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華寫寫
-
2 # 雁過留歌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裡面的名句。這首詩裡面提到的“寒山寺”,在姑蘇城外的楓橋鎮(現在的姑蘇區),最早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始建於六朝時期梁代天監年間,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多次火毀,多次重建。因唐代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曾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故更名為寒山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頗多,有《楓橋夜泊》的石刻碑文,有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石刻像,還有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等。可以說是一座文化積澱深厚的中華古剎。
《百丈清規·法器》中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梵鍾是佛教的法器,佛教的一切法事活動和佛家的日常生活都以梵鍾為令。早上敲鐘叫做“開靜”,擊破長夜的昏沉,叫醒熟睡的僧人起床做早課;晚上敲鐘叫做“止靜”,提醒僧眾該休息了,同時也可以超渡那些幽冥的苦難。這就是“晨鐘暮鼓”。這個鐘聲每次要均勻的敲擊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代表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的無名煩惱。敲鐘偈雲:“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那麼,張繼在客船上怎麼半夜還能聽到鐘聲呢?其實他聽到的鐘聲應該是每天子夜報時的鐘聲。寒山寺子夜報時的鐘聲,與別處不同。這裡的和尚每天要在夜裡十一點四十到凌晨零點之間,均勻地敲擊一百零八下。最後一下正好在子夜與凌晨相交的瞬間。這樣精準的敲鐘功夫,那真是要心無他物,整個人大概都和寒山寺融為一體了吧?不得不令人歎服!
千年寒山寺中那千年的梵鐘聲,穿透歷史長河,圓潤洪亮,渾厚綿長!它帶給芸芸眾生平安吉祥!藉助這千年鐘聲,我們默默地許一個願:願我們的中國夢早日實現;願我們的祖國早日復興!
-
3 # 梁69853253
唐朝時代佛教興盛,寺是教育,修行的地方。修行有早晚課,暮鼓晨鐘,提醒大眾按時修行學習。《楓橋夜泊》,唐,張繼詩,前兩句寫景寓意人老珠黃,白髮蒼蒼,人生苦短,後兩句警醒大眾脫離苦海,得大解脫,及早修行。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好闡述。
-
4 # 智慧生活說
晨鐘暮鼓只是普遍說法,並不是說全國各地任何時候任何寺廟都這樣。
其實在唐朝,寺廟半夜敲鐘是常態。陳羽的《梓州與溫商夜別》,就有“隔山悠揚半夜鍾”。白居易也曾寫過“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也有寫:“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
宋代學者陳巖肖的《庚溪詩話》也有解釋說:“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宋代孫覿的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
種種證據表明,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在古代本來就是有的。
-
5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楓橋夜泊》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張繼所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前幾年一首很流行的情歌,經過歌手毛寧的演唱,一夜之間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首歌曲中的許多詞彙,就取才於張繼寫的這首古詩中。月落烏啼,漁歌唱晚。夜半鐘聲,寒山寺,一艘客船。更給《濤聲依舊》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至於寺廟裡的和尚,為什麼總是在夜半三更的時候敲鐘呢?原來寒山寺的和尚,都有一個早睡早起的習慣。夜半三更敲鐘,這是一個報時鐘,所以在外人看來,也就見怪不怪,習己為常了。
-
6 # 筆尖上的旅行
首先得說說晨鐘暮鼓這個詞語,它表達的其實是寺院生活的一種狀態。我們的漢語組詞,講究互文,也就是說這個詞語雖然說的是晨鐘暮鼓,其實也指晨鼓暮鍾。事實上,在寺廟裡的鐘鼓聲通常是一起使用的,不可能明確分開早晨敲鐘,晚上擊鼓。
在古代,由於缺乏計時工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以官方或寺院的鐘鼓聲,來作為計時方式。地方夠大的話,還會安排更夫報時。因此,寺廟很自然地就承擔了報時的工作。
由於鼓聲傳遞地距離不遠,因此,各地就會建造高聳的鐘樓,以及鑄造越來越大的銅鐘,來實現遠距離傳播的目的。所以,很多城市都會有古人留下的鐘鼓樓。
張繼在夜半時分聽到的寒山寺鐘聲,其實就是為計時而發出的聲音,而跟寺院僧侶的生活方式沒多大的關係。由於寒山寺靠近穿城而過的大運河,又位於蘇州城外,可能就承擔了為附近報時的功能。
-
7 # 隹谷
唐詩《楓橋夜泊》中“夜半鐘聲到客船”,這裡的“夜半鐘聲”同暮鼓晨鐘這個成語中的“晨鐘”之說並不矛盾。
一、《楓橋夜泊》解讀唐朝著名詩人張繼在一個秋天的凌晨,乘船到達寒山寺,並在此留宿,當時他身臨月落、烏啼和霜滿天的場景下,心傷懷感,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楓橋夜泊》。全詩曰: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二、這裡的夜半實際是凌晨時分《楓橋夜泊》之後的一千餘年間,多少愛好凡事弄個明白的文人墨客都有過同本題一樣之疑問:寺廟講究的是暮鼓晨鐘,為什麼張繼老先生卻聽到的是夜半鐘聲?甚至有人也解釋,在姑蘇一帶至今就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但我卻一直認為,一千多年前的張繼先生當時聽到的就是“晨鐘”。理由有三:
1、張繼詩中所說的“夜半”同“半夜”並非一個概念。一般情況下,“半夜”是指午夜時分,,而“夜半”則是一個時間段,從天黑至次日凌晨這段時間都可叫做“夜半”;
2、“暮鼓晨鐘”這個成語中的“暮”同“夜”也不是一個概念,它是指日落後、天黑前的這個時間段,而“晨”卻是指凌晨,往往是天尚未亮,正處於“夜半”時間;
3、張繼詩中另外三個時間參照物“月落”、“烏啼”、“霜滿天”表達的時間節點也恰恰都是黎明之前的時間,尤其那烏啼之時,一定不會是半夜三更。
-
8 # 磐石礪成的砥柱
《磐石續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是中唐
月落烏啼是去年,蘇州城內拙政園。
秋雨搖得風鈴聲,疑似張繼話面前。
餘不贅。
-
9 # 無名草2020
晨鐘一響,
群眠皆醒。
暮鼓再擊,
覺悟無明。
(半夜僅指午夜。三更就指半夜
夜半則是夜晚的統稱。)
回覆列表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前些年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濤聲依舊》,創作靈感就來源於這首詩。美麗深邃的詩歌意境,帶給後人無數美感。《楓橋夜泊》這首詩日本人也特別喜歡。“寒山寺”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今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旅遊景點。這首詩可以稱為寒山寺最好的宣傳語。
作者張繼旅途夜泊在楓橋邊。那個時候是安史之亂剛剛結束,唐朝奄奄一息,詩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秋夜寒冷、孤獨、淒涼、思念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讓詩人無限憂愁。江南的秋夜是幽美的,也是寒冷的。詩人無法入睡,直到深夜寺院鐘聲傳來。
為什麼是夜半鐘聲?宋代大文豪歐陽修也提出疑問,他說:“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這樣的疑問在現代人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會產生。寺院為什麼要半夜敲鐘呢?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叫“無常鍾”或“分夜鍾”。
現在的佛寺春節的那一天也舉行半夜敲鐘活動。
張繼的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就讓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迴盪著歷史的聲音,流露出莊嚴肅穆之感。有靜的景色,有動的聲音,“楓橋夜泊”的神韻表達的淋漓盡致,楚楚動人。寺院夜半鐘聲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裡,成為詩歌意境的點染,是張繼的首創。後世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聲,卻怎麼也達不到過張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