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海旭冀智慧財產權

    如果他讓你自己授權,那是可以的,如果主動自己授權,就是侵犯我們的權利!

    現在資訊洩露很嚴重,所以我們在使用APP授權時要謹慎!

  • 2 # 知熱點

    在個人資訊保安這塊上華人基本上都算在“裸奔”吧,國家對這塊管控比較缺失,APP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情況一直存在;

    在2018年下半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做過一項測試,對100款APP進行了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評測的結果有點嚇人,多達91款APP都存在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位置、通訊錄和手機號碼上;甚至照片、財產資訊、交易記錄、網上瀏覽記錄均在被收集的範圍之內;

    在大資料時代,每個人都會有大量的個人資訊被收集,而這些資訊會產生各種商業價值;

    現在很多的銷售都會購買潛在客戶資料進行基於大資料的精準營銷,很多平臺也能透過資訊、年齡、區域、性別篩選客戶進行精準的資訊推送;這樣減輕了商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使用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資訊已經被人收集的差不多了;

    以大家最常見的電話營銷為例,很多推銷電話都有精準營銷的味道,比如在你想買車的時候4S店來個電話;在你想賣車的時候二手車來一個電話;有時候真的讓人感覺自己是隨時暴露在別人的監視之下,基本上沒有一點隱私;不管你樂不樂意,你的資訊都已經在別人的資料庫中,面對推銷你只能被動接受;

    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國家層面加強對個人資訊收集這塊的監管,加重對使用者資料洩露和交易的處罰,儘可能的減少這類事件發生;不要對企業的自我監管抱有太大期望,他們不收集更多的資訊就不錯了;個人能做到的就是儘量少的下載不熟悉的APP,不點選來源不明的連結,減少個人資訊洩露的可能性。

  • 3 # 八一哥KOL

    是啊都在獲取資訊,一般我必須滴APP都讓他獲取了。

    如果我是商家我也是希望獲取到更多的客戶資訊,但是想更好的連續服務。

  • 4 # 有趣的程式碼

    目前中國的個人資訊保護還處於起步階段,有些不法網際網路公司,藉著大資料的噱頭,大肆搜刮使用者的敏感資訊,比如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等,甚至還衍生出了地下灰色產業鏈公開販賣個人資訊。

    其實,這些都是違法的,在沒有告知獲取許可權的前提下,私下獲取個人資訊,無異於盜竊行為。現在國內的使用者損失一部分個人資訊為代價而獲得免費的使用許可權,這是極其得不償失的,也是個人信用體質不健全的變現。

  • 5 # 風吹落葉處

    大資料時代,每個人的資訊都變的透明,這看似沒有了安全感。

    但是這也正是網路時代的進步標誌。

    就像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身份資訊,住址,學校,工作等資訊都可以在相關部門查到一樣。

    為了網路社會的安全和規範,而不是網路就是真空地帶,不法地帶,將所有資訊統一收集也是有必要的。

    然而,對於收集資料的各種APP的相關制約法規還需要儘快完善。

    不能讓這樣的網路社會推進過程中出現太多灰色地帶和被利用。

    而真正應該出面管理的,不是我們個人,也不是APP的企業方,而是相關國家職能部門的責任和義務。

    那麼目前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不向不明APP開放自己的資料許可權和私人資訊,而對於關於自己金錢方面的資訊,也要做到經常修改和更換。

    畢竟,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到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才是關鍵。

  • 6 # IT人劉俊明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大資料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時我也開發過多款App產品,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大資料的發展必然會逐漸提升資料的價值,未來科技公司一個核心的競爭力就是資料,所以透過多渠道獲取資料必然是科技公司要做的事情。資料的獲取通常有三個主要的渠道,其一是物聯網系統(主要來源,產業網際網路階段會爆發),其二是網際網路(Web、App),其三是傳統資訊系統(佔比較小但是價值密度高)。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目前獲取資料的主要來源就是Web和App,而且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這些資料給網際網路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針對於App系統要求獲取私人資訊的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一是從資料採集的角度,其二是從完善服務的角度。從資料採集的角度來說,科技公司為了進行資料分析,必然需要大量的私人資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當前的資訊化時代,被採集資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從完善服務的角度來說,採集私人資訊也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務。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採集私人資訊難免會有一些擔憂,那就是私人資訊是否會被濫用和洩漏。

    對於網路使用者來說,要想享受大資料時代帶來的方便,但是又想保障個人的隱私不被隨便亂用,就需要企業、管理機構和個人的多方努力。首先,從政策層面應該有明確的資料保護規定,防止濫用資料的情況發生(目前已經有了相關規定)。其次,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設定嚴格的資料使用邊界,並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不斷提升資料防護手段。最後,對於使用者來說,儘量保護個人的資料,不隨便使用來路不明的App產品,儘量在正規的渠道安裝App產品。

    相信,隨著人們對於個人隱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未來資料安全的防護程度也會越來越高。作為大資料技術來說,安全一定是核心問題之一,因為沒有安全的大資料一定走不遠。

  • 7 # 白刃行走

    一方面又要讓生活變得便利,另一方面又擔心隱私問題,這的確是一個現代生活中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比方說現在的一些貸款平臺,會匯入一些人的通訊錄,如果這個人欠款,就會給通訊錄中的人打電話,從而對這些人造成騷擾。

    可是,在現代科技水平下,大資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為只有獲取到更多的資料,才能偶做出做好的服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資料的增加就會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效果,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效率。比方說,在大資料的情況下,個人的信用會變得非常重要,現在很多老賴無法坐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提高社會的效率的具體體現。所以,使用資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何保障個人的隱私,不被濫用,又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

    一方面可以利用監管,制定一些規則,對於哪些是不能碰的要有明確的規定和相應的懲罰措施,只有給這些企業樹立紅線,才能讓使用者的利益得到保護。

    另一方面,監管很多時候是有心無力,還要從輿論及社會本身對這種行為予以抵制,從而才會讓這些人投鼠忌器。

  • 8 # 一個存在感小透明

    在前段時間舉行的手機APP收集和使用使用者個人資訊情況會議中,專家評議會就指出14款APP存在過度收集使用者資訊的情況!

    從上面這份清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APP幾乎來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總有一款會把你拉下水。聽音樂嗎,不聽音樂看小說嗎,不看小說看直播嗎,不看直播剁手嗎,不剁手你總要出行吧,就連使用翻譯軟體來提高自己的知識量,都要被人收集個人資訊。

    根據2018年1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100款App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情況,在收集個人資訊方面,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情況,其中過半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資訊”,緊隨其後的通訊錄與簡訊功能。這其實是一個可怕黑洞,就說哪怕你沒有用這個App暴露你自己的資訊,也有可能由於你的朋友使用了這個app從而把你的資訊洩露出去。不然你以為那麼多的地鐵周邊商鋪推銷電話,股票敢死隊推銷簡訊都是從哪裡得來的你的資訊呢?

    這些APP收集個人資訊,從好一點的方面來考慮,也許是想更加了解使用者喜好,從而進行精確的推送或者服務;從壞一點的方面來考慮,你可能半夜偷偷去藥店買點藥,都被APP記錄了下來,從而給你推送相關的廣告,導致某天你在和朋友分享某個新聞的時候,被突然彈出來的廣告嚇得尷尬不已。

    作為使用者,能做的首先就是拒絕無腦給APP開放所有許可權,其次就是不下載不正規的App,避免被無限制的收集資訊,成為大資料時代的小白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軟體為什麼解除安裝後又自動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