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劍穿雲
-
2 # 孤葉徐飛
明朝既不存在所謂的資產階級,更不可能存在政黨,那來的什麼資產階級政黨。
東林黨只是一群自由結社計程車紳團體,因東林學社而得名,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組織。
-
3 # 賤議你讀史
東林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這種說法我覺得是很大的錯誤。
一、起源
東林黨的形成是從顧憲成開始,顧憲成因為參與太子之位的權利鬥爭,被明神宗革職。顧憲成被罷官之後,和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在東林書院講學議政,後逐漸在社會上形成影響力,吸引了很多士大夫官員的加入。起初被稱為‘‘東林學派’’,只是一個學術流派。後面,慢慢要演化成一個政治組織,也就是‘‘東林黨’’。
二、黨內成員構成
東林黨內的人員主要來自士大夫階級,也有一部分太學生和社會上持有相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一個主要由士大夫階級構成的組織,你說它會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嗎?
況且,直到明末中國才出現了資產階級萌芽,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階級隊伍。打個簡單的比喻:當時的資產階級還處於懷胎十月的時候,還沒呱呱落地,誰來代表它?
三、東林黨的政治理念
我們在逆向思維分析,假定東林黨確實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那麼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應該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我來大致的梳理下東林黨人都主張什麼。
1.政治上:要求懲辦宦官集團,革除弊政,開放言路,政務歸還六部。
2.經濟上:減輕賦稅,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的同時也重視工商業的發展。
3.科舉:打擊舞弊現象,錄取不分等級和貴賤。
4.軍事上:加強邊關防禦,特別是遼東邊防。
如果東林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那他們的政治理念中,為何卻絲毫沒有體現出維護資產階級的觀點,這不是啪啪啪打自己臉嗎。
四、性質
東林黨雖然被稱之為‘‘黨’’,但是和現在‘‘黨’’的含義完全不一樣。
它既沒有完整的章程,也沒有嚴密的體系,說到底它就是個鬆散計程車大夫團體。而且東林黨內部根據地域不同,還分為‘‘昆黨’’、‘‘齊黨’’、‘‘楚黨’’等等。
簡單的說來,你可以把東林黨看作是一個大學,而這所大學裡又分出很多個專業,就是這麼個事。
綜上所述,東林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這個觀點,根本就不成立!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不是,準確的說東林黨是官紳階級!和所謂的資產階級政黨,根本就不搭!
中國的所謂資產階級萌芽。從宋朝就開始就有了,但是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怪胎。
小資產階級(手工作坊主)是依附於官紳階級和地主階級身上,從來沒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行為,就不可能發展為一個獨立的人。
和西方出現的資產階級是不一樣,西方階級出現的資產階級。是透過大航海運動,把自己的產品向國外輸出,主要的生產物件和主要的經營物件就是資產階級的工廠。他主要以工廠為目標,產品產生效率,效率產生收益,然後用去收買政黨,收買或扶持政黨為生產銷售服務,這才叫資產階級政黨。
請分清楚官僚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定義,不是有資產就叫資產階級的。而舊大土地所有者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是歐洲社會近代化程序中的主要矛盾也有和官僚階級的矛盾!
從東林黨的表現來看,兼併土地。不願意交稅。從來沒有為資產階級說過話。沒有為生產率的高速發展做過努力。所以不是資產階級的政黨。
而代表的是地主階級和官僚階級,而當時的所謂資產階級是付著在地主階級的和官僚的身上,因為需要有官僚來幫助免稅和保護。因為其整個明朝一代官紳是不交稅的。
而所謂的手工業者也是地主階級,他們使用手工業為他們增加收入,然後買土地或者透過讀書和各種渠道進入官僚階級,並沒想到用收入再去擴大生產,提高生產率,並進行科學創新。
所以從中國的資產階級出現以後,一直就是弱小的群體,只有依符於富裕地主階級,從古至今如此,現在還有這種影子存在。還必須靠著官紳階級和地主階級來爭取利益,而讓自己站得穩,所以不可能和西方的比。
下面↓截圖是李曉鵬博士所著的《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裡的一段
不是我崇洋媚外,西方之所以進入工業化,有自然的發展過程,在西方封建思想基礎弱,而它地處歐亞非的位置,讓他容易接受各種文化的沖洗。加上奧斯曼帝國的陸上封鎖,然後只能進行了海上的貿易。貿易量的加大需要生產率的提高。生產率的提高必須要技術和人才的積累。而技術和人才必須要思想革新的改變,這就造成一系列的變化。而他們的人才是沒有辦法透過科舉進入官僚系統裡面去的。但他們可以透過他們的收入去收買官僚。所以他就必須去掙錢,去提高生產率,或投入生產裡面去。
但中國卻可以透過科舉進入官僚主義去,這就造成了競爭的方向不同。
中國自始至終在一個封閉的地域裡存在,周圍好的地盤全讓華人給佔。雖然對外貿易一直比較高,但是西方離中國太遠了,而中國只能在自己的地盤裡面提升並消耗著自己,算是不錯的,幾千年來都沒有落後,落後以後還能奮起直追,這一點作為華人我從來都是自豪的。
看下東林黨
結社講學,掌控輿論。兼併土地,海運走私。接連鉅商,減免商稅。結黨營私,朝堂爭鬥
上聯:平時袖手談心性,頭皮癢
下聯:臨事一死報君王,水太涼
橫批:眾正盈朝
典型的官紳階級!
大家認為東林代表資產階級,是因為東林掌握了大量的手工業作坊,然而他掌握了手工業作坊,不是因為要發展生產力,去佔領市場,只是為了錢。有了錢,才能繼續高官,而不是去提高生產率,也不是去為資產階級利益講話,而且是去吞併土地。
雖然東林要求降低工商業稅收,但是東林黨卻進行了海禁。
降低工商業稅收,那也是自己的利益而服務的,甚至要求降低江南農民的稅收。
沒有稅收,國家拿什麼養軍隊拿什麼去打仗,拿什麼救災,所以明朝完蛋了。
當時在對倭寇戰爭的最終勝利以後,東南沿海就出現了一片太平的景象。隆慶皇帝剛登基就宣佈放開海禁,在福建月港這個地方開收海關稅,允許海上自由貿易。到了萬曆皇帝這裡,乾脆派太監去那裡收稅,每年幾十萬兩的海關銀。
但在東林黨的要求是下恢復了海禁。
這對沿海的官僚和豪強有利,對普通商人不利,因為放開海禁,大家只要正常繳納海關稅,都可以平等地出海貿易。
但是恢復海禁,普通商人就不能出海貿易了。而特權的地方官僚,他們就掌握著執法權,想讓誰出海就讓誰出海。
這個時候對外貿易就成了由地方官僚掌握的一種特許經營權,只有官僚世家或者跟他們關係密切的豪強富商才能有這種權力,其他人想要出海就就是違法犯罪,從而壟斷海上貿易。
此外還有茶葉稅和鹽稅也是一樣的,這兩樣需要從官府那裡取得特許經營權,雖然對茶商稍微放鬆點,但大的茶葉經銷商也必須依靠政府關係,從而又變相的增加了官僚主義的特權。
為了讓利益更大化,東林黨上臺廢除稅監,浙江一年的茶葉稅稅收立刻下降到了17兩銀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
中央政府和普通工商業階層利益受損,而官紳階級卻成了壟斷者。這哪裡是在為普通的工商階級利益發言了,這純粹是佔國家的便宜,在佔工商業階級的便宜。
-
5 # 六福雅士
不是。
一,東林黨,確切稱呼應是“東林派”;閹黨,確切稱呼應是“宦官派”。
二,東林黨也好,閹黨也好,本質是朝堂上兩股勢力,是兩個官僚集團,無階級基礎,亦不為哪個階層代言。
回覆列表
不是,恰恰相反,如果拿歐洲中世紀來做對比的話,他們類似於教會那一批人,是既得利益者,屬於衛道士。真正代表資產階級的人是心學一派,以王陽明,李贄為代表,後來被黃宗羲發展,提出“工商皆本”思想。最近有部紀錄片叫《徽商》,你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