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蕭湘居士__
這肯定是文學造詣,為了關公義薄雲天的神威,巳是紅臉綠袍,坐下赤免,手持春秋,左有關平,右有周倉。若是刀單,槍輕焉成大器?配上青龍偃月刀剛好加正好。為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配上了應有的最完美的武器,為古今將帥最完整完美的武聖形像的神威。
-
3 # 揮弓探賾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王允收藏七星寶刀,許褚使用火雲刀,祝融夫人善使連環飛刀,以及孫堅之松紋古錠刀,趙雲之百鳥朝凰槍,張飛之丈八蛇矛,呂布則是手持方天畫戟,典韋使用八十斤雙戟,還有就是關羽使用的超重量級武器、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在古代戰爭中,戈、矛、槍、長戟、長刀是雙方使用比較常見的主要兵器。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最早見於文獻記載是北宋成書的《武經總要》中的《器圖》篇,為刀八色之一,這種刀很重,只能勉強用於平時的操練,是當時名家健鬥人士自制的用來標新立異自己、以示威武雄壯的,並非在實戰之中使用。
根據《太平御覽蒲元傳》記載,三國時期有名蒲元者,奉諸葛孔明之令打造寶刀,特取蜀江之水為刀刃淬火,制神刀三千。《三國志》中又說,曹公使張遼及羽作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下,斬其首還。這其中的刺、斬字,意思是直線形進攻,兵器鋒刀穿刺進入了顏良的軀體,所以關羽擊殺顏良的兵器是矛或矟,並非是大刀。如果是刀,應該是劈或砍之說法。
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期戟制最盛、矛次之,一直到唐宋時期才出現有青龍偃月刀,其更多的是用來鍛鍊臂力的,甚至是在外交、禮葬、加官進爵等大型禮儀活動或戲曲舞臺表演時使用的,最初由西漢時期多用於斬殺敵軍騎兵的馬腿發展而來。從尚存的宋明清偃月刀實物來看,其柄、刃總長在二米五左右,這個長度顯然是不適合馬戰。三國時期使用的刀窄而直,長度在一米左右,且一般都有環首。一柄比人還高的刀,在馬上顛簸下想要精準斬殺面前移動的敵人,實在過於困難,單是轉向就得費不少功夫。張飛使用的丈八蛇矛,在歷史上確曾存在,《晉書》中說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只是這裡所說的丈八蛇矛是矟,一種馬上使用的長矛。
張飛不可能用這種想象中的蛇矛去衝鋒陷陣,不知道羅貫中是不是受此啟發,為張飛配備了這杆丈八蛇矛武器,而為關羽卻配備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在馬上揮動、斬將殺敵,權且當做是一個神武的傳說就好,切莫當真。青龍偃月刀與丈八蛇矛相媲美,與主人互為印證,讓人看到兵器就想到了兵器主人的英雄故事。在後世的記載中,佛、道、儒教都將關羽神化了,成為正義之神,一直受萬民所敬仰,青龍偃月刀也成為了關羽身邊不可或缺的武器。那歷史上真的有青龍偃月刀存在嗎?答案是:有!乾隆年間,歷任御前帶刀侍衛、總兵、都督等職的泰州人劉榮慶,當年他使用的武器就是青龍偃月刀,重三十六斤,收藏於泰州博物館內。(圖片來自網路)
-
4 # 毅而三思吳六奇
是的,確實存在過,但應該叫掩月刀才對。不過在說關二爺這把刀之前,我想先說說《水滸》,同為明代出現的這本書中,曾有提起過它的存在。
待詔笑道:“重了。師父,小人打怕不打了,只恐師父如何使得動?便是關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書中第四回待詔(鐵匠尊稱)所言是“關王刀”,而明代王圻所撰《三才圖會·器用》中也說:
“憔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屈屆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於是此後可見民間受此影響,出現了“關刀”之說。可這種稱呼卻曾一度讓關刀的樣式產生了變化,比如有一種就是圓頭無尖,很像是宋代的鳳嘴刀。鳳嘴刀在宋代《武經總要》中為“刀八色”之一,於明代則在《武備志·刀》中被記載是
“柄如劍,掉刀,刃首上闊,長柄施鐏。屈刃,刃前銳,後斜闊,長柄施鐏。其小有別筆刀,此皆軍中常用,其間健鬥者,竟為異制以自表。”簡而言之,就是鳳嘴刀在明代有特定的樣式,而善於使用這種刀的明代軍將,則會定製特殊的樣式彰顯個性。(如圖,很難被確認形制的明代異制刀)
我再發一下《武備志》和《武經總要》中的屈刀、筆刀、掩月刀和鳳嘴刀樣式:
可以看出,宋明兩朝均有“掩月刀”的形制,雖然它們都更多作為練習之用(《武備志·軍資乘·器械》曰“掩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因此可以肯定在歷史上,確實是存在過這種刀的。不過大概就像上述鳳嘴刀的變遷,加“龍”字、帶“龍”形在清代之前都不太可能,因為這涉及逾制,歷代皇家對此看的都很重。
至於再早之前,這種寬刃大刀涉及的是製備工藝的難度。所以在兩漢三國乃至後世的晉代,無論是國內出土,還是魏晉賜予倭國的鐵刀劍,都只能看到刀身修長窄直,或有微曲樣式。而像《三國志·魏書·典韋傳》所說也只是“韋好使大雙戟與長刀”。長,卻沒說寬。
至於清末民國時,1925年魯迅先生所作的《忽然想到•九》中提到的是“青龍掩月刀”,之後才逐漸出現“青龍偃月刀”之名(見1934年《枕戈半月刊》“聞所未聞:湘潭發現青龍偃月刀 ”)。
-
5 # 仗義鼠輩
並不存在,三國時期武將多以馬槊作為武器,而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同時根據考古發現,也並未出土過三國時代的類似青龍偃月刀的武器,且最早見於歷史記載的長刀被普遍使用,應該是宋代。而早期的評話中,也說是匹馬刺顏良,青龍偃月刀在藝術作品中出現的時間最早為明中期,所以顯然青龍刀並不存在。
-
6 # 利劍除妖
三國演義中,如: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大月牙向上的半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槍(點鋼矛)。在漢朝前不存在,是作者對武器描述上的藝術持點。
-
7 # 佑聖真君
赤兔馬,青龍刀,這兩樣東西已經和關羽融為一體了。但是歷史上的關羽並沒有這兩件寶貝。
但是是不是青龍偃月刀真的就沒有呢?當然不是。歷史上青龍偃月刀是確實有的他出自宋代《武經總要》中的“青龍掩月刀”
別看宋朝經常被少數民族欺負,但是宋朝的軍事裝備無論質量和數量都是一流。兩宋有很多的好武器,比如 神臂弓,床子弩,鉤鐮槍,鞭,等(鉤鐮槍和鞭不是宋朝的,但是宋朝用的多)等!
但是青龍偃月刀是不是宋軍戰場的主要武器呢?很遺憾不是!青龍偃月刀的有兩個缺點使他註定和戰場無緣。
第一是是重,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青龍偃月刀肯定沒有八十一斤,但是也不輕。太重揮舞起來太費體力,還沒殺敵人,自己先累死了。就算你力氣稍微大一點,但是你揮舞一刀的時間,人家都捅了你三槍了,你感覺你還能活嗎?
第二是太華麗,生產起來太繁瑣,不適合批次生產!你打造一把青龍偃月刀,別人都造出五件武器了,時間長了軍隊的後勤跟不上。
參考蘇聯和德國的武器,德國一輛虎式坦克可以毀掉17輛T-34坦克。但是德國生產一輛虎式坦克,蘇聯可以生產20輛T-34坦克。
那麼青龍偃月刀的作用是幹嘛的呢?它有兩個作用,第一,裝飾就是有什麼重要會議的時候,會有類似儀仗隊拿著他出行,因為他好看嘛!
第二,就是軍隊訓練的時候用他,考武舉的時候參加武舉的考生需要舞它!因為他重,那著它訓練可以提高士兵的體力也可以顯示一個人的實力。但是戰場上是看不見它的身影的。
回覆列表
青龍偃月刀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最初,《月下斬貂蟬》這齣戲就開始說關羽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但從現有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看,偃月刀最早出自宋代,那麼800多年前的關羽,當然不可能使用這種主要用來鍛鍊臂力並且非常儀式性的後代武器。
在《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關羽斬殺顏良是使用刺的辦法,將準備不足的顏良殺死在華蓋車之上再跳下馬來斬首而歸。
既然是刺,當然可以是槍、戟甚至是劍,但肯定不會是刀,更不會是青龍偃月刀。
所以,關羽當時大體應使用馬槊這樣的槍類武器刺死了顏良,再以隨身攜帶的腰刀或佩劍來斬首。顯然,日常作戰使用的絕對應該是乘手而且非常熟悉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