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巴基斯坦不把境內的印度河改名為“巴基斯坦河”?
7
回覆列表
  • 1 # 兜兜不逗逗

    這和歷史是有關的。畢竟現在印度也不是以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就像洋火被我們從小喊到大。雖然知道是火柴,但還是叫洋火一樣。

  • 2 # 戶外視界

    印度與巴基斯坦跨境水資源利用問題  印度與巴基斯坦共有的印度河是兩國水資源爭議的中心。早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前,對於印度河的水資源利用問題就存在爭議,不過當時還屬於英屬印度邦際的爭議。

    “印巴分治”後該問題上升為國際糾紛。由於“印巴分治”劃分的主要原則是宗教信仰,印巴政治分界線穿過印度河流域,且以“戰略地位重要”為理由沒有劃分的克什米爾地區也處於印度河流域,於是單純的水資源分配問題又和領土爭端扯到了一起,變得複雜起來。

    不過在印巴兩國用拳頭進行了一番較量後,第一次印巴戰爭與1949年結束,雙方依據實控線完成了對克什米爾地區的分割,並基本固化下來。這樣一來印巴之間關於水資源的爭議倒又變得單純起來,就看採用何種原則分配印度河的水資源了。 

    印度方面由於佔據了傑赫勒姆河(Jhelum)、傑納布河(Chenab)、拉維河(Ravi)、比亞斯河(Beas)、薩特萊傑河(Sutlej)5條支流的上游區域,一開始主張絕對領土主權論。該理論主張水道國可以自由利用和處置位於其境內的水資源,而無需考慮其他水道國的正當權益,嚴重有利於上游國家。而巴基斯坦則因為分配得到了印度河干道(indus)及5條支流的下游區域,主張絕對領土完整論。該理論要求國際水道上游國家不得改變或影響水道向下遊國家的自然流淌,上游國家開發國際水道也應首先獲得下游國家的同意,嚴重有利於下游國家。兩國的主張相差甚遠,多次協商都沒能取得一致結果。 

     

    1951年,世界銀行Quattroporte布萊克向印、巴兩國提出解決印度河水糾紛的合作建議。在世界銀行的協調和斡旋下,1954年,暫時出臺了一份被稱為“可行的、簡單公正的”《印度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和利用計劃建議》,隨後又歷經多次談判,最終於1960年9月簽訂了極具歷史性意義的《印度河水條約》,就印度河分水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結束了兩國在利用印度河水資源問題上的長期糾紛。  

    單就《印度河水條約》而言,該條約還是相對公平合理的,其核心分配方案是印度獲得了對東三河即拉維河(Ravi)、比亞斯河(Beas)、薩特萊傑河(Sutlej)的使用權。巴基斯坦獲得了西三河即印度河干道(indus)、傑赫勒姆河(Jhelum)、傑納布河(Chenab)的使用權;且留有10年時間給巴方建設灌溉系統,以使用西三河水資源來灌溉原來由東三河水源灌溉的地區;並設立了資料交換、委員會定期巡查等一系列合作協調機制。據此條約,印方獲得印度河流域全部水量的20%,巴方獲得80%。 

     如果能按照條約執行下去,那麼印巴之間的水資源爭端就能基本解決,倒也是一樁好事,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按照條約規定,印度獲得了東三河的使用權。本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原則,印度在東三河上攔水築壩,忙得不亦樂乎,很快實現了對東三河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印度大規模的截流引水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實踐了東三河水資源的使用權,但畢竟還屬於條約約定的內容,並不算出格,所以巴基斯坦方面對此也沒有太大抱怨。但另外的情況就不令人愉快了。  

    印度在完成對東三河水資源的佔有的同時,眼光也沒有離開西三河。1999年,印度正式在傑納布河(Chenab)上動工修建巴戈裡哈爾(Baglihar)水電站,而傑納布河屬於劃歸巴基斯坦使用的西三河。巴基斯坦堅持該水電站違反了《印度河水條約》,認為一旦該水壩建成,將切斷其下游旁遮普省的農用水源,而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糧倉。巴國內有聲音稱印度轉移、截留甚至濫用本應屬於巴基斯坦的寶貴水源,這是印度進一步威脅巴基斯坦生死存亡的典型做法。巴基斯坦的虔誠軍更是威脅要炸掉的大壩。而印度方面則堅持該水電站只是一個徑流式水電站,什麼也沒有破壞,只是河水流過,帶動渦輪而已,大壩不過稍微延緩了一下河水流動,對巴基斯坦方面的怒氣不屑一顧,權當是巴基斯坦要找茬打架。  

    雖然吵吵鬧鬧,但印度最終還是於2008年建成了該水壩,巴基斯坦方面也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實。其實巴戈裡哈爾水電站倒不像印度在東三河做的那樣,動不動截河成湖,然後引水分流,嚴重影響下游水量。但巴基斯坦主要的憂慮在於,巴戈裡哈爾水電站開了一個先例,使得印度在原本劃歸巴基斯坦的西三河上有了修建水利設施的權力。隨後印度在傑納布河上又修建了三座水電站。  在西三河的另一條河流傑赫勒姆河上,印巴之間也出現了爭議。1985年,印度就開始在傑赫勒姆河上游的烏拉爾湖(Wular)修建大壩,引起巴方的強烈抗議。而隨後吉薩岡戈(Kishanganga)水電專案的修建則更是讓巴基斯坦怒火中燒,巴基斯坦在該水電站下游建有一座水電站。但印度的大壩將使河流改道,導致流入下游的水量減少。使得巴基斯坦水電站的發電量無法達到9.6億瓦的預定目標。巴方要求海牙進行國際仲裁,隨後印度擱置了部分在建工程,等待進一步評估。不過,印度最後很可能依然得償所願。  

    大體而言,在印巴水資源爭端這一問題上,印度利用其居於上游的有利條件,先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地獲取了東三河的水資源使用權,隨後逐步蠶食西二河的水資源,追求其“絕對領土主權論”的實現。而巴基斯坦對此除了多次抗議,基本只能被動接受既成事實。

  • 3 # 陌上雲白

    這個其實是個翻譯的問題。

    印度,是個傳說,傳說中印度資源豐富,遍地黃金,但經濟落後,百姓愚昧。

    這是一直流傳在歐洲的傳說,刺激的處於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而急需資源的歐洲列強心裡直癢癢。但是,橫跨中歐亞非直接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了他們東進不可逾越的障礙。於是,他們就把主義打在了航海上。而第一個透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達·伽馬。而圓形地球的堅信者哥倫布則在橫穿了大西洋以後,發現了美洲大陸,卻以為是傳說中的“印度”。並把當地土著稱之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這也就是美洲土著居民夢魘的起點。

    因此,在歐洲第一輪殖民擴張期間,印度由於奧斯曼土耳其的存在,躲過了一劫。但隨著大英帝國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印度終於被英國逐步蠶食而成為了其的殖民地。

    在這個殖民擴張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為了自己方便而給各地隨便命名,並標註在了航海地圖上,後來,這些名字就成了國際通用的名字。比如印度洋,吉布地,庫克海峽,麥哲倫海峽等等。

    而在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期,整個南亞次大陸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沒落的大英帝國宣佈了《蒙巴頓方案》,根據信仰,把南亞次大陸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部分,即印巴分治。而巴基斯坦又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其中東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被印度分裂了出去而獨立成了孟加拉國。

    至於印度河,早在巴基斯坦獨立前就已經成了國際上通用的名字了。印度河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

    而中國在翻譯的時候,通常對外國地名都用音譯而非意譯。所以就出現了“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內的情況。類似的情況還有比如南韓的《北韓日報》,其主要民族也被稱為北韓族等等,而南韓未改名字前的首都“漢城”則是歷史稱呼的沿用,現在的“首爾”則就是音譯了。而對國內的翻譯則繼續沿用歷史稱呼,比如英文稱為The Yellow River的黃河仍然稱之為黃河,而不是“夜漏”河,如今The Huanghe River也出現在了英語中。而長江因河段不同又被稱作沱沱河,金沙江,荊江,揚子江等,對華人來說好理解,而對外華人來說,就只剩下在風中凌亂了。

    因此,對外華人來說,當地人叫它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際上怎麼稱呼它。

  • 4 # 皇家橡樹1972

    這是印度河的流域圖,1947年前整個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爾都叫“英屬印度”。由於二戰以後 “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也是由於“日不落”的斷崖式衰落,1947年根據“蒙巴頓方案”,南亞次大陸被拆分成了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含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兩國的國民組成就是 某一個邦“穆斯林”比較多就併入巴基斯坦、信奉印度教的多就併入印度。由於印度河所在的流域“穆斯林”多,就把印度河劃歸的巴基斯坦所有,但是由於印度河在歷史上就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梁啟超先生所說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印度,就是指的 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的印度,文化歷史價值極大!為了避免糾紛,196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這個問題經過談判簽署《印度河用水條約》,將印度河每年的水量的五分之一劃給印度。但是印度也因此丟失了一大塊“文明發祥地”。但是巴基斯坦並沒有將“印度河”改名,世界各國的文獻、學術界、考古界…都是這樣記載和稱呼的,改了反而造成混亂。叫什麼名字無所謂,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印度洋”也不是印度的洋一樣,不能說明啥問題。這是一種地理叫法罷了。根據上面這張圖,要簡單的說一說,印度的水問題。地圖上標明瞭,南亞次大陸的三條水系幹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拉特河,這三條大河可以類比中國的: 黃河、長江、珠江,是南亞次大陸的命脈!而目前印度僅僅控制了一條恆河,布拉馬普拉特河與孟加拉共用,並且最後還注入孟加拉灣,所以這條河流只能供給印度東北部那些人口。

    而恆河年均供水量是5500億立方米(雨季和旱季綜合)這些水只能承載6-8億(極限)人口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長江比它供水量大的多也才7億人左右),加上印度境內的其他河流極限也就在11億左右,也就是說印度有2-3億人根本沒有水,到了2025年印度人口15億將會有4人沒有水。這就嚴重的限制了印度往“現代化邁進的腳步”!水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被人重視,但是真的沒有水,甚至達到了人畜用水都困難的地步,地還怎麼種?沒有水哪來的糧食?並且重工業更是用水大戶!生產一噸鋼從選礦→洗礦→焦炭冷卻用水(現在採用氮氣冷卻)鍊鐵冷卻用水→鍊鋼冷卻用水→爐後連鑄冷卻用水…等一噸鋼材生產至少要用幾十噸的水!沒有水也別鍊鋼了。

    所以,印度河的“丟失”不簡單的是文化發源地的丟失,而是承載3億人工農業生產水源的丟失!英國當年這樣劃分南亞次大陸也是暗藏玄機的,就是不讓這個原來的殖民地崛起!理論上來說印度快地方受印度洋季風和暖溼氣流的影響,其南方並不缺水,但是印度缺乏“南水北調”這樣的特大工程也沒有多少水庫,有很多雨季的水白白流走了!印度若想在將來實現現代化大國的夢想,就需要提早解決用水的問題,將來出現用水慌,再來解決不但損失巨大,而且也不是“臨時抱佛腳”可以解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決賽第三日比賽,劉詩雯、樊振東都輸球了。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