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泡泡知識星球
-
2 # 樂樂說教育
其實小氣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生下來什麼都不懂,肯定是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所以在拿到什麼東西之後如果感覺到有用,那麼就不會和別人去分享。
這其實也是本能的一種反應,在這種心理之下,孩子可能對於他認為有趣或者是有用的東西都理解成為是自己的,不去考慮其他人的一些感受,所以就會讓其他人覺得孩子十分的吝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完全可以輔助孩子改掉這個不算毛病的“毛病。
1、要給孩子安全感小孩子之所以會有自私的這種現象,其實是因為他得到的資源過於缺少,所以才會導致他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畢竟自己都只有這麼一點,怎麼去和別人分享呢?
家長要儘量讓孩子得到一定的滿足,讓孩子具有安全的感覺。比如說,在孩子吃食物的時候,給足他足夠的分量,當它的食物過多,他也會分給其他的人。
2、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如果孩子不懂得去和別人分享,或者不願意去關心其他的人,那麼家長其實可以嘗試著讓他從這些事情中感受到快樂,這樣孩子可能就不會抗拒這些行為了。其實孩子不去分享,有一種原因就是如果分享了,那麼自己就沒有了。而另一種原因其實就是孩子沒有從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
再給到孩子安全感之後,家長也要讓孩子感受到分享也是有樂趣的,去教育孩子,主動把一些東西分享給其他的人,再孩子獲得別人的感謝時,可能就會十分的開心,孩子在以後也可能因為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情所以變得不再吝嗇。
3、讓孩子周圍的環境有愛心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的重要,孩子接觸的人不同,也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願意去分享,或者不知道怎麼去關心別人,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就和一些有愛心的孩子接觸。
4、要多陪伴孩子在家裡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互相去分享,當孩子的夥伴。並且要經常去教導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該有什麼樣的規矩分享給他人會有怎樣的幫助等等。同時大人也一定要接受孩子分享的一些東西,要互相去關心和幫助。
其實影響孩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的教育要多去和孩子交流和理解,選擇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同時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快樂,那麼孩子就會非常樂意去接受教育,變得越來越聽話。
-
3 # 朔月初心
首先,改變您對孩子的下定義和評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掌控的權利,選擇是否分享。對於自己非常重視的東西沒幾個人大方的起來。
其次,您大方給他看,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對映著我們的優缺點。父母也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您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言傳身教,是被無數家庭印證過。
多支援,多理解,多欣賞,少比較,少批評,少否定。
-
4 # antaliya
10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有小氣的毛病,這是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表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過於小氣大多是由外部環境造成的。家長平時不注意孩子個人氣度的發展,對孩子評價尺度不一樣,導致孩子形成自私、小氣的壞習慣,十歲的孩子小氣,只是自我意識的一種本能反應,只要正確引導孩子是可以改變的。
怎樣改變孩子小氣的毛病呢?
1、鍛鍊孩子與人相處
學會和其他小夥伴友好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可以讓孩子帶著玩具、書與其他小夥伴交換,與他人分享讀書的快樂、體驗和其他孩子交換玩具的感受,讓孩子覺得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和玩具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是分享,不是吃虧。透過這樣的鍛鍊,可以讓小氣的孩子學會慷慨對人。
2、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去糾正孩子小氣的行為。有些家長比較小氣、愛佔小便宜,認為孩子小氣,沒有什麼不對,自然不會去糾正和幫助他改掉小氣的毛病,有些父母甚至鼓勵孩子佔便宜,讓孩子養成了怕吃虧的心理。所以家長的正確引導有利於孩子改變小氣的毛病。
3、不過於溺愛孩子
十歲的孩子過於小氣與家庭環境有關。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無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享受,在家中過於溺愛,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霸道、不考慮他人感受,任何東西都佔為己有,形成孩子自私、小氣,不願意與人分享,只想佔有的小“霸王”,令父母擔憂不已。要改變孩子,做到不溺愛,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付出努力,得不到任何物質需求,學會與家人分擔家務、分享食物,讓孩子懂得關愛家人,尊重家庭成員。如:姥姥姥爺生日時,讓孩子送上祝福和生日禮物,讓孩子懂得感恩,平時休息時主動幫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整理自己的房間和玩具。
4、學會與人分享
孩子不願與人分享太多,主要是害怕東西分給他人後,自己的東西就沒有了。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權益可以得到保障,與人分享食物每個人都有一份,分享不只是物品和玩具,而是可以分享你畫的一幅畫、或者你新買的故事書,大家一起看。
其實,孩子小氣的毛病隨著學習環境的改變,集體意識的增強,與小夥伴相處的需要等,或者在某個需要團體接納的時期,孩子就會主動與他人分享,因為過於小氣難以融入到集體,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只需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做出改變,孩子“小氣”的毛病會很快得到改善。
-
5 # 小小思維家
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
不要在孩子給你分享時拒絕
大人們總是教育孩子要大方,要學會與人分享時,往往容易忽略的是,在孩子與你分享的時候謝絕。你的謝絕會使孩子覺得你在“耍”他,同樣會傷害他的自尊。
當下一次你或者別人再向他要東西的時候,他也許就會為了保護自己、防止被耍而拒絕與人分享。本來是一個“大方”的孩子,也由此變成了“小氣鬼”。
不要在孩子謝絕分享時責罵
簡單的批評指責,沒有有效的溝通根本達不到效果,更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使他產生牴觸心理,變得越來越“小氣”。
面對“小氣”的孩子,不能簡單地批評,而要透過各種方法,向他逐步表現和傳達分享的行為與觀念,讓他從分享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這樣,他就會慢慢“大方”起來。
在孩子面前做出分享的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與家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樹立起一個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透過情景設定來培養孩子分享
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快樂,一起憂愁,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情感分享。
更可以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願望、情感,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積極的、正面的內心體驗。
當我們發現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為時,一定要給予鼓勵、讚許等,利用各種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別再讓自己的孩子還是那個“小氣鬼”。
回覆列表
孩子小氣與嬰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很大的關係,這時期的孩子,其心理狀態具有自我中心性,基本是從自我出發,難以換位想到別人,所以小孩子多有“獨”的現象,而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更助長了“獨”的傾向。
對此,“責備”和“說教”是沒有意義的,要採取適合孩子的方法進行引導,細水長流地進行調教,就會見效的。 針對孩子的“自我中心性”,要引導孩子換位從別人的角度著想。
平時要多方面地啟發孩子體會他人的心情,例如,看圖書時,想一想書上人物的心情;講故事時,想一想故事中角色的心情等。 多讓孩子結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讓孩子在群體中逐漸去“獨”,在此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與他人共享,當孩子與他人共享時,要讓孩子體驗共享的樂趣,肯定他的共享行為,孩子就會逐漸習慣與他人共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