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益知快訊
-
2 # 江南俗士1972
餘秋雨被黑,實際上就是典型的文人相輕的結果。口紅、避孕套都來了,可見有些文人其實比常人更猥瑣。
按照當下“成功學”的標準,餘秋雨是標準的人生贏家,他實現了中國文人內心深處所有人理想。
一是學問。餘秋雨是有真學問的,早年以講師跳級直升教授,靠的就是他的戲曲理論著作,推薦他的有道德文章皆為楷模的王元化先生。由此可見,他的教授頭銜名至實歸。
三是地位。餘秋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妥妥的廳級幹部。不過此人有名士風度,非但三次婉拒省部級後備幹部資格,最後連院長都辭去了。
四是財富。餘秋雨散文暢銷,稿酬版稅多多。難得的是他還有投資眼光,成了上海一百的股東,如今身家過億。
五是美女。餘秋雨、馬蘭,典型的才子佳人。馬蘭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才華橫溢,乃當年黃梅戲新一代領軍人物。
六是相貌。中國歷史上很多大才子文采飛揚,但外貌猥瑣,比如曹操、紀曉嵐,而餘秋雨卻生的一副好皮囊,雖說不是鮮肉,但氣質儒雅,很有吸引力。他的幾個主要批評者,大多歪棗裂瓜。
想想也是。一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好事都給你一個人佔了!
不噁心死你,簡直沒天理了!
-
3 # 走自己的路tlz
讀書多的人並不一定有文化,見識廣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化,文人不一定是文化人,文化不是體現在書面上,文化是一種現象,體現在人的內心及行為裡,文化人要有將知識轉化成行動的能力,文化是知識與行動之間的橋樑,是將聖人的經典轉化成行為的動力。
《文化苦旅》只是一些文化事情的簡單羅列,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缺乏內涵及規律性的東西。
-
4 # 湘村農家AA
餘秋雨,原籍浙江寧波餘姚人氏,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化家和散文作家,以擅長寫作歷史文化散文著稱,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等等。
餘秋雨一直是文化界爭議較多的人物之一。他在八十年代中期曾受學術前輩推薦擔任過高校校長及教授等職務,在當時中國高校體制內論資排輩的大環境下,資歷尚淺的餘秋雨先生自然免不了遭人非議,也有可能在工作中得罪過別人,再加上中國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的陋習作祟,於是有人說他人品低下,作品一文不值,更有甚者罵他是“文化流氓”云云。可是不管怎麼說,我們不應否認餘秋雨先生在當今文壇的文化成就。
至於《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被喻為文化“口紅”與“避孕套”的說法,可能只是以朱大可為代表的文學評論家們的形象比喻罷了。在厚重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學者們浸淫於悲愴苦悶的冷峻現實裡,需要文化“口紅”去滋潤蒼白的文化顏面;需要“避孕套”去阻擋文化“怪胎”的面世來維繫正統文化的純潔。
-
5 # 可月
評論《文化苦旅》像文化口紅;比喻《山居筆記》是文化避孕套,評論之人,不僅是評論者還是個”家”吧。已成評論家,你的所思“言論”,對公眾(由其是對讀者)的影響是蠻大的。從普通人到”家”,你一定也在”文壇”征途上跋涉“苦旅”了一番,當屬無疑。被譽為”家”之前,或剛剛成為”家”之時,恐怕未必會輕佻地借用人的”上半場”或”下半場”的敏感部位(可接吻可交合處),來描述作家有影響的作品吧?這是第一點。
其二、給出的”評語”,在你已掌握的詞彙意念裡,果真再也尋覓不出更妥當的比喻嗎?使用這種牽強附會自以為得意的措詞,卻無形中由你自己透露出對餘秋雨及作品的不恭、訕笑和譏諷。一目瞭然了!
其三、人們對餘秋雨的作品肯定,遠遠大於否定。這是不爭的事實!可以三七開或二八開吧?連樸實的鄉間老農也避諱說褲腰以下的損人話,”損人”能利己嗎?,你怎麼不通曉事理呢?用避孕套來做比擬,幾乎到了踐踏人格的地步吧!可見並非不懂,而是有意而為之。真可謂當年金庸被蟲咬;而眼下餘秋雨躲都躲不過。
其四、你雲:”人們只需像粉色口紅一樣的很輕盈的哲思小語,塗抹在蒼白失血的精神之唇上,以滋養營養不良的文化顏面。”(大有拽文顯擺、賣弄思維新潮,具閃光點拉風之嫌?)。試問,自古以來,”法不責眾!”,連”法典”都不責罪於群眾,你一介筆桿兒”家”,即可以”噴子”手段,信口在名家臉上塗鴉嗎?”,而”營養不良”,是泛指廣大公眾與讀者嗎?也太斗膽敢說了。不知你這位看似”營養過剩”者,對自己有何評價?
其五、搜尋離世的”先人”評論家留下的文學評論或其他健在者的評論,靜心用心閱讀,虛心反思自”家”的評論謬誤、毛病、怪異、偏頗之處,方才有助於自我提升;反之,”情勢”必會下滑。你心中該有數---------文壇或民間,一向不缺”後來者”終究會居上,並且,的確”臥虎”又”藏龍”。只不過健在的文化”老朽”文學評論家所剩寥寥無幾!即使有心卻也無力,抑或根本不屑理睬你?……這才是你”唯我”獨大”般地,眼中再無旁人了的原由。人口多,為國情。文壇騰了不少地方給年輕人幹事,也給少數中年人或為極少數老年人反聘使用。都應珍惜這一領域與機會。用心、盡力”以人為本!”公平做事。
其六、你與餘秋雨調換一下位置,他當評論家,你去當作家?看,自己尚能寫出那般水準的作品嗎?大概不行吧?也許你會說,我不擅於”此道”。那麼,你再回過頭重讀一遍”餘秋雨”?看他是不是筆下生風,腹有詩書氣自華,倚馬可得的大筆桿兒?若假借禪意,再觀察他有無追求超脫世間的涅槃之境界?讀者從《文化苦旅》中獲得的有機養份,遠遠大於你的齷齪”無力”評論的力度。餘秋雨身為教授,正統、博學。餘氏的這本書洵為難得!而你做事猥瑣,帶有古舊”文人相輕”遺風。
其七、評論家務必堅持使用”兩分法”,避免一時心血來潮,弄成合而為一,帶著偏見對待他人,豈能不跑偏也?餘秋雨睽違了院長位置已些許年(已辭職29年!)。當初,之所以被推上戲劇學院寶座?定有上級的判斷或慧眼識珠之士的推薦;也定是他有兩把”刷子”吧?故不可小瞧人!應以誠摯、熱忱、論理、商榷、探討分析,給出中懇評價,避免使用主觀情緒化的語言挖苦、諷刺作家。”不實”,譁眾取寵,是評論家的大忌。
其八、再看《山居筆記》,被比喻是文化避孕套。為何要避孕?當然是怕發洩時受孕!喔唷,餘秋雨的作品,豈不成了再有效不過的”隔膜”啦?既有生理需求激情,又是阻拒頑抗的彈性薄膜,將”余文”從腰部胯下挪到最下處,當鞋墊子墊腳,是你最大的理想嗎?……甚是侮辱玷汙人呦?簡直有點損人至極致!你寫評論的”參照物”和字眼兒,當真找不到風雅的詞彙了?或挪到美女的乳峰部位,(此處,可能有一微小疤痕,但瑕不掩瑜!),或飄逸的神采……來描述,來形象思維,有那麼難嗎?顯然,你都不想不願使用。你心底鄙視、厭惡”秋雨”,表述在評論裡,本欲噁心他人,卻反而噁心、乾噦了自己,得不償失。……這決非是強加於你頭上。有道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會寫的不如會看的。然也!
你知道嗎?讀者層面已有人把”大可”稱之為”大嘴”了。這是自己折損的效果吧?你雖然不是滿嘴跑火車,但畢竟已有些口無遮攔了。如是四十歲的身子(不惑之年,還惶惑嗎?),帶著二十歲的腦筋作文章,難免輕浮、淺薄、刻刻,應有所收斂。對秋雨的評說,並不客觀。而”偏見”,卻似乎表露出對”秋雨”的不屑一顧;但餘秋雨是不堪一擊之輩嗎?讀者不是餘秋雨的同黨或追隨追捧者,但均有參加討論之資格。文學評論家,必須立於公平公正的基點上,面對所有作家和作者。我們無意否定你的成績。支援準確,修正差誤,也是全體讀者與公眾愛護評論家的一種正義和義務。
回覆列表
之所以有說《文化苦旅》像文化口紅,用評論家朱大可的話講就是:人們只需要像粉色口紅一樣的很輕盈的哲思小語,塗抹在蒼白失血的精神之唇上,以滋養營養不良的文化顏面。而比喻《山居筆記》是文化避孕套,有人推測是:人們也需要一種能發洩的方式,需要一種如避孕套一樣的媒介物,滿足生理的需要,既要能激情爽快應對當下,又可安然可控地掌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