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百態談
-
2 # 政區視界
萊蕪的設定和撤銷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在改革頭四十年,縣域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萊蕪憑藉著區域、資源等優勢,積極做大做強,從一個縣升為縣級市,後又升為地級市,為山東全國經濟的探花地位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改革的深入,資源型經濟的退潮,萊蕪區域面積小、人口少、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開始日漸凸顯,在22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設定地級市、市轄區、鄉鎮等多層級政府,首先是政府開支過大,加之稅源的縮減,傳統國企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終於拖垮了這個經濟明星城。萊蕪的困境其實也是山東的困境,在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山東中西部始終面臨著核心城市缺乏的問題,做大做強濟南就成為了廣泛共識。萊蕪和濟南合併,對資源整合來講,有著重要意義,然而這是否能有效推動濟南做強仍有待觀察,當前濟南更重要的是濟淄一體化,大力發展濟南東部地區,推動濟南-淄博-濰坊-青島經濟帶的發展,萊蕪劃歸濟南後,兩地隔泰山而設,用傳統的市轄區體制管理具有很高的體制成本,擴權強區將不可避免,或許萊蕪設區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糾正了濟南跨河發展的衝動,提升了章丘等濟南東部地區的區域樞紐地位,濟南急需在濟南-淄博之間選擇合適的地區建設現代化的新城區,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泰山對濟南發展的不利影響,而不是跨河發展!
-
3 # 萬里蜀江客
這個問題的提出比較晚了,應該屬於馬後炮了。之前這項工作長期醞釀,也已經不可能保密,在網上的分析文章挺多的,把問題也說得比較清楚。由於工作周覓,當地社會反響非常平穩,群眾是支援這項調整的。由於濟南市為副省級城市,也便於對於萊蕪幹部的安置和消化。
萊蕪是山東最為年輕的地級市。設定時間並不算太長,更為主要的是,自古以來萊蕪地區都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州府級的行政單元,它自古就是泰安府下轄的一個縣。從歷史,文化,地理,人文等各方面來講,萊蕪並不具有獨立性。在建國以後也長期屬於泰安地區。
萊蕪的發跡,源於工業。中國是一個貧鐵的國家,這裡說的並不是沒有鐵礦,而是缺乏高品位的鐵礦。萊蕪地區蘊藏的鐵礦,是中國少有的高品位鐵礦。國家在萊蕪投資興建了萊蕪鋼鐵公司,隨後萊蕪從泰安地區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地級市。
像萊蕪這樣,由於建設大型企業而形成的地級市在中國並不是一個特例。縱觀建國以後的行政區劃設定,對於因為工礦業而形成的城市,我覺得有三種行政區劃設定方式。
第一,大慶模式。在因為重要的工業或者礦山而形成一個城市以後,明確為省轄地級市,然後將周邊地區的一些縣划過來歸他管理,甚至將周邊的一些地區直接併入這個地級市,最終形成一個獨立的省以下的統縣行政區,城市獲得自己的經濟輻射區域,這種方式是比較穩定的。即使將來核心企業衰落關閉,礦業資源枯竭,由於城市有大量的轄縣,仍然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城市進行產業轉型。見過以後大多數工礦城市走的是這條路子。有的城市發展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河北省唐山市。
這一類城市很多,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河南省鶴壁市平頂山市,山西省陽泉市,甘肅省白銀市,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山東省東營市。等等。為了進一步發展,目前有的省還在給這些工礦業城市增加轄縣,以擴大其發展潛力,例如安徽省近年就將六安地區的壽縣劃歸淮南市,將安慶地區的樅陽縣劃歸銅陵市。
第二,舞鋼模式。因為工礦業而設定的城市明確為正縣級,有地級市進行代管。這種正縣級的工礦業城市,相對負擔較輕,船小好掉頭,由上級地級市代管,也可以從地級市獲得一些幫助,即使有一天資源枯竭需要撤銷這個行政區劃,難度也比較小。有時,如果去地級市主城區較近,還可以直接撤市設區,成為地級市的一個工礦區。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比如河南省舞鋼市,湖南省冷水江市,河北省邯鄲市峰峰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雲南省箇舊市,等等等等。
第三種情況,就可以叫萊蕪模式了。這種模式是把工業區或者礦業區(所在的縣)直接設定地級市,但是不給這個地級市配備更多的轄縣。例如山東省萊蕪市,設立以後,並沒有像其它城市地級市那樣,獲得行政區劃調整上的支援,將周邊一些區縣劃給他來管轄,逐步形成自己的經濟輻射區域,從而形成一個地廳級的行政區域。
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不能用一句話說清楚。只能說是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歷史形成的。這種城市,框架很大,是正廳級的架子,有的還設定了若干個城區,但是所轄的資源有限,地盤很小,人口不多,發展的後勁不足。在中國工業化初期和中期,這些城市還憑藉煤電油鐵的行情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進入工業化後期時代以後,隨著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他們可以利用的資源就非常有限了,有的甚至出現了資源枯竭和原來賴以生存的骨幹企業倒閉,整座城市陷入困境。這種城市的缺陷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胎裡帶的毛病,然而由於他的行政級別挺高,幹部也多,如果想撤銷行政區劃進行安置,難度還是非常大。
這種情況的城市並不少,比如山東省萊蕪市,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新疆克拉瑪依市等。有的是直筒子地級市,有的地級市只有幾個市轄區。陝西省銅川市,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也基本是這個情況,轄縣少到可以忽略。人口少,地盤小。這些城市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困難的。
-
4 # 聞之者足以戒
對於這個問題,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問題不同,嗅覺敏銳的人會看到商機,地域觀念強烈的人會不滿,開放包容的人表示歡迎,位居廟堂的人權力範圍增大責任加重。其實我作為一個濟南人沒有什麼好自豪好牛逼的,畢竟咱不是北上廣。但是,濟南就是濟南,這是很狹小的一個地域,章丘、平陰、長清都沒有聚攏在一起。記得當年在外地上大學的時候,有平陰老鄉會、章丘老鄉會、長清老鄉會,都不把濟南的同學當老鄉。由此可見,每個人的歸屬感都是根深蒂固的。相信“俺萊蕪啥都有”的萊蕪人也很自豪自己的家鄉吧!
-
5 # 蘇恩濤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開關,這一點即使再過一百年也是如此。萊蕪與濟南合併就是為了發展而採取的重要舉措。世界區域化發展是潮流,強化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抱團發展是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萊蕪與濟南合併後,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是大好事。
-
6 # 運河之楊
萊蕪市被濟南撤併,既是濟南擴充套件規模的需要,也是萊蕪自身規模小人囗少走的必然之路。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相當的腹地和人囗,沒有人囗規模就沒有用地規模,因為城市規劃都是以人囗基數乘以人均用地指標來確定城市的發展範圍。
萊蕪市的撤併應該是特殊性,並不具有普遍性,因為中國的城市相比較發達國家,總數還是偏少的。
回覆列表
濟萊一體化並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事實上濟南和萊蕪的合併,在民間傳聞已久。幾年前濟萊城際客車的開通,萊蕪與濟南之間長途的電話的取消,很多跡象都表明濟南和萊蕪的合併,在事實層面上早已啟動。
濟南作為山東省會,經濟總量在全省排名卻是第三名,遠遠沒有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人口和土地面積也不夠大,既比不上臨沂,也比不上菏澤和濰坊。
作為省會的濟南,近年來一直在謀求快速崛起,但受制於地形。北有黃河,南有山區,沒有足夠廣闊的經濟腹地。
萊蕪與濟南在地理位置上相鄰。已經開始建設的濟萊城際鐵路又進一步拉近了濟南和萊蕪之間的距離。更關鍵的是,萊蕪很小,小到事實上沒有代管的縣市,只有兩個直屬的區萊城和鋼城(不要跟我提經濟開發區什麼的,那不是事實上的行政區)。萊蕪只有一百多萬人口。從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上來看,萊蕪更像是一個經濟強縣(縣級市)。萊蕪只有一百多萬人口,GDP卻有接近九百億。併入萊蕪,對濟南來說,並沒有什麼負擔,反而增加了經濟總量。
合併之後,對萊蕪來說,減少了市一級的政府層級,減少了行政成本。作為濟南這個省會城市的一部分,萊蕪將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速度。而濟南在納入萊蕪之後,土地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總量都有所增加。濟南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強大的省會城市。
所以濟萊合併是一種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