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全不畏
-
2 # 一壺濁酒喜相逢
我認為子午谷奇謀即便被採用也不可能成功,原因很多,一兵少,二,千里奔襲後勤無保障,三,沿途關隘重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四,魏延是將才不是帥才。五,蜀兵連年征戰無果,厭戰心理兵將普遍存在。六,即使攻克魏都,朝庭不會像慈禧一樣跑路嗎?七,天命難違。等等。不成功何談別的。
-
3 # 話語新風
首先分析一下,三國時期三個國家的經濟軍事以及人口的比較,和綜合國力的分析,首先可以肯定魏國最為強大,當時中國經濟中心還在北方,北方擁有大量的人口,較高的經濟,和眾多的城池。而當時的蜀國處於西南川蜀地帶,除了成都地區好點其餘地方,甚至被稱為南蠻之地,可想經濟文化是多嘛的落後。
再從地理上來看,川蜀交通不便,這就使蜀國交通運輸補給困難,還有魏國處於北方有很多關隘,和易守難攻的戰略位置,縱使採用子午谷奇謀蜀國戰勝了魏國軍隊,但是並不能動搖魏國的根基,這只是魏國眾多軍隊的一支,而且魏國還可以快速的從國內徵人補充軍隊,而且當時北方魏國還有一支軍隊,還有地方部隊。並且魏國物產豐富,有豐富的給養,完全可以支撐長久站,在加上魏國有主場優勢,很容易獲勝,而且當時魏國名將眾多很多老將還活著,蜀國很難戰勝魏國並且吞掉魏國,所以即使採用也很難戰勝魏國,基本不可能改變歷史。
-
4 # 小學生119
謝謝邀請,個人覺得此計可行!但是要有很多條件!問題就是在當時蜀漢和曹魏的實力而言,此計就不可行了!曹魏那時全是和曹操打天下的人,心是統一的!所有內部矛盾大敵一道一定會萬眾一心,而且方式曹魏富足,蜀漢“”益州疲弊“”,糧不足兵不多,將又少,這就跟玩王者榮耀一樣,猥瑣發育!如果此計換過來,由曹魏出子午古奇襲蜀漢,一定可行,前方現場不吃虧,後面又有偷襲!最後鄧艾兵出險招不就是從成都後面的險峰上突然降臨到成都城門前(他走的不是子午古道),兵出險招要有足夠的實力打掃戰場,或者破釜沉舟,當時的蜀漢既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用此招一旦失敗,孔明將被老蜀漢軍團彈劾!
計是好計,不適合蜀漢!這就是說魏延將才不是帥才,孔明是帥才做不了將才
-
5 # 亭殿閣兵行險招的子午奇謀魏延提出的“子午奇謀”
據說在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期,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即魏延奇兵去奇襲子午谷,突襲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正兵出斜谷進兵長安和潼關,兩軍異道在潼關相會。諸葛亮一生謹慎,認為此計太過兇險難以成功,因此沒有采納魏延的計策。後世大多數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策是一大失策,把諸葛亮北伐“連年動眾,未能成功”的原因歸咎於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計策,似乎諸葛亮如果採納了子午谷北伐就一定能夠成功一樣。
其實子午谷的說法並非出自三國志,是出自魏略: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而三國志記載則很簡單: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長謂亮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
因為魏略記載較為詳細,固暫且採用魏略的說法,即“子午奇謀”。
歷史上的子午谷奇謀
第一次子午奇謀——桓溫北伐東晉十六國時期,東晉名將桓溫北伐前秦,曾效仿魏延的“子午奇謀”,讓司馬勳分兵經子午道奇襲長安,自己則親自率領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北伐。在前期進展的確順利,晉軍歷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擊退淮南王苻生,順利進入關中。而後又在灞上把秦軍打的丟盔卸甲。秦軍準備退守長安,這時候如果司馬勳奇襲計劃成功,夾擊之下,這次北伐貌似成功了。然而歷史似乎開了個玩笑:
桓溫沒有快速向長安挺近,而是就地紮營與秦軍對峙。這應該是為了配合司馬勳奇襲長安,替他吸引秦軍主力部隊,司馬勳就可以很輕鬆的出其不意拿下防備空虛的長安成。恆溫也的確成功的吸引了秦軍主力,秦軍主力與晉軍對峙,卻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長安。然而遺憾的是,由於未做好相關保密工作,秦軍發現了司馬勳部的奇兵。在戰場上,被提前發現的奇兵如果不及時應變依然執行奇襲計劃那就基本上宣告死亡了。桓溫沒想到司馬勳的奇兵進展居然如此的緩慢,根本沒有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秦晉主力對峙一段時間之後,司馬勳都沒能逼近長安城,不被發現才怪呢。結果由於司馬勳被發現,晉軍主力假裝和秦軍對峙,卻也分出精銳騎兵去反奇襲司馬勳。苻雄七千騎進襲司馬勳,並在子午谷擊敗他。子午谷一路,就此化為泡影。而不久以後,秦軍在白鹿原與桓溫大戰,殺晉兵萬餘人。加之由於秦軍採用“堅壁清野”的戰略,晉軍糧草不足,只能撤退。這次北伐功虧一簣。
第二次子午奇謀——闖王北伐明末農民起義軍中的闖王高迎祥,自崇禎元年(1628年)率眾起事,自稱闖王。征戰中原多年,曾與李自成、張獻忠東征,攻破鳳陽,毀明帝祖陵,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在子午谷,卻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鐵盧。高迎祥生前,最後一計就是“子午奇謀”。他效仿魏延的計劃,讓其他大軍繼續進取關中,吸引明軍主力,自己則兵出漢中,經子午道奇襲長安。可惜的是,高迎祥的計劃被孫傳庭識破,早在子午谷黑水峪佈置埋伏,就等高迎祥進去圈套之中,而高迎祥渾然不覺。率領的軍隊在子午道艱難行走半月後,至黑水峪時,遭遇到早已埋伏在此的明孫傳庭軍伏擊大敗,本人被俘,押解至京後被凌遲而死。
當時,晉軍,起義軍實力非蜀漢可比,前秦,明軍實力也遠遠不如曹魏,雙方的實力對比並不像蜀漢與曹魏那麼懸殊。可是歷史上實踐的子午奇謀,都已失敗告終。所以諸葛亮並沒有錯,因為子午奇謀實在是太冒險了,蜀漢已經賭不起了!而兩次子午奇謀的實踐都是失敗的,足以證明魏延的計劃並不算是完美的計劃,是漏洞百出的!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魚豢《魏略》
回覆列表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正確,被後世一直爭議。這個爭議咱們在這裡就不談了,分析一下如果被諸葛亮採用,會出現什麼結果。
壞的結果當然就是失敗。如果失敗的話,諸葛亮大軍會蒙受一定損失。但是在魏國來自中原的援軍尚未到達關中地區的情況下,魏軍駐守關中的兵力並不能把諸葛亮大軍怎麼樣。以諸葛亮的謹慎,當然會帥軍返回漢中以自守,等待下次北伐的機會。這樣的結果對魏蜀兩國都造不成大的影響。
如果,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了。蜀軍實現了據守長安和潼關的計劃,把關中地區和中原地區一刀兩斷,會怎樣呢?
分析一下當時的三國會有什麼反應。魏國會瘋狂般的舉全力進攻潼關,以再次打通與關中的通道。蜀國會據險要的潼關阻擊魏國的西進,同時傾全力奪取關中地區和雍州,涼州。吳國西進會面對蜀國的據險防守,北伐會遭遇到魏國在淮河地區的強大駐軍,所以吳國只能是無所作為,不會有什麼反應。
其中,最難受的就是魏國。因為當它調兵進攻潼關時,會發現已經晚了。魏軍在關中是分散的駐守在各地的,又沒有匹敵諸葛亮的高明統帥指揮作戰。面臨諸葛亮好整以暇的優勢兵力的進攻,只有失敗。諸葛亮奪取關中控制權後,會發揮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穩定關中地區,並收編當地魏軍為己所用。然後部署兵力,東拒魏軍的進攻。西邊會派出包括馬超舊部在內的軍隊,利用馬家的影響力逐步收復雍涼地區。
在完全消化勝利果實後,諸葛亮就會把首都搬到長安。再利用雍涼的精良騎兵,和關中蜀地的資源,重現當年秦國統一天下和劉邦出關中東進的形勢,從而實現恢復漢室的理想。
所以,子午谷奇謀被採用,是有極大的可能改變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