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時候老味道
-
2 # 清水河22
我們這小時候過年時,天不明跑著拾炮,還不準對方的名字,整個早上回家聽到放炮聲就回那家跑,有的小孩還掉迪糞坑裡,那時候小孩是非常高興的,
-
3 # 蘇北申哥
作為一個八零後,對於小時過年還是有諸多的印象的,也許是因為那種熱鬧、濃濃的年味,這麼多年不曾忘記,不像現在快餐式的生活。和很多的小夥伴一樣,我家生活在農村,農村人的過年才是最熱鬧的。
我的家是江蘇北部的一個村莊,在當地咱們村算是比較大的了。在小時候,留給我印象的是,那時候的人好像都特別的熱情平等,很會互幫互助,也許是因為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吧。在過年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自己動手做年貨,如包包子、蒸饅頭、炸丸子、做豆腐、還有炒花生瓜子等,每天忙碌著,但感覺氣氛是那麼的熱鬧,過得十分的充實。
小時候村子裡過年,鞭炮聲總是此起彼伏的,雖然不是很富裕,但過年了熱鬧的氣氛不能少。鄰近過年的幾天,我們會跟大人一起去趕集,集市上已經是人山人海,大家也都是來置辦年貨的,魚肉、蔬果、零食等會買上足夠吃的量。趕集的時候,很多人也會順便理髮、洗澡,圖個吉利,當地有風俗,正月裡是不能剪頭髮的。
小時候在農村裡,大家都盼著過年,過年就會有壓歲錢也會有新衣服穿。我們蘇北那邊過年在大年三十這天吃的是中午這一頓團圓飯,而不是年夜飯,不過除夕守夜還有必須的,看著春晚,吃點瓜子花生,在一起聊聊天,這樣就迎來了新春。過了凌晨十二點,迎新春的鞭炮就響徹在村子的各個角落了。
初一,父母就會早早的起來放鞭炮,然後包餃子,吃完餃子會去串門拜年。那個時候好像得走好多家去拜年。給長輩們磕頭拜年,他們就會給壓歲錢,父母嘴裡一直說不要錢,但這一份心意,長輩們執意讓我收下。時間過的真快,如今的村子裡顯然與小時候相比,這傳統的年味已經淡了很多,也許時代變了吧。
對了,小時候過年,記得村子裡還會有舞龍、跑旱船等文娛節目呢,真的很熱鬧。
-
4 # 黑哥說車車
印象最深的是家裡來了親戚,大家為了坐次要謙讓很久。小時候不懂,很奇怪大人們為什麼要在這件事上那麼較真。
長大了,懂了,可是當年互相謙讓的長輩們大多已經離開了。
-
5 # 糖豆的童年
我小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家都不富裕,過年的時候非常熱鬧,比現在好玩多了。臘月二十三就是我們過的小年,這一天我們這邊是一日三餐吃飯前都要放鞭炮的,放了鞭炮才能開始吃飯。過小年就是開始炸東西,丸子,面葉啊啥的,炸東西也要放鞭炮,炸出來了我們不能先吃,要放灶臺上先給灶老爺先吃,再拿一些到院子裡給老天爺吃。過了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蒸饅頭,蒸包子,炸東西,開始上街買菜買東西準備過年了。那個街上人多的不得了,就是俗話說的臘月集,擠掉皮。而且那時候蒸饅頭包子都是蒸上十幾鍋,可以從年前吃到年後,一般是吃到正月十五,有的人家過完十五還沒吃完的,饅頭都會長黴了,上面都是黴點,有的還長了一層綠毛毛,但是就算長黴了,我們都捨不得扔掉,就拿水把饅頭上面一層洗洗,放在鍋裡再加熱吃掉。因為窮,很少會浪費糧食,也很少有剩菜剩飯。炸丸子一般都是用綠豆,先把綠豆用機器打碎,回來用水泡,泡好了用竹撇子把綠豆殼子撇掉,洗乾淨放到一個大盆裡放上點鹽巴就可以炸丸子了。丸子炸的也多,一下子吃不完,就用針線把它串起來,串成一串一串的掛在外面曬乾,什麼時候吃就從上面揪一串下來,越嚼越香。年三十夜裡整整十二點就開始放鞭炮,這是接天神了,看誰家放鞭炮放的早,看誰家放的響。這個鞭炮會從夜裡十二點整一直持續到初一早上,一夜都不會停。噼裡啪啦的很熱鬧!9
-
6 #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雜文論壇:“爆竹一聲舊歲除,九域歡歌接新福”。就是這首古典傳統的新春佳節人文理念與家國情懷的社會主題精準創意和風土習俗的現實生活真實寫照之詩韻神采,心靈唱響,穿越時空,曾經不離不棄陪伴著我刻骨銘心,魂牽夢繞的歡度著青春年少的人生難忘歲月和童心快樂時光。那還是早在1965至1970的家境困難,人口眾多,舉步維艱,生活窘迫的年代一些即令人辛酸落淚,又充滿老少團圓一家親,歡天喜地過大年的人生渴望、執著追求。記得當年全家兄弟六個,姐妹兩人,加之父母的十口之家完全依靠父親國企單位1個人的月薪78元的基本工資,勉強維持日常溫飽和年月花銷。大哥為減輕父母家庭負擔與生活壓力,主動放棄學業,參加汽配加工企業工作。之後,又置身一人到九臺縣營城煤礦支援礦山建設而自謀生活出路。二哥和三哥在父母幹辛萬苦,艱難培養學子讀書,二哥在市實驗中學高中生,三哥在市第七中學初三學生。社會形勢發生動亂文化大革命的突然爆發,二哥、三哥求學深造的人生理想由此完全破滅了,他倆順應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代潮流,分別奔赴敦化農村廣闊天地、前郭旗紅光農場,由此,開始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人生改造世界觀之苦難歲月的歷史轉折新篇章。隨之而來,年終歲尾,親人歡聚,全家團圓正式按班就步納入了楊家門第人生歷程的日程主體立項內容:過大年,慶團圓的家庭生活構思與完美設計。每逢佳節倍思親,辭舊迎春氣象新。十分貼切,非常融恰的機緣巧合,欣然成為我們楊家門第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人生命題的統一認知和公眾人文理念的精準首選。實話實說,自從大哥、二哥、三哥兄弟三人各奔東西,背井離鄉,四海飄泊,自謀生路之後,儘管父母肩負的家庭生活重擔減輕了許多,然而,父母和我們兒女之間的骨肉親情卻被迫從此衝炎了以往朝夕相見,形影不離的原滋原味。而在這難捨難分的臨年傍節的風土習俗之人生旅途印象深刻,影響久遠的居然是三哥春節屆時歸來的真實生動畫面,時常令我魂牽夢繞,浮想聯翩。三哥,他那滿面春風一般的溫馨送暖、率先垂範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的許多感恩戴德之慈心善舉,令我從中領悟人生境界的區別,社會價值之品味。以及個性情操的勵練修行與大家風範的聖潔文雅。1968年和1970年前後,三哥總是在臨年傍節之前,幹方百計準備許多春節年貨,回家探親。一是孝敬父母,二是會見骨肉同胞兄弟姐妹,傾述喜相聚再重逢的人間至愛親情。三哥一方面攜帶行李郵包負擔沉重的牛羊肉、豆油、大米,另一方面,他獨行特立的珍藏著部分藝術繪畫作品和文藝演奏樂器,小提琴、口琴、笛子物件,滿載而歸,為楊家門第風風光光過年,歡天喜地迎春屆時增添了生動活發的人間喜慶與幸福團圓的傳統春節熱烈氣氛。父母得知三郎春節歸來,回家探親的訊息熱淚盈眶。我們兄弟姐妹一見三哥步入家門,欣喜若狂,眉開眼笑。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前夕,父親帶頭張囉著門庭內外打掃環境衛生,房前屋後清理雜亂垃圾。然後,小心翼翼,興高采烈在門上貼上喜氣迎春的對聯,大紅福字端端正正貼在門的上中央,寓意洪福齊天,吉星高照。三哥一馬當先,搶佔廚房主灶案板,開始他那專業廚師的煎炒烹飪工藝流程特技演繹。他親手操作的蒙族風味木須五花肉大米飯,香噴噴,油滋滋的口感體驗,一時間,讓我們這些在場的兄弟三人,兩個姐妹刮目相看,交口稱讚。而三哥不辭辛苦,負重勞頓所帶來的牛羊肉、大米、豆油也及時緩解了處於困境之中家庭日常開銷,臨年傍節的超重生活負擔。也為楊家門第,辭舊迎新彩繪出一幅難得一見的全家福春節團圓喜慶的熱烈畫面與人生追逐美好前景無限嚮往之理想求索的深情渴望。三十晚飯之後,父母雙親大人與我們兄弟姐妹們在一片歡歌笑語的聲浪、驚天動地的爆竹炸響的縱橫交錯的七彩天地之間,圍繞在親人三哥專場春節文藝小提琴、二胡、笛子的獨領風騷之精采藝術表演之中悠然自得的分享著古色天香,經典傳統春節喜慶人生的幸福快樂!!更值得我引以為驕傲與自豪地是,與此同時,父母雙親大人與我們兄弟姐妹的全家福實至名歸,歷史印證與詳實承載了社會進步,人文理念文明發展,追索美好未來的人生旅途,蹉跎歲月的坎坷足跡以及充滿奮鬥不息,努力拼搏,更上層樓的生命支點與青春活力!!
回覆列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能吃肉餃子,小時候家裡窮,只有過年才能吃一次肉,過年吃的肉餃子現在想起來還是那麼的香,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隔三差五就能吃餃子,但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過年吃餃子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