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酌酒杯空對月
-
2 # 劇稿校
首先,三國志是由陳壽所著,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所著,在羅的筆下是傾向於劉備的,歷史原因忠君愛國,是應該被提倡的,這是其一
其二,呂布率認乾爹又一次次的背叛,背信棄義,為歷史所不齒,無論在任何朝代,這種人都是會遭到唾棄的
其三,劉備從一開始就被定義為皇叔,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行的是正道,只不過是命運多舛,然百折不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的多次易主,其實是沒有辦法的選擇,不是主動背叛,每次皆師出有名,這樣的人物肯定會被歷史銘記,又怎麼會被稱為三姓家奴呢?
-
3 # 酒騎風
有朋友點到問題的核心了:
劉備七易主子,最後還篡了劉璋的位子。但是劉備和這些主子之間是合作關係。相當於劉備跑去應聘,或者和人入股做生意。劉備有比華雄更厲害的武將,兵少一點,但也沒人敢小看劉備的地位。
劉備和結盟本質上對劉備的名聲不會造成影響。
就好像現在有一個技術員,他換了20家公司,但每去一家公司,都極大的增加了那個公司的實力。這就是牛人,走到哪都得被供著。
但這些不能說劉備“忠厚”。
劉備忠厚的體現是火燒新野以後,絕對不放棄一路跟隨的老百姓;
劉表病重,劉琮年幼,劉備也沒順勢拿下荊州。雖然後面劉備借荊州也不還,但是如果劉表剛死,劉備就拿下荊州,在道義上其實也說得過去。但劉備偏偏沒有,還是到處晃悠。
至於入主四川這個事吧,很大程度也是因為益州沒什麼特別牛到金光閃閃的人才,內訌不以。但劉備也重用了當初劉璋的手下。
這就相當忠厚了。
但呂布就不一樣了。呂布的主子其實是"投名狀“。呂布總是會在適當的時候殺掉自己的主子,給下個主子當投名狀。
所以呂布才被稱為三姓家奴。
其實這個事也說了一個道理,人倒黴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管倒黴不倒黴,都會犯一些”本質“上的錯誤。那這樣的人不論在任何角度都不適合交往。被罵是活該,被弄死也是活該了。
-
4 # 一翁16
小說本身,劉備匡扶復漢室,義結生死之交,張飛乃桃園結拜地主。且合力忠心,為劉備奮力爭光,武藝超強,鬥三姓家奴呂布不失其威,退曹軍不失其智,收馬超等不失其勇,收嚴顏等不失其謀。劉備要同時對付東吳,北魏。不親張飛選誰?
-
5 # 真石
一般作者在描寫一些歷史人物時,在大體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褒貶其中人物,就看寫作者是什麼心態,要極力讚頌一個人,可以大量挖掘其人的閃光點,要貶低一個人更容易,你怎麼做都可以找出來把柄,把之認定為壞人或者說成是什麼“三姓家奴”之類。
呂布本姓呂,跟過丁原,跟過董卓,做了兩人義子,這就是三姓家奴的來歷,當然,呂布跟丁原殺丁原,跟董卓殺董卓,殺丁原董卓二人都是像王允之流挑撥離間造成,應該說離間者、丁原、董卓、呂布四方都有程度不等責任,不論誰的責任大小,就按照平均分攤責任,呂布僅僅佔責任的四分之一罷了,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呂布是勇猛過人,智商情商欠佳的一介武夫,但從沒改姓換名,從呂布出現到曹操處死,甚至千百年來,都是稱呼其為呂布,三姓家奴一說,實在有點牽強,太不靠譜。
劉備是作者作為漢天下的繼承者來描述的,跟過多少人都不會被貶低其人格魅力,而把之作為百折不撓、屢敗屢戰、愈挫愈勇來加以讚揚和肯定!當然更不會稱其為三姓家奴了。如三兄弟圍攻一個呂布,照理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英雄行為,倚仗人多搞群毆,完全不是大丈夫所為,更談不上英雄行為,對於關羽的武聖形象應該是蒙塵的,小說偏偏寫成“三英戰呂布”,你劉關張三人都英雄了,那呂布呢,不是英雄中的英雄了嗎,就這樣的大英雄卻被羅貫中要冠以“三姓家奴”的極端貶稱,的確是有點搞笑!
要說叛主著,抗日名將馮玉祥,跟過叛過的人不下八人,誰也沒有說過馮將軍什麼壞話,因為馮將軍反叛過的人都是被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碾壓淘汰的人,而且在關鍵的抗日戰爭時期,積極響應國共兩黨一致抗日的號召!為抗禦外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國家棟梁。
綜上所述,劉備易主更多,但最後成就三分天下之主,而呂布死得早,並沒有什麼功在社稷、利在國家的功勳,只能作為墊腳石被作者貶低羞辱,再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承受千秋罵名!而劉備不僅不被清算背主,反而被廣為稱頌其老實忠厚的原因所在了!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一個人能被稱為忠厚,與其是三姓家奴,還是七易其主,沒有太大關係,而與其人行為品德有直接關係。
呂布,原為丁原帳下主簿,殺丁原投董卓,是為不忠。之後與董卓誓同父子,殺董卓投王允,是為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人,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實不為過。
而劉備呢?
投靠公孫瓚,袁紹進攻公孫瓚時,劉備為公孫瓚站隊助威。
投靠陶謙,陶謙病死前將徐州託付給劉備,說非劉備不能安定徐州。
投靠曹操,曹操以禮相待,給兵給糧,封官豫劉牧,因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知曹操難容劉備,參與衣帶詔但並未行動。
投靠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迎接,劉備看出袁紹非雄主,歸還袁紹兵馬,找藉口離開。
投靠劉表,劉表親自出城迎接,以禮相待,給兵給糧,曹操南下時,劉琮投降,諸葛亮勸劉備攻劉琮、全取荊州,劉備不忍心。
投靠孫權,雙方結盟,合力抗曹,大敗曹操於赤壁,三分荊州。
投靠劉璋,沒有接受龐統建議,(龐統建議與劉璋見面時擒下劉璋),與劉璋決裂後,圍攻成都,劉璋投降,劉備沒有殺劉璋。
雖七易其主,但劉備從來沒有在背後捅刀子,從不曾殺害其主。劉備因為其巨大的政治號召力(興復漢室)與忠厚仁義的性格,贏得仁義之名。
劉備任平原相時,本地人劉平派刺客刺殺劉備,結果刺客不忍下手,刺客為什麼不忍下手?因為劉備得人心。為什麼劉備得人心?因為劉備仁義愛民。曹操南下徵荊州,劉琮投降,而荊州本地十萬士人百姓寧願跟隨劉備逃難,也不願跟從劉琮投降,劉備寧願被曹操追上也沒有拋棄百姓,可見劉備的確仁義愛民,這是劉備對百姓仁義。
劉備與關羽、張飛情同兄弟,臥則同床,關羽被殺時,劉備舉國伐吳報仇,不惜玉石俱焚。劉備對諸葛亮不惜降低長輩與主公姿態三顧茅廬,臨死前託孤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不是假仁假義,這是真信任,這是劉備對屬下。
曹操南下徵荊州,諸葛亮勸劉備攻劉琮取荊州,劉備不忍心,劉備受邀入益州,龐統勸劉備與劉璋會面拿下劉璋,劉備還是不忍心,這是仁義,這是劉備對對手。
劉備不忠原,天下還有忠厚的人嗎?
-
7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劉備七易主子是不對的,其實劉備十易其主!!
1、最初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三國志·先主傳》)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跟隨了史失其名的青州從事。(《三國志·先主傳》)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丘毅。(《三國志·先主傳》)
4、投奔幽州公孫瓚。(《三國志·先主傳》)
5、與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受田楷節制。(《三國志·先主傳》)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三國志·先主傳》)
7、陶謙死後,劉備領徐州牧,旋被呂布擊敗,投降呂布,屯兵小沛。(《先主傳》)
8、被呂布打敗,投歸曹操。(《三國志·先主傳》)
9、在徐州被曹操打敗,投歸袁紹。(《三國志·先主傳》)
10、離開袁紹,投歸劉表。(《三國志·先主傳》)
回覆列表
呂布三姓家奴是三次拜乾爹,殺乾爹。劉備是創業,自己公司倒閉了,去別的公司應聘,別的老闆很喜歡他的能力,又怕他的能力。難道你到那個公司那個老闆就是你的主子了。當時誰都知道劉備不會久居人下,所以誰也不敢慢待劉備,誰也不敢把劉備當自己的手下,也不敢做劉備的主子。所以提問者所謂的劉備七易其主是臭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