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放假的幼師小姐
-
2 # 雙哥談教育
社交能力很重要,成人社會里好的社交能力,可以說決定了這個人能否有所成績的關鍵,孩子也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您能意識到這個問題,說明您是個比較開明和重視教育的家長。
提高孩子社交能力最關鍵的一點,我認為的就是,多帶孩子去有機會和其他人接觸的場合,實踐出真知,一切事情從實踐開始,這裡可以分的更細化一些,一是帶孩子多多接觸同齡的孩子,讓他們在一起玩耍,交流,大人儘量不要參與,孩子們玩的好,我們就在一旁看著就行了,需要你的時候你再去,比如孩子有衝突有矛盾了,家長要去引導一下,也不要過多參與,引導後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第二就是帶孩子多接觸比自己大的孩子,讓他們也在一起交流,玩耍,小孩子可以在大孩子身上學到自己沒掌握的技能,不但提升社交能力,還能提高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第三,帶孩子多多和成年人接觸,比如朋友聚會,一些社交場合,可以帶孩子參加參加,雖然在成人的社交場合孩子沒有什麼機會表現自己,或者沒有什麼機會溝通交流,但是時間久了孩子會在成年人的交往和社交過程中,學會很多東西,耳濡目染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成年人一見面的打招呼,相互寒暄,吃飯的禮儀,這些都是孩子需要學習的過程,讓孩子親身感受一下,比講很多道理管用,在這需要強調一下,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在成人的社交場合學到不好的東西,如果在成人的社交場合真有不好的東西,比如不合適的行為,或者不合適的語言,那麼作為家長,回去後要和孩子解釋清楚,告訴孩子這些是不合適的,告訴孩子就可以了。
第四,往往是家長比較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如果你家是兒子,那就讓孩子適當多的接觸女孩,如果你家是女兒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多接觸男孩,異性的交往和相處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現在有多少中學生,甚至大學生,甚至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不結婚的人,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和異性相處,更甚至結婚了也不知道怎麼和伴侶相處,所以這個能力也非常重要,家長要讓孩子多接觸異性,還要多和孩子講一些和異性接觸的知識,還需要強調一下,如果是女孩家長要更加註意,雖然讓女孩也接觸異性,但是關於女孩安全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如果孩子還小,那就需要不斷的講,在和男孩玩的過程中家長最好在場。
總之,就是讓孩子多多接觸不同的人,在實踐中學習,不要怕受挫折。
除了實踐,家長也要找一些關於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處理問題的知識,這裡的知識指的是書本上的知識,家長可以先學習下,然後在講給孩子聽,實踐最終也要靠理論來昇華,這樣才完美。
-
3 # 石頭媽在天津
可以透過一些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如何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故事是孩子理解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其次,父母做好榜樣,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
4 # 青青藤教育
交往能力,首先從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提高語言能力就有很多方式了,多聽,多看,多鼓勵孩子說。
然後,不能忽略同齡人對小朋友的影響。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和小朋友之間的關係,他們有自己的相處模式,不要過多參與。
-
5 # 美吉姆國際早教
社交能力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作用。在幼兒期,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幼兒獲得人際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徑,幼兒透過觀察學習、模仿獲得初步的社交技能。隨著孩子長大,有了玩伴,進入學校,初探社會,他們透過與同伴、教師以及出現在身邊的每個人之間的互動,在親身實踐中獲得那些對人的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的社交技能。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怎樣做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幫助寶寶應對在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
寶寶1歲前,無需大人教,見到自己喜歡的人就會伸出手要抱,衝著陌生人甜甜地笑,可愛極了!可是,許多家長髮現,隨著寶寶的成長,我們的“人際大師”似乎變得沉默了,他不再願與陌生人多接觸了。這是因為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萌發,他能夠區分自己與別人,“自己人”和旁人。陌生的環境和人會讓產生緊張感。如果家裡的寶寶有這種反應,爸爸媽媽不要指責寶寶,要明白這是孩子的一種正常反應,之後再幫寶寶慢慢克服面對陌生人、陌生環境時產生的恐懼和不安。
為孩子創造輕鬆的社交環境和機會
社交能力發展是在社交環境中習得的,爸爸媽媽需要為寶寶營造自由、寬鬆、愉悅的社交環境。讓寶寶感覺到自己的想法是被注意和接受的,這樣的感覺對寶寶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到接待客人中,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到了待人接物之道。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參加到聚會、活動等社交性質的環境中,讓孩子透過接觸陌生或熟悉的人鍛鍊社交能力。
家長還可以鼓勵寶寶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並詢問寶寶想如何招待ta的小客人,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寶寶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當寶寶邀請了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家長要儘量按照寶寶的建議做好接待前的準備,並在家裡開闢出一個"遊樂場",讓寶寶和ta的小朋友在"遊樂場"裡活動,不知不覺中寶寶的社交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正向強化,幫助孩子樹立社交自信
在公共場所,家長也可以教授孩子應該如何與工作人員溝通,並鼓勵孩子主動與工作人員溝通交流。比如,外出就餐時,可以讓孩子與服務員溝通點餐,也許一開始孩子會感到為難、尷尬,但只要孩子稍有改變,無論ta表現如何,家長都應讚美他的勇氣,此時的讚美,有助於孩子社交自信的建立。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要強迫,可以與孩子商量下次是否能嘗試與工作人員溝通。
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在所難免,矛盾出現時,正是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好機會。
如果問題不是很嚴重,家長可以讓孩子自行解決。如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以幫孩子疏導情緒,再引導孩子去體會對方的感受。當孩子獨立解決矛盾後,無論解決的結果如何都尊重孩子努力後的解決結果。
做一個很棒的情感榜樣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榜樣,榜樣可能是家長、老師,可能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可能是某個虛擬的動畫人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積極的社交態度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孩子心中的榜樣是虛擬人物或其他人,遇到社交類問題時,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設想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的榜樣會怎麼做,從而鍛鍊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社交技能。
-
6 # 魔都小鬼頭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受到孩子性格的影響,活潑的孩子家長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而有些內向的孩子家長很容易為此焦慮。對於偏內向的孩子,家長多帶孩子走出去,哪怕只是出去散步,曬太陽,多讓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讓孩子感覺到陌生的環境並不可怕。等孩子能接受陌生環境了,再帶孩子多參加朋友聚會,同學聚會,漸漸的人際交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
7 # 噹噹小叮噹
首先,有一些繪本、書籍是專門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在與孩子一起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去強調。
其次,多帶孩子到小區樓下去玩,見到熟人時,家長主動問好,給孩子做示範。觀察孩子和哪些小朋友玩得比較好的,有意識地多去和他們接觸。讓孩子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小朋友之間玩耍、互動的規則、技能,他們自己會慢慢識別、養成的。有些孩子遇到想要參與的遊戲,但不敢前去,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前期也不要太為難孩子,幫他一點,慢慢地,鼓勵他自己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加上與其他的孩子們熟悉了,我們的孩子也會逐漸大膽放開的。
最後,除了在樓下玩遊戲,我們還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親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難免要和別人一起接觸。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鍛鍊孩子的膽量,教他如何問好、如何教到朋友等等。
孩子的成長,都自己的個性特徵,跟著他的節奏,慢慢來就好了。
-
8 # 淺夏夢清幽
首先,父母自己一定要多具備一些社交能力,不要因為自己社交能力弱、面子過不去,而把壓力轉嫁給孩子。孩子需要先看到自己,才能看到他人,最終融入社會。
-
9 # 棉花糖味的小棉襖
所謂的人際交往說白了就是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沒有牴觸心理。比較通透的來說就是有自信,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有自信,他們就會主動的去接觸外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從小培養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呢?其實並不是特意的上一堂專業課,而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很好的實踐課堂。比如說:
哪怕孩子只是完成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要多表揚。或者做錯了事也不要破口大罵,而是協同孩子一起找出為什麼會做錯的原因,下次就不會再出錯。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有很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去處理。哪怕他(她)做錯了,或者做的不完美,也不要淨說些負能量的言語。有些孩子為什麼會牴觸與生人說話,不願意去接觸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那就是因為他(她)平常就不太會自己去處理完成任何事,沒有養成思考能力,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才是對的,大腦空白,一點自信也沒有。
基因固然重要,但並不能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正確引導才是關鍵。
回覆列表
先了解社會交往能力是怎麼產生的:交往能力孩子跟外界之間的交往之間產生的,包括外界的環境、人物。
首先,是環境。沒有環境,就沒有語言交流。沒有交流,就不存在能力的產生。例如狼孩,沒有溝通的環境,孩子的本能都會被磨滅,更別說發展了。所以家長需要帶孩子外出,瞭解社會、瞭解環境、認識各種不同的人。
其次,家長的榜樣作用。大人想的比較多,不認識的人一般不打招呼不說話。同時也會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說話。但是認識的,例如小區的門衛、搞衛生的阿姨,如果家長每次看到這些認識的人,都會打招呼的話,孩子慢慢就會知道,遇到認識的人,我也要打招呼,這是一種禮貌。
最後,不要過度干涉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孩子的溝通方式跟成人不同,大人一般擺擺手、打個招呼、點個頭就叫溝通了。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是一起玩、一起鬧,甚至打架。孩子之間的打架不代表不喜歡對方,只是太小,一時控制不了自己而已。孩子之間的衝突,然後無傷大雅,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上一秒生氣,下一秒估計又玩在了一起。如果家長過度干涉,第一,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機會都被你剝奪了,孩子沒有在交往中獲得任何經驗。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樣的話;第二、過度干涉的家長,挺讓人害怕的,知道的人慢慢都不讓娃跟你家娃玩了,等會出點問題,完蛋了,沒完了...第三,孩子會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以後什麼事情都找家長解決,完全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真的叫情商低了呦!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