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猛禽950
-
2 # 金鎖橫江
現代連環畫在改開前是有政治任務的,雖然養活了大批專業和民間的連環畫繪畫愛好者,但題材和技術上的侷限,讓連環畫只限於在國企出版社之中才能獲得相對不錯的空間。80年代初連環畫報和富春江畫報讓連環畫又得以煥發青春了一陣子,但緊接著的改開商業潮,便讓中國的連環畫從此一蹶不振。
中國連環畫的凋落,源於時代的大變革,首先是國企出版社改革裁減相關的職業畫家,另外在職的專業連環畫家也不甘於拿那點微薄的工資餬口,社會可以上有大把的方式賺更多的錢,所以即便是很多在職的猛人也不甘心於伏首在八開連環畫畫紙之前苦描細畫那幾十一百張畫稿,比如著名的華三川就去改畫畫風極為絢麗的仕女,傳聞被好多港臺日本的商家購買。
戴敦邦大師是八九十年代連環畫壇的一面旗幟,他的水滸紅樓夢等連環畫本,差不多是建國後連環畫從業者們的最後堅持了,當然我沒忘記在這十年中還能迸發出火花的施大畏韓碩,畫三國摺子本和李自成的徐友武崔君沛,還有龐邦本的那本充滿地中海風情的伊利亞特……
八九十年代各種西方的繪畫風潮湧起,連環畫的畫風也開始變的粗野奔放充滿了各種離奇古怪的個人畫風,逐漸脫離了原來老百姓的觀賞習慣,當然老百姓也忙於生計,再也無閒暇時間去透過連環畫去接受政治教化。
除了行業改革,閱讀者的消失,給予當時中國連環畫致命一擊的,還有改開後流入中國的香港日本等西方動漫產業,尤其是日本動漫。
產業化的漫畫,讓手繪成為流水線的產品,總監起畫稿,畫師描線,專人上色……所謂個人風格的藝術畫家成為現代工業生產線上的一顆顆螺絲,作業量暴增,出產期十幾倍地減少,而這僅僅是技術上的衝擊。
更大的區別是內容上的,中國連環畫的功能是政治教化和兒童少年的啟蒙。而西方動漫則是赤果果老少皆宜的商業模式,
於是中國連環畫進入長期冬眠。
-
3 # 許飛揚說茶葉
連環畫這個八十代以前最為流行的畫冊,它就象現在的電視劇一樣,充實著我我們那一代人的文化娛樂。在那個年代,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年輕人為了能看上自己喜歡的連環畫,都省吃儉用,把錢留下來買這些連環畫看。那時候買來一本,看完了還要儲存得好好的,買得多了,就再租出去,也可以增加點收入。那時候的連環畫確實是很吸引年輕人,那是知識付費的時代,不象現在看電視劇一樣,想看就看哦。
那作為當時最流行的文化藝術,是不是80年代以前的連環畫比80年代以後的畫得好呢?連環畫這種繪畫藝術,它是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最初是在二十世紀興起於上海,它是取材於現實的生活,根據文學故事的作品,編成簡明的文字指令碼,根據故事的內容繪製成多頁的畫幅。在那個時期,經一流的美術大師繪製的連環畫作品,叫連環畫的精品。比如劉繼卣畫的《雞毛信》、顧炳鑫畫的《渡江偵察記》、華三川畫《白毛女》、這些作品以精品傳世。
連環畫雖它是當代的一個獨立的畫種,但是它能以不同的繪畫手法表現它。除此之外,鋼筆、鉛筆線描在連環畫中也有運用,不過這些作品精品不多。只有陳儉的硬筆線描畫,是這方面的高手,他的鋼筆線描《威廉·退爾》、鉛筆線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當然了,連環畫用為一種藝術品,它的質量是有高有低的,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小孩對小人書是比較有感情的,那時候的連環畫也是發展的高峰期。在內容、繪畫藝術上都是比八十代後期要好得多的,不管從藝術價值,還是 史料價值,應用價值上來說都有收藏意義。
到了八五年後,一個新的時代出現了,那就影視媒體的飛速發展,更加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由於的外國漫畫、動畫傳播進來,這些作品更容易讓青少年接受,連環畫已經不是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它的市場不斷被影視媒體所搶佔,所以,連環畫的鼎盛時期結束。很多的連環畫名家也迴歸了他的本行,而年輕的美術人才也不再看重這種藝術形式,沒有了市場,連環畫再也難以走出低俗重回以前時代了。
到了九十代以來,連環畫就風光不再了,也是越來越走向衰落了,慢慢的就走向“文物”化了。所以,在繪畫風格、繪畫藝術上的質量就越來越低下了。但是之前的連環畫精品又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野,很多人熱衷於收藏了。
-
4 # 思露花雨
說起連環畫,那可是承載著小時候滿滿的回憶,
先說說連環畫對少年時的我有多大影響,那時的連環畫是唯一能接觸到的兒童讀物,沒有電視,電腦,手機,所以看連環畫就是唯一的啟蒙教育了。每天放學後就來到馬路邊的地攤旁,找一本喜歡的小人書(連環畫)坐在長長的木板凳上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每本收費三分錢,高大上的小人書收費五分錢。天黑了才慌慌張張地往家跑,怕回去晚了打屁股。記得常看的有《小兵張嗄》,《雞毛信》,《肖飛買藥》,《東郭先生》,等等好多名字說不過來。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幾十集,非常過癮。至今記憶猶新,長大後有機會接觸到圖書版的《三國演義》至少看了五六遍才過癮。電視劇《三國演義》也看了好幾遍,至今凡事與《三國演義》沾邊的文章,影片等等都愛看這與少年時喜歡看連環畫分不開的。
現在說說連環畫的創作
質量問題,也就是為什麼80年代以前的連環畫創作質量好於80年代後期的連環畫創作質量。在我早期看的連環畫作品質量非常高,具體來說人物造型嚴謹,畫面具體形象生動,生活氣息濃。看出創作者負責的態度,深厚的功力和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文藝宗旨。每一冊的連環畫幾手乎個個都是精品,長久耐看不過時。80年代後期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一切向錢,在文藝創作領域也是一樣受到影響的,一切向錢看,連環畫也開始了快餐路線,創作者和出版商一樣只關心搛錢,造成連畫質量嚴重下降。舉個例子,我曾拜師的繪畫老師在七十年代創作的連環畫《肖飛買藥》,小說《烈火金剛》的篇斷用時兩年多,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如實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的風土人情,生活場景。單獨看每一頁畫面都是精品,後來獲得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改革開放開始後,人人都向錢看,人心浮躁,藝術創作者也是如此,不踏踏實實搞創作了,也學會了偷機取巧和譁眾取寵。我的老師又接了一本連環畫創作《俠盜羅賓漢》,用時三個月完成,很是‘粗糙,人物適型生硬,生活場景生搬硬套,更有甚者修改的痕跡都沒擦乾淨,我問為什麼這麼糙,他只說了一句:現在出版社給的錢很少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連環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來的是以網路為代表新一代網遊,動漫,影片等等。教育的功能沒有了,娛樂功能佔領了娛樂圈。
-
5 # 手機使用者53419716627
確實如此,小時候就是連環畫的書迷,曾看過一本解放前的三國演義,雖然殘破,但畫工精彩,且圖片中有人物的對話方塊,都是精美的蠅頭小楷,絕對不是鉛印字。到了八十年代就差太多了,記得有一套七劍下天山,簡直就是垃圾,就象學齡前兒童的塗鴉,一切講成本講效益這沒錯,但缺失了工匠精神,什麼都不會得到
回覆列表
本人非常喜歡小人書連環畫!
在這也談談對八十年代以前的小人書的評價!
先說五十年的吧!
五十年的小人書連環畫,安現在說法,應屬~極品!
為什麼屬於極品?
是因為那時的人們不論幹什麼工作,都精益求精!
所以那個年代出品的連環畫~唯美,好看,精細……!
再說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的連環畫跟五十年就有區別了,
但它還是或多或少的,傳承了一些五十年代的風格,
可還是畫面精細度差了許多,人物刻畫,有點轉向於,工農兵這方面來了!
但還屬精品!
七十年代~
幾乎完全是為工農兵服務了,
濃濃的工,農,兵,學,商……形象。
並充滿了文革味道!
但是可看性,可讀性還是有的!
屬一般讀物!
八十年代以後~
畫家們可能為了高產(就為掙錢多),誰還管它什麼傳承啊,人物刻畫呀,古韻美感,景深造形……!
在畫工上,完全是飛起來,掄起來了,掙錢就得,誰還管你三七二十一!
所以在本人所儲存的連環畫裡,基本排除收藏八十年代以後的連環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