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瑕不掩瑜世界殊

    孫權作為三國鼎立三雄主之一,繼承其父兄之基業,雖有富二代之嫌,但能領導取得三國時期的兩大戰役——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勝利,將東吳基業成功守住並不斷推向前進,雖然其對其兄孫策後代有些刻薄,晚年在其太子孫登死後逐漸昏庸,聽不進忠臣之諫,引發國政混亂並對以後東吳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總體上不影響其三國鼎立時期的英雄形象。無怪三國時期另一雄主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詩人有云“天下英雄誰手,曹劉”。曹操作為對三國曆史發展產生最為重要影響的割據一方諸侯,首先平定了袁紹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並且其本積極打破士族門閥制度,重用寒門,為當時的社會注入了一股清風。曹操還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其代表作《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名篇傳承影響至今,尤其是其間展現出積極進取和樂觀豁達情懷,對今天的人們仍能產生啟迪和影響。曹操在立儲問題上的舉棋不定,加之對子嗣私事幹預過多,如因穿衣未執其要求賜死曹植妻等,對後世產生影響。立儲爭端致使其後代相互傾軋相殘成風,為司馬氏崛起埋下禍根,引發三國歸晉和後來的五胡亂華。

    劉備作為三國鼎立中最後一位成事雄主,在崛起過程中不論深處何時何地,其不畏困難,積極進取,矢志不移,百折不撓的執著追求霸業目標;不辭辛苦,三顧茅廬請出蜀漢臺柱諸葛亮,執行隆中對策最終割據益州,成就梟雄偉業。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沒能客觀分析形勢,一意孤行,發動夷陵之戰並遭慘敗。致使蜀國元氣大傷。後雖經諸葛亮力挽狂瀾,怎奈國力有限,加之其子為扶不起的阿斗,故而在諸葛亮五出祁山,出師未捷身先死後,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後於三國中最先滅國。

    上述三位雄主在後漢三國的亂世,能夠脫穎而出,除了有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外,在能力,膽識,意志力等方面亦有過人之處。怎奈其身後之事也實在非此三“強人”所能把控也。可謂“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 2 # 彈劍而歌2018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彈劍而歌!

    關於孫權的評價,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陳壽評價孫權: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說孫權識大體,可以忍辱負重,能任用人才為自己計謀。有像越王勾踐的那樣奇特,是英雄中的佼佼者了。所以他能控制江東,能成就與其他勢力鼎足的基業。但孫權性格多猜忌,輕率的作出殺戮。這個缺點到了暨臻(孫權稱帝后的一個年號)末年(估計到孫權老年的時候)特別的嚴重,以至於讒言四起,汙衊橫行,連太子都被廢除後殺害,這難道就是孫權給將來作為江東和南京之主的子孫能否千秋萬代的謀劃麼?這樣到了後來就什麼都晚了,以至吳國的滅亡我看還是從這裡開始的。

    對比陳壽對於劉備和曹操的評價,孫權的評價就差了一截,陳壽評價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而孫權只能和句踐相比,能在逆境之中勝出,但是在霸業成就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而劉備和曹操終其一生不論順境逆境都是不變色的英雄豪傑。

    除去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評價,還可以從其他同時代的人嘴裡瞭解一些對孫權的評價,其中孫權哥哥孫策臨終說的一句話是非常瞭解孫權的“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而縱觀孫權的一生的確在保家衛國和治理國家方面能力出眾,也能夠任用人才,從周瑜、魯肅到呂蒙、陸遜,都能夠體現孫權的舉賢任能。而在軍事方面的確是孫權的短處,幾次合肥之戰孫權均未獲得勝利,反而損兵折將。

    在後來的《三國演義》之中,孫權的形象又打了一個折扣,在後人的眼裡孫權好像很差,遠不如曹操和劉備,其實孫權能在兩個梟雄並存的年代割據一方鼎足而立,是很有過人之處的,所以陳壽說他是“英人之傑”,也就是英雄裡面的佼佼者。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

    看看當時曹操與劉備對孫權的評價,都是對其不敢小覷的。

    孫權在治國上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這些都不遜於曹操的屯田。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245年)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建造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250年)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正逢時疫,免除了荊州農民的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 [35]  赤烏三年(241年),嚴禁官吏以勞逸為由干擾農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詔減省徭役、徵賦,革除民弊。

    孫權為人節儉。雖然稱帝遷都建業,不建新宮殿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府寺為宮,至赤烏十年(247)腐朽損壞後仍僅以武昌宮加以重建,可見其愛惜民力。

    孫吳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縣,因孫權定都於此並開鑿運河而成為一流都市,後成為六朝的文化中心。

    孫權還開闢了海上到遼東的航道,派人到臺灣島和海南島,控制交州,與南洋各國開通往來,結交印度。為江南經濟、水利、農業、航運、貿易做出了傑出貢獻。

    我認為孫權是一位精於治國和善於用人的政治家,軍事水平是其軟肋,另外孫權還是一位長壽的帝王,壽71歲,在哪個年代已經是高壽了,在高領的時候犯一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他的名氣遠遠不如曹操和劉備,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其繼承父兄的基業,典型的富二代加官二代,而曹操和劉備都是從底層幹起,經歷更加傳奇性,更具英雄色彩。

     

     

  • 3 # 不應該32

    孫權開江南,貢獻很大。江南地區屬於蠻荒地帶,主要原因是因為山匪盜賊太多,南方多山經常有山賊下山作亂,導致南方一直沒辦法開發。山上除了山匪還有山民逃難的各種人在山上形成上百個不同的勢力,各自佔山為王,統一稱為山越。

    東吳所做的就是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的征討山越,大部分山越被收編建立新城池,開發土地大片農田可以安心耕種。至於有些漏網之魚逃到更深的山裡去了,不會造成太大麻煩,從此江南一發不可收拾,妥妥的超越北方,人均產值是蜀漢的三倍,對東吳來說魏蜀掙得死去活來的中原地區不過是窮鄉僻壤。

    也正是因為東吳開發南方,中原地區在三國之後三十幾年就遷往南方,五胡亂華差點滅了漢族,東吳地盤強大的經濟硬是支撐起一個東晉,漢族才得以儲存。

    孫權可以成為南方第一帝,把本來會成為少數民族的山越通通融合在一起形成江南文化。如果孫權不打山越,現在南方還是窮鄉僻壤,到處都是少數民族,當然也不止是56民族,至少也要一百多個民族。

    還有就是孫權分廣州,有人說是孫權這一分把越南分出去了,也有人說孫權是把兩廣分到了中國。但確實的是東吳把文化帶到了。

    孫權分交州合浦以北為廣州,轄南海、蒼梧、鬱林、合浦4郡,治所番禺,命呂岱為刺史;合浦以南仍為交州,轄交趾、九真、日南3郡,治所龍編,戴良為刺史。

    呂岱因交州人士有自己的文化體系不接受呂岱的管理,呂岱建議孫權把交州一分為二治理。交趾郡是交州的州府所在最難治理就把交趾郡和西邊的九真、日南3個郡為交州。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南四郡呂岱親自治理,教授中原文化,呂岱絕對是個能人,自古以來都有商船開往東南亞做生意,但是盜賊太多各種情況導致不順利,呂岱親自代軍隊掃蕩一遍,巡查各個島嶼又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結為盟友開闢出一條海上絲綢之路。而廣州也成了東吳的國際貿易中心,力壓交州一頭,以至於後來晉把交廣合併稱之為廣州而不是交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中的色溫,色度,色相有什麼區別和關聯?攝影怎樣用好色溫,色度,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