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清老人
-
2 # 陶如格
很認同這種說法
因為借來的書讀起來有一種緊張感,潛意識裡會提醒自己,這是別人的書,很快我就看不到了,所以會更認真的讀。
-
3 # 老頭哥兒
這個問題說到借的書才讀的快,應該是吧,為什麼?因為借別人的東西總是要還的,所以儘量能快一點把借到的書讀完看完,要是個人因為工作或某些事上忙,讀書時間太少,個人有喜歡這本借來的書,可以跟書的持有人商量商量,說一說自己能不能借著多看幾天,書的持有人同意可以的話,就不用把書讀或看的太快了,可以多讀多看幾天了,這樣辦是不是在理,完全可行。
-
4 # 皛川
真的是感同身受。
年輕的時候,買不起書。都是從圖書館借書看,一部小說三天就看完。向同學、朋友借的書,最長也不過一週,就讀完還了。
後來,有條件買書了。每次逛書店,都會買上幾本。可結果是買回來的書,卻很少閱讀。因為隨手可得反而沒有了緊迫感。
人就是這樣,越是容易得到的越是不珍惜。這可能是人慵懶性罷?!(*^o^*)
-
5 # 東海懷東
借的書讀的快是有道理的。因為看完以後可以及時歸還。但是,因為急著還書,可能會讀的不細、不精,學的不深不透。如果是娛樂休閒類書藉刊物,就無所謂了。如果是學朮、科研知識方面的書籍,甚至需要註釋,摘記等,最好還是自已另外購買一套,更便於隨時查閱學習。如今電子書很普及,能在手機網頁或下載閱讀的書籍內容很多,即方便省事,又免費,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不仿養成讀電子的習慣,省了借書和自已藏書。
-
6 # 理得心安
“書非借不能讀”是古語,是適合當時的生活節奏和流通效率的。
古代,生活節奏沒有這麼快,一般人日常的生活活動半徑不過3-5裡地、就算是富人家能騎馬坐車活動半徑能擴大到50裡地就很不錯了。
所以,匹配這種活動能力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間節奏,是藏書大家也不過能藏書幾百本,因此才有對讀書要求細、對借書要求嚴的習俗。
在這種習俗下,借來的書沒法影印、謄抄更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學習,儘快多讀幾遍、多領悟一些內容——這才有古語說的“書非借不能讀”,是相比自得書可以慢慢讀得進度,借書讀的速度可能是幾十倍,效果當然顯著了。
~~~~~~~~~~~~~~~~~~~~~~~~~~~~~~~~~~~~~~~~~~~~~~~~~~~
現代人,一般生活半徑都是5-10公里,商務人士工作的半徑動輒幾千公里。
所以,現代人讀書的最大障礙不是缺少書籍或找不到好書,而是缺少能靜心讀書的時間。
因此,即使是借來的寶貴藏書,沒有時間讀也就沒有意義了,慎重的人慎重連借都會放棄的——這樣,借書讀的效果和效率也就與自己買的沒有太大差異了。
~~~~~~~~~~~~~~~~~~~~~~~~~~~~~~~~~~~~~~~~~~~~~~~~~~~~~~~~
當找書不是問題後,借書讀的快就會逐漸成為傳說。
這個時候,要想讀書效果更好,關鍵的是在有限的讀書條件下,儘量的讀好書、適合自己現有狀況的書、能吸收更多能量的書。
比如,自己當下最急需的勞動技能的拓展和提高的書,讀了就能直接實踐、應用,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果和收入。
或者,拓寬自己眼界、思路的書;看看同樣問題古人如何處理的、外華人如何處理的方法論方面的書。
~~~~~~~~~~~~~~~~~~~~~~~~~~~~~~~~~~~~~~~~~~~~~~~~~~~~
總之,只要會讀書、有選擇的去讀書,就能更多的獲得讀書的收益。
別迷信書非借不能讀的古話,要學會用現代的方式去讀書。
-
7 # 大維新理說
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借書的時候,你就承若了還書的時間。做人要講信譽,所以要在約定的時間內讀完這本書,這就要求你必須快點讀完後還給別人。這就是: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嘛。因此,讀書的時候,效率要明顯的會更高一些。
而自己買的書,可以慢慢來欣賞。就像欣賞一件藝術品一樣,從不同角度來看,而且還可以反覆去研究。也可以在書上做出標記,寫下核心詞句,還可以劃出重要段落,進行批註。但借來的書卻不能這樣做,必須完璧歸趙。
-
8 # 八戒愛咧咧
書非借而不能快讀也!
所謂借,又作藉,無非孑然而無措,方才短借而暫厝,做一個過路財神的角色!
說一句特物慾的話,窮,才借!呵呵呵!
就讀書來說,不安於現狀,才想多讀點書。而書到用時方恨少,那就得千方百計的去借!說一句華麗麗的藉口就是:追求進步才去借,而且得借得有技巧、有風度、有原則!
借來的書讀得快,這是情理之中的。
特別是實體書為王的那個窮酸時代,從愛書成癖的書蟲手裡摳一本書出來,常常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方面,紙質書的誕生凝聚了太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換句話說,從著作者的文稿到刻版、印刷、裝幀、書店、坊間再到不同的藏家的手裡面,真可謂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所以,對於愛書成癖的藏家來說,人家又何苦拿自己的心肝寶貝在你這個借書者身上冒這個險呢?!
所以借書者自然要心中有數,不能信口亂藉資深藏家的心尖寶貝,這是基本常識,也是最起碼的禮儀!
如果非要借人家心尖寶貝級別的書籍,請參照黃蓉的孃親從周伯通手裡暫借並強記《九陰真經》的輝煌戰例,你說黃蓉的孃親當時讀《九陰真經》時讀得快不快呢?!快!超快!!貌似比第三宇宙速度還要快!但是,大家也不要忘了,黃蓉的孃親後來是怎麼紅顏薄命的嘞?!要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她當時要是掌握墨裡速記就好啦!!哈哈哈!
一般來說,凡是借來的書,都提前打上了倒記時的標記,就跟好萊塢大片中常見的橋段似的,一塊顯示屏上刺刺的閃著紅字,5,4,3,2,1……
所以凡借來的書,你就得當回事,抓緊時間去讀,由不得你麻木不仁、不瘟不火的不著急!約定還書可以不提,個人信用可以不惜,可是你要是真的不愛讀書,那你費事巴拉的借書又是幹嘛呢?!
有人會說:沒幹嘛!借書也可以不為讀書啊!就是看上題主竹竹老師了唄!嘿嘿嘿!所以心嚮往之,只想搞個書援外交啥的,所以就開始求爺爺告奶奶的借書了唄!
可是!小哥你越是這樣越得認真讀書啊!你若是隻借書而不讀書,那你拿什麼和竹竹老師分享自己的思想呢?試問:連基礎會考你都通不過,你還想不想從竹竹老師那兒借到更珍稀版的好書啦?最關鍵的是,竹竹老師若是不拿紅本本給你發個證啥的,你就是個讀書界的盲流而已!聽聽,盲流了都!貌似離流氓不遠了哦!吼吼吼!
借來的書籍,即是借來的學習契機,所以應該從本質上加以珍惜,而借書只是一個小小的前提。
有些借書者的情商很高,會當著你的面,極其自然的給要借的書:套上書皮,而當書還回來的時候,基本上和剛借的時候一樣嶄新!
這樣的舉動就讓人特別暖心,更願意把自己視為至寶奇珍的書中極品慢慢分享給這個人……
而有些人,包括某些名人與偉人,書剛剛借來的時候,心裡還有些分寸,可是一旦讀書上了癮,那就不管不問,駿馬倏忽刨萬墳,亂塗亂畫不由人!!!
對這樣看似風雅、實則無德的借書人,他們讀書讀得越快,事實上就越擾民、越煩人!
但是貌似大傢伙也都知道該怎麼去剋制或防備這樣的借書人,那我就無需支招了,以免砢磣!嘿嘿嘿!
最後,還是要出於習慣的誇一誇墨裡速記,在知識有價的時代裡,墨裡速記會讓你的借書之旅更有價值與意義!
事實上,一本書只是一條已知的、一覽無餘的長路而已,而墨裡速記則讓你從磕頭蟲似的一字一頓裡抬起頭來,真真切切的看見長路兩邊的風光旖旎!
回覆列表
確實,五十年前書稀人多,借人一本書,還要與人一本調換。一旦有書在手,便如飢似渴般地啃起來。都設了時限,晚上走趁父母睡了,挑燈夜戰是常有的事。以書易書,用書借書,是那個時代的特點!一一當然,隔壁大院的大姑娘們常來我家借書,滿臉稚氣一身書呆子氣的我,自然是丈二金剛一一摸不著頭腦了!唉,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