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亞歷山大和凱撒大帝其實是兩個時期的人物這點毋庸置疑,但是他們要是突然“遇境重合”會發生什麼呢?亞歷山大的精英部隊如果遇到凱撒大帝的主力部隊並展開大戰的話亞歷山大能否打贏凱撒大帝並取得最終的勝利?(展開大戰可以是兩種戰況,1雙方直接硬槓、2考慮多種因素的佈局戰略戰,答主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全部進行回答),如果亞歷山大能打贏其具體作戰過程是什麼樣的?如果亞歷山大不能獲勝其具體原因又是什麼?謝謝回答~
10
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空星辰大海

    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各有所長吧。不過我認為羅馬軍團勝算面更大,畢竟體系化作戰,遠近中的打擊羅馬都有獨到之處,騎兵方面可能是馬其頓稍佔優勢的地方,馬其頓夥伴騎兵略強於羅馬軍團。

  • 2 # 愛聽歌的鐵鐵

    個人認為凱撒大帝的主力軍隊勝率大。羅馬軍團常用的戰術是兩佇列戰法和三佇列戰法,每佇列之間相距1.8米到2米,輪番作戰。戰鬥時,年輕人組成的中隊居前,稱為槍兵;成年人中隊居中,稱為主力兵;老兵中隊居後,稱為後備兵。這就

    是著名的羅馬軍隊三列隊法。輕裝步兵和騎兵亦分為小隊,戰鬥中輕裝步兵通常配置於軍團前面,騎兵則掩護兩翼,還有弓弩投石機的配合。羅馬軍團把古典戰爭”以守為攻“的戰術運用到了極致。馬其頓方陣攜帶馬其頓長矛(長13~14英尺,雙手操作。長矛末端有配重利於平衡,兼做長矛折斷時之備用武器。),直徑2英尺的圓盾。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計程車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計程車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計程車兵一般都是半蹲著,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則是將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這樣可以增強正面對騎兵的殺傷力。而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在數量上凱撒的軍隊對於壓力山大來說是龐大的,只要在正面拖住壓力山大軍隊的正面進攻猛攻馬其頓方陣的側翼和背後。方陣很快瓦解。

  • 3 # 史話海說

    跨越時空的戰鬥,呵呵。只能猜了,大體只能說勝敗在兩可之間吧,亞歷山大大帝勝面稍大。

    兩位都是西方四大名將之一,亞歷山大是雄極一時的馬其頓王國國王,凱撒則是更加偉大的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亞歷山大大帝像

    從軍隊構成上,兩方軍隊核心與主力都是由職業軍人組成,另外有一部分僱傭兵充當輔兵組成,但亞歷山大麾下有一支由貴族青年組成的夥伴騎兵,不僅訓練有素配合無間而且裝備精良,放眼當時的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重騎兵,這裡說的重騎兵並不是看俱裝甲冑,而是指衝陣騎兵。

    《亞歷山大大帝》劇照——亞歷山大大帝與夥伴騎兵

    從裝備方面來說,好像亞歷山大的軍隊要處於下風,因為亞歷山大時代,希臘文明處於青銅向鐵器過渡階段。雖然如此,但按照出土文物和歷史記載來看,亞歷山大時期的馬其頓軍隊已經相當規模的使用了鐵製兵器,如方陣兵使用的薩里沙長矛,騎兵戰矛配備的便是鐵製矛頭的,包括副武器短刀或短劍,以及輕步兵的刀劍都是鐵製的。所謂青銅裝備基本都是防具,比如頭盔和胸甲。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鐵製武器質量還是比較低劣的,有記載稱當時的鐵製刀劍在戰鬥中經常會被砍彎,以至於不得不掰直才能繼續戰鬥。

    凱撒大帝像

    凱撒時期的羅馬軍團,其武器裝備已經有了一個相當程度的發展。此時羅馬軍團的制式裝備為標槍、大盾和短劍,主要格鬥武器是盾和短劍,此時的短劍已經可以被稱為鋼劍了。羅馬軍團列裝的西班牙短劍長度在75-85釐米左右,刃長60-68釐米,無論是長度還是材質,對馬其頓士兵列裝的熟鐵短刀已經佔有很大優勢。

    羅馬軍團士兵復原像,可見身穿鎖子甲,持標槍與盾牌,腰垂短劍,背後遠處為著鐵片環甲的指揮官

    但凱撒軍團裝備方面的技術優勢未必能夠形成戰鬥力上的優勢,這是由雙方的軍隊組成以及戰術特點決定的。

    馬其頓方陣的戰術比較簡單了。亞歷山大最喜歡拉斜面攻擊:以長矛方陣為中軍,色雷斯騎兵護左翼,以輔兵作為與中軍之間的連線,大帝親率夥伴騎兵為右翼,右翼與方陣之間以精銳的阿格瑞安輕步兵連線。攻擊往往是由亞歷山大率領的夥伴騎兵發起,中軍的長矛方陣跟進,中間以阿格瑞安輕步兵連線,而左翼則緩慢跟進,並迎接對方進攻。就這樣,由於各佇列的攻擊速度不同而自然形成一個大斜面。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是當時殺傷力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騎士們手持3.5米左右的旭斯通長矛,身穿青銅肌肉胸罩,並配短劍,以衝擊敵陣為作戰方式,在公元前4世紀,即使放眼全世界也數得上是最強騎兵,因此,亞歷山大往往能夠憑藉騎兵優勢迅速突破對方左翼並且包抄中軍。一旦敵人的中軍被打掉,那麼整支軍隊立刻便會陷入混亂,隨後陷入正面長矛方陣和包抄部隊圍攻之中,那麼潰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這便是“錘砧戰術”。

    馬其頓方陣示意圖

    而凱撒時期的羅馬軍團,其戰術與馬略改革之後並無多大區別,其實就是一種表現為方陣的軍團戰術,即以軍團為單位組成方陣,進攻時由前兩排士兵首先丟擲標槍,隨後衝鋒以劍盾格鬥,如果進攻無果則退下,三四排士兵拋槍,繼而格鬥,如此反覆進行。但此時的羅馬軍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沒有軍團直轄騎兵,騎兵需求往往由同盟的“蠻族 ”提供,如歸降的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但這樣的騎兵首先素質不如夥伴騎兵精銳,而且規模也不大,以公元前48年發生的法薩盧斯戰役為例,凱撒30000多人的軍隊中僅有1800人的“蠻族”騎兵。

    羅馬軍團列裝的西班牙短劍制式

    那麼我們大約可以認為,凱撒的“蠻族”騎兵很難抵擋得住亞歷山大夥伴騎兵與阿格瑞安輕步兵的攻擊。那麼,在騎兵被打散之後,凱撒軍團的左翼 很可能便要危險了。

    當亞歷山大的右翼騎兵衝擊凱撒軍團左翼的時候,兩軍在正面應該已經接觸了。

    模擬羅馬軍團作戰,前兩排士兵已經拋了標槍準備持劍盾衝擊

    長矛方陣的跑步攻擊對羅馬軍團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當前兩排士兵的標槍丟擲之後,並沒有對長矛方陣造成太大的傷亡,因為如林般密集直豎的長矛阻擋了大多數標槍的攻擊。於是羅馬士兵持著大盾與短劍呼喝著衝向了長矛方陣,隨後他們發現,一切皆是枉然。在“每個人都要面對五六根長矛”的情況下,這些精於近身格鬥的羅馬士兵頓時手足無措,不斷有人因為被長矛戳穿了大盾則無法動彈,而即使鋒利的西班牙短劍由於尺寸短小根本無法對馬其頓士兵造成威脅,也沒有辦法迅速的斬斷馬其頓士兵的長矛。隨著長矛方陣的推進,大量丟失了大盾的羅馬士兵開始轉身逃跑,但隨後就被追擊的長矛戳穿了後背,即使身穿鎖甲,但在奔跑的長矛的猛烈穿刺下也無濟於事。

    而此時,亞歷山大和他的夥伴騎兵在阿格瑞安勸戒步兵的配合下已經攻入了羅馬方陣,並且根據軍標尋找到了凱撒所在的位置。雖然說凱撒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的近衛試圖憑藉裝備優勢以及優勢兵力困住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但阿格瑞安輕步兵與夥伴騎兵面前羅馬士兵裝備上的技術優勢卻沒有得到體現。在夥伴騎兵的強力威逼之下,即使身穿鐵甲也沒給羅馬士兵帶來多少安全感,3.5米的長矛更讓羅馬士兵的戰矛根本無從施展,同樣精於格鬥的阿格瑞安輕步兵也同樣沒有給羅馬人太多展現裝備優勢的機會。在亞歷山大的逼迫下,凱撒由近衛保護著在軍陣中游走,躲避著騎兵的追擊,此時的羅馬軍團已經開始產生混亂。很快,在輕步兵的配合下,夥伴騎兵一層層剝掉了凱撒大帝身邊的近衛兵。終於,亞歷山大和凱撒面對面了,誰說王不見王的?

    凱撒整了整沾滿血汙的紫袍,輕振身軀,似要振掉紫袍上的塵土,“我來了,我看見了,,,”

    亞歷山大:“服嗎?”

    凱撒:“呃,我服了。”

    不是說後世的技術優勢一定要強於前世嗎?難道在這裡就不靈了?其實不全是,後世的技術優勢一定會比前世高,這是一個很大機率的定律。但戰役勝負的決定因素不全然由技術決定,尤其是凱撒時期對亞歷山大時期並沒有產生跨代的技術優勢。那麼在此基礎上,軍隊組成以及戰術特點所起到的作用就要大於技術水平了。而這兩個因素又是由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來決定的。羅馬軍團從來沒有面對過像馬其頓方陣這樣輕重步兵加重騎兵完美配合的作戰體系,因此並沒有對馬其頓方陣體系產生有剋制作用的戰術。馬其頓方陣的誕生便是以打敗傳統希臘方陣為前提的。羅馬軍團雖然號稱軍團作戰,但其實並未脫離傳統希臘方陣太多,在面對加強版長矛方陣與夥伴騎兵時,很難逃脫被“錘砧”的命運。所以,我們單純的憑空推測,凱撒會敗給亞歷山大也就不意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藏的燕窩每次吃之前要加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