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勢
-
2 # 梵天一頁書
不抖機靈的說,所有的古代打仗,只有這樣四步流程:
第一步,獲得君主/領主授權,參謀班子設計作戰計劃和作戰目標,軍隊班子調撥作戰人員,財政班子調撥糧餉,行政班子調撥後勤輔助人員,將領負責整訓部隊;
第二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三步,打完,打贏完收工覆命,打輸死或者逃回去繼續整備再打。
沒打完,回頭要資源接著打或者撤退回國境內要塞防守;
第四步:戰爭結束,完全消滅敵人或者接受投降,或者締結終戰條約。
-
3 # 少顏翁
古代打仗應該從四個方面來綜合考慮!
第一點,戰前的全國總動員,戰爭的發生到結束很難預料會何時何地終結,一但發生必須保證全國的生產力皆為戰爭服務。包括帝王本人!
第二點,季節的利弊,對時機的把握非常重要,充分的利用天時所給的便利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時不我待時!需為已創造有利時機。先創造一個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
第三點,兩軍交戰離不開一個出色的將領,指揮官的優劣性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的走向,指揮官的性格,智慧,謀略,勇氣,信譽,左右了軍隊的戰鬥力,意志力。
第四點,戰爭前的地形研究,進軍的路線。退兵的路線,利用地利提升我方優勢,研判敵我雙方的優劣,敵力兵力強弱,敵將的心理,性格,才能!
-
4 # 舊史風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以甲乙兩國代替!
甲國為北方遊牧民族+農耕二元制帝國,步兵十萬,騎兵二十萬。
乙國為純農耕民族,步兵四十萬,騎兵十萬。
一,開戰之初乙國商人在邊境貿易,發現甲國軍隊調動頻繁,有打仗準備,經過多方探聽,甲國欲進攻乙國,正在瘋狂儲存戰略物資,打造攻城以及弓箭等武器,而且數量龐大。
商人馬不停蹄趕往乙國邊境,並報告乙國邊關守將,守將經斥候(偵查員)詳細打探,確認甲國對乙國進攻屬實,遂派六百里加急文書,趕往京城。
乙國皇帝得到上報,遂詔見各文武大臣廷議。
經過反覆論證,決定出兵,令邊防軍加緊防務,堅壁清野,暫不出戰,以防守為主。
抽調離邊境較近地區駐軍五成作戰人員,統一時間,統一地點,速速趕往某城集結,然後由先鋒官率隊先行,遇山開道,逢水搭橋。
由於集結人馬需要消耗較多時間,主帥於城中分析敵我形勢,將戰之地地形,地方將領兵員構成等資訊,智囊團出謀劃策,作出作戰計劃,待各地兵員集結完畢,主帥居中軍,率領諸將官,分前後左右軍,分道極速行進。
主管糧草的官員沿途安排接濟,徵糧官安排各地方官員籌備糧草,由押糧官帶隊分批運輸。
初戰甲國軍隊以騎兵為主力,機動能力快,率先到達戰場,以一路軍為主力發起攻城,二路軍輕裝簡行,從險要路徑翻山渡河進入乙國境內。
乙國主力未至,邊境總兵官率隊防守,拉起吊橋,放下千斤閘,各軍嚴守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以翁城為第一道防線。
甲國四面圍城,派步兵挖掘壕溝,作堅守用,用攻城錘衝撞城門,以雲梯登城進攻。
戰鼓擂,號角催,殺聲震天。
乙軍以滾木擂石,燒開的油往下猛砸。
順便弓箭不斷射擊。
攻城部隊減員嚴重者,退下,換下一部隊進攻。
甲軍打造幾十座木樓,比城牆更高,強弓硬弩不斷俯射。
另派大軍用土堆城,堵塞護城河,日積月累,堆積成斜坡,派大軍拼死登城。
堅守二月餘,乙軍不支,城破。
乙軍突圍,甲軍屠城。
留軍守城,安撫居民,收集糧餉,甲軍主力追擊乙軍殘餘。
乙軍增援部隊在路途中撞上甲軍先鋒部隊。
狹路相逢。
乙軍架起盾牌,火速排成陣型,依次為第一排重甲軍配盾牌,第二排長槍隊持四米長槍,第三排盾牌兵以盾牌頂在頭頂護外衛前後,第四排為弓弩手,第五排為弓射手,以梯隊方式接敵。
甲軍騎兵呈包圍圈圍困,轉著圈子輪翻射擊。
乙軍頑抗,甲軍重灌甲騎兵以三馬為一隊,馬匹之間以皮帶相連,共五十隊,衝撞乙軍,以力破防。
乙軍騎兵衝鋒,射擊。
甲軍騎兵對沖,射擊。
乙軍力弱,不敵,崩潰,甲軍追擊,盡滅。
三,主力間對戰甲軍行動迅速,沿路乙國諸城無力對抗,望風而降。
由於路程太遠,乙軍主力姍姍來遲。
情況萬分危機,不容往前。
遂分兵守數座堅城,以為犄角,主力部隊佔據有力地形,紮下營盤,待敵,廣撒斥候兵,多路打探,然後分兵於險要之地設伏。
特遣一軍與敵正面接戰,佯裝不敵,急退,甲軍追擊,入伏擊圈,一聲鼓響,四面伏兵盡起,甲軍倉促之下,不敵,被盡誅。
甲軍主力已探知乙軍主力駐地,急令從險路隱蔽而來的二路軍,迂迴包抄,約定日期合擊乙軍主力。
乙軍斥候探知甲軍糧隊行進路線,派軍迅速出擊,不料,反中埋伏,只逃脫數人,餘部皆滅,統兵官身中十餘箭,仍未死,甲軍一刀揮下,身首異處。
甲軍主力進攻乙軍主力。
乙軍擇高地防守,側面大河,甲軍無法包圍,又是仰攻,極為不利。
乙軍軍事素養極高,令行禁止,擂鼓則進,鳴金則退,舉旗而起,按旗而伏。又多兵種配合,皆善戰,一連三天,無法破防,甲軍反受損失。
乙軍防守之際也在反攻,兩翼騎兵迂迴包抄甲軍後路,夜間派兵反覆騷擾襲擊甲軍營盤。
兩軍反覆鏖戰,不分高下,一時僵持住。
甲軍二路軍路途中迷路,于山路間撞上乙軍糧隊,速滅之。
隨後二路軍尋到當地嚮導,確定方向,迅速向一路軍主力靠攏。
四,腹背受敵,背水一戰甲軍與乙軍對峙,雙方輪番出擊半月有餘,互有勝負,雙方傷亡不少。
乙軍由於路上一部分運糧隊遲遲不到,剩下一部分運糧隊到是到了,糧食卻不多,乙軍主帥焦躁,怒殺運糧官一人,以儆效尤。
由於乙軍缺糧,眾將士餓的手軟腳軟,一時間士氣低迷。
甲軍糧多,每日陣前燒烤,香氣四溢,每日軍兵齊聲吶喊,歸降者賞銀賞糧。
初時,無人心動,軍紀甚好,餓的兩三日,有軍士乘夜私逃,每夜督戰隊抓捕住必綁到校場斬殺,又餓兩天,逃跑者多,制止不住,殺之不盡,軍心渙散。
甲軍趁夜發動奇襲,斬首兩千多,乙軍統帥在親兵隊護衛下突圍而出。
後撤約百里,聚攏殘兵,立起營寨,這時押糧隊剛到,未及生火造飯,甲軍一路軍在前,二路軍在後,輪番衝鋒,乙軍統帥又突圍而出,一路後撤,敵狠命來追,務必生擒乙軍統帥。
一路殘兵敗將逃到大江邊,退無可退,全軍已無成建制兵團。
前有大江阻隔,後有強敵緊逼。
乙軍統帥赤紅雙眼,拔劍在手,立即列陣迎敵,以求戰死,馬革裹屍還。
甲軍分路出擊,三面合圍,甲乙雙方殺的血流成河。
乙軍不支,已露敗像,防線正在崩潰。
當此時,三聲號炮齊鳴,從左右山路突然殺出無數乙軍,數倍於甲軍,重甲騎兵從甲軍後方突進,猶如一把尖刀,將甲軍分割包圍。
明晃晃槍刀帶血,風咧咧旌旗蔽日。
甲軍不支,四面八方無路可走,鏖戰一日夜,甲軍統帥重傷突圍而出,其嫡系親兵折損大半,其餘將領或戰死,或投降。
一場大仗在乙軍皇帝御駕親征之下,反敗為勝!
以上為古代戰爭的最簡略模式,實際情況是無比複雜的,不是一言兩語能夠盡說,必須結合當時社會背景,人員,地理等等條件加以研究。
回覆列表
戰車打頭,步兵為主,步兵中又包括手持短刀的盾牌兵、弓弩手和長矛兵。不同接敵形式下有不同的軍陣,絕不是衝到一起亂打。敵方射箭時,盾牌在前組成嚴密整齊的盾牆,不僅保護正面還要保護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