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科醫生琪樂
-
2 # 千瑜說育兒
按照順序,我們從寶寶出生開始講起。這個階段的寶寶比較特殊,排便主要是為了排汙,我們知道寶寶在出生前會吸入一些羊水,當寶寶出生時產道的擠壓對其身體造成一種刺激,腸道方面就會開始運作,所謂的排汙就是將殘留在寶寶腸道中的羊水、腸道細胞以及分泌物排出,便便顏色會比較深,普遍發黑或黑中透綠。
接下來是寶寶開始正常進食的階段,我們知道早期最適合寶寶的食物就是母乳,相對奶粉或其他乳製品來說,母乳是比較稠的,這個時候寶寶的大便就應該像鼻涕一樣,顏色發黃或發綠,且臭味不是很明顯。當你發現寶寶大便中明顯水分過多或出現泡沫狀分泌物時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因為過量進食母乳所致,媽媽們平時要注意寶寶的食量嘍!
除了喝母乳的寶寶以外,當然還有些因為媽媽奶水太少而早早喝上奶粉的寶寶,如果是這種餵養條件下,寶寶的大便就應該更濃稠一些,顏色方面比較接近淺咖色,當然也有些寶寶由於體質或腸胃條件存在差異而出現發黃或發綠的便便,不過便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臭。
以上都是寶寶健康狀態下的便便形態,家長們可以作為參考,那麼什麼樣的便便能反映出寶寶身體存在問題呢?
在這裡給各位爸媽做一個總結,早期寶寶身體出現問題主要是由於飲食方面所致,當飲食結構發生變化便便的形態也會隨之改變。
比如說缺水的寶寶,這種寶寶日常攝取水分相對較少,腸道環境比較乾燥,容易出現便秘現象,他們的便便多半比較硬,且排洩時間間隔較長,這時候爸媽就應該適當給孩子進行補水了。
還有一個比較容易觀察到的變化,當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家長們會嘗試給寶寶增加其他食物的攝入,若寶寶接觸固態食物,他們的大便就會變黑,甚至摻雜著一些沒有消化完的食物殘渣,這個現象說明寶寶腸胃暫時還無法做到完全消化,家長可以適當調整固態食物的攝入量。
所以說,看上去讓人噁心的便便也有一定的利用價值,新手爸媽掌握這些知識還怕維護不好寶寶的健康嗎?
-
3 # 元氣能量
寶寶身體是比較敏感的,如攝入的食物改變、環境的改變及受外感,都會影響寶寶的身體。而消化道直接與外界接觸,所以最易受到外界干擾的,表現為消化吸收及排洩等情況的改變,大便的改變就是其中一種。大便是個大學問,透過判斷大便性質便能知道寶寶的消化吸收及健康情況。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佔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餵養兒糞便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餵養兒糞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餵養的嬰兒,糞便呈淡黃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為鹼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1_2次。
4、混合餵養兒糞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黃、軟。新增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異常大便
1、泡沫樣大便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並帶有泡沫。
2、奇臭難聞大便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
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3、發亮大便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4、綠色大便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飢餓性腹瀉。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5、蛋花湯樣大便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6、豆腐渣樣大便則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7、水樣大便多見於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8、灰白色大便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9、柏油樣大便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又由於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多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正常人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
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鑑別。
10、鮮紅色血便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醬樣大便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於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膿性鮮血便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腸炎。
13、洗肉水樣血便並有特殊的腥臭味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回覆列表
在嬰兒出生以後,幾日內排空腸道內積攢的第一批糞便,通常稱為“胎糞”。這種黏稠黑色的或者是深綠色物質在寶寶出生前就積攢在腸道中,胎糞完全排空後,嬰兒的糞便才會轉為黃綠色。
母乳餵養的嬰兒的糞便會很快變成了淡黃色的黏稠狀,中間會摻雜著一些細小的顆粒。開始寶寶在吃哺乳前,母乳餵養的嬰兒的大便一般是非常鬆軟的,甚至稀的像米糊一樣。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通常呈褐色或者是黃色,質地比母乳餵養的寶寶的大便黏稠,但黏稠度不應超過花生醬。
不管是吃母乳還是吃配方奶的寶寶,如果寶寶大便很堅硬或者是非常乾燥,可能會代表寶寶攝入水分不足,或者是由於身體因病、高熱、高溫,失去水分太多造成的。寶寶在開始吃輔食後,排出堅硬的糞便可能是因為吃得太多容易導致便秘的食物,比如穀類、純牛奶等等。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還無法承受,所以,不建議給一歲以下的寶寶直接喝純牛奶。這裡還有一些關於寶寶排便的問題更重要的事項;
一,糞便的顏色和質地偶爾有變化屬於正常的。簡單的說就是,寶寶在某天吃得特別多的穀類食物或者是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消化過程就會減慢,糞便可能會偏綠色。
如果寶寶服用了補鐵的藥物,糞便可能會變成黑褐色。如果寶寶肛門附近有輕微破損,糞便表面可能沾染血跡。但是,如果糞便中有大量的血跡、黏液或是水,就需要及時就醫了。這些症狀可能表明寶寶的腸道有異常表現。
二,寶寶大便通常是很軟很稀的,有時很難判斷寶寶是否有輕微腹瀉。腹瀉的警告訊號是,排便次數突然增多(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吃奶的次數),而且糞便中的水分異常高。腹瀉可能因腸道受到感染而發生,也可能與寶寶的食譜突然改變有關。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因寶媽媽食譜變化而腹瀉。
三,寶寶腹瀉主要威脅的是容易引起脫水。如果寶寶不滿兩個月的時候,在腹瀉的同時還伴有發熱,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的。
寶寶的排便規律差異極大,有些寶寶每次進食後不久就會排便,這是胃結腸反射造成的,每當胃部有食物進入時,就會刺激消化系統活動。
3~6周以後,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甚至到一週歲才大便一次,但仍屬於正常的。因為母乳在嬰兒消化系統裡留下的固體殘渣很少。因此排便次數少,並不一定代表寶寶便秘,只要最後排出的糞便仍然是軟的(黏稠度小於花生醬),而且寶寶各方面都很正常,體重平穩增長,定時吃奶,那就說明寶寶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