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新哲

    想轉型做網際網路+教育,至少網際網路和教育都要懂吧。

    身為教師,教育方面應該是沒問題,那網際網路方面需要補課或者找專業的人分工合作。

    具體需要做什麼調查和準備,需要看您準備做什麼了。

    舉個例子,如果您想做簡單的藉助網際網路自媒體輸出教育方面內容,那就去學習各自媒體平臺釋出內容規則和傳播特性。

  • 2 # 歸去來兮之小魚兒

    這個時代不缺平臺,學會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就非常好了。即將到來的5G時代,將會為我們的教學方式插上翅膀,帶來巨大影響。做好準備,接納並好好的利用這些網際網路科技吧。

  • 3 # 章魚老師就是我

    教師轉型做網際網路加教育。是一條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非常艱難的道路。 從k12教育來講,目前中國的政策是去網路化減負,也就是儘可能的在教學以及作業過程當中讓學生脫離網際網路。我們可以透過最近的減負30條,以及相關檔案可以明顯看出這樣的趨勢。 同時以各大教學軟體以及輔助軟體的規劃可以看出,大型網路教育平臺對於k12教育也有了一些重心上的調整。

    所以如果教師想透過網際網路+,來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那麼這是不正確的,更是違背目前大方針的。

    但如果說教師想要脫離在職隊伍,自己獨立出來,以教師經驗為自己從事網際網路+教育進行鋪路的話。那麼,我想我還是有一定經驗可談的。

    作為相對較早接觸,網際網路教育以及反轉課堂教育的一名教師來說,8年前左右我在課餘時間編輯,錄製了某學習機部分課程內容,以及早期反轉課堂及慕課課程。也接觸了一些網際網路意見領袖。當初的一些人現在已經成了非常有名的自媒體大v或者是大v。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在早期,教師身份能夠為自己帶來一部分資源的優勢,比如教學資源,課程資源,而這種沉澱在做網際網路加的過程中具備非常大的優勢。因為在當前的網際網路+形態下,看起來最簡單最基礎的內容沉澱,反而是各大小平臺折戟的重要因素。我見過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內容沉澱以用來做輸出,但最終都在這上面吃了苦頭,同樣教師身份這種優勢其實也不足以作為一個長效輸出的源頭。

    所以,如果想要轉向網際網路+,那麼要對自身的內容生產以及維護有著足夠的“儲備”以及“渠道”,或者偷懶點說,你得隨時和一線教師處好關係,這樣才能有一線的資源。

    當然這只是將教師作為網際網路加教育當中的資源輸出方來看,如果教師想要轉型當做網際網路加教育的發起方,那麼就連身份這種優勢也變得微不足道了。而資源優勢,渠道優勢,營銷優勢則變成了展開網際網路+教育的核心。而這種優勢對於一個安安心心上課的老師來說事,是很難擁有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現階段在網際網路上製作課程的老師,大部分是私立學校及自由職業的老師,而公立學校的老師,在網際網路上的存在感是非常弱的。

    對於這一點,我可以說的不多,因為身邊沒有任何成功案例可供參考,畢竟老師基本上都是從一個學校(畢業)跳到另一個學校(工作)的人,生活工作環境及其簡單,所以思維很容易跟不上潮流。那麼在這種新時代的大潮當中被後浪拍下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4 # 愛數學做數學

    看了許多關於普通教師做網際網路+教育的文章,總感覺不得要領,其實已經有許多人在進行嘗試了,很可惜,成功的不多,即使成功了,也並不是理想中的網際網路+教育,於是不得不深思,究竟什麼是網際網路+教育?

    誤區:

    1、將傳統課堂通過錄影片的形式搬到網路上供人觀看,併成為付費專案;

    2、將輔導形式透過網路,連線教師與學生,多數網路一對一輔導正是這樣做的;

    3、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4、建立教學資源庫,進行優質資源付費使用;

    ……

    為什麼稱以上為誤區?因為這些事都有公司或個人在做了,但和網際網路+卻扯不上太大關係。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教育,是所有教師都能將自己的教學資訊釋出到網路上,同時所有學生都能透過網路接收到最適合自己的那部分資訊,教師也能接收到其他教師教學資訊,以供自己進化,教師、學生均可透過社交軟體進行相互交流,包括師生交流、師師交流、生生交流。每個人都能接收到自己需要的資訊,這背後又需要大資料支撐。

    也就是說,真正的網際網路+教育,應該是一個基於雲端的系統,它接收所有教師和學生的資訊,同時進行機器計算,根據各人需求推送相應的資訊,建立特定聯絡。

    例如學生想弄明白一個知識點,他可以向系統傳送一條求助資訊,然後系統根據他的特徵,推送最適合他理解的教師進行講解,可以是真人講,也可以是影片,然後根據觀看影片過程中的資料收集,判斷理解程度,並給出相應難度的練習,完成練習時,同樣根據答案正確與否,選擇加深難度或再次推送同類題型。這一切都被系統記錄在案,形成學習檔案。

    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其實是一種資源,這也符合基本認知常識,教育資源嘛!因此,作為普通教師,要參與到網際網路+教育中來,並不需要刻意去學習IT技術,只要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好,精益求精即可,剩下的事,交給AI吧!它的發展極為迅速,會取代多數現有的學習系統。

  • 5 # 途夢Tomoroe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從普通教師轉型到了網際網路+教育這條路上,我這邊簡單分享幾個他的經驗吧。

    1. 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在哪個地方,既然想轉型,那一定是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所以好好梳理一下轉型的思路,問問自己“為什麼轉型”,或許可以找到你希望成為的那個自己。

    2. 如果你確定了想要致力於的細分領域(建議用年齡+型別去劃分),比如網際網路+兒童steam教育、網際網路+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網際網路+青少年英語教育等。

    3. 要儘可能的找到轉型切入點,也就是“你的長處正好嵌入到這個新的領域當中”。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幾乎所有想要做事業轉型的人都要面臨新的競爭和挑戰,你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除了教學能力強之外,還有沒有“大部分人不如你優秀”的特質或能力?即便是你創業,哪怕你說自己是“教育體制內出來的人裡面最懂管理的”都行,只要把這個切入點和個人定位找好,轉型的準備工作其實就八九不離十了。

    4. 別忘了你做的是網際網路+教育,至少得明晰專案的形式吧?這就需要你做比較多的調查,不論是創業還是打工,最好進行一輪比較全面的市場摸底:目前市場上有哪些知名的網際網路+教育產品?他們分別是用什麼模式去做的?他們的獨特性在哪個地方?還有哪些可以改善的?

    我舉個例子哈,比如途夢教育(做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模式就是邀請各行各業的優秀人士用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向各個中小學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直播課。獨特性在於他們從鄉村的學校切入,致力於改善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毫無疑問,網際網路+教育的最大意義之一就是教育公平),所以前期藉助公益屬性整合了非常多優秀的職場人士、公眾人物、學校資源等,獲得了較為不錯的前期起步。

  • 6 # 網際網路教育連連看

    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首先是網際網路,需要有網際網路的技術,比如影片直播技術、AI人工智慧、智慧題庫等,這是一個普通教師所無法擁有的。但可喜的是,現在有很多網際網路的教育平臺,可以給老師提供技術,比如滬江的CCtalk、網易雲課堂、百度傳課等等,老師都可以藉助他們成熟的技術去轉型網際網路+教育。

    其次,網際網路+教育的核心依然是內容,網際網路只是底層的技術應用,核心依然是優質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持續付費,降低獲客成本,所以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優質的師資依然擁有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一個普通的教師若想轉型做網際網路,首先應該彌補的是技術短板,挑選一個合適的平臺作為內容的載體,然後熟悉他的應用及授課模式,其次應該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網際網路這個介質相匹配,比如面對看不見的學生,如何引導課堂氣氛,如何讓學習效果精準化等等。

    說到底,老師做網際網路比網際網路人做老師容易多了,因為作為核心競爭力的教學內容是一個優秀老師的護城河,而技術應用只要稍微學習一下就可以掌握。

  • 7 # 華翰科技

    7月24日,隨著“雙減”政策靴子落地,近幾年迅猛增長的K12市場瞬間進入冰冷寒冬,數十萬的K12機構和數以千萬計的從業者們陷入恐慌,不論是學科類機構,還是非學科類機構,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抉擇。

    ▶ 雙減政策徹底改變教育培訓行業

    “雙減”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提出全面整治: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K12機構註冊,線上機構全面排查重新登記,不得上市不得融資。義務教育階段素質類培訓機構從嚴查處和審批:分類(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嚴格審批,不具備資質條件的嚴肅查處,多個地址開展培訓的K12機構從嚴審批。

    同時,學前教育階段的培訓機構統籌治理: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名義開展學科培訓(含外語),此類機構不再審批。甚至是普通高中生的校外培訓也將面臨統籌治理:不再審批新的此類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管理參照“雙減”政策執行。

    從義務教育的學科類輔導到非學科類培訓,甚至是幼兒群體的學前教育和高中年級輔導,K12機構在現有客戶群體中幾乎很難再有發展的空間。

    ▶ K12學科類機構轉型加速,成人教育成主要方向

    實際上,目前整個教育市場最大的熱度趨向,是從K12向成人教育轉移,也就是高考之後的教培市場以及面向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教育市場,包括自考、成考、研究生考試、英語四六級、知識付費等教育熱門領域,需求在,市場就還在,轉型自救已然開始。

    在疫情和政策雙重施壓下,非常多的K12機構意識覺醒,開始了轉型的佈局。標誌著教育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K12學科教育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從近期各個企業的動作來看,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學歷提升等都可能是未來的方向。目前中國職業教育市場缺口依舊很大,尤其是線上職業教育,2020年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達1.24萬億元,佔總教育規模的40%,線上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達4980億元,僅次於K12教育的第二大教育市場,也成為了學科類機構轉型首選方向。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6月開始嚴厲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緊接著釋出了關於職業教育法的修訂方案,大力扶持職業教育。今年國內大概909萬大學畢業生將走出校門,成為你的就業競爭對手,中國青年網還發布了相關的調查資料,對全國381所高校做了調查,將近88%大學生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釋出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中國技能型人才缺口將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3000萬。

    很顯然,中國的大學教育與市場就業的需求發生了脫節,國家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加持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勢在必行。

    職業賽道是國家一直在鼓勵的。今年上半年整個投融資情況中,投資數量、投資金額最大的就是職業賽道。除了政策利好外,市場需求也很大,職業教育分職業資格、職業技能、人才招募,細分賽道里面不斷的湧現出巨頭,發展空間廣闊。

    ▶ K12機構轉型的核心痛點在於推廣招生和課程內容資源的整合

    面對當下教培行業如此嚴峻的局勢,“轉型”兩字成為教培行業思考的關鍵詞,K12轉型成人教育,生源是否匹配?又該如何轉型?去哪裡轉型?該怎麼佈局市場?這又是一個擺在K12賽道玩家面前的巨大難題。轉型不只是成功邁向未來的第一步,轉型後要面對的是嶄新的領域、新的使用者群體、新的賽道以及遊戲規則。雖然K12教育與職業教育均為教育大行業下的細分領域,其業務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因為使用者群體不同導致其內容、師資和品牌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來看,K12教育主要針對的是基礎和升學教育的課程教授,而職業教育則針對的是對職業人群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型別存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師資力量需求,而這兩點正是教育行業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機構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點。

    ▶ 那麼,K12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K12轉型成人教育,生源是否匹配?首先要考慮的是招生難題。賽道的遊戲規則和使用者群體完全不同,對於K12玩家來說是一次大挑戰,雖然相關的教育經驗,但是教育模式、使用者群體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較大的生存難題。K12機構在原來賽道上建立起來的品牌和名氣並不通用於成人教育。

    其次就是業務豐富程度,實現機構多元化盈利。深獲政策重點扶持的成人學歷和職業教育賽道,必然將成為下一個熱風口。

    總的來說,突降“冰點”的賽道給K12機構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在政策支援以及市場發展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於傳統的K12機構來說,只有抓住發展機遇,轉型升級,拓展線上業務,持續教學創新,踏上新一輪快速爆發風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型血的寶媽孕前都做了哪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