要用現代國家,人類社會普遍承認的人性共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合理的繼承法家思想的優秀部分,才是對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完善,也是每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華人,應該持有基本態度。

  • 3 # 言而無信171286888

    《商君書》中的馭民之術,即愚民政策,歷代統治者都在延用。

    在統治者眼裡:

    天下的百姓都只具有這樣的功能一一生產工具和戰爭機器。

    “故有國之道,務在弱民。”《商君書.弱民》弱民的根本手段是使民「樸」,也就是愚民。

    人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商君書.弱民》意思是隻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只能老老實實地聽從統治階級的任意擺佈,國家也容易治理,君主儘可實施獨裁統治,地位會因此更加牢固。

    “聖人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

    “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疾務農”《商君書.墾令》

    一旦貧民愚昧敦厚,他們就不會崇尚學問,不會被其智巧所迷惑,就會專心致志地按照君主的意志從事農戰。

    其目的就是要人民丟棄「雜念」,歸心於「農戰」

    在《商君書.定分篇》商央指出:“民愚則易治也”一語道破他積極推行“愚民之治”的真實目的所在!

    民眾困於生計,無心無力去反抗暴政,反而只能祈求統治者的賞賜和憐憫。

    還有強悍不服的民眾就是被殺掉!

    縱觀歷史各種朝代的權力者只不過都在變換另外一種形式的愚昧手段而巳。

  • 4 # 煮酒論詩

    商君書在古代是禁書,是太子必讀書,統治者認為商君書裡面全是帝王之術,所以不能讓老百姓看到。

    百姓如果偷偷研究,可以以謀反罪論處。

    商君書中全是商鞅法家整民制民虐民愚民的一整套方法。

    而古代封建王朝,在秦滅亡之後,表面上看,是拋棄了法家,重視儒家。

    但其實不是,漢承秦制,而漢之後的朝代,又學習漢朝,秦之後的封建統治者們,對待百姓,並沒有變的仁慈,只是變的更奸詐了,變的外儒而內法了。

    以法家為核心,以儒家做裝潢,這就是古代封建帝王制民的不二法門。

    所以,商君書被當場太子必讀書和百姓的禁書。

  • 5 # 慕信

    商君書是法家代表著作,世為定策治國之書,有其先進於時代之處,但也又糟粕一面,需要辯證看待。

    【商君書】成書背景:

    先秦時期是中國學術思想極大發展、高度繁榮的時期,所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產生法、道、墨、儒、陰陽、雜家等諸子百家。

    同時春秋戰國之際,諸侯爭霸,各國之間兼併圖存,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積極競爭。

    諸子百家中不少不只是純粹的理論、學術派,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將學術與諸侯國政治相結合,理論付諸實踐,立言與立功並行,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法家。

    法家中最有名,影響深遠的應該就是商鞅和韓非子。

    商鞅見秦孝公,先說王道,秦孝公不喜,後說霸道,仍未得重用,最後論以富國強兵之策,孝公激賞,先拜左庶長,後為大良造,實行變法,前後二十年,秦國從西戎諸侯一躍而為戰國七雄中勢力最強者,為後來德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

    商鞅的富國強兵之策,及在秦國變法的種種實踐及經驗終結最後就凝結成了【商君書】。

    商君書的核心思想:

    【商君書】現存24篇,另有刑約,御盜兩篇已亡佚,僅存名。本書文字洗練,字數不多,但內容龐雜,涉及政治、經濟、法律、軍事等,可謂洋洋大觀。

    其中核心思想就是改革變法、重農抑商、建立法治及弱民強國。

    例如【商君書·更法篇】:“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強調改革精神; 農戰篇:“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論述農業的重要性,可見從古至今,重視農業是一脈相傳。

    也有弱民篇:“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但其核心思想是法治,如畫策篇:“國之亂也,非其法亂也,非法不用也。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壹言篇:“治法明,則官無邪”等

    對【商君書】的評價及意義:

    【商君書】強調不拘泥舊的制度,根據時代要求,改革求新;重視農業生產,以農業為本;強調法制精神,依法治國等等,這些在當時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秦國大踏步的進步就是最好的明證。

    但也應看到本書糟粕之處,如將人民與國家對立,將人民視作機器,不尊重人民權利;特別是嚴刑峻法,刻薄寡恩,又用法操切等等,特別是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方面早已落後時代,不合時宜,也為歷史證明是錯誤的。

    但瑕不掩瑜,同多數古代有價值的著作一樣,去蕪存菁才是我們看待和使用【商君書】正確的態度。

    與同為法家代表作的【韓非子】比較,二者都強調法,把法家作為統治者專修學說,但【韓非子】作為後來者,相容並顧“法術勢”,為法家集大成。

    【商君書】也出名句,如“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勝而不驕,敗而不怨”;“生則計利,死則慮名”等,詞意雋永,讓人深思。

  • 6 # 張澤鄉

    謝邀,封建專制靠什麼?簡單說4個字,皇權笴政,用皇權禁錮百姓思想,用笴政壓制百姓反抗。兩千多年前人智未開,精神弱化,思想落後,生產及生產力還處在一個萌始階段,這給以武力取得權力的統治階級專治集權創造了有利條件,是當時社會侷限,更是社會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商君書》在那個時代誕生應該是必然,商秧變法相對於奴隸制也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藝術家自毀其作僅僅出於沮喪或是自我厭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