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10086江耳

    宋太宗,其實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他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兄長趙匡胤為帝,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後來太祖趙匡胤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1年,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

    話說,趙光義之母懷孕期間,曾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她,從而有娠懷孕,直到趙光義出生的當天夜晚,紅光升騰似火,街巷充滿異香。這種神話的人物一直是統治階級的慣用手法,讓人們產生畏懼心理,就像陳勝吳廣,從而使自己的政治目標實現,或者說趙匡義為自己登上皇位,加上了一個天命的說法。

    宋太宗在位期間,採取對遼求和政策,一直為人詬病,被後人稱為千古罪人。其實這個說法,也不是很全面吧!主要打仗傷害農業生產發展。而且,宋朝立國才幾年?發展剛剛起步,人口,經濟還沒恢復的情況下,實在是打不起。

    宋朝開始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政策。在位期間,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利,改變武人的政治權利。為了文官統治,趙光義更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宋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但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

    登帝的宋太宗野心勃勃,氣勢洶洶。致使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兩浙的吳越錢氏相繼向宋廷納土歸降。 太平興國四年正月,趙光義先派大將潘美等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趙光義於二月率軍親征,宋軍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但隨之而來的是錯判敵我雙方軍事實力,導致在後來的與遼作戰中失利,倉皇出逃。進一步加深宋朝對於遼國的畏懼。

  • 2 # 戴老師講歷史

    宋太宗作為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他做皇帝之後有了許多事蹟,後世毛澤東毛主席評價他,是這樣說的:“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但無能”。

    首先說說他繼位之後的軍事事蹟,攻滅北地北漢之後,雄心勃勃,完全不顧軍隊疲憊的實際情況,非要強行軍進攻遼國,結果自己屁股中箭、失蹤一夜、駕著驢車一路逃回。這樣的北伐他進行了兩次,全失敗了。

    兩次北征,與契丹的兩次大決戰都失敗了,自己也很痛苦——每逢陰天下雨屁股膝蓋都疼。但是宋太宗還是不敢放權給武將,怕的還是武將軍權在握後會效仿宋太祖,於是他依舊堅持所謂“將從中御”的原則。

    於是他就透過這樣的原則成功將宋太祖留下來的精兵輸了個精光,使得整個河北都成了前線。而西北党項也鬧成了氣候,耗資無數仍然無法解決。成為了日後困擾他後人的一大難題。

    宋太宗的內政事蹟也有很多負面,比如說著名的肆意設定專賣機構的舉措,對著民眾進行殘酷壓榨,這種殘酷壓榨民眾的行為,少見的開創了一個奇怪的事件——王朝初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什麼大規模農民起義的,但是,宋太宗就成功了,他成功的逼反了百姓——激起川蜀王小波、李順大起義。

    可以說,他將秦朝隋朝這種二世而亡所走過的路都走過了一遍:大搞文化建設,一路高歌向前,然後迅速兵敗,激起農民起義,搞得天下騷動、民不聊生。幸虧他還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北伐失敗後搞死了宋太祖的兒子),善於對民眾作秀(所謂“雪中送炭”的典故),最主要的是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給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和局面,否則 ,真有可能會二世而亡。

  • 3 # 李雲飛40897054

    趙匡胤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裡,先後佔領了荊湖等地,又吞併了後唐政權,使得江南富庶的地方納入了北宋的版圖。但是在做皇帝16年之後,懷著大志向的趙匡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信任的親弟弟即位成為了宋朝的皇帝,正是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年號改為了“太平興國”,正是希望將宋朝發揚光大,可見趙光義和趙匡胤一樣,都是胸懷大志的人,最起碼趙光義並不是一個平庸的人。 趙光義的心胸比起趙匡胤並沒有那麼開闊,他在前期雖然表現出一幅仁義的樣子,但是後來將趙德昭和趙廷美貶黜,這就證明了他其實比趙匡胤狠毒的多。趙光義成為皇帝之後,先是使用政治手段逼迫福建的割據勢力投降,後來又使得吳越地區的統治者獻出土地向北宋低頭。在收復這兩個地區的時候,北宋是沒有用一兵一卒的,可見趙光義的政治手段確實高明,福建和浙江等地歸降以後,北宋的實力進一步強大,而趙光義則十分興奮,因為距離完成統一隻差最後一步,那就是僅剩的北漢政權。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光義一意孤行決定北伐北漢,當時朝廷上下一致反對,但是趙光義毅然決定出兵。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經過幾個月的血戰,北漢自知無力抵抗北宋的進攻,於是求助遼國的救兵,但是北宋軍隊作戰勇猛,一舉將遼國的軍隊擊敗,成功滅亡了北漢,使得中原地區結束了90多年的分裂局面,也完成了趙匡胤的遺願,所以說,北宋的一統實際上是趙光義完成的。單單從這一點來說,趙光義的功績其實一點也不比趙匡胤差。 軍事上的成就使得趙光義逐漸自大起來,在完成統一的一年之後,趙光義召集大軍進攻交趾郡,也就是現在越南。因為當時的越南在漢唐時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領土,所以在北宋的眼裡,交趾是被佔據的領土。但是這一次趙光義的進攻卻失敗了,這一場戰爭歷時兩年,北宋先勝後敗,最終不得已撤兵,交趾郡至此遠離了中原王朝,成為了獨立的王朝。 這一次的失敗也開啟了趙光義日後的一系列戰場失敗,公元986年,因為剿滅北漢的時候,遼國曾出兵幫助北漢,所以趙光義召集了全國兵力,親自御駕親征,兵分三路進攻大遼,想要一舉奪回失去幾十年的燕雲十六州。但是這一次因為主力曹彬的失敗,導致北宋被遼國完敗,加上當時的將領一向害怕遼國,所以趙光義只能選擇和遼國議和,至此北宋失去了和遼國決戰的資本。 其實小編覺得,如果只論功績的話,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人實在沒有辦法比較,因為趙匡胤的貢獻是對整個中原而言的,而趙光義則是單對大宋。其實趙光義雖然完成了中原的統一,但是也開啟了北宋害怕胡人的先河,正是從趙光義開始,北宋就註定要被少數民族入侵和欺辱。其實這也不能怪趙光義,他本人沒有什麼過錯,甚至對歷史還有功勞,我們要正視歷史,也要正視趙氏兄弟的貢獻。

  • 4 # 南嶺說史

    宋太宗趙炅,宋朝第二位皇帝,滅了北漢,結束五代亂世,但對契丹的戰爭,希望收復燕雲十六州基本上都是失敗。

    他還有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情:

    1、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鉅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誤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開卷有益。”

    2、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源自《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淳化四年二月壬戌,太宗“召賜京城高年帛,百歲者一人加賜塗金帶。是日,雨雪,大寒,再遺中使賜孤老貧窮人千錢、米炭。”北宋都城開封,雖然地處黃河以南,但到了冬季,仍然是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宋史》中多有大雪天寒的記載,一般貧困居民仍不免挨餓受凍。

    北宋淳化四年(993)二月,宋太宗趙光義為展現京城開封的祥和氣氛和自己的仁君形象,故下詔賜給京城年事已高者禦寒衣物,百歲老人則另外加賜塗金帶。恰好這一天,京城大雪紛飛,天氣異常寒冷,因此,宋太宗立即又派遺中使賜給孤老貧窮者每人千錢及若干米、炭。“雪中送炭”的典故就流傳開來。

    3、燭影斧聲、金匱之盟。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的即位,為後世留下了“燭影斧聲”之類的千古謎案。金匱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4、還有就是宋太宗強幸小周後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壇酸菜扣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