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諸葛亮呢?聽說羅貫中把諸葛亮誇大了,周瑜貶低了。
18
回覆列表
  • 1 # 亭殿閣

    烽煙起群傑出,歷史一回眸,又見當年三國,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諸葛亮與周瑜更是其中的翹楚。千百年來,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周瑜那聲“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冠絕古今,也讓後人一直認為,在周瑜與諸葛亮之間,前者遜色太多,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大眾對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恩恩怨怨的瞭解,大多數源於小說《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小說,以正史《三國志》為藍本進行了大量藝術創作,在羅貫中先生筆下諸葛亮被神化,智多近妖且能扭轉乾坤——不出茅廬能知天下事,掐指一算開壇設法能借東風,到了燈盡油枯之時還要與天鬥一鬥點燈續命……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一直深感嫉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看著赤壁之戰諸葛亮名揚天下,只能生生三受諸葛亮的口舌之劍,最終活活被氣死……然而,這些都只是演義裡的情節罷了,如果真談歷史,諸葛亮從神壇之上走下來,周瑜得以還原形象,一切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諸葛亮與周瑜在歷史上,雖然政治立場不同,卻從未有過面對面的交鋒,為何?

    因為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地位懸殊太大了,在當時,諸葛亮雖然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謀士,在劉備的小團隊裡被高高捧著,可放到整個三國群雄裡,他也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而且在當時他自己的主公劉備也不過是駐紮新野,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此時的周瑜卻已經在東吳佔有一席之地,意氣風發,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與周瑜見一面都有困難,更別提與之針鋒相對。

    諸葛亮與周瑜不僅沒有過正面交鋒,兩人的交集都甚少,唯一一次諸葛亮與周瑜命運軌跡靠近的時候,是那年諸葛亮出使東吳,極力促成孫劉聯盟,而這個過程也並不是像羅貫中寫的那樣曲折,諸葛亮初到東吳並未遭到太大的阻擾,更沒有與以張昭為首的東吳眾謀士唇槍舌戰,在完成結盟之後,諸葛亮迅速返回,之後赤壁之戰,周瑜統率大軍大敗曹操,讓曹操一代英雄自此失去一統天下的良機,並且終其一生不敢再犯江東,自此周瑜走上人生巔峰,功蓋江東,名滿天下,一代儒將風采載入史冊。赤壁一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也成就了周瑜一生的輝煌,可唯獨沒有給諸葛亮嶄露頭角的機會,草船借箭是虛構的,借東風亦是無中生有,諸葛亮與周瑜在軍事上著實不能相提並論。

    當然,只說赤壁之戰以此來對比諸葛亮與周瑜在軍事上的才能,顯然是片面的,可是如果拋開赤壁之戰而言,諸葛亮也的確不能和周瑜相比,周瑜作為一方統帥,東吳三軍都督,其軍事才華毋庸置疑,不必多談,可反觀諸葛亮,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有十年之久,都從未指揮過任何一場戰役,率領過任何一支軍隊,在赤壁之戰之前,就更不用多說了,火燒博望坡一事也屬於小說創作,而不是史實,倒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是事實。

    軍事才能是一方面,安邦定國又是另外一方面,在這一方面,周瑜也並不遜色諸葛亮。

    遙想當年,周瑜初追隨孫家在江東開創事業之時,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而那時的諸葛亮尚躬耕南陽,等到諸葛亮二十六歲出山時,周瑜已經在權謀場上摸爬滾打過一遍了。最能體現周瑜在政治上眼光獨到,老謀深算的是他覬覦西蜀,想趁曹操新敗,不能對孫權興兵之時,攻取益州,兼併張魯,支援馬超,讓東吳國土擴張,在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大增,國家實力直線上升,自此以後擁有與曹操長期對抗的資本,南北對峙,只待曹操一死,北方權利格局有所變化,東吳乘機而入,讓曹操一生心血為東吳做了嫁衣。只可惜的是,這一切還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時,周瑜英年早逝,時年三十六歲。而他這個能夠改變歷史走向的計劃,在多年後被諸葛亮借鑑並提出,劉備依靠大部分複製這條進攻路線建立了蜀漢政權。由此可見,周瑜在政治上的謀略並不輸給諸葛亮。

    周瑜文韜武略,進可上陣殺敵,退可朝野弄權,倘若不是天妒英才,早早退出了歷史舞臺,他與諸葛亮交手,孔明未必能與之匹敵,歷史或許也將被改寫,只可惜,歷史早已寫好,周瑜早逝,多年後羅貫中又寫了一部《三國演義》,周瑜自此被定格在時光深處,在演繹小說裡模糊了身影…….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 2 # 歷史大學堂

    周瑜,我們懂音律、曉軍事、長得帥的風流帥哥,也中過流矢。演義中說他在赤壁之戰後攻打南郡,結果被曹仁埋伏中了毒箭,但他將計就計,透過詐死打敗了曹仁。真實的情況與演義類似,只是地點發生在夷陵,流矢射中了他的右肋,而且傷得很重,一天都不敢下床。我們的帥哥周瑜在緊要關頭學習漢高祖劉邦的做法,裝作一點事沒有的樣子繼續激勵士卒,曹仁看他沒有受傷也就主動撤兵了。

    圖2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

    演義中認為周瑜受傷很重,一直沒有痊癒,最後諸葛亮“三氣周瑜”才導致了他的死亡。但歷史上那段時間還處在劉備、孫權聯合的蜜月期,孫劉並沒有打仗的記載,不可能發生“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病死於建安十五年,距離發生赤壁之戰的建安十三年,已經過去了兩年。周瑜的流矢箭傷應該是完全康復了,否則也不會在得病前吵著鬧著要親自去征伐益州。。

    文:遼逸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

  • 3 # 藍胖子讀三國

    這裡認為之所以造成現在周瑜在三國文臣武將的尷尬局面,羅貫中是要背很大的鍋的!我們都知道羅貫中一味的揚劉抑曹,諸葛亮已經被塑造成了一個神話一般的人物。打個比方說吧:如果滿分是一百分的話,諸葛亮是100而司馬懿是98分,周瑜則是95分,如果滿分是200分的話,則諸葛亮是200分,司馬懿是98分,周瑜還是95分,這樣說可清楚了?

    江東周郎之所以在《三國演義》裡這麼多細分,完全是為了襯托諸葛亮,他本人可能也有一定的才能,但絕對沒有老羅說的這麼誇張,接下來咱們來分析一下在演義裡和三國志裡周瑜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

    在《三國演義》裡,周瑜是個“姿質風流,儀容秀麗”的人,在演義第15回裡周瑜向孫策引薦了二張(張昭、張弘)二人,也同樣在這一回裡,周瑜智擒了太史慈;在孫策時候,孫權被託孤給了周瑜,這才有了那句著名的“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也一躍做了東吳的大都督。

    接著就有了場面恢弘的火燒赤壁橋段了,這裡邊包括“反間計瑁,張允二人;和諸葛亮共計火攻;鞭打黃蓋,巧施苦肉計”等等都是《三國演義》比較著名的橋段,也是為周瑜狠狠地洗了一波粉。

    《三國志》裡的周瑜:

    但在《三國志》裡,周瑜雖然相貌出眾,但也僅僅是“長壯有姿貌”罷了,而至於向孫策推薦二張,則是完全沒有的事,張昭和孫策本來就認識,張弘去江東純粹是為了避難,和周瑜一點關係都沒有!至於生擒太史慈則是孫策自己的本事,也不關周瑜的事。

    孫策和周瑜的關係雖好,但是還沒有好到把萬貫家業託付給周瑜的地步,在《三國志》中,孫策確實託孤了,但物件確是張昭,所以也就沒有孫權賜劍拜為大都督這件事了。

    在正史中,周瑜和程普兩個人分別是左右都督,雖然周瑜佔主導,但從官位上是平級,至於火燒赤壁的橋段和周瑜關係不大,火攻是黃蓋提出的,雖然周瑜是都督,但黃蓋也算是東吳的三朝元老了,打黃蓋的話恐怕東吳老太太也不樂意!

    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瑜部將黃蓋曰:

    “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可見,火燒赤壁的真正大功臣是黃蓋,周瑜諸葛亮的戲份都是為了情節杜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便秘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