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BLiu
-
2 # 水滴紋繡
先來回答漢語有多少種方言:
1/
筆者有農村的生活經歷,我發現一個鎮的人和另一個鎮的人說話就有差別。一些器物的叫法、稱謂、發音都有些差別。這麼說來,中國有4萬多個鎮,那麼漢語的方言也就有4萬多種。
2/
《中國的語言》一書中,收錄的中國語言有129種,這129種語言中有117種正在瀕危。包括滿清人的滿語。(話說當年郭沫若想研究滿清皇族語言,於是想讓末代皇帝溥儀給他當助手,誰知溥儀見到郭沫若時說:我不會說滿語)
3/
習慣上把中國漢語方言歸類為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以陝甘為主;
吳方言:以江浙為主;
湘方言:以湖南為主;
客家方言:客家話分佈較廣,兩廣、福建、臺灣等地都有;
閩方言:以福建為主;
粵方言:以兩廣為主;
贛方言:以江西為主。
再說說方言是怎麼產生的:1/
歷史原因:歷朝歷代均有人口大遷徙的事,如滿清入關,人走到哪裡,原先的語言就帶到哪裡。
交通原因:小農經濟時代,交通閉塞,往往一個地區的人就長年累月生活在一個地方,自然形成某種語言風格,
名族文化原因:如藏族等少數名族,以說本名族語言為一種文化標籤。
2/
方言一詞最早見於漢代楊雄《別國方言》。
-
3 # zhanghaonan1988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語言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家。而中國國內的語言學家,根據漢語分支的不同特點,基本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其主要可以概括為,官話方言和非官話方言。
一.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可以說是分佈最為廣泛的方言。佔全國的67.7%左右,按其特點又可分為八個支系。主要分為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及北部、江西沿江地區、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和北方各省等地區。
二.非官話方言
非官話方言,主要分為吳語方言、贛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和客家方言,共六種方言。佔全國的32.3%左右 主要分佈於中國的東南部。
隨著當今社會,大力推崇普通話為標準的情況下。而中國的地方方言,主要變成體現各地語言文化特色的表現。其實中國之所以會形成,這麼多的漢語方言。主要原因離不開當時中國古時社會的,人口的移民流動及民族的融合。
-
4 # 良也
在回答提問前,先作下我對漢語與方言概念的闡述。此述,以科學分類為依據。即:漢語是一個語族,為全國各地漢民族所使用的一類語言的總稱;方言是一種主體語言按口音進行區域支片化細分的語言語音。例如:廣州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的粵語的方言,屬於粵語廣府片(粵海片);蘇州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的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如下圖所示:
現在來回答提主的提問:漢語方言有多少種
一、從語族、語言角度來區分,有兩種分法
1、 新分法,漢語族下共有九種語言。即:官話、晉語、吳語、閩南語、贛語、湘語、粵語、平話、客家話。(也有十種的分法,即把吳語中的徽州片,獨立出來,稱之為“徽語”。)
2、 傳統分法(一北加六南),漢語族下共有七種語言。即:官話(一北);吳語、閩語、湘語、客家話、贛語(六南)。注:較第1種分法,少的兩種語言分別為,晉語、平話。因為過去一般認為晉語只是官話的一種方言,平話只是粵語的一種方言,故而合併不細分。近代有人提出不一樣的論證方法,也有其可取之處,所以我列出了第1條。
小結:我認為第1種分法比較細化,但存在一定的爭議。第2種傳統分法比較系統。我個人傾向第2種分法,但為了細化解答提主的提問,以下配圖和文字皆對應該第1種分法。
至此,我們知道了漢語族下有九種(或七種)語言。那麼:漢語有多少種方言
二、從語言、方言上來區分,狹義上有:六十四種
1、 官話有八種方言,分別為: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
2、 粵語有十一種方言,分別為:廣府片、莞寶片、四邑片、勾漏片、羅廣片、高陽片、邕潯片、欽廉片、吳化片、疍家話、儋州話。
3、 晉語有八種方言,分別為:幷州片、呂梁片、上黨片、五臺片、大包片、張呼片、邯新片、志延片。
4、 吳語有七種方言,分別為:太湖片、上麗片、台州片、甌江片、金衢片、宣州片、徽州片。
5、 閩語有五種方言,分別為:閩東片、閩南片、閩北片、莆仙片、閩中片。
6、 贛語有九種方言,分別為:昌都片、宜瀏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耒資片、洞綏片、大通片、懷嶽片。
7、 湘語有五種方言,分別為:長益片、衡州片、婁邵片、永全片、辰漵片。
8、 平話有三種方言,分別為:桂南平話、融柳平話、靈龍平話。
9、 客家話有八種方言,分別為: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粵臺片、粵中片、潮漳片、粵北片。
終上所述,漢語族從狹義上講,共有六十四種方言。從廣義上講,那就不勝列舉了。可以說,遠遠超過六十四種,我只從語族開抬統計到語言分片就結束,其實還可以細分下去,分片下面還有小片,小片下面還有具體城市、鄉鎮的口音區別。感興的網友可以研究下。
接下來回答提主的第二提問:方言是如何產生的
我並不擅長這個學術問題,也沒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僅簡述下個人觀點:
一、戰亂、人口遷徙、漢民族與土著的融合等
二、漢字是表義文字,並不表音。古代學漢字,沒有拼音,採用“反切”法,反切是古人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這種方法是以字正音,各地漢字語音一旦發生音變就會漸行漸遠。
三、古代沒有“標準語”,漢民族共用一套音韻系統,各漢語族下的語言,不管語音如何變化,都基本按照韻書來反切識音,這種音變大部分是有規律可循的,相關韻書有《廣韻》、《集韻》等等。比如:“江”字,韻書上是“古雙”切,取“古”的聲母、“雙”的韻母和調,切出來的音是“gang陰平調”,官話音變成”jiang”並非無規律可循,此涉及到學術問題,不在此累述了。如圖:
答後語:推廣普通話是國策,應該支援。但方言也要保護和傳承,漢語語音沒有貴賤之分,每一種語音都有其歷史沉澱,代表一種區域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絕對是文化瑰寶而不是糟粕。我不想多年後,從南到北全國一個特色。沒有方言作為載體,來載承地域文化,漢民族將單調而無顏色。其不符合文化多元、和諧的概念。
回覆列表
漢語方言自然是相對於普通話來說的。方言是民族語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分化出來的地域性變體。所謂地域性變體,自然是相對於民族共同語而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廣義的官話,以前就稱“官話”), 第二是吳方言, 第三是贛方言, 第四是湘方言,第五是客家方言, 第六是粵方言, 第七是閩方言。
這七大種下面,各有自己的次方言。各個次方言下面又可以有不同“點”的方言,甚至到一個縣的範圍裡還可以有“東鄉話”、“西鄉話”的區分。
方言的形成,與漢民族分佈範圍大和歷史上交通不便有關。還有一點是很多人不肯承認的,就是各個方言多少受到各該地點的原住民的語言影響,這些原住民通常不是漢族人。隨著交通日趨發達,方言之間的分歧漸趨縮小。在推普和民國推廣國語之前就已經存在“藍青官話”。“藍青官話”是一種沒有統一規範的話,大體上就是夾雜著各地當地口音的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