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月19日,馬雲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說: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製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象,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並且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8
回覆列表
  • 1 # 葛小波

    別說未來的五到十五年了,中國現在的製造業就已經是哀鴻一片了。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升級,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對中國的製造業,特別是對外代工的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

    雖然我們國家有非常全套的加工製造供應鏈體系,不過,整體的科技含量還是較低,當美國對中國貨物提高關稅時,美國雖然也會有陣痛,但是,他還是有替代的選擇的。可是中國的製造業確很難找到和美國一樣體量的貿易物件了,因此,傷得還是比較痛的。

    如果想要中國製造業在中美貿易戰中能夠生存下去,製造業的轉型也是勢在必行的。

    這個問題,雖然說出了關鍵點,但是,確有點斷章取義了。馬雲的原話是:“如果中國製造業不改革,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會哭天喊地。”

    那哭天喊地是有前提的,就是如果不改革。那是不是改革就能夠不需要哭天喊地呢?

    其實並不是的。什麼是改革?那就是刮骨療傷。中國製造業現在的模式已經深入到了骨骼了,想要改革,就需要破而後立。颳去價值低、技術含量低、競爭力弱的專案,尋找新的,開發新的有價值、有技術含量的專案。

    這個時候,同樣也是痛的,沒有一個改革是平平淡淡的就完成的。因此,還是會哭天喊地,只是一種是絕望中的呼喊,一種是希望中的呼喊而已。

    而馬雲為什麼要說這段話呢?

    因為,阿里巴巴也要做芯了。在雲棲大會中,阿里巴巴的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宣佈,阿里巴巴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這就是阿里進入製造業的訊號。

    作為現在還是阿里巴巴主席的馬雲來說,肯定還是要為阿里站好最好一班崗的。自然,阿里要做芯,就離不開這些製造商的支援。因此,馬雲說了這段話,潛臺詞就是,阿里要作為領頭羊,升級中國的製造業,希望有魄力的製造商們,同阿里一起,共同度過現在的難關。

    至於失業,可能多少還是會有一點的

    但是,我們還是要相信,中國是強大的,雖然,美國比我們強大,但是,不一定就一定會贏。中國還是可以透過同非洲的合作,拉動內需等方式,增加中國的就業崗位,不會說就毫無還手之力的。

  • 2 # 孔方財經

    製造業大規模失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機器人技術以、工智慧技術、3D列印、大資料、雲計算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們來一一列舉這些技術可能替代製造業的哪些工作崗位。

    先看3D列印技術,3D列印距離大規模應用看似看似還很遙遠,但在某些具體行業已經開始運用。比如我們說的製鞋行業,這是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但阿迪達斯就推出了自己的自動化工廠專案,這些工廠透過3D打印製造運動鞋——差不多20分鐘就能列印一雙鞋。雖然效率不算高,但是它能做到個性化生產,即根據顧客的身體資料以及外形偏好進行生產,這在標準化的流水線上是無法做到的。由於沒有人工成本,阿迪達斯的工廠可以建在發達國家的城市周邊,那麼這就意味著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國家的工廠規模會減少,相應地對這些地方的製造業就業會形成很大壓力。

    如下圖示,這是阿迪達斯3D列印鞋底的流程示意圖

    再看機器人,現在很多工廠都是無人化生產了。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對於拉動就業非常重要,中國有多達4336萬的建築工人在工地討生活(我們可以把修房子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製造業),影響的家庭人數上億。但是這樣的工作也可能被大規模替代,比如多次出現事故的碧桂園,就打算用大量的機器手臂來替代建築工人,而按照碧桂園老闆楊國強的說法,其最終目標是將建築工人的數量減少一半,為此碧桂園打算投入800億元。如果房地產行業都減少一半的建築工人,那會影響2000多萬人的就業。

    再看人工智慧技術。我們知道很多製造企業都有質檢員,質檢員透過肉眼,或者顯微鏡或者手感等,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其實這個工作還挺傷眼睛的,也非常枯燥。如果有很強大的影象識別技術(模擬人眼的功能),那麼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給攝像頭完成。實際上這樣的替代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識別的準確度、速度都是人類望塵莫及的。所以質檢員很可能會丟掉工作。

    我們再舉一個大資料的例子。大資料可以透過對供應鏈流程的改造,來影響製造業的某些崗位。製造業需要很多銷售人員和採購人員,但在電商平臺可以做到對供求的實時反饋,一個產品需要多少,可以透過電商的大資料系統反饋到製造業工廠,當以後生意都資料化以後,銷售和採購人員的地位會大幅下降——因為老闆不再依賴他們做出決策,老闆只需要看資料就行了。

    總之,新技術對於製造業的衝擊會非常巨大,馬雲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他是做電商的,這方面的理解肯定比我們更深刻。在製造業工作的人,需要隨時想著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不那麼容易被替代,才能在未來過得更舒服一些。

  • 3 # 不執著財經

    馬雲講得有些誇張,但也真實的反映出中國製造業的現狀,是給中國的製造業敲響了警鐘。目前中國是服務業在GDP的佔比在不斷上升,製造業的佔比在不斷下滑,中國的製造業並無近憂,卻有遠慮。

    第一,很多製造業老闆反映即使開出高工資,廠裡也招不到人的奇怪景象,一邊是年輕人嫌製造業工作太累太辛苦,另一邊製造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員工、熟練工人,這些年輕人又不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長此以往,老工人都退休了,年輕的熟練工和技師越來越少,恐怕中國全球加工廠的名號都要被東南亞國家摘去了。

    第二,房地產業不斷的興旺發達,就連一些實體的上市公司都不務正業,轉行去抄房產了,大家的資金流向虛擬經濟,現在沒有願意再搞生產製造業,更沒有人願意搞研發。別看格力的董明珠轉型並不算太成功,但她是企業家網紅中的異類,多數人都搞房地產去了,她卻還在冒著巨大風險去開發手機、綠色新能源汽車,還有發展晶片研究室。現在堅持實業的人很少了。

    第三,中國製造業這幾年受到了擠壓,因為高房價,導致高房租,租金成本高,讓企業不堪重負。不僅連華為的任正非都抱怨高房價、高地租,就連富士康的郭臺銘都跑到美國去開廠了,人家給的地多,而且要價也不貴。同時,這些年什麼東西都在漲價,工資總要漲跟著漲漲吧?所以中國製造業的生存環境比過去更加險惡了。也不用十年,五六年製造業就會陷入困局。

  • 4 # 空谷財譚

    題目有斷章取義,譁眾取寵的之嫌。除了題目中擷取的話,馬雲還有以下這些話:“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企業將會非常痛苦,今天的外部環境下,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下,依靠傳統的資源消耗型企業必定越來越難,挑戰也會越來越大,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你都不知道誰是你的客戶,客戶到底需要什麼。”馬雲說這段話,目的是為自己推出的“新制造”理論做鋪墊。

    首先,是製造業要改革。“新制造”的核心是使用者,而傳統制造的核心是企業。這是實際是圍繞客戶做市場還是圍繞產品做市場的一場爭論,馬雲推崇前者,而現在我們的製造業更傾向於後者。“新制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在於製造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馬雲如是說。只有提升製造業的製造理念,才能適應全新的客戶需求體系,而這個提升需要企業放棄很多原有的固定思維,這個自我改革過程註定是痛苦的。

    其次,是製造業要創新。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後,傳統制造業丟失了創新精神,只會按圖索驥,習慣於代工模式。這次中美貿易戰徹底打醒了我們,製造業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能力,只是以依靠資源消耗來維繫生產,在未來將越來越難以求得生存。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可利用資源枯竭,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時,肯定會有一批傳統制造業瀕臨倒閉。這也是製造業即將面臨的痛苦。

    事實上,製造業已經面臨困境,因為盈利能力低下,各種資源不斷從中剝離。在我看來,馬雲所說只是針對製造業本身的問題,而資源的分配則是影響製造業生存的最重要條件,這些環境如果不改善,所謂“新制造”也只是空中樓閣。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猛龍的小卡在這幾場總決賽裡感覺不是很興奮,對進攻的慾望也不高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