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大仙
-
2 # 口水雜談
明清採取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度雖選拔出了大批官員,維護了封建統治,其中也不乏能吏賢臣,如洪承疇、紀曉嵐、劉墉,但從整體上來說,這種呆板的標準化和程式化的考試形式及考試內容,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壓抑了人們的創新,引導著應試者向酸腐迂拙、不學無術的方向發展,還浪費了大量人才,如蒲松齡、李時珍等人,都是科考的失意者。明清的科舉制,是導致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緩慢、科技落後、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
3 # 燁少年
社會上一個制度的實行,必然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和質疑。沒有任何事情能做到,所有人都滿意。科舉制度存在幾千年以來,是古代一個選拔人才,在古代當時的環境是最科學的一種選用人才的方式。當今社會沒必要去批評古代的科舉制度。一個制度的優劣要結合當時的環境。
-
4 # 魯卡爾
歷代推行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這是社會歷史的必然,"學而優則仕”嗎。然而之後做文章。歷代透過科舉制度選拔的人才,大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御用人才,忠君思想很牢固。反而一些落榜生,倒成了對科舉制殺回馬槍的革命者,思想家。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嚴厲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敗與罪惡。某種程度上給封建社會的上層建敲響了喪鐘!
-
5 # 使用者7637851659418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教條和科舉制度是歷代統治階級為維護其統治而採用的政治手段。於其說是鱗選人材的渠道,不如說是禁錮人民思想的愚民政策。在這種政策的引導和規定範圍內大家爭的頭破血流,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創新,沒有抗爭,只有順從,只有奴性…
-
6 # 泰林說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這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在《韓非子·五蠹(音:度)篇》中提出的觀點。
所以,我們看到宋朝時,每逢災亂之年,就大量吸收流民參軍入伍,也會看到遇到大赦不死而產生的賊配軍。
所以,我們聽到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到新考取的進士時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音:夠)中矣!”
這看起來,好像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家的政權的穩定所羅織的一個圈套啊!
為什麼還這麼多讀書人心甘情願往裡鑽呢?
因為,太刺激了啊!
要不然《儒林外史》裡中了舉人的范進一下就“瘋”了呢?
范進中舉的超級偶然性!《范進中舉》這篇課文,大家都學過。
其實,更刺激的,是范進從童生被拔為秀才的過程。
只是,當了秀才,還不能稱之為官,所以,范進的行為舉止,還比較正常,也就沒選入課本。
說范進的中秀才就超級偶然,
且看選中范進為秀才的學道周進的第一次出場:
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音:多),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麵皮,花白鬍子。窮酸童生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周進當學道看到范進時,范進的形象:
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咋樣?這簡直是yesterday once more!周進恍若看見了昨日的自己啊。
周進本就因為自己的經歷,發狠要好好看考生的卷子,免得失落了像他一樣的人才,
又看到范進窮酸落魄如昨日之他,更是要用心看范進的卷子。
就這樣,第一遍看范進的卷子,仍舊覺得,這什麼玩意兒啊!
直到被另一個考試的童生魏好古刺激了一下,又看了三遍,可能是被洗腦了,
驚呼真乃“天地至文”,高高的取中了。
又仔細囑咐范進,我看好你,來考舉人吧!
范進中了舉發瘋,更精彩的是,他身邊人的反應。童生考秀才,就很刺激,為啥,地位不一樣!
你年紀再大,沒考中秀才,就只能稱為“小友”
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稱為老友!
正如書中所說,明代士大夫就是這麼個規定。恰如嫁人的姑娘,要是正妻,就只有結婚當天稱為新娘,之後就要稱為夫人,奶奶;如果是妾,哪怕你白了頭髮,也是一輩子的新娘!
所以就有七十多歲的童生被戲為:
行年七秩尚稱童,可謂壽考;
到老五經猶未熟,可謂書生!
這范進中了秀才,也就是悄沒聲的安安靜靜的回到了家中,並無任何異樣,也就是老媽和老婆“俱各歡喜”。
中了舉人,那可就太不一樣了,那是所有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官身”!
尤其是是他的老岳父:胡屠戶。
前面說了,范進中了秀才,回到家中,他老丈人帶來啥來賀他呢?
一副大腸,一瓶酒!
嗯,一個秀才,就值這麼多了。
啊,不對,還附贈一番語重心長:
大意是這個樣子的,你身份不一樣了,是相公了,不能和種地的老百姓平起平坐了,要有規矩!
像我們殺豬的這些人,那才是有身份的人,你得畢恭畢敬的有禮數!知道嗎!
並且,胡屠戶一眼看破了範秀才的本質,認為是周學道可憐范進老邁才發了一個秀才的安慰獎,
當范進借錢要考舉人時,就認為自家女婿是“不三不四,淨想著天鵝屁吃”,看看,連天鵝肉都吃不上啊!
等范進中了舉人,
胡屠戶是帶啥來賀喜了呢?
不僅他來了,還帶著一個幫忙燒湯的二漢,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不僅如此,讓他一巴掌打醒他那犯了痰症的姑爺時,人家是這麼說的,
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捉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等他被眾人攛掇著打醒了范進,打人的那隻手竟然仰著,彎不回來了!
就這樣,胡屠戶還樂呵呵地誇女婿才貌出眾,而他自己則是慧眼擇婿!
七八斤肉,四五千錢是遠遠道不盡一個舉人的“價值”的。
縣上的張鄉紳,帶來的是五十兩銀子,外加三進的大院子。嚇得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
“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田產,店房,最過分的竟然還有夫妻破落戶投身為僕的!
范進中舉這段故事的結局是以悲劇收場。他的母親,跟著他受了一輩子苦的母親。
搬到張鄉紳送的新房子裡,
看著自家媳婦綾羅綢緞,滿屋的新傢俱,新瓷器,“新人”,
當得知這一切都是自己家的,
哈哈大笑:“這都是我的了!”
跌倒,痰湧,就此不治,捱到黃昏,死了。
整場鬧劇,收場。
噫!悲乎哉!
看得人心裡是又酸又熱,不能自已。
讓我們以《儒林外史》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自媒體創業成功者王冕的話來點出以八股取士的實質吧。
“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即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
回覆列表
在明清時期,科舉制度逐漸走向僵化腐朽,對金榜題名還夢牽魂繞的話,無疑是一種落後的科舉觀。“稱讚”在合乎情理的範圍內揚善懲惡,相對於前者稍進一步。二、怨天、尤人。對於“豔羨”來說,這一層次的態度至少已經認識到科舉考試的不合理與黑暗之處,是一種進步。“怨天”是迷信於命運與神靈的主宰。“尤人”則是針對科舉考試的主持者,己經看到了人事上的弊病。但它們還是帶有較強的情緒三、醒世、補世。這一層次已經上升到從制度層面來冷靜思考科舉制度的弊病,不再拘泥於細枝末節的、具體的人與事,其理性與思辨性已非前兩個層次可以比擬。但並不是說“補世”就比“醒世”更加進步,因為這兩個指標在明清小說中的表現十分複雜,常常混於一體。“補世”的角度與方案有時並不比“醒世”更為進步與合理,有時甚至表現出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