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農夫也瘋狂

    玉米得了黃斑病,怎樣防治?

    玉米黃斑病,也叫玉米彎孢黴葉斑病,這是一種近些年在玉米植株上很常見的病害,其主要危害的是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片中進行的,而玉米感染了黃斑病就會導致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這樣也會導致玉米的減產。

    玉米黃斑病初期的症狀是在玉米葉片上有一些小病斑,然後逐漸擴大倉位一些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在感染了黃斑病的植株上,病斑也比較明顯,有的病斑寬的有1―2毫米,長度也在1―4毫米之間,在這些病斑上,普遍都是中央蒼白色,或者是黃褐色,而邊緣有較寬的環帶,最外圍有較寬的半透明草黃色暈圈,數個病斑相連可形成葉片壞死區。而且在潮溼條件下,病斑正反兩面均會有灰黑色黴狀物。不及時防治的話,那葉片就會感染而枯死。那如果已經感染了玉米黃斑病應該如何防治呢?

    玉米黃斑病是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在發病的初期可以用40%新星乳油10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8%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來進行防治。既可以用噴霧方法,也可以在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灌心。不過,後者相比於前者的效果更好,且容易操作。

  • 2 # 葡萄種植專業人

    玉米黃斑病實際就是大小葉斑病:首先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調節種植密度:增施磷鉀肥補充微量元素鋅:其次才是化學防冶:苗期可選7o%代森錳鋅800倍或丙森鋅:間隔十五天左右再噴一次:當田中發現病葉後加入4000倍戍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或丨000倍多抗黴均可:最好每次都加入1000倍磷酸二氫鉀作為葉面肥:

  • 3 # 淼叔1

    玉米黃斑病又稱玉米彎孢菌葉斑病,是中國玉米大、小斑病之後又一危害玉米的葉斑病。發病特點一是降水多、溼度大、溫度高的年份發病;二是感病品種發病重;三是重茬地或鄰近玉米秸垛的地塊發病重;四是播種晚發病重;五是化學肥料配比不科學;六是密度大。防治措施①選種抗病品種。②大面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杜絕減少侵染源;適當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從而減輕發病。增施農家肥,合理配方搭配施肥。②藥劑防治;可選用40%福星8000至10000倍,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58%代森猛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特恩施1000倍或百菌清600倍液噴霧防治,畝用藥液30公斤。施藥時間掌握在玉米大喇叭口時灌心。如採用噴霧應掌握在病株率10%時噴霧,隔7至10天在噴霧1次。

  • 4 # 鄉村波比

    玉米得了黃斑病,應該怎樣防治?玉米黃斑病是繼玉米鏽病之後的有一個嚴重的病害。玉米黃斑病又叫彎狍菌葉斑病,發病後葉片佈滿病斑,連片時導致葉片乾枯、死亡,導致玉米大量減產。

    玉米黃斑病發病症狀:該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同時也可以危害葉鞘和苞葉。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或者淡黃色小斑點,隨後擴大為圓形、橢圓形病斑,病斑形狀、大小因不同品種不同而不同。如果多和病斑相連在一起會形成大病斑,最終導致葉片乾枯,遇到潮溼天氣時葉片會長生黑色黴狀物。

    玉米黃斑病發病規律:該病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組織中越冬,同時也可以產生分生狍子越冬。一般該病菌是由帶病的玉米秸稈或者雜草攜帶,並對玉米植株進行侵染導致。中原地區玉米發病一般在每年7月下旬,在玉米抽雄期過後發病率最高。在高溫、高溼、積水地塊以及連作田發病較為嚴重。

    玉米黃斑病防治措施:首先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在玉米收穫以後即使清理玉米秸稈、病殘體,並集中燒燬,減少初侵染源;同時要合理密植,多雨季節及時做好田間排水措施,防治土壤積水;發病初期可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噴灑8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 5 # 圖說農村事

    從題主提供的圖片看,玉米得的這種病叫做玉米大斑病,是由一種叫做大斑病菌的致病菌引起的。

    玉米大斑病也叫條斑病,主要發生在6~8月份,為害症狀主要表現在玉米的葉子、葉鞘及苞葉上。

    玉米大斑病有比較典型的症狀。

    玉米植株的下部葉片常先發病,發病後葉片表面先出現一些水漬狀的斑點、呈青灰色,之後沿葉的脈絡向兩端延伸,使青灰色的斑點變成大斑,大斑周邊呈暗褐色、中間部分呈青灰色或淡褐色。病斑繼續發展往往發生縱裂。發病嚴重的病斑會融合在一起使葉片變黃、枯萎而死亡。如果空氣溼度較大,病斑上會岀現灰黑色的黴狀物。病斑的大小和顏色往往與玉米的品種有關。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與流行與溫度和溼度有直接的關係。

    玉米大斑病發病的最適宜溫度在20℃到25℃之間、溼度在相對溼度90%以上,所以,玉米主產區發病主要集中在6月份至8月份,期間如果溫度較低、溼度較高,尤其是降雨較多,就很容易誘發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與流行。

    調查顯示,春播玉米晚播比早播的發病要重,玉米連作比輪作發病重,種植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發病重,澇窪地比旱地發病重,病斑出現較早的比病斑岀現較晚的發病重。

    如果在玉米吐絲之前發生了大斑病的流行,則玉米產量可達五成損失。如果在吐絲四十天後流行,或病害為中等程度,則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很小。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該病的防治需要採取綜合措施,既要透過耕、種、管等措施進行防治,又要透過使用化學藥劑方法進行防治。

    因為致病菌是在田間玉米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植株,並透過風力在田間傳播,所以徹底清除田間玉米植株病殘體、及時拔除發病玉米植株並徹底消滅致病菌源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化學藥劑防治,可選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300倍液至500倍液、或25%的粉繡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連續噴二至三次,間隔一般五至七天,要在玉米抽穗結束之前進行。

    當然,還有一種致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需要進行區別,為害部位一樣,只是小斑病的病斑在葉片上較小、較多,防治措施也和大斑病基本一樣。藥劑的使用要按照相應的說明進行操作。

    總之,玉米大斑病症狀比較明顯,發病規律也很有特點,只要及時採取農業措施、藥劑防治措施等多管齊下,是能夠取得好的效果的。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

  • 6 # 農學博士教種植

    玉米黃斑病又被稱為擬眼斑病、黑黴病、黃葉病等,是繼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之後,又一種十分嚴重的玉米葉斑類病害。最近幾年,在很多玉米栽種區,玉米黃斑病發生日趨嚴重,嚴重影響到玉米產量與品質。由於到了玉米生長後期,植株較高,藥物防治起來困難,農民一般不再進行防治,導致減產嚴重。

    夏季直播玉米發病重,套種玉米發病輕:採用麥田套種的玉米,播種時間一般為5月中下旬,而麥收後的夏季直播玉米,播種時間一般為6月上中旬。麥收後的夏直播玉米發病率明顯高於套種玉米,可能原因是進入7、8月份後,高溫高溼天氣增多,而套種玉米已接近成熟,受到病害影響小;而夏季直播玉米,播種時間晚,播後氣溫高、生長快,這個時候正處於易感病的階段,病害發展流行速度極快。

    玉米黃斑病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常見病害,不同年份、品種間發病程度差別很大,不同播種基礎、不同種植模式、不同地區也存在很大差異。由於到了玉米生育後期防治困難,在防治上應該以農業措施預防為主。在病害高發地塊,優先選用抗病性強的玉米品種,提倡秸稈還田,但在還田以後,要改旋耕為深耕深翻,深耕深翻後要多耙幾遍,以便將秸稈全部翻入地下,既有利於腐爛,又可以減少病菌基數。

    另外呢,在平常管理中,我們要合理施肥、澆水,增強玉米本身抗病能力。在苗期的時候,可以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預防,當田間病株率超過10%時,可以考慮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80%炭疽福鎂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連噴2-3次即可。

  • 7 # 家裡家外的農村事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又稱玉米黃斑病,近幾年為害越來越重,已經成為玉米上的主要病害,許多農民由於不知道用什麼藥劑防治,造成大量葉片被害,導致減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防治玉米黃斑病的特效藥方,供大家參考。 一、危害症狀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病斑初為水漬狀褪綠半透明小點,後擴大為圓形、橢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邊緣黃褐色或紅褐色,外圍有淡黃色暈圈,並具黃褐色相間的斷續環紋。潮溼條件下,病斑正反兩面均可產生灰黑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種葉片密佈病斑,病斑結合後葉片枯死。,玉米彎孢黴葉斑病初期症狀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中期症狀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後期症狀 二、防治藥劑 發病初期及時防治可用以下配方防治: 配方一: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 配方二:30%苯醚甲環唑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 防治時可用任一配方防治,防治1-2次,均可較好的控制該病的發展和蔓延。

  • 8 # 蘭陵晟泰鋼構支架廠

    防治措施

    1.選種抗病品種高抗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蘇唐白、豫12、豫20、唐抗5、中單2、冀單22、丹玉13、、8503、廊玉6等,可因地制宜地選種。

    2.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杜絕和減少初侵染來源。中國北方農戶用來燒飯的玉米秸稈,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適當處理。二是適當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從而減輕發病。三是增施肥料。除增施農肥處,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層厚的肥壯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塊,玉米生長茂盛,一般發病都比較輕,重施氮肥可減輕發病30%以上。

    3.藥劑防治透過對28種農藥的藥效測定及部分農藥的田間試驗,40%福星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5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和40%福美砷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的效果次之,一般達70%以上。但福星價格較高,後3種價格較低,可交替使用。

    一般病株率達10%左右時開始噴藥防治,先用保護劑後用內吸劑,10—15天噴1次,連噴3—4次,交替使用既可保證效果,又肥降低防治成本,還可延續產生抗藥性,好處很多,可大面積應用。

  • 9 # 霍一渲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又稱玉米黃斑病,近幾年為害越來越重,已經成為玉米上的主要病害,許多農民由於不知道用什麼藥劑防治,造成大量葉片被害,導致減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防治玉米黃斑病的特效藥方,供大家參考。 一、危害症狀 玉米彎孢黴葉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病斑初為水漬狀褪綠半透明小點,後擴大為圓形、橢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邊緣黃褐色或紅褐色,外圍有淡黃色暈圈,並具黃褐色相間的斷續環紋。潮溼條件下,病斑正反兩面均可產生灰黑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種葉片密佈病斑,病斑結合後葉片枯死。 二、防治藥劑 發病初期及時防治可用以下配方防治: 配方一: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5%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 配方二:30%苯醚甲環唑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 防治時可用任一配方防治,防治1-2次,均可較好的控制該病的發展和蔓延。

  • 10 # 山精水怪

    玉米黃斑病(彎孢菌葉斑病) 發生與防治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俗稱黃斑病, 是中國繼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後又一嚴重危害玉米的葉斑病, 近年來呈發展蔓延上升趨勢, 一般減產20―30%, 個別地塊達 50%以上, 甚至絕產。 一、 症狀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 也危害葉鞘和苞葉。 初為褪綠小點, 逐漸擴充套件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在感病品種上病斑較大, 寬 1―2 毫米, 長 1―4 毫米, 中央蒼白色、 黃褐色, 邊緣有較寬的環帶, 最外圍有較寬的半透明草黃色暈圈, 數個病斑相連可形成葉片壞死區。 由於彎孢菌葉斑病在不同品種上, 特別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種上, 病斑大小、 形狀、 暈圈寬窄等特徵差異極大, 且容易與其它葉斑病相混淆, 所以對其診斷應格外謹慎和注意。 二、 病害迴圈及發生規律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發生輕重與氣象條件、 品種抗性及栽培措施關係密切。 根據我們 5 年多的研究成果及生產實踐, 歸納起來有“七重七輕” : 一是降水多、 溼度大、 溫度高的年份發病重。 彎孢菌葉斑病屬於高溫、 高溼性病害, 高溫和高溼的協同作用能促使該病的發展和流行。 相反, 持續乾旱或者低溫, 都能抑制該病的發展和流行。 二是感病品種發病重。 有相當一部分玉米雜交種和自交系都是感病品種, 如自交系黃早 4 及其衍生系發病都比較嚴重; 而有些品種十分抗病, 這是由品種抗性基因決定的。 三是重茬地或鄰近玉米秸垛的地塊發病重。 因為玉米植株病殘體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 重茬地及平米秸垛病殘體多, 菌源多, 菌量大, 所以發病重。 而換茬地塊或遠離玉米秸垛的田塊, 菌源少、 菌量小、 發病初期相對推遲, 病情也比較輕。 四是播種晚發生重, 播種早發生輕。 主要是在進入七八月份高溫高溼季節, 早播的植株已近成熟, 部分避開了病害; 相反, 晚播的植株, 此時正處於易感病的階段, 再加上有利的發病氣象條件, 病害發展流行速度快, 很快超過早播的病情。 五是施氮肥少發病重, 施氮肥多發病輕。 瘠薄地發生重, 肥壯地發生輕。 彎孢菌葉斑病對氮肥敏感,667 平方米追施尿素 40 公斤, 病情指數較對照小 41. 6%, 病斑長度減少 33. 2%。 六是平地發病重, 山地發病輕。 在同一地方, 海拔高的地方較海拔低的地方發病輕, 主要是海拔高的地方通風透光好, 不利發病。 七是同一品種的不同發育階段抗病性不同。 總的看玉米苗期比較抗病, 隨著植株生長髮育, 越來越感病。 三、 防治措施 1. 選種抗病品種高抗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 蘇唐白、 豫 12、 豫 20、 唐抗 5、 中單 2、 冀單 22、 丹玉13、 、 8503、 廊玉 6 等, 可因地制宜地選種。 2. 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 杜絕和減少初侵染來源。 中國北方農戶用來燒飯的玉米秸稈, 在春播前用不完的, 也要適當處理。 二是適當早播。 早播可避病、 逃病, 從而減輕發病。 三是增施肥料。 除增施農肥處, 要增施氮肥, 在考察中看到, 凡是土層厚的肥壯地, 以及施肥、 追肥多的地塊, 玉米生長茂盛, 一般發病都比較輕, 重施氮肥可減輕發病 30%以上。 3. 藥劑防治透過對 28 種農藥的藥效測定及部分農藥的田間試驗, 40%福星乳油 5000―10000 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可達 90%以上。 5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1000 倍液、 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 500―1000 倍液和 40%福美砷可溼性粉劑 500―1000 倍液的效果次之, 一般達 70%以上。 但福星價格較高, 後 3 種價格較低, 可交替使用。 一般病株率達 10%左右時開始噴藥防治, 先用保護劑後用內吸劑, 10―15 天噴 1 次, 連噴 3―4 次,交替使用既可保證效果, 又肥降低防治成本, 還可延續產生抗藥性, 好處很多, 可大面積應用。

  • 11 # 是小五花呀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俗稱黃斑病,是中國繼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後又一嚴重危害玉米的葉斑病,近年來呈發展蔓延上升趨勢,一般減產20—30%,個別地塊達50%以上,甚至絕產。

      一、症狀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鞘和苞葉。初為褪綠小點,逐漸擴充套件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在感病品種上病斑較大,寬1—2毫米,長1—4毫米,中央蒼白色、黃褐色,邊緣有較寬的環帶,最外圍有較寬的半透明草黃色暈圈,數個病斑相連可形成葉片壞死區。由於彎孢菌葉斑病在不同品種上,特別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種上,病斑大小、形狀、暈圈寬窄等特徵差異極大,且容易與其它葉斑病相混淆,所以對其診斷應格外謹慎和注意。

      二、病害迴圈及發生規律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發生輕重與氣象條件、品種抗性及栽培措施關係密切。根據我們5年多的研究成果及生產實踐,歸納起來有“七重七輕”:

      一是降水多、溼度大、溫度高的年份發病重。彎孢菌葉斑病屬於高溫、高溼性病害,高溫和高溼的協同作用能促使該病的發展和流行。相反,持續乾旱或者低溫,都能抑制該病的發展和流行。

      二是感病品種發病重。有相當一部分玉米雜交種和自交系都是感病品種,如自交系黃早4及其衍生系發病都比較嚴重;而有些品種十分抗病,這是由品種抗性基因決定的。

      四是播種晚發生重,播種早發生輕。主要是在進入七八月份高溫高溼季節,早播的植株已近成熟,部分避開了病害;相反,晚播的植株,此時正處於易感病的階段,再加上有利的發病氣象條件,病害發展流行速度快,很快超過早播的病情。

      五是施氮肥少發病重,施氮肥多發病輕。瘠薄地發生重,肥壯地發生輕。彎孢菌葉斑病對氮肥敏感,667平方米追施尿素40公斤,病情指數較對照小41.6%,病斑長度減少33.2%。

      六是平地發病重,山地發病輕。在同一地方,海拔高的地方較海拔低的地方發病輕,主要是海拔高的地方通風透光好,不利發病。

      七是同一品種的不同發育階段抗病性不同。總的看玉米苗期比較抗病,隨著植株生長髮育,越來越感病。

      三、防治措施

      1.選種抗病品種高抗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蘇唐白、豫12、豫20、唐抗5、中單2、冀單22、丹玉13、、8503、廊玉6等,可因地制宜地選種。

      2.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積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杜絕和減少初侵染來源。中國北方農戶用來燒飯的玉米秸稈,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適當處理。二是適當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從而減輕發病。三是增施肥料。除增施農肥處,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層厚的肥壯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塊,玉米生長茂盛,一般發病都比較輕,重施氮肥可減輕發病30%以上。

      3.藥劑防治透過對28種農藥的藥效測定及部分農藥的田間試驗,40%福星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可達90%以上。5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和40%福美砷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的效果次之,一般達70%以上。但福星價格較高,後3種價格較低,可交替使用。

      一般病株率達10%左右時開始噴藥防治,先用保護劑後用內吸劑,10—15天噴1次,連噴3—4次,交替使用既可保證效果,又肥降低防治成本,還可延續產生抗藥性,好處很多,可大面積應用。

  • 12 # 天勤1226

    控制玉米黃斑病。一是選種抗病品種,高抗的玉米品種如沈單10號、蠡玉16等等。二是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適當早播;增施肥料,增施農肥同時也要增施氮肥。三是打藥控制,可選40%福星8000-100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58%代森猛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施藥時應掌握在玉米大喇叭口時灌心;如採用噴霧法,可掌握在病株率達10%時噴霧,每七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東尼、韋德落選體育畫報年度百大球員榜,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