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是你認為特別聰明或者有才華的人,被環境改變,向現實低頭,最後變得默默無聞,令人惋惜?
2
回覆列表
  • 1 # 明月入懷618

    有的孩子小時候,的確很聰明,機靈,各方面都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如果,大人能引導到位,孩子會發展很好。將有一個輝煌的人生。可是,如果大人引導不當,將會毀了孩子一生。

    由於孩子年齡還小,他的性格性情還不穩定,還沒有定性,所以把握不住人生的航向。大人應該正確地引導,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否則,大人如果愛慕虛榮,到處招搖,使勁地誇孩子聰明。懵懵懂懂的孩子也飄飄然,茫茫然,目中無人,兩眼朝天。結果,泯然眾人矣。導致: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我初中同學,三十年前,搞開發,弄了一大筆錢,於是乎,經常帶著兒子胡吃海喝,到處炫耀。他的兒子,自小智商,情商都高,學習成績優異,次次考試全校第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由於父親的不正確引導,這個孩子初中時成績中等,高中時,成績差得可憐,最後,無疑,沒有考上大學。回家跟著他爹打工。再後來,他爹因為開發失敗,又騙人,私自刻公章,被判十年有期徒刑。而他兒子,無奈,只好去雲南打工。至今,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有物件。

    所以,誇孩子是門藝術,教育是十八般武藝。父母修,子女正。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一定多多學習,自己做好了,才能喚醒另一個靈魂。

  • 2 # Ahaschool第二課堂

    一提起“神童”,不少家長都會羨慕嫉妒恨:

    娃和娃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不過最近全網瘋傳的4歲男童曦曦舉辦粉絲見面會,給大人傳授“成功學”的影片,卻看得我毛骨悚然:

    “物競天擇,是自然法則。沒有追趕,你不會奔跑,沒有競爭,你不會成長。”

    “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一個4歲男孩,幼兒園還沒畢業,卻比很多成年人活的更通透?

    這究竟是“天才”,還是“怪物”?

    直到曦曦的成長經歷被扒,大家才發現:“天才”、“神童”的光環背後,更多的是可怕!

    一手把曦曦打造成天才神童的男人,叫做陳光,他是曦曦的父親,也是一名號稱能創造腦力奇蹟的“記憶大師”。

    想要推廣自己的記憶理念,最好的廣告是什麼?

    那當然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

    3歲給大家科普“二八法則”、“破窗理論”,4歲與成年人對談“成功雞湯”……

    孩子超能記憶與天才行為的背後,恐怕更多的是家長教育觀的扭曲!

    01.看得到的光鮮,背後全是辛酸

    曦曦的故事,讓我也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期綜藝,一個4歲的男孩能熟背《唐詩三百首》,臺下的家長齊聲驚呼:神童!

    可是男孩背完李白的《靜夜思》之後,現場評委即興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嗎?”

    結果男孩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只要孩子在人前能夠充分展示“神童”光環,那麼他背了什麼,做了什麼,真的重要嗎?

    在網上隨便一搜,這樣“神童”層出不窮,只有觀眾想不到,沒有家長不能造:

    5歲女孩能背圓周率小數點後3020位:

    4歲孩子能熟背世界200多個國家的首都名稱:

    5歲男孩一分鐘能敲鼓1020下:

    是這些孩子真的天賦異稟?

    英國曾經有個十分火爆的電視節目叫做《天才兒童》,一位解說員就揭秘道:“每一位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一位目標明確的家長”。

    8歲的約書亞,在小小展露自己的象棋天賦後,就開啟了“暗無天日”的人生!

    母親專程辭職,一手幫他打造了“棋王養成計劃”:每年參加200多場聯賽,再加1萬個小時的訓練,5年成為棋王。

    華裔天才龍吟,10歲就已經透過鋼琴最高級別的考試,還加入了世界著名高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成為會員。

    可光鮮背後的代價,卻是無比“悲慘的童年”:父親為了培養他,辭掉香港警察的工作,舉家搬到英國,將他成長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看過這個節目的觀眾無不感慨,哪有什麼天生牛娃,不過都是狠心爸媽!

    雖然回答充滿戲謔,但卻不掩扎心事實:

    中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焦慮無處不在。

    “你家孩子4歲了,居然什麼班都沒報?”

    “我帶孩子上幼升小,跟其他家長聊下來才發現,人家孩子鋼琴、廚藝、英語、奧數都學了一年多了,我家都已經落後太多……”

    “那可不是!我兒子才上一年級,班裡好幾個同學課外把二年級語、數、外都學完了……”

    養孩子,中國家長不怕苦,就怕“慢”!

    不管牛娃還是普娃,大多都逃不過“被催熟”的命運!

    都說,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黃莊。

    這個離北大、清華只有3公里的地方,以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了帝都第一教育地標。

    10月底,天貓雙十一還沒開始,補習班的“雙十一”已經如火如荼。

    在黃莊,沒有不上課外班的孩子。

    若想在衝擊北大、清華的路上彎道超車,就更得抓住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學競賽的機會,搶一張名校入場券。

    黃莊的老師說:“黃莊超前學的濃度是最高的。”

    黃莊的家長,為了攢課,會自己去請本地、外地的名師、牛師。

    甚至為了節約跑補習班的時間,砸重金,買下單價9萬7的黃莊老破小。

    黃莊的孩子們,也早早看清局勢:你不學可別人還在學啊,根本不敢停下……

    教育在這裡,早已不是靜待思想的萌芽,而是“成王敗寇”的廝殺!

    可三年的知識量,逼孩子一年學完,真的能製造出“學霸”?

    一個當數學老師的朋友給我講過這麼一件事:

    一年級剛開學不久,他發現課堂上很多孩子不認真聽講,課後做的,很多都是補習機構佈置的奧數作業、思維作業。

    於是,他專門出了一套測驗,測測孩子們上一階段知識的掌握水平。

    結果大出意料,全班49個孩子,只有20人全對;

    沒拿滿分的孩子中,很多還是補習機構的“數學牛娃”……

    學習上一味圖多,圖快,卻忽略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有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越往深裡學,越會暴露學習思維的短板,最終“牛娃變普娃”,重唱“傷仲永”。

    03.教育,慢慢來,才比較快

    之前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天才少女》,裡面或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電影小主人公瑪麗繼承了媽媽的天才大腦,對數學學習頗有天賦。

    瑪麗的外婆認為,天賦不應該浪費,每一個天才,都應肩負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瑪麗應該像她的母親一樣,成為偉大的數學家。

    可親眼目睹了瑪麗母親抑鬱自殺的全過程,瑪麗的舅舅認為,她首先是個孩子,其次才是天才。

    瑪麗更應該像個普通孩子那樣生活,能有朋友,能玩,能開心……

    從事教育近70年的於漪老師曾說:“教育本是細水長流的事業,最忌功利。”

    那些真正站上世界巔峰的牛人們,靠的也不是搶跑: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初中時,就已經展露了過人的數學天賦。

    可本身就是北大數學教授的父親楊武之,卻並不急著教他數學,而是讓他學《孟子》,自己看感興趣的書。告訴他:“慢慢來,不要急!”

    多年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感慨道:“三十歲後,我做人處世全靠孟子。”

    盧梭曾在《愛彌兒》裡寫道: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極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無論知識學習還是人格發展,無不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

    為人父母,誰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條件,

    但千萬記住,別超前教育,過分雞娃!

    教育孩子這個事,慢慢來,比較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打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