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上真人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漢臣之一,在滿族當道時代,漢人要成朝中重臣必需要忍辱負重,為朝為己為民搏取盛譽。曾國藩乃曾子後裔家學有傳,多年城府終為名家。

  • 2 # 我是鵬程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或者說三十歲以前,有很多缺點,比如好色,抽土煙,還很笨!

    先說說他的笨:

    就是在他小的時候。在一個月黑風高,天氣寒冷的夜晚,正式小偷作業的好環境!在湖南湘鄉的一個家庭裡,房樑上臥著一個小偷,準備要偷東西了!但是下面有個14歲的小朋友正在挑燈夜讀,在背一篇文章!小偷就在想,撐死他能背多久,於是就安心的等著!等到半夜,小偷有點等不及了,這個小孩還在磕磕巴巴的揹著!又過了一段時間,小偷都睡了一覺了,想想這小孩總該背完了把,結果這小孩還在被,小偷沒有辦法,在房樑上又睡著了,再醒的時候,眼看著天都快要亮了!這小孩居然還在磕磕巴巴的揹著,小偷實在受不了了,從房樑上下來,把這個笨小孩下了一跳,小偷奪過小孩手中的書,狠狠的對小孩者,你怎麼這麼笨呢,這有那麼難嗎?結果小偷順順溜溜的就把小孩磕磕巴巴背了一夜的這篇文章背下來了,背的熟練極了!小偷已經沒有了偷東西的興致,背完文章後,拂袖而去!極為氣憤!

    三十歲以後曾國藩靠著自己的自律,勤奮戒掉土煙,戒掉了好色。

    成了聖人

    那麼曾國藩他是怎麼成聖的呢,他的成聖秘訣是什麼?我總結下來主要有:

    一、自省,也可以說是自我教育!曾國藩的祖宗曾子(孔子的一位徒弟也是儒家的一位牛人,僅次於孟子的牛人吧,孟子的老師),最早提出來的,原文是《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情形是這樣的,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是否學好?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曾國藩就把自省的功夫發展到極致,每天一篇日記,從1839年到他死之前的一天,每天一篇日記!幾乎沒有間斷過!日記包裹永珍,養生、修身、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同時每天反省自己的缺點,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年輕的時候他也有很多缺點,跟我們一樣!年輕的時候好事兒,好色,愛和狐朋狗友搗鼓新鮮事!抽土煙等等!透過不斷的自省與自我改正教育!在日記裡不斷的罵自己,罵自己的深度和思想層次也在不斷的提高,比如他改名為滌生,並寫下這些話:“伺候直需徹底盪滌,一絲不放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雖歷經反覆,最後戒掉了這些壞習慣,尤其戒掉抽土煙經歷了十幾年的歷程!這裡也不展開了,展開的話有要很長很長了!後面有機會在聊一下這個事情!這也正說明了曾國藩也是一位凡人,也犯過錯,改正一些壞習慣也是經過反反覆覆多次甚至多年的努力才實現!

    二、早起,每天5點多必然起來!這也有一個過程,他小時候上學在他父親的私塾學校上學,有一次起床晚了,他父親就罰他,並且說:“你連早起都做不到,那麼你還能做什麼,還怎麼能做天下大事”,自此之後,曾國藩一輩子每天5點多按時早起!

    三、讀書,讀書的好處,就不說了,說的人太多了!曾國藩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麼,就是他死之前對自己的兒子說的,我這一輩子,如果有一件這的得意的事情,那就是,我這一輩子無一日不讀書!說出來的多麼自信,多麼大氣,多麼霸氣!我是身為折服的!曾國藩還說:“讀書是唯一能夠改變你人生氣質的方法”!

  • 3 # 棍哥觀史

    其實這個評價雖顯得客觀,但有失公道,也讓我想起了那句歌詞“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所謂30歲前的庸人,無非就是曾國藩一直走在考取功名的路上,除了讀書與考試,沒有太耀眼的成就。而30歲後的聖人則是肯定了曾國藩入仕進京後的政績與輝煌人生。那麼沒有前半生的努力,又哪來的後半生的輝煌呢?

    草根的門檻

    曾國藩是嘉慶十六年人,出生於湖南的一個普通家庭,祖輩基本都是農民,但與普通寒門相比,曾國藩的家庭算是寬裕的。其父曾麟書還是名秀才,自然會給曾國藩提供優於普通農家子弟的學習條件,六歲的曾國藩便在家塾“利見齋”讀書學習。

    道光六年,十四歲的曾國藩便參加長沙府童子試,考取了第七名。道光十年,十九歲的曾國藩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次年又轉入湘鄉漣濱書院。道光十二年,二十一歲的曾國藩考取了秀才。清朝的秀才只是獲得了進入州府學習的資格,這種資格的取得要求學員透過童子試,也就是曾國藩十四歲時參加的那一場考試。而只有取得了秀才的身份才能參加當年的鄉試,所以可以理解成曾國藩在二十一歲時考上了高中。

    道光十四年,二十三歲的曾國藩進入長沙嶽麓書院演習,這個書院就相當於現在的高中了。但這個高中並非三年後才能高考,曾國藩於進入書院的同年便參加了湖南的鄉試,並中為舉人,這就贏得了入京會試的資格。

    道光十五年,二十四歲的曾國藩會試未中,只得留京復讀,二十五歲時再次參加恩科會試,不幸再次落榜,於是回鄉繼續深造。道光十八年,二十七歲的曾國藩再次參試,這次終於登第,在殿試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但此還沒結束,清朝科舉制度中,新科進士引見前,必須由皇帝親自主持一次考試,也就是朝考,朝考後才根據成績授予官職,前列者為庶吉士,次之為主事、中書、知縣等。曾國藩在朝考中列一等第三名,但受道光帝青睞,提為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至此,曾國藩才踏上了仕途。

    但這並不是代表曾國藩的官職就穩妥了,他還要參加一次實習期滿後的考核,即散館試。道光二十年,二十九歲的曾國藩在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這個檢討是官職,也就是庶吉士實習期滿經考核成績優等之後,原三甲進士均授檢討之職。因此,曾國藩在三十歲來臨之際才確定了自己的官職,才為自己後半生的光輝歲月開啟了大門。

    臺階的重要性

    曾國藩於道光二十三年的四川鄉試正考官至道光三十年的工部左侍郎,從官制底層爬上二品大員,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當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庭的八旗軍和綠林軍節節敗退,曾國藩抓住咸豐皇帝鼓勵團練的機會,組建了不可一世的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最終平定了這場暴亂。也是這場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使得曾國藩成為了大清王朝的肱骨之臣。隨後追剿捻軍,主辦洋務,站在大清權力頂峰上做出了輝煌的政績。也因後半生的功績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死後諡號“文正”,這也是所有文官都渴望的最高榮譽,他也被後世稱為“曾文正”。

    三十而立的無奈

    曾國藩三十歲之前透過不斷的學習和考試,終於為自己打開了仕途的大門,這一點上彷彿如同當今的高考,但不同的是曾國藩是讀的起書才有了考試的資本,如今的高考則是將教育普及,惠澤所有的少年,更為公平。

    曾國藩是草根裡較為幸運的代表,更多的寒門子弟是沒有機會學習和考試的,更無所謂的平庸與否,在封建社會,平安都成了奢求,又何必在乎是否平庸呢?而曾國藩的平庸是社會的選拔制度所造成的,他沒有年少成名的捷徑,只有不斷讀書為自己創造機會。從這一點看,他也就不平庸了,為了一把開啟人生仕途的鑰匙,自六歲讀書,從一而終,直至二十六九歲才混出正式編制,這種堅持不懈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三十而立不是曾國藩自己的選擇,而是那個時代和社會的選擇,誰都想年少有為,但沒有門路,又如何施展才華?曾國藩用後半生的輝煌來證明了前三十年的努力是值得的,也是明智的。

  • 4 # 安安85401

    說一件曾的事情,他和太平天國打仗經常輸,好幾次輸到要自殺,後來打仗他乾脆不親臨前線而是在大本營中指揮。後來的勝利都是靠“打呆仗”贏的,就是以包圍消耗來拖敗對方。

    這也說明他天資並不過人,只是他勤奮自律堅韌等後天因素才成功的。德才兼備,年輕時才可能相對重要一點,後半生的德就很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NBA西部你最期待的對陣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