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邨西學塾
-
2 # 美麗暢想2
中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那些直接來源於生活的詩詞語句很有生命力。《詩經》裡有好多非常優美樸實的句子流傳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知我者 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桃之夭夭”“子之於歸,宜其室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等……《楚詞》是屈原的作品。每句的末尾都帶個“兮”,是士大夫的口語,古楚語,北方人讀著文謅謅的。也有不錯的美文如“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尺有所短,寸有所短長”,“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等等。讀懂了會感覺這些詩詞是多麼美,有些幾乎一字不改流傳至今,還美的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中國的古典文學非常有價值去看去讀,讓她一直傳承下去。
-
3 # 全峰山
華人如果喜歡傳統文化,那麼瞭解《詩經》、《楚辭》等是會有收益的,所謂好處,莫非是豐富了腦袋,掌握了知識,不枉為中華子民!《詩經》是中國笫一部詩歌總集,內有詩歌305首;其內容歷史垮度大,自西周初期(周成王)一一春秋中葉,前後500多年間的詩歌。由周室諸候國樂工在民間採集整理而成,並以″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精神,加上藝術方面的成就,給予後世文學以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離騷》、《九歌》、《天問》、《九章》構成。是300年後繼《詩經》的又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世文學影響甚遠。中國詩歌史上常以″風″、″騷″並稱,″風″是指《詩經》,″騷″即指《楚辭》。
-
4 # 淡漠千里1
《詩經》是最早的經典,是華夏天道文化最美的載體,是文章的典範,是哲理的詩化表達,是可以歌唱的智慧,是文辭的巔峰,是審美的極致。每一首詩都都是往聖先賢生命智慧的結晶,格局廣闊,立意高遠,蘊意深刻,文辭精煉,韻律悠揚,朗朗上口易於傳承。
對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在文字初創早期,能夠掌握運用的人是極少的,用來書寫文字的工具材料也是很寶貴的,文字的書寫效率也是很低的,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浪費寶貴的資源和精力去記錄那些無關緊要的所謂文學作品或文學垃圾,能夠被書寫記錄的都是對人們生產生活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所以《詩經》並不是普通的文學作品,不是閒來無事用來欣賞把玩的物件,不是用來提升格調的飾品。它是文化的證據,是華夏先祖留給後世子孫最寶貴的遺產,是用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鐘彝鼎訓!奈何學問高深如朱熹者也視之為淫奔之詩。他說:“鄭衛之樂,皆為淫聲……是則鄭聲淫,有甚於衛矣……”。嗚呼,子孫不之孝何以至此!
-
5 # 曉行林中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
《詩經》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好句子,比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楚辭》中也有許多催人奮進的好句子,比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詩經》、《楚辭》之類文學作品中的好句子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是我們的國寶,是我們的經典文化,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併發揚光大!
-
6 # 待曉兒
文學藝術到底有什麼用?我曾經聽一個人講過一個故事,感覺很形象,分享給大家。
說一個人家裡最實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再次是臥室,而最沒有用的東西呢是客廳裡掛著的那副齊白石畫的蝦。但是有人來了,他不可能帶著朋友去參觀自己的廁所、廚房和臥室,大家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客廳裡的那副畫。
有些東西不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工科理科可以讓我們物質生活更豐富,商學醫學可以讓我們生活質量更美好,這些都是看得到的,而看不到的是文學藝術讓我們的身心更愉悅。我們學習這些東西能讓我們的思維去運轉,能讓我們去做出更多的選擇,而不是純物質本能的享受。人畢竟還是更復雜的物種,心靈的安穩和物質的生存相比,其重要程度不差絲毫,甚至猶有過之。所以有了《孟子》裡說的,在“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的境況裡,會出現“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如果說捨生取義對普通人來說太過遙遠,那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有選擇,有人喜歡一輩子愧疚地活著嗎?這就是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而文學與藝術就是思維的載體。
《詩經》《楚辭》的學習不是為了讓我們去記住那些字。而是去體會到我們民族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選擇,是面臨不同人生境況裡如何選擇的講述。觀民風以察政治得失,是《詩經》教給我們的道理。同樣,擔負家國天下的責任,是《楚辭》教給我們的道理。我們可以發現,每到朝廷的政策有亂政傾向的時候,詩人們總會寫詩來諷諫。而每到家國興亡之際,很多人開始懷念屈原這些歷史人物,這是思維的力量,早就根種在我們民族的血脈裡,只是我們與這些寶貴的思想文化朝夕相處,以致“日用而不知”。
回覆列表
《詩經》和《楚辭》二者共同構成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一個是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一個是南方楚文化的代表。一個是現實主義的,一個是浪漫主義的。
《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最為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初民社會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意識——即“中和”。《詩經》的基本藝術特徵是抒情,其他的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都是圍繞著抒情這一基本特徵展開。後代學者把《詩經》的藝術手法歸納為賦、比、興三類。長期以來,《詩經》實際上成了集宗教、道德、藝術、政治乃至科學於一體的一種文化形式,是初民的理性覺醒的一種形式。
《詩經》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就其文學價值而言,最能引起我們興趣的是那些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濃厚而感情真摯的作品。這些作品樸實自然,絕無矯揉造作之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我們稱之為Teana之歌。
相對於代表中原文化的《詩經》而言,《楚辭》則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尤以《離騷》為主要代表。屈原《離騷》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傑作,他為我們鋪開了一個瑰麗浪漫、執著深情、深邃幽秘的詩性世界。《離騷》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它透過心靈的追問,以激烈、纏綿、深摯而又浪漫的情感表現出了現實政治與理想生命的內在衝突。這種衝突,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具有永恆的意義。
與《詩經》的“中和“之美相比,《楚辭》之美首先表現在對於生命情感的自由表達。《楚辭》的著眼點不在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在美政理想能否實現。
《楚辭》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巨大進步,它除了抒情這一總的體式之外,在寫景方面已經相當成熟。《楚辭》的浪漫主義想象和直指本真情感的審美追求,為後世文學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詩經》和《楚辭》是兩個時代、兩個地域的作品,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型別的美。《詩經》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泥土氣息,質樸醇厚,親切感人。《楚辭》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和英雄色彩,瑰奇浪漫,驚心動魄。
我們研究學習《詩經》和《楚辭》重點在於領悟和繼承它們的文學精神,以及二者不同的文學手法和表現技法。著名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指出:《詩》三百於不規律中有規律,為後世一切詩體之宗。……《楚辭》上承三百篇之《詩》,下開漢人之賦,體縱於三代,而風雅於戰國,乃縱橫之別子,而詩教之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