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豬佩奇88
-
2 # 小土鱉影視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類,毒蛇的唾液通常從尖牙射出,用來麻痺敵人。人們一般認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應作用,而飲用毒液則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所以 ,死了的毒蛇因為不能使其毒液透過牙齒進入人的血液,也就“無毒了”。
從另一方面講,毒液常被用作藥材,常見為飲用。
-
3 # 小宇堂
當然有。蛇死了,但是它的毒液還有活性。因為毒液是一類蛋白質,不會因為蛇死了就失去毒性,但因為蛋白質也有“保質期”,所以如果蛇死得太久,那麼蛋白質還是會降解並失去毒性的。
蛇毒是由毒液腺分泌到細胞外的蛋白質上圖:蛇毒是如何產生的。蛇毒在毒蛇的毒液腺當中的細胞分泌。這些分泌細胞的RNA將毒液蛋白質的資訊從細胞核當中轉錄出來,並送到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內進行蛋白質的生產。生成的毒液蛋白會被送到高爾基體內封裝成外泌體,然後送出細胞膜。
外泌的的毒液蛋白會儲存在蛇的毒液腺內的囊內,這些毒液腺被肌肉包裹,當蛇的神經向肌肉傳送注射毒液的電脈衝時,毒液就會被從毒液腺記憶體儲毒液的囊結構中擠出,並順著毒液導管與附屬腺體分泌的其他液體混合後從毒牙的凹槽內擠出甚至噴出(諸如眼鏡蛇就有噴射毒液的能力)。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毒液實際上在蛇使用之前就早早生產出來,存放在毒液腺當中。這些毒液實際上已經與蛇體內的液體分離開來,跟蛇的生命沒有關係。
蛇毒的本質蛇毒與農藥不同,它是一類蛋白質(或者酶),而農藥基本上不是蛋白質,諸如有機磷或者菊酯類物質。
蛋白質的一大特性就是它容易失活,諸如遇到高熱、酸鹼以及重金屬蛋白質都可能因為摺疊結構被改變而失去原有活性。生物生產的蛋白質似乎天然具備有生物所需要的那種“生命感”——我們都知道要是把雞蛋放到熱水裡面煮一段時間它就會凝固,因為裡面的蛋白質全都變性了。煮過的雞蛋顯然是沒法再孵化成小雞了。肉煮熟之後也跟之前的感觀大不相同(香味似乎要多了很多呢)。
但在常溫下蛋白質往往能夠撐一段時間不失活,生雞蛋還是可以放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冷藏的情況下,但放太久就會腐敗了。蛇毒也是如此,如果條件得當,蛇毒還是可以保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毒性的——千萬不要拿死的毒蛇開玩笑哦。
記住,蛇毒就是蛋白質,它和雞蛋一樣有“保質期”,保質期內“營養價值”那是槓槓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嚐鮮,但蛇毒就不要嚐鮮了吧。
上圖:蝰蛇蛇毒的分子結構,這些蛇毒蛋白中包含有金屬離子。例如鈣離子和鋅離子(補鈣補鋅可不要用蛇毒哈),這些金屬離子為這些蛋白分子提供了更高的生化活性。
抗體也可以使蛇毒失活,這是被毒蛇咬了之後最有效的解毒辦法抗體不僅能對抗細菌和病毒,也能對抗蛇毒,這正是因為蛇毒是蛋白質。只要是蛋白質,那抗體就可以對其進行識別並與之結合成無毒的另一種蛋白質。
上圖:蛇毒抗體解毒原理。綠色的是蛇毒蛋白(酶),其活性中心位於中心部分。而紅色的抗體能夠識別蛇毒的活性中心附近的結構,然後與這些結構發生匹配交聯,擋住蛋白酶活性的中心,使其失活。
抗體也是一類蛋白質,抗體和蛇毒(抗原)的關係就像鑰匙和鎖,只有匹配得上的才能開啟。但抗體的作用不是把門開啟,而是把抗原蛋白質的原有效應關閉。而且抗體不需要拔出來,而是跟抗原結合成一個新的蛋白質分子,最後被生物體回收銷燬。
抗體也能夠製作成為幹劑,例如做成凍乾粉之類,長期儲存。當然蛇毒同樣可以做成凍乾粉長期儲存,這是關注蛇毒另一方面效應的研究者們做的事情。採用恰當工藝做成凍乾粉之後,蛋白質的活效能夠長時間保持,需要的時候加生理鹽水稀釋成溶液即可(小分子蛋白溶於水形成溶液或膠體)。抗體可以做成抗毒血清(因為這些抗體是從產生抗體的動物的血清裡面提取出來的)。
蛇毒本身也被採集來作為藥品,因為主要毒蛇的毒液分為神經毒素類、細胞毒素類和血液毒素類等等,其作用強烈,在低劑量下可以作為相關的藥物。或者至少可以用來生產抗體(把低劑量毒液注入某種動物體內,等該動物生產出抗體,然後從該動物的血清當中把抗體分離提取出來。這種生產方式必須要有對應毒蛇的毒液才能生產。)
上述事實都說明毒液的活性跟毒蛇的死活沒關係。
總結蛇毒因為是一種蛋白質,其活性與蛇的死活無關。因此蛇死後一段時間,其體內的蛇毒仍然有毒性,所以千萬不要拿死的毒蛇頭開玩笑,一不小心就開大了,尤其是找不到抗毒血清的情況下就悲催了。此外,蛇毒也經常被人類採集起來用作它用。
-
4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毒蛇活著的時候很可怕,但是它們死後也很可怕。
中國一個廚師準備一種蛇湯,但他被一條眼鏡蛇的斷頭咬死了,這條蛇的身軀已經被剁碎。
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奇怪,不可能是真的,但科學證據表明它完全有道理。
一般來說,蛇在死後保持反射能力是正常的,許多恆溫或冷血動物——包括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都具有這種能力。
像這條眼鏡蛇咬人,是一種即使在死後數小時大腦也能啟用的反應。
毒蛇的咬人條件反射比其他食肉動物更強,因為這些蛇的咬合力不同於其他食肉動物。舉例來說,與老虎不同,老虎透過把牙齒咬進動物的肉中抓住獵物和殺死獵物,蛇的目標是隻咬一口,咬得非常快,然後在被踐踏之前離開獵物。
這種快速攻擊可能在不到一秒鐘內發生,事實上,眼鏡蛇在不到十分之二秒鐘的時間內就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
死於眼鏡蛇的中國廚師很可能是這條蛇敏捷反應的受害者。
僅僅因為眼鏡蛇被斷頭,並不意味著神經停止了功能,眼鏡蛇在斷頭後的身體繼續以威脅的姿態從地面上升,甚至能對抗察覺到的威脅。
這些怪異的死後運動是由離子或帶電粒子推動的,這些離子或帶電粒子在蛇死後會留在蛇的神經細胞中。當一條新死去的蛇的神經受到刺激時,神經中的通道會開啟,允許離子透過。這會產生電脈衝,使肌肉能夠進行反射性動作,比如咬一口。
咬人和環境反射是由進入口腔的某種資訊觸發的,可能廚師在把蛇頭切掉後把手伸進了蛇的嘴裡,引發了這種反應。
眼鏡蛇毒即使在蛇死亡後一段時間仍有毒,但畢竟本質是蛋白質,失去活性後毒性會減少甚至消失。
-
5 # 科學黑洞
毒蛇從毒腺中可以分泌出一種液體,主要成份是蛋白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生物胺類及金屬離子等。所以說蛇毒成分十分複雜,並且並不同的毒蛇蛇毒成份各不相同,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蛋白質。所以說短時間內死了的眼鏡蛇,它體內的蛇毒依然具有毒性,所以蛇死後必須要把它的蛇頭深埋地下,如果一不小心被人踩到刺傷,依然是會中毒的。尤其是這種爬行動物,神經遍佈全身,即使死後神經還在起著作用,有著撕咬獵物的本性。
眼鏡蛇是毒蛇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蛇,主要是眼鏡蛇科、眼鏡蛇屬下二十多種蛇的統稱。它最明顯的特點是頸部皮是褶皺的,當眼鏡蛇被激怒的時候蛇頸部外膨威脅對手,會噴射毒液,所以面對眼鏡蛇要保持足夠遠的安全距離。
蛋白質失活一般有兩種,當溫度過低的時候,蛋白質失去活性,但是本質上並沒有破壞蛋白質的結構,當溫度上升後還會恢復原有的生物活性。而如果物理、化學手段使蛋白質的結構發生變化,導致蛋白質空間結構被破壞,那麼蛋白質將永久性失活。而蛇毒一般都是提前產生儲存在毒腺中,可以很長時間保持著生物毒性。即使眼鏡蛇死亡,那麼短時間內蛇毒依然保持著活性。因此即使面對死亡的眼鏡蛇也需要小心它的蛇頭,如果可以儘量給它深埋地下,或者乾脆來個火葬,像貝爺一樣吃嘛嘛香!
回覆列表
有,但眼鏡蛇的毒是血毒(蛇毒一般分兩種,一是血毒,就是咬你,見血後毒在你血液裡作用;二是胃毒,就是要吃入再作用)而眼鏡蛇毒主要是血毒素、神經毒素,由蛋白質構成,可被消化。但要想保證安全,那還是把蛇頭去了,把蛇皮扒了還要高溫將細菌……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