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文浩richard

    一句話,把英語學習的事情說清楚了

    英語就是26個字母的無線排列組合,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是不學習音標的,透過phonics(自然拼讀)(適合幼兒園、小學),是解決不了小學、中學、大學、雅思、託福問題的,還會導致dyslexia(閱讀障礙),必須結合華人發音習慣,從字母到詞彙,到句子,到文章……僅僅學會讀個單詞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

  • 2 # 美人共白首

    英語無非就是詞彙和語法,不知道你做的是什麼工作,如果只是日常普通交流,那麼語法和詞彙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學學基本詞彙語法的,重點是要敢說,平常多看看英美劇,把自己放到那個氛圍裡,做到自然而然,不要覺得彆扭害羞;如果是比較專業的領域,專業詞彙比較多的話,嗯,推薦谷歌翻譯,你值得擁有。 所以說,其實並不難,只是你要每天抽出點時間來學,堅持最難!

  • 3 # 天津新東方學校

    一、培養語感

    語言上有些東西是約定俗成的,似有規律又無規律,不是每個語法都是你學過或見過的,所以你要根據你學的去理解做題,語感好的往往能在單選,閱讀等題型上得高分。所以有一定的“語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你問英語滿分的同學為什麼這個題目正確選項是現在式而不是用過去式,他一時也回答不上來語法規則,但是他會告訴你他的語感告訴他正確答案就是現在式;再比如有很多學生分數不高也不低,但是問起來什麼都不會。原因是他沒有系統地有條理地學習,做題靠的“語感”。像這樣有一定的“語感”,對往後整個初中高中的語言學習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有時你問他為什麼選這項而且選對了,他也說不出來,就是一個感覺,這就是語感的好處。

    二、多記多背

    有的孩子認為英語是“語數外”三門主科中負擔最重的一門課:背單詞 背課文、背語法……其實,英語就是一門語言,想想你們小時候學語文拼音,很難記但最後都記住了,英語的音標學習也是這樣;再想想小學語文課本上是不是每課都有一排生字?老師都要你做什麼了?無非不就是注音、解釋、造句。其實英語和咱們的母語語文是一樣的,對於一個生詞,你首先應該瞭解怎麼讀,什麼意思,固定搭配是什麼,再怎麼組成句子,句子如何練成段落。所以整個英語學習就是輸入輸出的過程。只有最基礎的單詞掌握了,才能造句、閱讀、做題。初一英語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孩子們應該多記多背單詞語法課文,只有輸入的知識多了,輸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三、重視筆記

    做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有這個感覺“這道題我好像做過,只是不記得了”或者“這個詞我背過,可是忘了什麼意思了”等等,這都是之前做題不用心的表現,做題並不是刷題量,而是真正用心做題。人類是有遺忘曲線,克服遺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過一段時間拿出來溫習一遍,這裡就要說記筆記的重要性了。很多時候課堂上老師一說當時記明白了,但是絕對還是要把知識點記下來,以後多看看,至於課堂上不明白的知識更要紅筆記錄下來,課後不理解的要多問老師,反覆加深記憶。

    四、課外陶冶

    多看英語報紙,電影和音樂以及名人的英語演講,這些都是對英語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學校和課外的英語角也要多參加,多跟同學用英語聊天,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下意識地取從中吸取有用的東西。比如要試圖多去記記裡面常用的有用的東西,短語,常用詞,這對你的口語和聽力都很有幫助,並不是題海戰術才有用的,以後與外華人聊天交流,不是看你的英語分數和語法,而是看你駕馭語言的能力。

  • 4 # Wanderer萬娘娘

    之前回答過這個問題,但是因為有了新的感悟,想分享出來。最近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會說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國小夥,並且他還會說上海話、四川話,德語,法語等。進一步瞭解之後,我的總結是:他之所以能懂多國語言,以及多種方言,並且都是在成年之後習得的。一個核心原因是:他對語言學習本身非常感興趣。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像那個我遇到的外國朋友一樣對語言蜜汁喜愛,為之瘋狂。那麼對於我們普通語言學習者來說,如果只是處於功能性原因,我們也想學會多門語言的話。我們需要關注的點除了在發展提升興趣度之外,還一般都什麼樣的語言習得學說呢?語言學習能力強,究竟是天賦異稟還是後天勤奮習得,普通人透過訓練也能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大師嗎?

    其實關於語言習得一般有三類說法:

    1. 模仿說

    2. 強化說(透過強化機制來獲得刺激——反應之間的連接獲得,你可以想成刻意練習)

    3. 天賦說

    我認為這三種因素都可能存在,但是前兩種更重要。語言學鼻祖喬姆斯基認為:人類大腦中具備一種語言機制(套路),這種內在的語言機制使人們具備了語言能力。在這種語言機制裡,已經設定了初始狀態(好像剛買的新手機)。所有人類的初始狀態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區別。另外,在這個語言機制裡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設定,主要就是一些數量有限的原則(近似性)和一些有待賦值的引數(差異性)。人們都具備相同的原則,原則是那些保持語言相似性的普遍特徵 ( 從發音角度,相似性的語言可以看到底是stress-timed language 還是syllable-timed)。引數就如同一個開關,遇到不一樣語言,你要懂得如何開和關。「所以說,人們習得語言的過程就是人生中在原則的指引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給各個引數調節開關的過程。」並且一個人懂的語言越多,再學其他語言就越容易。因為原則都類似的情況下,只需要調整引數,開啟該語言的開關。

    也就是說:每個人其實差異性不在天賦,而在練習和使用。當然,就像一些左撇子在數學、音樂、藝術等領域天生具有特殊的稟賦那樣,語言天賦說也不是不可能,那只是極少數案例。另外還有說法,和常人相比,語言天才學習更刻苦,他們對於自已所學到的東西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一個人掌握語言能力的高低是由先天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學習互動作用塑造的。就目前的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證據顯示,幾乎所有人都能學習第二語言,即便是在中年甚至晚年開始學習,只要勤奮、主動與堅持,都會有所進步。一句話:功不唐捐,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就能提高。

    那麼很多人又會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是不是已經過了“critical period" 語言關鍵時期。我的答案是:你想多了。你還有大把的機會。

    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出的一個研究報告【感興趣的話可以:

    https://medium.com/@chacon/mit-scientists-prove-adults-learn-language-to-fluency-nearly-as-well-as-children-1de888d1d45f

    這個報告的結果就是想說明一句話:即使你是成年人,開始學習一門語言,也是可以透過時間累積學到手的。再看個數據

    這個資料指出:20歲之後的成年人,隨著學習語言時間的遞增,就能慢慢趨近於母語人士的水平(平均學習時間是在8-10年)。也就是說,即使你的脫產、自學,只要你有想法,想學會講著門語言,就可以透過時間累積習得著門語言。

    那成年人學習是不是比孩子學習要難很多?你想錯了

    這張表格,是對比了5歲之前(紅色線),10歲前(黃色線),以及20歲之前(綠色線)的語言學習者。我們可以看到橫軸,隨著時間推移,曲線是趨進相似的。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p quartile of over-20 learners with students who started learning before 5 (red), before 10 (yellow) and before 20 (green)

    也就是說:只要你想學,透過時間的累積就能習得第二、第三甚至第四門外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拔出擰滑絲了的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