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LLEn-木易

    什麼叫賄賂?有什麼證據說他賄賂,怎麼賄賂,張居正生平最討厭的就是走後門。他的改革得罪了很多地主商賈和皇親國戚,後來被萬曆清算,所以會有很多不符實的詆譭。沒有張居正攜兵部尚書譚綸的大力支援,就沒有戚家軍的輝煌,也不會有當時安穩的國防。

  • 2 # 休閒宇宙

    本來就是一個政治團體的,朋友之間贈送或者學生送老師孝敬,很正常。說送胡姬就立刻用現代人的思維進行道德綁架,這種人絕對有問題。

    婢妾這類人群是奴,在古代沒有人身自由,是商品。關係好的人之間贈送家奴與贈送書畫無異,不觸犯任何道德。用這個攻擊戚繼光,絕對別有用心。

    還有說張居正好色的那些人,沒準心理生理更好色,沒準思想骯髒到無可企及。

  • 3 # 皇帝不稱朕

    戚繼光出身武官世家,老戚家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戚繼光在他父親死後,繼承了家裡的祖職,做了一名軍官。因為表現突出,被推薦為“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也就是以都指揮僉事的官職,在山東備倭。山東的倭患不如閩、浙,但仍專門設立武職衙門,擔任防禦倭寇的職責。“署都指揮僉事”,說明戚繼光非正任官,而是“署理”,就是暫代辦事的意思。

    我看有人說,戚繼光是受張居正的推薦,出任此職的。不可信。都指揮僉事雖然是正三品武職,但只是地方武官,還夠不上朝廷大員來推薦,戚繼光的署職,應出自山東都司的正常提拔。有人說出自張居正的推薦,是為了將戚繼光跟張居正早點拉上關係。事實上,戚繼光在嘉靖三十二年升職署理都指揮僉事時,張居正正好在老家荊州賦閒,他在嘉靖三十六年才回到北京,但也只是在翰林院任閒職——一代名相尚還未嶄露頭角。

    戚繼光在嘉靖三十四年改任浙江都司僉事(正式升任都指揮僉事一職,相當於浙江省軍區的副司令員),僉事是戚繼光的官銜,他的正式職務是浙江寧波、紹、台州參將,即以參將之職防守寧、紹、臺三府地面。戚繼光做到參將,遂擢升為明軍高階將領了,他在倭患最為嚴重的浙江東部沿海,獨當一面,是他建功立業的真正開始。

    起初幾年,戚繼光戰績一般,直到嘉靖四十年後,才逐漸成為一顆耀眼的戰星,其官階也隨著戰功而迅速升至都督同知(從一品),並取代俞大猷,任福建總兵官。

    《明史·戚繼光傳》將戚繼光與俞大猷放在一起進行評價,說:

    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與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大猷老將務持重,繼光則飈發電舉,屢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當戚繼光在南方立功,名聲大振時,張居正應該已經聽說了他的大名,但二人可能還沒有直接聯絡。張居正在仕途上真正迎來大發展,還是在隆慶帝(明穆宗)即位以後,他以穆宗潛邸講讀老師的身份,登閣作相。但張居正在內閣的地位偏後,且長久地被另一位名相、同樣出身穆宗潛邸的首輔高拱為掩蓋,無所作為(排名在後的大學士,只能唯首輔馬首是瞻,缺乏實際影響力)。

    俞、戚皆為一時名將,但二人風格不一樣,兩個人一起用還真不如用一人;但戚而不用俞,可能與兵部尚書譚綸有關。譚綸之前一直在閩浙抗倭,曾任福建巡撫,是戚繼光的老上司,此時奉旨督師薊遼,他的推薦至關重要。

    在兵部議定召戚繼光北上後,譚綸馬上擬出方案,要招募浙兵三千人,他請求朝廷,將這支隊伍專命戚繼光訓練,不許他人干涉。由此可見,譚綸對戚繼光是非常期許和重視的。於是隆慶二年五月,戚繼光以都督同知(從一品)的官銜,出任“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可簡稱“練兵總理”),而且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

    此時,張居正仍在內閣任排名第三四位的大學士,雖然還沒有決策權,但政治抱負很高,而且他與譚綸要好,必然從譚處得知戚繼光的威名,對其已存好感,卻無法給予實際的關照。

    戚繼光自調來北京練兵,一任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他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固然與本人的才幹有關,也與在朝大僚的支援分不開。正如《明史》所說,“亦賴當國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後倚任之”;而“諸督撫大臣如譚綸、劉應節、梁夢龍輩鹹與善,動無掣肘,故繼光益發舒”。可見,戚繼光一方面軍事才能出眾,一方面頗能處理與各方的關係,所以才能“發舒”自如,建功立業。

    在北京這個人際關係異常複雜的地方做官,協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正是這個原因,當初在決定練兵將領時,譚綸推薦了戚繼光,而不是那位較為孤傲的俞大猷。俞大猷的軍事才華,與戚繼光不相上下,但他在處理上上下下的關係上,還是不如戚繼光。

    眾多的大臣與戚繼光“相善”,而其中張居正的作用最大。在薊門練兵及防守事務上,張氏專任責成,凡事都與戚繼光商量,聽取他的意見,誰要與戚為難,他都將其搬去,以全力保障戚繼光做事。

    張居正當政十年,給戚繼光創造了充分發揮的政治環境。對此戚繼光感恩戴德,對張居正非常恭敬,自稱“門下犬馬”,並經常給張居正致送禮物,建立了緊密的個人聯絡。這是很正常的。至於張居正失敗後,有人攻擊戚繼光,說他送淫藥、美女等等,可能出自政敵的仇口,並不可全信。

    還得說明一點,戚繼光雖然地位很高,官居一品,但他畢竟是武將,在重文輕武的明代,武將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他們處處受到約束和防範,甚至遭受歧視,好比剛才提到的那些人名(尚書、督撫們),個個都是戚繼光的上司,戚繼光若不能與他們好好相處,得其歡心和扶持,別說做事,可能屁股都坐不穩。在戚繼光之前十七年,薊門“易大將十人,率以罪去”,就是明鑑。

    戚繼光在北京做官,職責重大,如果他得不到首輔的認可和大力支援,他還能做什麼事呢?

  • 4 # 坐古談今

    首先,戚繼光是民族英雄,但他也是封建社會的官員。因此,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係,更多的還得從官場、權力場考慮。

    其次,張居正和戚繼光的關係被許多人誤解。本文主要談論這一問題。

    (1)戚繼光早於張居正崛起,應該是張居正何時進入戚繼光的視野而非相反。所以,戚繼光不會仰視張居正,一些人本末倒置非要說戚繼光何時進入張居正視野

    透過對“張居正改革是不是拾高拱的牙慧,如果是,為什麼又把高拱貶的一文不值”介紹,我們可以看到:

    戚繼光(1528年生)、張居正(1525年生)的年齡與嶄露頭角時間非常相近,戚繼光在1561年浙江抗倭戰場上九連勝,名聲大噪。張居正呢?一直在翰林院工作,直到1562年徐階代替嚴嵩任首輔後,才開始嶄露頭角。

    當張居正在積蓄力量的時候,戚繼光已經名譽天下。

    (2)面對蒙古勢力對北京的威脅,徐階、高拱、張居正都對戚繼光表示垂青

    嘉靖朝,蒙古勢力再次做大,17年換了10位薊鎮總兵。隆慶元年(1567年)八月,徐階三位門生——吳時來、李叔和、陳瓚請譚綸、戚繼光北上主政薊鎮。隆慶二年,徐階去職;三年,高拱任首輔。隆慶病逝、高拱被驅逐後的十年,是張居正主政的時代。

    在三人地支援下,戚繼光在薊鎮主要做了三件事:修築長城敵臺;建立騎營;開展軍訓。同時擊退數次蒙古進犯。同時,在張居正支援下戚繼光的職位、權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張居正死後不久,戚繼光就也被清算了。萬曆十二年(1584年)被罷官歸家。

    (3)張居正個人品德是有瑕疵的,戚繼光對其行賄等行為是有的,但這主要是為增進感情,屬於官場常規

    對於題主所說的“委曲求全”應該是指:文史大師王世貞作為戚繼光的好友,記錄戚繼光花千金購買“金姬”送給張居正;高拱說,戚繼光行賄張居正數萬軍餉等。雖然有人說,張居正有不收戚繼光賄賂的證據呀,但是,對於王世貞、高拱二人所說也不能否認。

    正如張居正陷害高拱必置其死地一樣,封建社會的官員必然要服從封建社會官場的權力鬥爭之路。

    嘉靖時期的胡宗憲,世人多有可惜,那又如何?誰讓對你有知遇之恩的人是嚴嵩?

    胡宗憲

    儘管你有治國安邦之才,那又怎樣!有治國安邦之才的人何止一人?況且,即使亡國後的南明面對那樣的情況照樣權力鬥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藏族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