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風亭雨

    哲學是方法論和認識論,怎麼可能統一,除非強權政治壓制,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哲學和思想統一隻有一個結果:死亡

  • 2 # 北方的狼孤獨的前行者

    用正規化的詞,你剛接觸康德吧。

    哲學,永遠是批判。

    哲學,是對人類思想(認識論)的高一級的思考,或者是“反思”。

  • 3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人類的思想根本就不能天馬行空,愛怎麼想,就怎麼想,然而自古以來的所謂西方科學,哲學和宗教思想家們卻就是在躲進小樓成一統地胡思亂想,與宇宙的法則,大自然的規律毫不相干,如牛頓,愛因斯坦, 非要折騰個宇宙中並不存在的慣性參照系,然後一本正經地在慣性系中推導相對論,聖經創世紀中主觀臆想一個God,一本正經地創造萬物和人類,至於佛教的釋迦摩尼就更絕,乾脆兩眼一閉,宣稱境由心生,他心裡不想,宇宙就不存在!這說明迄今為止,人類根本就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思考! 實際上,人類是不能胡思亂想的,物質誕生前的原始宇宙,是世間一切因果的諸因之首,當然也是人類思想的本源的出發點,絕不可違背,一旦違背,必犯錯誤。所以本民科認為,從今以後,人類再不能胡思亂想了。

  • 4 # 柒道友

    沒有統一的正規化其實就是哲學真正的正規化!

    包羅永珍的統一正規化,除了自然本身概無他物。雖然修行人可以親身體驗,然而修行最高度的驗證也只是體悟自然本身。如釋迦文佛所言,真法不可說。

    先聖先哲故此降等以求,不再追求統一正規化,轉而追求模擬自然,於是就有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元素(水火土氣)說,古印度佛家的四大(地水火風)說,古中國道家的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說。但是各自思路還是有所區別,元素說是解析自然(結構和組成)而應用之,四大說立足四大而超越之(超越四大而非自然),陰陽五行說是模擬自然(重在轉化)而應用之。

    作為哲學和修行雙重愛好者,年輕時也曾追求用一個正規化解釋自然。比如,y=f(x),y、x∈N。其中,y代表人的思想(或思想素材),x代表存在物(自然物和人造物),N代表自然。解釋一下就是這樣,人的思想素材來源於存在物,而人的思想和存在物都屬於自然,無法超越自然,即始終還在自然的系統之內。這就像無論多麼複雜的算式,其結果還是在全體數的集合之內。

    結果發現,不知廬山真面目的原因是隻緣身在此山中。如同無論如何一隻雞蛋也無法在蛋殼裡變成鴨,除非有超越它這個自然系統的外力和特權。

    在這裡要替釋迦文佛說一句話,佛陀只宣稱自己作為覺者發現了業力和修行之路這些大自然的秘密,從未說過自己超越了自然。

  • 5 # 尋道底呢

    什麼都統一!是好事嗎?宇宙,天道!地道,人道!只有各有其職!各歸其位!才有大同世界!不是什麼都搞個統一!文革不是都統一在太陽底下了嗎?但夜的月亮也是地球的別一半。入夜萬物入靜!成長休息!生養生息!非是要統一的!音樂都統一下英雄曲下!人們會瘋了的!!!

  • 6 # 武夷山獨行俠

    作為一個農民伯伯看到了這個關於哲學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對中國哲學問題的看法。

    中國的哲學書籍《道德經》可以稱得上算最早的哲學書了。寫作者"老子"又被尊為中國哲學鼻祖。

    哲學就是一個理不清的內容,以大自然的活動為參考依據。

    "道、可道、非常道"

    "道,難說清、難言明。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也就是說"道"雖然有在運轉,但變幻無常,很難解釋清楚,很難說的明白。

    人在世上是一個個體,沒有固定的模式來生活,這樣生活才更加精彩。但我們又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從大自然中學習知識!

    "老子、孔子"都是最早的哲學家。

    古代的人思考就是為什麼月亮不是每天一樣的大?太陽為什麼不是每天一樣的溫暖?為什麼有風、雨、雷、電變幻無常?

    哲學就是需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又稱"大道至簡"

    哲學就是告訴世人順其自然,不要去強求改變生態環境。

    當然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發展了,"哲學好像也複雜了"。

    圖片蘭花來自我本人種植滴!

  • 7 # 牧歸落照

    哲學有統一的正規化,說沒有那是西方哲學看多了,又沒跳出來的人。哲學是思想的範疇,但又不是一般的思想。

    一、哲學是追問。刨根問底,生活之思,人生之問。在永無止禁的追問中催生具體科學來,一但某領域形成具體學科,哲學又轉向另一個人類未成思考的領域。

    二、哲學是學科體系的總綱目。如果非要把哲學的學理解為學科的話,這時哲學就如學科體系的索引,或如電腦裡檔案存放的根目錄一樣,讓你從一個盤到一個資料夾到下一個資料夾逐次開啟,直至找到你想要的檔案資料。哲學在這個意義上相當於大腦裡的知識圖書館,讓知識系統化、系理化。

    三,哲學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體系。許多人認為科學發達了哲學沒用了,其實哲學自有其領域。科學在於實證,限於人的感官及經驗所及的範圍,而經驗之外的領域仍是人類必然要思考的,如未知的過去以及未來,人之生與死亡。宇宙是有限或無限的終極問題,人死了有無靈魂,上帝與天堂是無存在,人的倫理與道德,人工智慧等未來科學對未來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觀的影響等。象這方面的思想不一定科學,但其形成的觀念會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影響人的行為,進而影響社會制度及上層建築的構建。現在的華人總以為科學對人類的生活影響很大,如網路、手機,其實與哲學的三觀比是小巫見大巫,有人可為信仰而死,但沒人為手機獻身。科學影響是一時的,哲學對人的影響是廣泛而長期的。

    四、哲學自有其正規化。科學的正規化是對而象之,要發現物件的規律和奧秘,哲學是以人自已為物件,透過認識人的存在而理解世界。即科學是物件之學,哲學是人學;科學是物是怎樣的,人就是怎樣的,哲學是人是怎樣的,萬物就是怎樣的。怎麼能說哲學沒自已的正規化呢?

    五、西方哲學對人的認識是線性的,於是導致多次哲學轉向,有好多哲學思想體系,研究物件方法不同,對哲學定義不同,大家覺得亂,沒有統一的正規化。中華文化注重生活,將人當做活生生的生命對侍,從宇宙無限論到外在無神論,到陰陽論和道,世界觀就定型了,然後百家爭鳴轉向人學,將人看成社會人,也定型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文字統一制度定型,漢先尊道後尊儒文化定型,以後沒大變過。西方文化將人作物件物對待,將人分成若干主體。先是願景主體,信仰神;2000年前蘇格拉底開始將人看成是社會主體,強調倫理道德和美;接著文藝復興將人看成認識主體,強調人的個體價值,但將人看成理性物,強調科學。到了尼采那裡又批判倫理和理性,認為人的非理性是比理性更深層次的人的本質。如果尼采對非理性主要強調本能慾望(意志),佛洛依德開始轉向心理;胡塞爾反對用心理學解釋科學,透過意向性研究強調人是意識主體,而海德爾受現象學影響,認識和邏輯不能直達人的本質,就批判舊哲學將人作存在者(認識物件)(名詞)對侍,而認為應將人作為存在著或存在於(動詞)對侍,即此在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也就是作為存在於世(生活與各種關係)的活生生的人對待,也即回到中國哲學的人學觀上。

    中國哲學從生活的角度整體看人,建立了穩定社會,在農業社會條件下推動了社會發展。但對人的認識不求甚解。西方從不同角度將人分解開祥細考察,催生了邏輯學、認識論、意識論方法論,又催生了科學、美學、心理學、宗教和藝術等具體學科的發展。從整體看西方哲學對人的認識是漸次的、遞進式的也是線性的,這就導致對上一哲學體系是從懷疑開始,批判中重新建構新的哲學體系來,然後又被否定和批判。好處是各學科的建立對人認識得更清楚,不好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哲學思想,人的三觀不穩,人類處於衝突中,社會不穩定。

    西方哲學體系宏大,重邏輯抽象思維,到了康德黑格爾後民哲多數看不懂了,更別說後來的現象學、存在主義等。所以華人就將西方哲學分割開來,覺得是不同的哲學,沒有統一正規化。其實好多華人對中國哲學也一樣,把易經和道德經的世界觀和諸子百家的人學也是分裂的,如五四運動就重點反思儒家,打倒孔家店,而沒深入到涉及到世界觀的陰陽和老子的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鄧超王祖藍鹿晗陳赫退出跑男,鄭愷李晨Angelababy卻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