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浩若水

    我認為早期的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說,並且可與西歐基督教文明做一比較:

    一、儒家思想使華人比較注重以情感為根基。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講求的是發自於內心的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感情,這種“仁”的個人外在表現就是“義”,以“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作為個人行為的價值準繩。而“仁”的社會性表現則是“禮”,這是外在於個人的客觀的社會性道德。“智”作為儒家的求知精神,也是以“仁”為目的的實踐手段。

    基督教文明講則講個人生命的“原罪”,因而個人的行為應該以上帝的意志為準,求自我的贖罪。因而西方傳統文化把感性的愛放在從屬的位置,而以理性的愛為準。而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則把人的情感,作為最根本的出發點,這也是我們現在的傳統家庭都很重視親情的融洽,擁有異常強烈的家鄉情結的重要原因。對社會則表現為對“和諧”“其樂融融”的追求,這是發自人內心情感的基本要求。中國文明之所以持續地發展至今,而不毀於內部的戰亂,與此關係很大。

    後世的程朱理學,卻把把“仁”外在化為理性對人慾的鉗制了,抹殺了飽滿的人倫情感。這是違背了儒家思想初衷的。

    二、儒家思想講求對現實的追求,推動了華人的入世精神。

    華人之所以很少有發自內心的有神論,而執著於對現實的經營,就在於儒家“一個世界”的觀點。

    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往往在現實世界之外設一個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認為人在現實世界中的一切行為,都將在“彼岸世界”得到審判,因而人生只是一場不必過分執著的旅途,人生的意義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得到最終肯定。

    儒家則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不把生活的目的放在彼岸世界,而是隻承認現實世界的意義,因而只有透過人的積極實踐,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肯定。因而儒家追求一種“自我實現”式的“快樂”境界,而非漠然處世——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把快樂置於塵世,把幸福置於塵世,追求一種可感的真實人生,這是千百年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積極入世,積極審美的重要精神動力。

    即使是追求超脫的佛教,傳入中國後,也演變成了半入世半出世,以超然之態享受塵世之樂的“禪宗”,這裡,儒家所推行的人生觀,無疑起了很大作用。這種塵世之樂並不同於動物式的肉慾,而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精神性的肯定,對現實情感的精神性的肯定。

    三、儒家思想使華人講求理性的實用性。

    西方傳統文化,從哲學家柏拉圖起,就基本上是“理性主義”,即把生活的理性,升至高於一切的絕對律令的位置,甚至與上帝合而為一。人是理性規定下的棋子,是上帝駕馭的羔羊。話說程朱理學也是跟理性主義一個做法,主張“存天理,滅人慾”,要求個人抑制內心情感,服從外在的絕對秩序。

    但是,最初的儒家思想卻不是這樣。理性,或者說格物致知的精神,只是一種工具性的手段,其最終目的仍是“人”本身,即符合人的善良感情和道德,即人格意義上的“仁”。華人愛講“通情達理”“合情合理”“中庸”···在我們眼裡,情絕非是絕對理性的附庸,而至少是與理性同樣重要的東西。在孔子、孟子眼中,理性是人內心之“善”和“仁”的外在延伸,道始於情,理始於情,“理”是為人的感情目的服務的。現代,華人創業時的“實用主義”精神,靈活經營,絕不死板,讓歐美人士讚賞不已,這其實得益於儒家文化的影響。

    不過,在科學研究中、在治學中,在履行法律時,我們不能把目的與手段混為一談,因為自我的私情和私利,而把符合更廣大人民情感的,或符合自然規律的理性原則忽視掉。

    四、儒家講求人的社會性,加強了華人內部的關係紐帶。

    基督教文化中,人是孤立的,一個一個的,都是上帝的子民,社會、國家只是大家一起生活時的鬆散契約。因而,現代西方社會,更看重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的均衡性、不衝突性,而情感的連線作用則顯得非常薄弱。

    誕生於農耕文明的儒家文化,一開始就把人置於人群中,置於家庭中,置於社會中,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血緣情感上的紐帶關係,由此至下而上,透過確立倫理關係,建立起一套結構嚴整的國家社會系統。在現代中國,“家庭”依然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家庭觀念也是影響我們社會行為的最大的因素之一。以家庭觀念為基礎,家庭利益為目的,進而推廣至“祖國”這個講求秩序與和諧的大家庭,華人民擁有舉世矚目的創業動力和民族凝聚力,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

    自然地,雖然儒家思想強調社會性和秩序性,也並不能成為少數人利用絕對權力和死的規定,違背百姓的意願,鉗制百姓生活的理由,而只是一種忽略秩序的情感連線性、忽略秩序的內在平等性的“異化”行為。

    可以說,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條線索。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把中國思想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前者是諸子百家爭鳴,各大經典形成的時代,後者則是對先秦經典,主要是儒家經典不斷重新解讀的時代。因此可以說,孔孟儒家的思想奠定了後世文化發展最堅實的基礎。道家思想的發展、道教的興起、佛教的中國化過程,莫不是受到了儒家文化風格的巨大影響,以至於儒釋道三教合流,形成了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局面。儒家思想也成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成為眾多歷史人物和廣大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思想導師。

  • 2 # 山有德

    儒家文明在中華文明中,在思想上,它的思想鞏固了中華民族長期趨於大一統,避免了歐洲羅馬帝國分裂後再無法統一的現象。在經濟上,儒家文明發展農業經濟,使得中華民族人口得以壯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科技上,儒家文明更是擁有四大發明,一直領先世界。在文化上,詩詞歌賦等等璀璨奪目。在軍事上,儒家思想培養大批軍事聖人,漢唐盛世及明清時期,軍事思想在世界史上有一定地位。

  • 3 # 自在茶館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庸,由後來人宋朝朱熹提出三綱五常等直指人、家、國社會關係,以及處事的核心觀念。孔子當時將五常中的“仁”做為重點推廣及講學傳說。

    而孟子又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將儒家思想推向另一種高度,提出施行仁政,大進步;主要表現:民貴君輕,得民心得天下;這種思想在當時封建社會的政治環境下是極大的超前,因為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有損既得利益,對老百姓來說惠民,不受統治者所接受的思想,但是從今天我們國家施行的稅率改革,讓利於小微企業等惠民政策,實現高度文明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們的祖先已經有這種思想,奠基了今天文明時代的基礎,為以後華夏文明的璀璨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可以認為是民本思想的起源時代。

  • 4 # 猛哥厲史

    儒家思想發揮了浪費生命、束縛生產、阻礙科技、摧殘人體、壓抑人性、淪喪道德、擾亂法制、草菅人命等重大作用。

    二千多年來,無數學子把最好的年華浪費在了搖頭晃腦背誦儒家書籍上,除了學會當個忠實的皇權走狗,於國於民,百無一用。腹有詩書千萬卷,並無一字關民生。

    從孔老二開始,就遊手好閒,鄙視生產。背後罵想學農耕的學生為小人。自己貪圖享受,還罵勞動人民為小人。

    從孔老二開始,就對自然科學不感興趣,後世更把科技斥為奇技淫巧,從社會地位和經濟兩方面對想搞科研的人精確打擊。在面對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時,只能跪地求饒,或者擺什麼陰門陣、屎尿陣,醜態百出。

    摧殘人體就不用說了,男人手無扶雞之力,女人被小腳毒害一生。面對強悍的遊牧民族,除了投降就是哭,多次被少數民族徹底征服。

    儒家不管是克已復禮,還是存天理、滅人慾,都是壓抑人性的,只是越壓抑越熾熱,只許蠕家扒灰、三妻四妾,不許百姓男女之間說句話。

    儒家提倡的道德,是說一套做一套,孔子就常常口是心非。表面裝作淡泊名利,心裡只有做官發財。

    從孔老二親親相隱開始,就擾亂法制,還恬不知恥的說這是正直!人家公開法律條紋,孔子就大罵這樣會讓百姓失去對貴族的尊重。

    從孔老二在夾谷之會時,以禮的名義殺害無辜的演員,就把蠕教釘在了邪教的恥辱柱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捨得花錢購買各種跑步裝備嗎?哪種壓縮衣和運動鞋是你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