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安君 —唯學日益

    歷來,以弱勝強的故事都是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弱”真的能勝“強”嗎?,如果是這樣,強與弱的關係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有一本書叫《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你從書名其實也可能發現,弱者是找到了優勢,然後以優勢獲勝。

    換句話說——所謂以弱勝強,還是以強勝弱!

    中國歷史上的以弱勝強

    公元200年10月,曹操火燒烏巢,以3.3萬軍隊一舉擊潰袁紹10.5萬大軍,最終曹軍傷亡8000,而袁紹僅帶著800騎兵逃回大本營鄴城。

    戰役初期,曹操雖有所斬獲,袁紹損失大將顏良文丑,但兵力上袁紹佔有絕對優勢,而且後勤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反觀曹操糧草不濟,曹操本人甚至多次有念頭放棄,幸得荀彧激勵才能堅守下來。

    200年10月,兩軍相持期間,袁紹謀士許攸因貪汙,被袁紹斥責,擔心被秋後算賬的許攸投降曹操,並告知曹操袁紹軍糧草所在,獻計燒烏巢破袁紹。

    最終結果曹操大勝,整體上來看,曹操遠遠弱於袁紹。最終是憑藉火燒烏巢才取勝,這不是典型的以弱勝強嗎?

    當然是,重點是,最終奇襲烏巢時曹操勝在

    許攸投降前堅守不敗,最終知道袁紹軍糧草大營烏巢。在袁紹增援到來之前,奇襲烏巢能夠成功。自己大營在大將張頜、高覽進攻下不失收。

    這三點曹操強於袁紹,也就是說曹操的以弱勝強,本質上在於在決定勝負的“關鍵區域性”以強勝弱,否則

    如果守不住,沒有後來的一切。如果沒有及時打下烏巢,自己可能就戰死了。如果大營被攻破,大軍戰敗,即使燒了烏巢,袁紹捲土再來也難有勝算。

    我們從表面上看,袁紹全面強於曹操,尤其是在軍事實力。但是曹操最終掌握了“關鍵區域性”的優勢,袁紹優勢再多,最終只是增加勝算,不能決定勝負。曹操優勢雖少,卻像利刃,直擊要害且一擊致命。

    太多時候,我們容易被表面事物矇蔽,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看到了強大的外表,我們容易心生畏懼,我們卻可能忽略了對方強大外表之下的致命弱點。

    “敵強我弱”,我們心生畏懼。“敵弱我強”,我們容易傲慢自大。

    僅僅相隔8年,當曹操志得意滿揮軍南下,意圖一統亂世時,他曾經的“以弱勝強”再次重演,只不過失敗方的主角成了他自己。又是一把大火,燒盡了曹操的希望。

    赤壁之戰中,曹操軍兵多將廣,戰船之間互相用鐵鎖相連,如果孫劉聯盟用水軍正面對抗幾乎必敗無疑,這是曹操的優勢,也是致命的劣勢,關鍵看如何利用。

    “不可能戰勝”的巨人

    還是牧童的大衛,正面秒殺擊敗身高6英寸9英尺(2米多)的歌利亞巨人。“大衛與歌利亞”,後來常常被用來比喻不可能的勝利。然而,問題是幾乎所有關於這個故事的都是錯的。

    古代軍隊中有三種士兵,第一種是騎兵,速度快擅長衝鋒,不善肉搏。第二種是補兵,身穿鎧甲,手持劍盾,擅長近戰肉搏,受到遠端攻擊只能硬抗。第三種是投手,也叫射手,擅長遠端攻擊,懼怕遠端攻擊和近戰,很怕騎兵。

    這三種兵之間是存在很多剋制關係的

    步兵近戰肉搏剋制騎兵,投手,即使騎兵衝鋒,步兵也可以結成長矛陣對抗(前提是有長矛也能結陣),面對投手也能舉盾,減少一些傷害。(如果有的話)

    投手,一旦被近戰就幾乎受到毀滅打擊,尤其是面對移動速度快,既能快速接近投手且難以瞄準的騎兵時。但是投手對沒有盾的步兵簡直是夢魘。

    “歌利亞”認為他應該是和另外一個重灌步兵決鬥,而“大衛”則不想遵守對方的規則,他跑向“歌利亞”,因為沒穿盔甲,所以他隨度極快,動作靈便,他拿起一個石子放在皮囊裡,不停甩動,每秒6-7轉然後瞄準“歌利亞”唯一的弱點——前額。

    彈道學家和以色列軍方研究發現,一個專業的投石手能在35米距離投出常規的石子,能以34米每秒的速度擊中歌利亞的頭,並令其失去意識或死亡。從制動能力來說,威力相當於一把大型現代手槍。

    “大衛”就是這麼一個“投手”,雖然還只是一個牧童,但是大衛已經熟練掌握投石技巧,而“歌利亞”則是一個沒有盾的重步兵,笨重的盔甲利於近戰,但是面對大衛的攻擊,歌利亞難以移動。

    明明是一個高大的巨人,面對一個牧童卻毫無還手之力。歷史學家羅伯特·多倫溫德寫道:“歌利亞幾乎沒有戰勝大衛的機會,這就像一個拿著青銅時代的劍的勇士無法戰勝配有點45口徑自動手槍的對手一樣”(如果近戰其實也是有可能的,可惜大衛在歌利亞的攻擊距離之外就打昏了歌利亞,並上前砍下他的人頭)

    “以弱勝強”的關鍵

    人們經常會對於類似的“以弱勝強”的事產生很多誤解,這場決鬥揭示了我們對於力量對比的認識是對麼愚蠢。我們經常會忽略真正決定勝敗的因素,而被那些表面的強弱所矇騙,或者說是被自己弱小的認知能力所侷限。

    “歌利亞”想用重步兵的決鬥方式,在這個規則之下,大衛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大衛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他利用了歌利亞的弱點,併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投手的規則下,大為輕鬆取得勝利。

    官渡之戰,曹操在兵力糧草等眾多方面都是劣勢,但內部團結,自己更是擅長用兵,等到袁紹內亂,許攸投降,獻計火燒烏巢時又能果斷親自帶隊前往,最終拿下最關鍵的優勢。

    我們作為後人,研究分析他們的優勢劣勢,一方面是好奇,更重要的是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總結:分析雙方的各種優勢劣勢,最終找到決定性的因素“關鍵區域性”,然後在對自己有利的規則下作戰。

    當你面臨難以下手的問題而苦惱時,最重要的是問一問自己,在這個問題中“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

    推薦有興趣的朋友閱讀《逆轉》一書。

    下面是官渡之戰前期雙方勢力地圖,東北黃色為袁紹,中間深藍色地域最多的是曹操,東南紅色為孫策,正湖藍色為劉表,西北為馬騰。

    咋看之下似乎曹操更強,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戰亂頻繁,中原十室九空,人口凋零,曹操地廣人希兵糧少,而且中原四戰之地,隨時要面臨周邊其他勢力威脅。

    袁紹所在河北相對安寧,人口兵力眾多,且無後顧之憂。

    拋磚引玉

  • 2 # 笑與君歌r

    正確來說因該是柔弱勝剛強,就好比我們的舌頭和牙齒一樣,人生下來是先有的舌頭後有的牙齒,但是人到晚年卻是牙齒先掉光。老子說:“牙齒晚生而先落,原因在於太過於炫耀;舌頭仍在,是因為他的深藏不露,才得以長存。”

    柔能克剛,還有一個案例,水滴石穿。小水滴雖然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卻可以擊穿堅硬的石頭!

    還有一種說法,在鬼谷縱橫術中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也適合弱能勝強這一觀點!

    柔弱≠軟弱,而是懂得圓融,柔和的處事之道,以退為進!

    這樣才能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如果是懦弱軟弱

    那是絕對不能克剛勝強的!!

  • 3 # 長風浩蕩

    強與弱本來就是個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只能是某個特定參考系下的比較結果。但是勝負是整體的衝突結果,是個不僅包括參與方本身的整體,還包括了所有時間空間相關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以人為例,你練只能練到肌肉,肌肉練得再棒,關節那裡也只能有一層面板,眼睛也只是眼睛,咽喉也只是咽喉,若干穴位也同樣一擊致命;你也得睡覺,睡著了有多強?也得吃飯,吃下砒霜一樣挺;也得喘氣,悶住了口鼻再強給我看看?

    強弱更是能夠變易的。你再強,讓你跑個馬拉松後還能一樣強?餓你三天擾你三天睡不好,你還能一樣強?

    你手裡一把好牌,就一定贏?

    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強、沒有絕對的弱。勝負看的更非是某個具體引數的“強弱”。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勝負,看的是運作,看的是因勢利導。要是以為“我很強”就篤定自己贏定了,那很有可能會成為後人所銘記的以弱勝強戰例當中的反面典型。

  • 4 # 雨過忘雷

    馬克思告訴我們,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還告訴我們,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還告訴我們,量變和質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一定要戒菸戒酒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