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一個國家可以做出一個錯誤決策,但不可能同時做出第2個錯誤決策。聯金抗遼確實是北宋王朝做出一個愚蠢的決策。直接毀滅了遼國和北宋。但聯蒙抗金那就不一樣了。當時的皇帝和大臣一直在猶豫不決。他們已經知道上一次決策的後果。並不願意扶持蒙古人。而金國的皇帝和大臣卻做出了愚蠢的決策。他們被蒙古人打得節節敗退,損兵折將。在無奈之下決定向南宋王朝發動攻擊。取得土地和財富。戰爭進行了7年。金國和南宋都損失慘重。這也讓南宋朝廷的意見開始統一。金國皇帝依然看不起宋人。他們將南宋王朝當成一塊肥肉。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只能選擇和蒙古人聯合。雖然不是最好的決策,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卻是很無奈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2 # 喜歷史

    聯金滅遼與聯蒙滅金有本質不同,宋遼百年無戰事,只是趙佶好大喜功妄圖收復燕雲而不瞭解自身實力簽下“海上之盟”聯金滅遼,結果是遼與北宋皆亡。宋金世仇,金在窮途末路時依然攻打南宋,加蒙古主動提出聯蒙滅金,仇恨+機會+金欺人太甚,聯蒙滅金沒毛病(雖然有大臣提出聯金滅遼之教訓)。

  • 3 # 鄱湖一散人

    首先我們從北宋說起,北宋時期,生產力高度發展,經濟一躍而起,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為發達的朝代。但因為北宋統治者重文輕武,導致了軍隊戰力根本無法與鄰國相提並論,當然這個對北宋虎視眈眈的鄰國就是遼國,北宋時,遼國是北方的強敵。宋太祖致力內政,對遼取守勢。太宗時幾次伐遼,均為遼所敗。真宗時與遼訂“澶淵之盟”,這是宋對外屈辱的開始。乃至徽宗,腐敗更甚,信用佞臣蔡京和宦官童貫。此時女真族崛起,遼國一開始並不在意,但金軍先後攻佔了遼的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上京臨潢府,聲威大震,宋朝也意識到了遼國已經無法與金兵抗衡,遂遣使赴金與之結盟,相約夾攻遼國。最終遼國在北宋與金國的雙重夾擊之下滅亡,北宋想要得到燕雲十六州,但金人只願意給燕京地區,北宋人哪裡說理去?一切用拳頭說話。最後,阿骨打敲詐了北宋許多錢糧,給了北宋幾座空城,然後帶著人口和物資滿載而歸。北宋雖然出了大力氣,但得到的回報太少。金國滅遼之後,實力大漲,也就是說北宋身邊又多了一個比遼國還要強盛的金國,最後故事的結局我們應該都清楚,靖康之恥,是宋朝莫大的恥辱,也是我們漢人不願提及的過往。

    再從南宋接著說,汴京被金人攻佔之後,宋朝南渡變成了南宋,南宋偏安一隅,面對囂張跋扈的金人一味求和,難得出了幾名良將也被南宋統治者給扼殺了,宋朝一味求和,但金國並不感冒,仰仗長江天險,南宋雖然打不過去,但是守家還是綽綽有餘。而另一邊蒙古卻在不斷的強大起來,鐵木真帶領蒙古人起兵反金的時候,金華人沒有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當西夏向他求救的時候,他視而不見,等到西夏亡了以後,他才想起“唇亡齒寒”的道理。而金華人又沒有學習契丹人的經驗,當蒙古人完虐他的時候,他不但不暫停和南宋的較量,反而拿南宋出氣,雖然是南宋不納貢在先,但你得保住自己再說呀。不過南宋也真夠窩囊,被蒙古人打殘的金兵調過頭來打南宋的時候就變成了無敵之師了!難怪他們老是喜歡在南宋身上撒氣,他們從蒙古身上損失了多少,就要從南宋這裡加倍要回來。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南宋一味的求饒非但沒有讓金人收斂,反倒是讓金人覺得在南宋這裡予求予取。兔子急了也會咬人,更何況當時南宋軍隊戰力也不低,軍中不乏主戰之人。

    一方面是由於對金人莫大的仇恨,而另外一方面則來自於蒙古對金作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野狐嶺一役,金軍30萬精銳損失殆盡,金人心裡開始慌了,但此時金人還認為自己凌駕於南宋之上,不斷地要求南宋進貢,用來補足大敗蒙古的缺口,南宋在得到蒙古聯合抗金的計劃之後,就取消了進貢的做法,這一做法讓金人大怒,多次出動精銳都被南宋打敗。

    說回蒙金之戰,由於金軍數次貽誤戰機,最終,拖雷率領的西路蒙軍在三峰山全殲金國最後十萬精銳,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在汴京被包圍前,率軍隊逃離。此時的金國,滅亡已經是指日可待了。醒悟過來的金哀宗派使臣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試圖說服南宋,不過一切都已經太晚,因為此時的金國,已經失去了作為“唇”的實力了。這一年,蒙古使臣前往南宋,要求和南宋聯軍滅亡金國,不少朝中大臣都認為可以乘機報“靖康之恥”,以及一百多年來的血海深仇。

    儘管淮安安撫使趙範舉例當年聯金滅元,最終招來禍患的“海上之盟”加以反對。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除了聯合蒙古,已經別無更好的對策。

  • 4 # 三分文說

    熟悉宋朝的歷史愛好者都知道,在北宋時期,北宋聯金抗遼,最終把遼擊敗,可最後呢!北宋迎來的卻是金兵南下,佔領首都開封,擒拿二聖,史上稱為“靖康之恥”。

    而在南宋建立之初,由於北方強大的金國快速崛起,不得不採取:“御北安南,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結交遠方的朋友,攻擊近處的敵人,一直是南宋的策略,北宋也不例外,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同時,先後聯合了金、西遼、西夏等民族政權抵禦其它民族政權,但是最後隨著金國的強大,最後落了個“靖康之恥”。

    一、為了國家安危

    面對強大的金國的入侵,如果南宋不採取“聯蒙滅金”的策略,那麼只會加快金兵南下的腳步,最終迫使加快國家滅亡的腳步,而“聯蒙抗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減緩了南宋滅亡的腳步,也為南宋在後期滅掉金國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為了收復失地

    面對破碎的北宋政權,二聖被擒,首都開封被迫,南宋的有識之士無不想要守護河山,就連有名的昏君趙構也要揚言收服“燕雲十六州”。可見面對外族入侵,國家和人民無不迫切想要收復河山,建立中華民族政權,而聯合蒙古國無不為一種偉大的策略。

  • 5 # 庭州行者

    如果開天眼來看,南宋聯合蒙古滅掉金國,的確是一步臭棋,原因是南宋最終被蒙古滅掉了。然而,站在南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聯合蒙古滅掉金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僅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沒有問題,北宋聯合金國滅掉遼國也沒有任何問題。

    根據當時蒙古大殺四方的史實,以及南宋軍隊在宋蒙聯軍攻打金國時的表現來看,無論南宋幫不幫蒙古,金國都會被蒙古滅掉。以金國軍隊在蒙金之戰中的表現,如野狐嶺四十萬被成吉思汗幾萬人殲滅,以及在潼關的大敗,表明即使有南宋軍隊的幫助,金國也是萬萬抵擋不住蒙古的攻擊。

    南宋統治者不是傻子,他們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當時的南宋可以說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是按兵不動,坐收漁翁之利;第二是幫助金國一起對抗蒙古;第三是和蒙古聯合一起對抗金國。

    第一條路,實際上是不存在漁翁之利的。因為當時的蒙古收拾金國已經很輕鬆了,滅金之戰,對於蒙古軍隊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而南宋坐視不管,自然可以逃過一時,不過如此一來,北方的廣大地區便要被蒙古獨佔,這對南宋來說更加不利。第二條路,這簡直是死路一條,因為宋金聯手也抵擋不住蒙古,如果走這條路,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激怒蒙古,使得其提前對南宋採取行動,這樣一來,南宋滅亡得更快。第三條路,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宋金兩國聯手也抵擋不住蒙古人,所以,只能趁著這個機會拿上點好處,那就是換得蒙古人暫時的"友誼"和北方。果不其然,此後南宋進行了"端平入洛",試圖收復北方,只不過是因為實力不濟所以沒有成功。

    因此,站在南宋的角度,聯合蒙古滅掉金國,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更何況,金國和南宋是世仇,金國在快要亡國的當口,還不忘攻打南宋的川蜀,這種表現,南宋怎麼會去和它聯合?

    北宋也同理,北宋時期,即使宋遼聯手也抵擋不住女真,那麼不如趁此機會拿下燕雲十六州來抵擋女真。所以,北宋的做法在道德層面的確有問題,畢竟和遼國是兄弟之國,但從自身利益的考量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由於後續操作失誤,被女真順手滅掉。

    所以說,考慮歷史問題,一定要站在當事者的角度去考量,而不是以憑藉自己的上帝視角去隨意批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去除法令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