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茶坊

    湘軍重要首領胡林翼曾經說過:“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這句話中的“四眼狗”指的就是英王陳玉成,因兩眼下有痣,遠遠看上去就像長有四隻眼睛似的,因而得此綽號。

    陳玉成與李秀成都是太平天國晚期的重要將領,若單論軍事才華的話應該是陳玉成更勝一籌。陳玉成15歲追隨叔父扶王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擁有一身好武藝的他很快便成為了童子軍的首領。太平軍西征期間,年僅18歲的陳玉成第一個攻上武昌城頭,為太平軍開闢了入城通道,立下首功,被提升為殿右三十檢點(位在丞相之下),統領後軍十三軍及水營前四軍。他獨創的“回馬槍”戰法,曾多次反敗為勝,《清史稿》說他:“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

    陳玉成經歷過太平軍大小戰役無數,從無敗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曾經多次解圍太平天國危局,更是與忠王李秀成一起攻陷清軍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解除了威脅天京長達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迫使清軍統帥向榮兵敗後自殺身亡。

    在1858年的三河之戰中,陳玉成以迂迴包抄戰術斷敵退路,與李秀成等天國將領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取得三河大捷,帶領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進入新的輝煌時期,因功受封為英王。陳玉成打仗,往往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是個坦蕩君子,打仗英勇,部隊團結,沒有一個是投降的。當時有人說過:見到他,才知道這世上還有真英雄!是太平天國一員響噹噹的悍將!

    1862年春,派部將扶王陳德才等率師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守軍兵單力孤被清軍合圍。四月,率部突圍,走壽州(今安徽壽縣),為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縣被凌遲處死,年僅26歲。

    李秀成比陳玉成大14歲,在軍事上更注重謀略,而不是個人勇武。李秀成行軍打仗穩重周密,力求萬無一失,先鋒在前,自己殿後。對天國忠貞不二,對敵人和部署都十分仁義,天京城破之際,主動將自己的戰馬奉獻給幼主,無愧忠王之名。

    相比起陳玉成的升遷道路,李秀成顯得務實得多,一步一步成長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擎天柱石。李秀成在軍事上最重要的功績是克復江浙,為太平天國開闢糧餉基地,維持天國的正常運轉。被俘之後,李秀成寫下了很長一篇的自白書,一直以來都為人所詬病。他到底是為了討好曾國藩而假裝投降,還是僅僅希望以文字記錄下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輝煌歷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論的焦點,結論暫時不明。

    在歷史上,對陳玉成的評價也很高。《被擒紀略》說他:“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角色!”《蓬萊館尺牘》說他“兇狡傑出,善摧大敵”,“近世罕有其匹”。陳玉成臨死之際仰天長嘆:“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李秀成和陳玉成,他們以截然不同的路徑實現了“從士兵到元帥”的成名之路,也曾以迥然不同的軍事風格支撐著太平軍天國的的危局。回顧這段歷史,看看誰略高一籌。

    殊途同歸的成名之路

    陳玉成,根正苗紅的“黃埔生”

    陳玉成15歲加入太平軍時,童子軍開始混起。

    在童子軍中,他不但練就了一身好槍法,還繼承了早期太平軍勇猛的風格。

    出道後,小夥子被安排在“後勤部”工作,“左四軍正點聖糧“。

    隨後,他以英勇善戰一步步走上高階軍事領導的崗位。

    攻武昌,小夥子帶隊捷足先登,率先登上武昌城頭;

    戰鎮江,小夥子孤身獨舟,潛入城中,聯絡裡外,一舉破敵。

    在中基層軍官崗位上,小夥子獨創“三十檢點回馬槍”,屢建奇功。

    陳玉成繼承了“飛將軍”曾天養、“鐵公雞”石祥禎等早期猛將英勇善戰,敢打死仗、硬仗的戰鬥作風。

    李秀成,野蠻生長的複合型人才

    與根正苗紅的陳玉成不同,半路參軍的李秀成的成長路徑就有點“劍走偏鋒”了。

    初入太平軍的李秀成,是一名大頭兵。一路征戰,到了天京後,被楊秀清親自提拔出來。

    可能看他本名叫李以文,各王都認定這哥們有文化。當陳玉成跟著一眾大哥哥西征時,李秀成成了“建設先鋒”。他先跟著石達開去安慶搞改革;然後跟著胡以晃去廬州“守把安民”。

    這些經歷,對李秀成今後的軍事風格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石達開、胡以晃都是早期少有的軍政全才

    一方面,他掌握了根據地建設的方法;另外一方面,石達開、胡以晃都是早期太平軍將領中少有的“多詭謀”之人,耳濡目染的李秀成也學到了“詭詐”。

    由於二人傑出的表現,在天京事變後,二人分別被任為正、副掌率。開始支撐太平天國風雨飄搖的局勢。

    迥異的軍事風格

    “善摧大敵”,卻失之穩重的陳玉成

    “玉成兇狠亞秀清,而戰略尤過之”、“兇狡傑出,善摧大敵”。

    敵人口中的兇狠、狡詐,是極高的榮耀。

    太平天國曾有一句話“外事不決問成天豫。”

    陳玉成統合捻軍、友軍,各部協同作戰,連續殲敵,穩定住了太平天國的局面。

    尤其是三河鎮大捷。此戰中,他利用李續賓孤軍冒進,斷敵退路,一舉殲湘軍精銳6000餘。

    三河鎮大捷,是太平天國曆史上少見的殲滅戰。

    此戰,充分展現了他“善摧大敵”的特點。這在後期太平軍中是極為稀缺的。

    太平軍長期不缺人,但以多打少,卻常常難以殲敵。其關鍵就在於:缺少精銳。沒有精銳突擊隊開啟口子,人數雖多,也只能事倍功半。

    陳玉成手下組建了兩隻精銳,“小右隊”和“小左隊”。這兩支兵力只有幾千人的隊伍,在戰鬥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小左隊精銳騎兵馬上射擊精準,堪為一絕。

    但是,陳玉成畢竟年輕,經常在大勝後忘乎所以,丟掉重點據點。他的部下評價說:“英王走運時想怎樣就怎樣,倒運時想一著錯一著。”

    陳玉成身邊將領,或是自己陳家人,或是其他各王親戚、故舊,臨到難時,“想一出是一出”也是自然了。

    到了安慶失守後,派本就不多的部眾往陝西招兵,結果遠水不解近渴,不多久,走投無路,明知苗沛霖可能有問題依然往投,兵敗身死。確實是”想一著錯一著”了。

    用兵詭詐的李秀成

    “狡詐百端”、“不甚耐戰,最多狡謀”。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寥寥數語,把李秀成的優缺點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作戰指揮上,李秀成非常擅長調動敵軍。

    攻敵必救,調動敵軍,是太平軍常見的作戰思路。但是,長期以來,即使是楊秀清、石達開,都曾有些拖泥帶水,而李秀成破江北大營時,在杭州馬上要攻破時,見調動敵軍目的已達到,果斷放棄,回攻江北大營,一舉取勝。

    可見,“攻敵必救”的思路,李秀成已經發展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

    得益於早年長期“建設先鋒”的經歷,李秀成在根據地建設上,是極為出色的。

    他經營蘇浙時,“稻堆蔽場,一片豐年景象”、“百貨雲屯,流民雲集,盛於未亂時倍”。蘇浙根椐地,是少有的經濟勝過戰前的區域,足見忠王建設之才。

    但是,李秀成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善打硬仗。

    救安慶時,幾十萬大軍遇鮑超幾千人,居然不敢打。

    對安慶之戰時秀成大軍的“避戰”,曾國藩和趙烈文大為不解,俘獲秀成後,還好奇請教了很久。

    救天京時,絕對優勢兵力打湘軍,拼盡全力,硬是打不下來。

    誠然,李秀成原先的部隊底子薄,但歷數年建設,依然缺乏能打硬仗的部隊,只能說明忠王本人的問題了:靈活有餘,狠勁不足。

    可以說,二人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陳玉成善打硬仗,卻失之於穩健。李秀成善於經營、用兵詭詐、穩重,卻不善打硬仗!

    誰軍事才能高?

    你想要橫刀立馬,決戰破敵,玉成為佳!

    面對後期“但求立腳之穩定,不求逆氛之增長”,步步為營,不易調動的湘軍,李秀成一籌莫展。

    你想要經營根據地,團結人心,撫民養兵,秀成為上!

    陳玉成少年得志,人際關係常有不合,也是安慶之戰孤立無援的重要原因。

    他們風格迥異,優缺點明顯,所以,最好,給他們換個好領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70年9月,普軍打敗法國軍隊,俘虜法國皇帝,被俘虜的法國皇帝后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