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幾個例子,同事這幾天在商量一個專案的業務架構,我也是這個專案組的。大家在討論的時候聽了幾分鐘以後我就不耐煩了,心裡就會感覺有種火氣,伴隨而來的就是開始坐立不安,身體不停地切換姿勢。我認為一個人在工作時不停地切換姿勢是急躁的表現之一。
回覆列表
-
1 # 照見
-
2 # 風雨吾組
說到耐心這件事,無非是想讓自己平靜下來,讓內心安靜地控制住自己。但說來容易辦起來卻很難。記得那年我們糖廠招五個供銷人員五個辦公室人員,報名參考那天晚上,那才叫煎熬。就在兩個職位上,搞得我不知所措,是坐辦公室好呢?還是出去跑好呢?。兩個都好,各有各的長處,東想西想,問朋友問兄弟,最後一咬牙報考供銷吧。等公佈報考人員名單時,又後悔了,六十多個人報考供銷,三十多個報考辦公人員,這個比例也太懸殊了吧。知道這樣我就報考辦公人員了,那種想早日飛離三班倒工人的心情,用今天的話說,叫抓狂。想讓自己平靜下來看看書,或不為自己不智的選擇擔心,那真叫難,有時會坐立不安。終於等到考試那天了,覺得內容簡單,考得很順利,又擔心是不是大家都考得很好。就象我姐罵我:“得也擔心不得也擔心,乾脆該幹啥幹啥去,別在屋裡悶壞了。”那麼多年過去了,自己已是供銷科長了。想起很多事情不是你擔心受怕就能控制的,前怕狼後怕虎,終一事無成。其實很多事情只要我們幹了,就把它交給時間就行了。如果自己是頂樑柱,是領路人,不管內心怎樣掙扎怎樣恐懼,表面上都一定得咬緊牙關故做冷靜。就象電影裡的鏢師,明知前有虎狼後有追兵,也沉著地說:“就算是龍潭虎穴也要闖一闖。”的確是,面對艱難的生活也如此。“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古人面對唯一選擇時,總喜歡說這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當有擔心有疑問時,就把問題留給時間吧,我們只要努力就行了。耐心是練出來的,泰山壓頂也不怕,是內心真正的強大,而內心強大除了經驗歷練外,還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和閱讀來獲取。所謂的老練,老江湖,老狐狸,老師父,所指的都是歲月的磨練。努力去奮鬥吧,其餘的都交給時間,這是對耐心最好的詮釋。
要變得有耐心,首先要允許自己不耐心。
要變得有耐心,其次要明白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換種方式表達出來。
先說原理,再說方法
原理一:允許自己不耐心——不以自己情緒為證據去批評自己
提問者說——
「大家在討論的時候聽了幾分鐘以後我就不耐煩了,心裡就會感覺有種火氣,伴隨而來的就是開始坐立不安,身體不停地切換姿勢。我認為一個人在工作時不停地切換姿勢是急躁的表現之一。」那這裡我很好奇:當你出現了「我是急躁人、我沒耐心」這類對自己的判斷的時候,你那一刻,是會安靜下來,還是會覺得心情更糟糕?
其實通常,人是會因為對自己的「不耐心」的評價,而心情變得更糟糕的。
而心情更糟糕之後,壓力就更大,進一步導致惡性迴圈。
因為「不耐煩」是一種情緒,如果在這個情緒上面又加一個情緒,那人只會變得更加的混亂,更難處理情緒。
也就是說,要對自己的「不耐心」有「耐心」。如果你太著急改變自己的「不耐心」,反而又是一種新的不耐心,導致永遠改變不了。
原理二:明白情緒的原因和自己的需求
同事的話,為什麼讓你不耐煩呢?原因可能有很多,背後的需求可能有些你自己沒發現。
比如,可能這個專案本身你不太喜歡。
比如,可能這個同事的發言你不太喜歡,或者你不同意
比如,可能這個工作本身你都不喜歡。
……
「不耐煩」的情緒是一個訊號,背後一定有我們的某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如果不滿足這些需求,人就會一直在類似的場景中,重複出現同樣的情緒。
比如,可能你的需求是「表達對專案的意見,而不是被動的服從或配合」。
如果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肯定很容易經常不耐煩。
我們不可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不現實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想辦法在合理合法的條件下,滿足自己。
具體情況我不清楚。我只能舉個例子假設——
比如你其實覺得同事說得不對。但是呢,這個專案你發言權比較少。然後你就煩,你就生氣「為什麼他這亂七八糟的東西,居然我要配合?」那這裡的需求,就是表達自己的意見,爭取主動權。所以,你可以把自己的意見總結一下,找其他時間和領導還有有關同事交談,提出你覺得合理的方案。最後哪怕不被接受,你也表達過了,至少不會後悔。不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這種對自己能做點什麼的力量感,能夠幫助我們穩定自己的情緒。
具體方法:正念練習——對身體反應、情緒、想法培養耐受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越是掙扎越是痛苦。就像一個人被綁在鐵鏈上,掙脫不開,不甘心,一直掙扎,反而傷害自己。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所以就反而很著急要結束。
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任何負面情緒和體驗,都是會過去的,有時效性的」。
我們最能做的,其實是「不給自己增加額外壓力」
有情緒出現了,知道就好。
身體想動來動去,知道就好。
有想法出來了,知道就好。
具體練習方式:
觀呼吸——10分鐘。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呼吸上,不需要控制呼吸,只是感受它。如果注意力跑到其他地方,很正常,慢慢地把注意帶回來就可以了。這個練習,平時可以做。
身體掃描——30分鐘。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體上,無論出現任何身體反應,都不要緊。只是感受,其他事不做。
這兩個練習需要練一兩個月。每天一次。
為什麼上面兩個練習會有效?
因為當人不耐煩的時候,其實是著急擺脫某種身體感覺或情緒。
坐立不安的時候,我們想換姿勢。有時候會管用,但更多時候不管用,反而越動越不安。因為頻繁換姿勢,其實是會進一步方法耐煩的感覺。
所以,我們需要能夠「耐受身體感覺」
這兩個練習,給我們很多機會去學會允許各種身體反應存在。久而久之,我們自然就耐受了。
如果你正在發生「不耐煩」,則做這個練習:感受自己身體的姿勢,尤其是和椅子的接觸,手放在哪裡就感受哪裡。感受那份溫暖的接觸感。然後有意識地,不快不慢地調節自己的呼吸,稍微有點深呼吸就好。
這三個練習的原則就是:不抱太高的期望,不希望它馬上有神奇的效果。
因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反而會有反效果。長期做,肯定會有效,不需要太著急。——這本身也是一種鍛鍊「耐心」的就會。
推薦一本書——照著做2個月,肯定有幫助作者簡介:佘炤灼,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諮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帶領過正念團體總計250小時以上。有兩年心理諮詢經驗,接待過167人次以上的個體心理諮詢。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實習心理諮詢師。較多回答心理諮詢、情緒調節、婚戀關係、原生家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