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新手,該如何快速上手挖到冬筍呢?
10
回覆列表
  • 1 # 農民鵬飛

    清明節以前,在我們家鄉是可以到任何一塊竹園裡面去挖筍。這個時候的筍,沒有一定的能力是無法從泥土下面找到挖出來的。

    清明節過了以後,就不可以在別人家的竹山挖筍,因為春筍那尖尖的黑腦袋已經開始鑽出地面。任何人都能夠隨便就找到竹筍,這樣挖掉是對這一年毛竹的破壞。我想:這種不成文的民間通則就是民俗吧。剛挖出來的筍,加點臘肉,弄點兒九頭介鹹菜放在砂鍋裡面煮起來那味道不是一般的美。古人有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上塘的魚,下山的筍。魚和筍都是新鮮的好吃,放久的魚容易變味,放久的筍根部容易老去。   

    筍分為冬筍與春筍,冬筍更加結實,個頭更小,深藏在泥土下,味道更佳。春筍相對數量比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得更大,所以越早的筍味道應該是越美的。過年的時候弄點自家冬筍讓客人品嚐,那絕對愛筍人的一種美味。   

    挖筍是門簡單又複雜的技術活,說它簡單,是因為帶上一把鋤頭,一個塑膠袋就可以上山挖筍。說它複雜是因為要想挖到冬筍或者比較早的春筍,沒有一點技術是絕對不行的。竹山一年到頭不挖地的,你不可能為了挖筍把整塊竹山翻過來。你就算到了竹山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能耐,都是竹鞭,鋤頭下去“砰砰”直往上跳,三兩下就把你挖筍的所有激情消失殆盡。看到別人挖筍,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就是不告訴你怎麼挖,臉上帶著技術般的偷笑,嘴上非常謙虛的說著:挖不出,挖不來。  

     一晃人到中年,時常吃著別人現成的筍樂趣反而少了,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為什麼不能呢?於是就琢磨著怎樣挖筍,旁敲側擊的從不同的人中學習一些技巧。總算慢慢學會了挖筍。總結出來就是一看,二斷,三挖六字訣,所謂一看就是看什麼樣的毛竹會長筍,一般都是遠遠看去長得特別茂盛的,二斷就是走到這些毛竹面前要判斷筍在什麼位置,一般的規則是毛竹的頭落下來的水在什麼位置,筍就在這麼些位置,老農說是頭尾呼應。位置判斷準確以後用鋤頭輕輕地在這些地方挖挖看,也不需要什麼一些不必要的莽力。這樣一挖到筍,筍也不會被鋤頭鋤斷或鋤破。其實挖筍還有一些另外的小竅門,不過別人一般都不肯也不會詳細的告訴你。畢竟越早的筍數量有限,會挖的人多了,競爭力就需要更強,還是讓你自己慢慢自學成才吧!在挖筍這件事情上,絕對沒有手把手的技術。   

    挖筍的過程,挖的其實就是一份仔細。到竹山上如果不能靜下心,仔細的觀察,那是永遠也無法挖出筍來的。首先就得能找到會長筍的毛竹,再在這些毛竹的邊上細細查詢,越到春天,效果越明顯,有時候有的筍已經路出小尖尖,有的筍已經裂開一條細細的縫。全看你的耐心與仔細程度,因為它們就在枯草叢中,顏色和泥土差不多,稍不留神就從你的眼皮底下溜走。有些裂縫是小動物經過留下的,有些是因為天氣變化而形成的,都需要你的肉眼細細研判。帶著技巧挖筍你永遠都能挖到筍,挖筍也肯定不需要什麼費勁的力氣,挖到後來不是筍的味道,是興趣。   

    挖筍的過程,其實挖的就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還有一份堅持。   

    在做教育和其它生活的事情上,其實需要的同樣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和一份堅持。細心可以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耐心讓我們能靜下來做下去,而又一種成功叫做堅持。

  • 2 # 李文捷liwenjie

    尋找冬筍對新手來說最快,最輕鬆的技巧就是1:尋找青鞭,看青鞭的側牙是否壯實,上下土質是否鬆軟,這種情況有筍的機率比較大。2尋找前年的老坑,竹鞭金黃,側牙壯實,有筍的機率也很大。3如果遇到斷鞭,側牙尖長,前面不遠處有筍的機率大。4老筍洞旁邊有筍的機率也大。5尋找筍包,就是土質上有裂的痕跡。這五點對於新手來說比較輕鬆,也費不了多少力。

    那如何判斷哪根竹子長筍的大慨方向呢!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這四點:1.看竹梢來確定竹鞭方向.2.看竹頭來知竹鞭深淺.<如果竹頭節長,那是因為竹子被埋在地裡深,所以竹鞭會深點>。3.看竹齡來判斷竹筍的距離.<二年以上的竹子可能竹頭邊上就開始長筍了,可能是養分充足,但是老竹子可能要到分鞭上才會有筍。所以會遠了。﹥4.看土質來確定竹筍位置。

    這些是需要有一定挖筍實際經驗的。有些老手喜歡這挖一下那挖一下,手比較勤,也有一定的經驗是很容易挖到筍的,因為竹筍有一特性就是,很多時候一窩好幾根,原因可能是竹鞭供氧是一段一段的。

  • 3 # 壞男人的農村觀

    怎麼準確的判斷冬筍生長的位置?這個問題相當的難,誰要是有這把握,那都隨便發家致富了,哪裡需要那麼麻煩呢?

    在挖冬筍時,不管你技術多嫻熟,都只能是大概判斷冬筍可能出現的位置。沒有誰有把握說,看了這根竹孑,我就能把筍定位了。小編老家會挖冬筍的行家很多,但是真正有準確判斷每一根竹子筍的位置的人,暫時還真沒有見過。但是透過觀察竹子,測算大致方位,竹鞭走向,還是可以的,下面介紹點挖冬筍基本知識?

    ①尋找裂縫筍,一般的冬筍,到現在這個時候好多都會在泥裡頂出裂縫了,在我們當地叫挖裂縫筍,就是專找凸起部有裂縫的地方下鋤頭,這個收穫往往會比較大,也是最輕鬆的一種方式。

    ②根據當地的地形,尋找比較溼潤,土質比肥,比較較松的地方尋找露在泥土外的竹鞭,一般這些地方都是孕育大筍的地方,杌會會比其他地方多。

    ③根據竹子的年齡判定筍的大致方位,這個一般都是二至三年的竹子比較好找,一般二年的竹子,筍一般不會離竹子太遠,大概在二米範圍內,三年的竹子筍比較遠一些,有時會長在裸露在外竹鞭快出土的地方,有的則長在竹鞭分叉處。至於上了四到五年以上的竹子,那個純粹是撞運氣了,是最難找的。

    總之,要去哪個地方挖冬筍之先,我們主要的就是要先觀察這片竹林,竹葉的茂密程度,竹葉很密且中間帶有半黃的葉子的竹林,筍是最多的。一般經常乾旱、缺水的地方,不要去挖,就是有筍也不會太大。

  • 4 # 軍哥影視劇

    我們平時在上山挖冬筍的時候勒,怎麼去判斷那個地方有筍,那個地方沒有筍,這都是要很長時間去嘗試和自我判斷,根據筍根生長年限去判斷似乎有筍,有的筍根在兩到三年以上的會在枝根出50到100公分處長有冬筍,有的冬筍長在主根底部,平臥勢臥著生長著,我個人就是這樣挖冬筍的,即使是別人挖過的我平靠這方法也能有很大的收貨…各位喜歡吃冬筍的朋友可以不妨一試…

  • 5 # 蔥油餅不帶蔥

    1

    選擇新竹

    找冬筍前最好選擇選2年生-4年生的新竹,一般竹子很粗又大,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冬筍,就算有也是非常老,吃起來口感不好。找那些2年以上的新竹,就是那種竹節還稍微有點點白毛,但是掉的差不多,竹竿青翠,泛黃少許,但是不是特別的多的棕黃,信澤不僅有冬筍,一挖就是並蒂開花,好多個生長在一起,而且個頭大又嫩,炒著吃非常的爽口。

    2

    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

    土壤肥沃又鬆軟,附近有一排排的竹子,竹葉有點發黃,竹枝密集,這情況說明地下有冬筍把竹子的營養吸收走了。一般挖到一個,那麼這個地方肯定就有一堆,根越粗就越多,農民說發現這樣的冬筍,一天就都夠挖了,收穫會讓人很意外。

    3

    選擇凸起處

    找冬筍也需要好眼力去善於觀察地面,快速發現與分辯冬筍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小技巧,來到竹林看地面有凸起和龜裂的這種地方下去十有八九有竹筍,凸起來的就是冬筍在地下發力往上冒,凹處也是冬筍形成的空。凸起來的用手或工具輕輕一刨就能發現,凹的則用腳去踩踩,腳板感覺有什麼尖尖東西就能斷定是冬筍。

  • 6 # 專長古玩

    我是農村人對冬筍有所瞭解!我就來談談我的經驗,我每年都會挖筍賣,本來今年早就要挖筍了。問題是今年天氣比較乾沒有筍挖,下面我來談一下,挖冬筍比挖春筍更難。冬筍要看竹表彎向那邊那邊就有筍,因為竹根多就彎向一邊,加上露水滴在有筍的地方。好比母親餵奶一樣就會長大,筍也是這樣有露水就會長大。還有種方法就是看竹鞭,竹鞭粗壯也會長筍,竹鞭越深筍越大淺就小。露在外面的小竹鞭沒有筍的,如果不在行的可用眼看,看到地上有開裂一定有筍。還過要眼光才看得見,這種辦法是對初學者,一般我們不會看的。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請友友留言分享!

  • 7 # 農民鵬飛

    清明節以前,在我們家鄉是可以到任何一塊竹園裡面去挖筍。這個時候的筍,沒有一定的能力是無法從泥土下面找到挖出來的。

    清明節過了以後,就不可以在別人家的竹山挖筍,因為春筍那尖尖的黑腦袋已經開始鑽出地面。任何人都能夠隨便就找到竹筍,這樣挖掉是對這一年毛竹的破壞。我想:這種不成文的民間通則就是民俗吧。剛挖出來的筍,加點臘肉,弄點兒九頭介鹹菜放在砂鍋裡面煮起來那味道不是一般的美。古人有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上塘的魚,下山的筍。魚和筍都是新鮮的好吃,放久的魚容易變味,放久的筍根部容易老去。   

    筍分為冬筍與春筍,冬筍更加結實,個頭更小,深藏在泥土下,味道更佳。春筍相對數量比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得更大,所以越早的筍味道應該是越美的。過年的時候弄點自家冬筍讓客人品嚐,那絕對愛筍人的一種美味。   

    挖筍是門簡單又複雜的技術活,說它簡單,是因為帶上一把鋤頭,一個塑膠袋就可以上山挖筍。說它複雜是因為要想挖到冬筍或者比較早的春筍,沒有一點技術是絕對不行的。竹山一年到頭不挖地的,你不可能為了挖筍把整塊竹山翻過來。你就算到了竹山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能耐,都是竹鞭,鋤頭下去“砰砰”直往上跳,三兩下就把你挖筍的所有激情消失殆盡。看到別人挖筍,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就是不告訴你怎麼挖,臉上帶著技術般的偷笑,嘴上非常謙虛的說著:挖不出,挖不來。  

     一晃人到中年,時常吃著別人現成的筍樂趣反而少了,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為什麼不能呢?於是就琢磨著怎樣挖筍,旁敲側擊的從不同的人中學習一些技巧。總算慢慢學會了挖筍。總結出來就是一看,二斷,三挖六字訣,所謂一看就是看什麼樣的毛竹會長筍,一般都是遠遠看去長得特別茂盛的,二斷就是走到這些毛竹面前要判斷筍在什麼位置,一般的規則是毛竹的頭落下來的水在什麼位置,筍就在這麼些位置,老農說是頭尾呼應。位置判斷準確以後用鋤頭輕輕地在這些地方挖挖看,也不需要什麼一些不必要的莽力。這樣一挖到筍,筍也不會被鋤頭鋤斷或鋤破。其實挖筍還有一些另外的小竅門,不過別人一般都不肯也不會詳細的告訴你。畢竟越早的筍數量有限,會挖的人多了,競爭力就需要更強,還是讓你自己慢慢自學成才吧!在挖筍這件事情上,絕對沒有手把手的技術。   

    挖筍的過程,挖的其實就是一份仔細。到竹山上如果不能靜下心,仔細的觀察,那是永遠也無法挖出筍來的。首先就得能找到會長筍的毛竹,再在這些毛竹的邊上細細查詢,越到春天,效果越明顯,有時候有的筍已經路出小尖尖,有的筍已經裂開一條細細的縫。全看你的耐心與仔細程度,因為它們就在枯草叢中,顏色和泥土差不多,稍不留神就從你的眼皮底下溜走。有些裂縫是小動物經過留下的,有些是因為天氣變化而形成的,都需要你的肉眼細細研判。帶著技巧挖筍你永遠都能挖到筍,挖筍也肯定不需要什麼費勁的力氣,挖到後來不是筍的味道,是興趣。   

    挖筍的過程,其實挖的就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還有一份堅持。   

    在做教育和其它生活的事情上,其實需要的同樣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和一份堅持。細心可以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耐心讓我們能靜下來做下去,而又一種成功叫做堅持。

  • 8 # 李文捷liwenjie

    尋找冬筍對新手來說最快,最輕鬆的技巧就是1:尋找青鞭,看青鞭的側牙是否壯實,上下土質是否鬆軟,這種情況有筍的機率比較大。2尋找前年的老坑,竹鞭金黃,側牙壯實,有筍的機率也很大。3如果遇到斷鞭,側牙尖長,前面不遠處有筍的機率大。4老筍洞旁邊有筍的機率也大。5尋找筍包,就是土質上有裂的痕跡。這五點對於新手來說比較輕鬆,也費不了多少力。

    那如何判斷哪根竹子長筍的大慨方向呢!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這四點:1.看竹梢來確定竹鞭方向.2.看竹頭來知竹鞭深淺.<如果竹頭節長,那是因為竹子被埋在地裡深,所以竹鞭會深點>。3.看竹齡來判斷竹筍的距離.<二年以上的竹子可能竹頭邊上就開始長筍了,可能是養分充足,但是老竹子可能要到分鞭上才會有筍。所以會遠了。﹥4.看土質來確定竹筍位置。

    這些是需要有一定挖筍實際經驗的。有些老手喜歡這挖一下那挖一下,手比較勤,也有一定的經驗是很容易挖到筍的,因為竹筍有一特性就是,很多時候一窩好幾根,原因可能是竹鞭供氧是一段一段的。

  • 9 # 壞男人的農村觀

    怎麼準確的判斷冬筍生長的位置?這個問題相當的難,誰要是有這把握,那都隨便發家致富了,哪裡需要那麼麻煩呢?

    在挖冬筍時,不管你技術多嫻熟,都只能是大概判斷冬筍可能出現的位置。沒有誰有把握說,看了這根竹孑,我就能把筍定位了。小編老家會挖冬筍的行家很多,但是真正有準確判斷每一根竹子筍的位置的人,暫時還真沒有見過。但是透過觀察竹子,測算大致方位,竹鞭走向,還是可以的,下面介紹點挖冬筍基本知識?

    ①尋找裂縫筍,一般的冬筍,到現在這個時候好多都會在泥裡頂出裂縫了,在我們當地叫挖裂縫筍,就是專找凸起部有裂縫的地方下鋤頭,這個收穫往往會比較大,也是最輕鬆的一種方式。

    ②根據當地的地形,尋找比較溼潤,土質比肥,比較較松的地方尋找露在泥土外的竹鞭,一般這些地方都是孕育大筍的地方,杌會會比其他地方多。

    ③根據竹子的年齡判定筍的大致方位,這個一般都是二至三年的竹子比較好找,一般二年的竹子,筍一般不會離竹子太遠,大概在二米範圍內,三年的竹子筍比較遠一些,有時會長在裸露在外竹鞭快出土的地方,有的則長在竹鞭分叉處。至於上了四到五年以上的竹子,那個純粹是撞運氣了,是最難找的。

    總之,要去哪個地方挖冬筍之先,我們主要的就是要先觀察這片竹林,竹葉的茂密程度,竹葉很密且中間帶有半黃的葉子的竹林,筍是最多的。一般經常乾旱、缺水的地方,不要去挖,就是有筍也不會太大。

  • 10 # 軍哥影視劇

    我們平時在上山挖冬筍的時候勒,怎麼去判斷那個地方有筍,那個地方沒有筍,這都是要很長時間去嘗試和自我判斷,根據筍根生長年限去判斷似乎有筍,有的筍根在兩到三年以上的會在枝根出50到100公分處長有冬筍,有的冬筍長在主根底部,平臥勢臥著生長著,我個人就是這樣挖冬筍的,即使是別人挖過的我平靠這方法也能有很大的收貨…各位喜歡吃冬筍的朋友可以不妨一試…

  • 11 # 蔥油餅不帶蔥

    1

    選擇新竹

    找冬筍前最好選擇選2年生-4年生的新竹,一般竹子很粗又大,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冬筍,就算有也是非常老,吃起來口感不好。找那些2年以上的新竹,就是那種竹節還稍微有點點白毛,但是掉的差不多,竹竿青翠,泛黃少許,但是不是特別的多的棕黃,信澤不僅有冬筍,一挖就是並蒂開花,好多個生長在一起,而且個頭大又嫩,炒著吃非常的爽口。

    2

    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

    土壤肥沃又鬆軟,附近有一排排的竹子,竹葉有點發黃,竹枝密集,這情況說明地下有冬筍把竹子的營養吸收走了。一般挖到一個,那麼這個地方肯定就有一堆,根越粗就越多,農民說發現這樣的冬筍,一天就都夠挖了,收穫會讓人很意外。

    3

    選擇凸起處

    找冬筍也需要好眼力去善於觀察地面,快速發現與分辯冬筍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小技巧,來到竹林看地面有凸起和龜裂的這種地方下去十有八九有竹筍,凸起來的就是冬筍在地下發力往上冒,凹處也是冬筍形成的空。凸起來的用手或工具輕輕一刨就能發現,凹的則用腳去踩踩,腳板感覺有什麼尖尖東西就能斷定是冬筍。

  • 12 # 專長古玩

    我是農村人對冬筍有所瞭解!我就來談談我的經驗,我每年都會挖筍賣,本來今年早就要挖筍了。問題是今年天氣比較乾沒有筍挖,下面我來談一下,挖冬筍比挖春筍更難。冬筍要看竹表彎向那邊那邊就有筍,因為竹根多就彎向一邊,加上露水滴在有筍的地方。好比母親餵奶一樣就會長大,筍也是這樣有露水就會長大。還有種方法就是看竹鞭,竹鞭粗壯也會長筍,竹鞭越深筍越大淺就小。露在外面的小竹鞭沒有筍的,如果不在行的可用眼看,看到地上有開裂一定有筍。還過要眼光才看得見,這種辦法是對初學者,一般我們不會看的。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請友友留言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減脂塑形為目的,運動是先有氧再力量還是先力量後有氧,哪種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