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闖軍攻破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隨後入關,明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至此走到終點。明朝宗室和大量文武大臣逃亡南方,以半壁江山為根基建立南明政權,對抗入主中原的清軍,先後存在過的政權有弘光政權、魯王政權、隆武政權、紹武政權和永曆政權。

    △南明

    北京城破,天子殉國,淮河以北幾乎全部落入李自成手中,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盤踞在死醋氨一代,已經佔領漠南的清軍則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明朝宗室和大量文武政權於是只能輾轉南下,意圖佔據淮河以南半壁江山,重振旗鼓。

    在崇禎帝殉國的訊息傳至南方後,明朝陪都南京的文武官員決議擁立明宗室中的藩王為帝,延續明朝的國祚,意圖重振旗鼓北上恢復國土。然而在具體擁立何人的問題上卻發生了爭議,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第一人選應該是福王朱由崧,但錢謙益等人則由於之前的“國本之爭”心存芥蒂,以“立賢”為由擁立潞王朱常淓,而史可法則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桂王朱常瀛。

    弘光政權:內亂中滅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盧九德、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馬士英等人的支援下即皇帝位,改次年為弘光元年。然而由於之前在擁立事件中的爭議,這個新立的政權,次年便爆發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導致弘光政權凝聚力嚴重削弱。

    △福王朱由崧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在已經基本消滅大順政權的情況下,多爾袞開始將軍事重心東移,將矛頭對準了此時立足仍然不穩的南明政權。而此時的弘光政權內部則仍然在激烈的黨爭之中,左良玉以“清君側”名義順江而下爭奪南明政權,馬士英被迫抽調江北四鎮迎擊,導致直面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清軍趁此良機攻破徐州,兵臨揚州城下。

    次月二十五日,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揚州率百姓抵抗清軍,清軍破城之後屠城,揚州百姓慘遭屠戮,死難者多達八十萬,史稱“揚州十日”。隨後,清軍渡過長江,攻破京口鎮江,弘光帝被迫出逃蕪湖。

    △弘光政權僅一年多便被清軍所滅

    五月十五,眾大臣獻南京降清。五月二十,弘光帝被俘。至此,存在僅一年的弘光政權覆滅,南明陷入四分五裂當中,杭州的潞王朱常淓、應天的偽太子王之明、撫州的益王朱慈炲、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紛紛自立,但均是曇花一現。

    魯王政權、隆武政權:亡於內鬥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志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監國稱帝,建立隆武政權,並迅速得到仍然倖存的各省承認。但四十多天後,魯王朱以海也在紹興宣佈監國。

    △隆武政權

    此時的清朝,由於削髮令的頒佈,遭到了江南一帶百姓的強烈抵抗,清軍一時無法繼續南進。但南明內部的嚴重黨派鬥爭,以及地方勢力的紛紛割據,同樣無法有效集中力量對抗清軍。尤其是魯王政權和隆武政權由於正統之爭,致使其有限的抵抗只能是各自為戰,因而當清軍再度南下之時,不論是魯王政權還是隆武政權,均無法抵擋。

    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魯王兵敗後在張煌言的保護下逃亡海上,清軍隨後兵分兩路,分別從仙霞關和分水關向福建的隆武政權進兵。八月,隆武帝被亂箭射殺於汀州府衙。九月十九日,清軍佔領福京。十一月,鄭芝龍不顧鄭成功苦諫,北上福州降清。

    △隆武帝朱聿鍵

    隆武帝應該算是南明諸多帝王中最有作為的一位了,不過雖然他想要有所作為,但由於其被鄭氏集團架空,實際上能夠做出的貢獻實在有限。

    紹武政權:被清軍偷襲滅亡

    隆武二年(1646年),在隆武政權滅亡後,唐王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宮員逃到廣州,在永曆帝朱由榔從廣東逃往廣西后,大學士蘇觀生、大學士何吾騶、廣東布政使顧元鏡,侍郎王應華、曾道唯等擁立朱聿讁為監國,隨後稱帝,建立邵武政權。

    △紹武帝朱聿鐭最終自縊殉國

    十一月,得知邵武稱帝之後,朱由榔隨即稱帝,建立永曆政權。之後,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展開激烈交戰,雖然邵武政權一度擊敗永曆政權,但由佟養甲、李成棟率領的清兵已取潮州、惠州,臨近廣州附近,並用繳獲的南明地方官印,向紹武帝發出太平的錯誤資訊。

    十二月十五日,清軍兵臨城下,在蘇觀生率領部隊與清兵激戰一晝夜後,內奸謝尚政隨即引清軍入城,廣州就此陷落。蘇觀生見大勢已去,寫下“大明忠臣義固當死”八個大字後,自縊死亡。邵武帝隨即被俘獲,隨後在東察院自縊殉國,紹武政權就此滅亡。

    永曆政權:亡於內亂

    在魯王政權和隆武政權相繼滅亡之後,明神宗的唯一男姓後裔桂王朱由榔,在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的擁立下,於十月在肇慶監國,同月二十日,清軍攻陷南贛,朱由榔逃往梧州。他的這種逃跑行為,等於直接放棄了廣東,導致永曆朝在廣東人心盡失。在南明政權始終無法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李自成死後的闖軍餘部反而成為了抗清的主力。

    永曆元年(1647年),闖軍的郝搖旗部與逃至廣西的桂王朱由榔會合,並向桂林進兵。而在永曆六年(1652年),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李定國也與永曆政權一起聯合抗清。在闖軍和張獻忠各部的支援下,南明政權一度“迴光返照”。

    至永曆六年(1652年)時,永曆政權的控制區域一度擴大至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和湖廣、湘桂部分地區,而北方的山西、陝西、甘肅三省部分地區,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地區的反清勢力,同樣擁立永曆政權。

    △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所殺

    不過,永曆政權雖然一度極為強勢,但由於內部各派之間相互攻訐,農民軍備受排擠打擊,這給了清軍一定的喘息之機。在永曆十年(1656年)孫可望密謀篡位之後,南明內部爆發了嚴重內訌,李定國擊敗孫可望之後,孫可望逐降清,西南軍事情報盡數被清廷所知。至此,南明形勢開始急轉直下。

    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同年8月12日,莽白髮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之後又將朱由榔交給吳三桂,朱由榔之後被吳三桂處死。

    △鄭成功建立的明鄭政權滅於康熙年間

    在永曆政權滅亡之後,南明政權實際上已經滅亡,盤踞在臺灣的鄭氏集團雖然奉大明正朔,但卻並非為明朝宗室所建立,因此我未將其歸入南明政權。鄭氏集團在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之後,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滅亡。

  • 2 # 古今探索車

    南明 是明朝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末帝崇禎殉國後,由明朝宗室王爺在南方各地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定都南京,魯王監國定都寧波,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 大順張獻忠,及明鄭臺灣時期。其中永曆政權存在最久,其他都是迅速被滅亡

  • 3 # 酉陽749

    17世紀中期的南明,是弘光、魯監國、隆武、永曆等抗清政權的統稱,它們都擁立明朝某個親王為帝,各政權之間並無承襲關係。存在時間,有一兩年的,有十來年的。總計不過二十年。(即1644年到1662年)為什麼南明沒有像南宋一樣延續國祚百餘年,而是苟延殘喘僅僅十八年呢?美國漢學家司徒琳在其傑作《南明史1644-1622》中,迴應了這道難題。作者特別注意了,1644年前後一再出現的兩個問題:文武官員失和,無法統一協作(以及與此相關的對軍人的貶抑);大臣們的永久困惑:如何輔佐皇上。有明一代始終存在這兩大問題。它也是明朝政權體制的內部難題。還有兩個難題也是明朝獨專:分封各地的明朝諸親王、郡王,多數是寄生在帝國肌體上的無用蛀蟲;相當廣大面積的社會不安與混亂。造成這兩大難題的原因,除了明政府統治失效,還有前近代經濟變遷的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司徒琳教授的這部南明史,定會帶給我們全新的閱讀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涅姆齊諾娃會被很多球迷稱為俄羅斯最美女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