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成影視情感
-
2 # 大學熬夜人
看到像《破冰行動》還有《人民的名義》這樣的電視劇,我倒是很感慨,感慨於這些電視劇在不斷探索中國產電視劇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是在感慨這樣的電視劇來得太少,來得太晚。
近些年一些優秀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的出現,給了我們主流化影視劇如何真正“好看”的答覆。
修改:曾經我們電視熒幕上有很多這樣的優秀電視劇,但這些年小鮮肉們的作品和家庭感情劇佔據了大半江山。
從《戰狼》系列電影到《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湄公河行動》、《無名之輩》等,電視劇領域的《人民的名義》等,他們雖然優缺點,但這些影視劇無疑讓我們看到現實主義的可能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主旋律作品中的所謂現實主義往往由於概念化、符號化、套路化現象明顯,缺乏與現實困境、現實境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絡,很難為觀眾普遍接受;而一些關注底層和邊緣生活的所謂現實主義則往往又過於壓抑、陰暗、絕望,很難為主流文化包容。[1]
《破冰行動》還在播出中,但以現在播出的集數來看,這部劇優點還是很明顯的:敘事節奏線上、多線敘事也並未影響整部劇的結構、演員演技線上(此處必須誇吳剛老師)、從多維度刻畫人物形象避免了扁平化效果、鏡頭語言比較豐富(比如航拍、微型攝像機等),尤其是在處理感情線上絕不拖泥帶水,這一點就連《人民的名義》也沒有做得很好,另外每一集都會標出人物資訊這點我真的也喜歡(由於我經常弄混人物關係...)
當然,它也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劇本還有些bug(知乎上有相關的問題大家可以參考)畫面還是比較中國產影視劇風格,這一點上《我不是藥神》做得比較好;還有打鬥場面並不是非常出彩;四十多集在我看來還是有點長,不斷的插敘;還有一點,黃景瑜的臺詞功底的確不是太好,在一些場合總能聽出東北大碴子味...
另外!內地/香港/澳門/國外這樣的多地合作辦案是這起案件很大的特點,遺憾的是香港部分本劇選擇了普通話,我還是覺得粵語會更有代入感。
但總體來說,這部劇在青春偶像劇/家庭倫理劇佔據半邊天的中國電視劇市場中,還是非常獨樹一幟的。它算得上一部值得看的劇,也是中國型別電視劇中比較好的作品。
我也感慨,這樣的劇來得比較遲,像《人民的名義》、《破冰行動》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應該更早地出現在中國的電視熒幕上。
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我眼中一直是衡量一地區/國家文藝創作的標準之一,相比於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那些琳琅滿目的藝術流派和創作風格來說,現實主義幾百年前就開始了它的創作歷程,一直到今天也還在源源不斷地產出。現實主義作品有相對完整的創作方法體系。
從世界文學史上看,19世紀以來,現實主義文學一直是重要的創作流派。斯丹大爾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我最愛的現實主義小說)、狄更斯《雙城記》、果戈裡《死魂靈》、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現實主義作品成為了現在的經典之作。尤其以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作家對中國文學創作有巨大影響。
在世界電影史上看,自1926年有聲電影發明以來,蘇聯時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二戰、法國的詩意現實主義、戰後美國故事講述中的現實主義、戰後歐洲的新現實主義、包括中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現實主義電影在世界各國不斷髮展。
但在中國的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發展歷程中,出現了一些曲折,正如趙勇教授所說:
[2]需要指出的是,當《講話》精神被當作穿越歷史時空的金科玉律而被絕對化以後,藝術政治化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要麼人物偉大、光明到無可挑剔,要麼人物黑暗到全無色彩,人物的形象是單一的、薄弱的,而劇中的李飛、李維明等人,都能看出他們性格的多面性,如李飛這個角色身上的弱點顯而易見,勇敢、不畏強權、率真、渴望真理,同時他也魯莽、橫衝直撞、“神經大條”,一個人絕不會是完美的。
同時,它也並不像那些一位挖掘社會陰暗面的影視作品,讓人看了對生活毫無希望,比如《我不是藥神》的結尾群眾的送行,這個結局直接來源於現實,這便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在揭示社會陰暗面的同時不能忘記給人以希望,這也是主旋律作品應有的價值觀。
符合主旋律的現實主義作品到來的有些晚,本劇和歐美成熟的劇情片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可以參考《真探》、《絕命毒師》、《毒梟》等劇作,這些劇作的成熟最關鍵的還是劇本創作。
我相信中國不缺故事,中國的故事更讓我們有興趣、有在場感,中國需要的是講故事的人,需要好的劇本。
《破冰行動》、《人民的名義》等影視劇讓我們看到題材放開後中國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的水平,他們能創作出質量較高的作品,但進步空間還是很大。
一方面題材還可以進一步放開。
最後,我很欣賞也很期待黃景瑜,從《上癮》到《紅海行動》再到《破冰行動》,這是他的轉型選擇,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至少在現在看來),和一眾小鮮肉相比,他的選擇倒是破有勇氣,在我看來也頗有智慧。
-
3 # 木瓜課堂
首先,兩部影視劇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當人們習慣了瞎編亂造的抗日神劇,以及盲目誇大的玄幻劇,突然來了這幾部寫實的現實主義影視作品,不得不說是影視界的一股清流。林城改造、大風廠改革、13吃貨省第一製毒村案件都是有章可循,讓人們感覺的非常貼近生活。
其次,這兩部劇尺度非常大。
人民的名義出現了林城、煙臺、漢東等明顯字眼,讓人們猜測發生地是否就在江蘇山東一帶;破冰行動更勝一籌,直接點名廣東省及相關機構、人設。尺度之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也充分激發了人們的獵奇心理。
最後,兩部劇都有很多老戲骨。吳剛、任達華、陸毅、張豐毅、王勁松等演員都不是小鮮肉,而是久經沙場的老戲骨,這為兩部劇的吸引力增色不少。無論是談吐、還是舉止,都不是小鮮肉可以比擬的,光王勁松在村裡那個擦眼鏡的動作,就夠他們學十年。
最近熱播的《破冰行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收視率也一路飆升,當年的《人民的名義》一開播也是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兩部劇都很優秀,而且似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很精彩,那麼你們覺得兩部劇有哪些相似點,讓你覺得特別精彩的部分,說說你的看法?
回覆列表
這兩部作品都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劇。
兩個劇的共同點是涉及到了反腐這一個重大題材。
先說《人民的名義》。
這部劇尺度之大,在中國產反腐劇中是佼佼者。電視劇開篇的侯勇教科書式的表演讓我們見識了貪官的嘴臉,那一堵人民幣牆,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震撼。
特別是劇中牽扯到了副國級官員,這一點史無前例,說明了反腐工作力度之大,之南。
再看《破冰行動》。
雖然主線是禁毒,但也涉及了貪腐,雖然目前劇情只是牽扯到公安局長和市長一級,但也觸目驚心。因為公安局長是國家強制機關的領導者,他如果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氣,那麼,帶來的後果極為嚴重。這一點和《人民的名義》有本質區別,《人民的名義》大多是經濟類犯罪,但《破冰行動》卻是刑事犯罪。
從選題來看,反腐和禁毒本就自帶吸引力,容易引起觀眾對關注,再加上製作精良,演技線上,劇情吸引人,就造就了這兩部收視與話題極高的作品。
這兩部作品雖然整體不錯,但也沒有擺脫中國產劇的弊端。
都是前期緊湊,從中間開始注水,劇情減緩,枝節過多。
再看《破冰行動》,也是同樣的問題。前幾集有美劇風格,節奏很快,看的很過癮。但是到了中段,劇情開始有點放水。特別是陳珂這個角色,人設本來就不討喜,演員演技還一般。雖然後續可能她在破案中可能會起到作用,但是她的這條線太多,太慢,會造成看的不舒服。小編遇到她的劇情直接快進,毫不影響看劇。
雖然都有瑕疵,但兩部劇都是好劇。如果去掉無謂的劇情展現,節奏再快一點,那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