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洺湖閒人

    隋煬帝其實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四處開疆拓土,滅了吐谷渾,把領土開拓到青海,擊破契丹人,三次討伐高句麗。開通了大運河,建立了科舉制度。

    唐朝詩人皮日休寫詩說: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隋煬帝的缺點是愛講排場,愛大興土木,愛打仗。這樣就給百姓造成了沉重負擔。後來引發各地起義,導火索就是征討高句麗。

    王小波起義,口號就是《無向遼東浪死歌》。

    其實有些亡國之君卻是真正雄才大略的,像紂王,因為討伐東夷被周武王趁虛而入滅了。然後被武王抹黑成荒淫暴君。

    隋煬帝楊廣先生是愛講排場,不過隋文帝留給他的江山也是比較富裕的。

    可以說,漢武帝晚年要不反思自己,他也就是個暴君。如果他之後漢朝亡了,他的所作所為鐵定也是荒淫暴君。

    不過楊廣命運差,大隋在他手裡亡了。

    於是各種抹黑都來了。

    論好色荒淫,太宗李世民比他表叔楊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論殺自己人,太宗殺了哥哥弟弟,搶了人家老婆。殺了自己的太子。

    但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你懂的!

  • 2 # 老賈

    隋煬帝少有壯志,事業一帆風順,從末遇過挫折。承繼父業後,為實現他的宏圖大志,不計國力,不體恤百姓承受能力與疾苦,強徵百萬民工建東都,開運河,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田園荒蕪。

    征伐四方,收琉球,佔越南,消滅土谷渾,打通西域絲綢之路。威服突厥,滅契丹,三徵高麗。動輒百萬軍隊,窮兵黷武,不察國情。

    這麼多國家級浩大工程與戰爭在短短十幾年內同時進展,國力是無法承受的,導致民間怨聲載道,義軍揭竿而起。這時煬帝還不知追思自過,耗費人力財物出遊江都揚州,導致命喪江南。

    煬帝雖有雄才偉略,但沒有長遠規劃,做事妄想一蹴而就導致滅亡。這與他事業一路順風,沒遇挫折,好大喜功的境況與性格不無關係。

    煬帝功過可謂罪在當代,功利千秋。後來帝王為政治需要故意抹黑以利於自己的統治也就不足言怪了。

  • 3 # 孝陵衛小校

    隋煬帝形象的確立

    隋煬帝的評價首先確立於唐朝纂修的《隋書》,其文如下:

    四方萬里,簡書相續,猶謂鼠竊狗盜,不足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億兆靡感恩之士,九牧無勤王之師。子弟同就誅夷,骸骨棄而莫掩,社稷顛隕,本枝殄絕,自肇有書契以迄於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未有若斯之甚也。《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傳》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觀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徵矣!

    也就是說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沒有見過這麼人神共憤的昏君,其評價可謂創歷史之低。

    唐朝在亂世中起兵攻入長安,楊侑禪位於李淵,也就是說是李淵父子拯救了天下百姓,隋朝皇帝因為才寡德薄不得已傳位於李淵。《舊唐書》中,楊侑傳位詔書如下:

    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酷甚望夷,釁深驪北。憫予小子,奄造丕愆,哀號永感,心情糜潰。仰惟荼毒,仇復靡申,形影相弔,罔知啟處。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勝於千里。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系王是賴。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歸心,歷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在昔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當今九服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兆謀佈德,顧己莫能,私僮命駕,須歸籓國。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其如是!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預充三恪。雪冤恥於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殞,及泉無恨。今遵故事,遜於舊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人,俾除醜逆,濟濟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聞。

    隋朝的皇帝為什麼才寡德薄呢?主要還是因為隋煬帝“昏庸”,你代王(楊侑)被唐王(李淵)立為皇帝也於天所不容,還是讓唐王稱帝解救黎民吧。

    自此以後,隋煬帝的“暴君”形象就從來沒有受到過質疑。

    其實《隋書》也記載了大量的功績,即使在評價時也提到:

    “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於是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故得獻後鍾心,文皇革慮,天方肇亂,遂登儲兩,踐峻極之崇基,承丕顯之休命。地廣三代,威振八紘,單于頓顙,越裳重譯。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內,紅腐之粟,委積於塞下。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慾,狹殷周之制度,尚秦漢之規摹。”

    隋朝的強盛富庶可見一斑,但是隋朝的速亡必然需要有一個“暴君”作為解釋。而且代之而其的唐朝恰恰又是那麼輝煌,相比之下,難免會有強烈的“昏君”、“明君”的形象對比。所謂“鑑往知來”,隋朝的速亡和隋煬帝的昏庸常常被視為國家覆滅的反面典型,隋煬帝就如同曹操一樣,必然要有一個“大白臉”。

    人物評價的變化

    1959年萬繩楠發表《論隋煬帝》一文,論述隋煬帝“功大於過”,將他稱為“一個很有才能和氣魄的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此文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駁。自此關於隋煬帝的評價掀起了廣泛持續的爭論,直至20世紀80年代,史學家們對隋煬帝的功績才有了較多的關注。

    不管怎麼說,評級隋煬帝始終要與隋朝速亡聯絡在一起。總體而言關於隋煬帝和隋亡的評價大致有這麼幾點:

    政治:

    1、趙雲旗:隋朝的速亡是南北朝時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歷史發展的必然”。

    2、所桂萍:隋文帝統治後期和隋煬帝在位期間以法壞法、有法不依、濫用酷刑,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3、張承宗、陳學貴:由於楊堅的帝后、父子、兄弟關係不協調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經濟:

    1、魏承思:隋王朝的經濟政策,只是一味追求增加財政收入,而“不顧封建經濟運動的客觀規律,使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化”。

    2、於賡哲:隋煬帝因追求“效率”(富強)而忽視“公平”(民心),導致隋的速亡。

    軍事:

    朱明:由於隋代軍事制度的不完善,加上揚帝好大喜功、窮兵默武、濫用武力、東征西討,致使本來就存在很多問題的軍事制度,趨向混亂、渙散,最終導致和促使了隋王朝的迅速覆亡。

    文化上:

    梁中實:隋煬帝統治時期道德的墮落,風氣的敗壞,人心的沉滄,精神的頹廢,是隋王朝國祚短促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性格:

    董省非:隋煬帝性格上的二重性,即為儒家的理知和生活上的奢侈縱慾。

    羅嗣忠:隋煬帝的狂妄自大、忌賢妒能、任性妄為、縱慾貪婪、性殘好殺,使他既不能正確地認識現實,也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君臣、君民關係,更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其結果只能使自己變為一個舉國同仇、神民同憤的典型暴君,激起隋朝民眾更強烈的反抗。

    楊際平:隋朝覆亡是由隋煬帝剛愎自用、拒諫飾非、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嚴刑峻法所致。

    人物評價的態度

    當前,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已經擺脫了單純的好壞,普遍認同的觀點是:隋朝速亡與隋場帝無疑有很大的關係,但我們在追究隋朝速亡的原因時,不能完全歸咎於隋煬帝,在評價隋場帝其人時,不應全盤否定,這是不同性質的兩個問題,二者舍切相關但並不矛盾。

    當前的研究也細化到了隋煬帝的活動和諸多政策的細節上,如巡守、文化建設、大運河、民族政策、科技等方面。

    總之,隋煬帝的功過評價漸趨於客觀。

    參考文獻:

    《隋書》、《舊唐書》、《新唐書》

    冀英俊:《建國以來隋煬帝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最新服役的驅逐艦是什麼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