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裡乾坤
-
2 # 陽羨曉峰
基本所有朝代,宦官的權力均來源於皇權,屬於皇權的另類變種,明代要更具代表性。自古而來,政權內部勢力,能挑戰皇權的,有權臣、藩鎮、外戚後宮,他們力量的來源,要麼朝廷體制,要麼家族底蘊,要麼獨自經營,或者兼而有之。唯獨宦官的權力,寄生於皇權,如果皇帝英明神武,那宦官就無禍亂朝綱的可能,如皇帝昏庸或懦弱,宦官就會利用皇帝的法統權力興風作浪。魏忠賢表面看上去權勢熏天,實則危機四伏,他沒看清自己的權力來源,並非自己天生具備或者獨立經營而來,崇禎即位後,此人雖非雄才大略之人,卻只略施手腳就乾淨利落的把權力從魏忠賢手中奪回,因為這權力本就屬於皇帝,天啟木匠不在乎,崇禎可在乎的緊呢。只要他不再放權給太監,朝中大臣和各地督撫,包括各衙門宦官,那就只認皇帝了,魏忠賢最後迅速遭清算,也在情理之中了。
-
3 # 大喵獵奇聞
要是沒有皇帝在背後撐腰魏忠賢你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因為閹黨深知只有依附在皇帝身上得到恩寵才能有權勢、金錢,朱由校扶持魏忠賢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朝廷內的黨派,皇帝也不想看到東林黨一家獨大。
-
4 # 隨遇而安41432
魏忠賢權利大是因為,他是借用的皇權,皇帝想弄死他其實很簡單,但是天啟皇帝把他當最親近的人,信任他。他才一手遮天。真正最牛的是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宦官,掌握禁衛軍可以任意廢立皇帝。
-
5 # 太白曰
皇帝如果是權利最高的,就不會選接班人的時候還要聽大臣的話(即立長不立幼)。
實際上,文官一直在用儒家和皇權鬥爭,不同於武將兵變奪權,文官們和皇權的鬥爭,沒有硝煙,但是卻更兇險。
漢朝時,董仲舒用天人感應來限制皇權:
如果君王幹壞事,天就會感應到,然後降下災難;如果君王做了好事,天也會感應到,然後出現瑞兆。不過看東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也能知道,這種方法要求使用者頭腦聯想能力強,要看運氣,而且效果不顯著。
儒家的理學派出現後,因為大臣們的智商不夠用,忽悠不到皇帝了,所以對限制皇權的手段採取了升級,將天人感應升級為天理人性。
他們將聖人的處事行為,定為規範,將“天道”與之結合,將“人性”摻雜其中,稱之為聖人之道,並要求皇帝們執行,不然就是在違反“天道”。說到底,天道也不過是人定下來的,是儒家為了限制皇權定下了行為準則。理學就是由這樣的目的本質,和偶然性,被創立了出來,這便是後來的“程朱理學”。
明朝時期,理學在幾位皇帝的努力下,被打成了“王朝意識形態”,理學之外的所有學說,都被劃分到了“異端邪說”中,而“亞聖”孟子的思想(“弔民伐罪”),被朱元璋砍光。
朱元璋和朱棣不是一般皇帝,能控制文官集團黨政的同時,還能駕馭的了宦官集團,甚至騰出手來駕馭宦官+武館組成的錦衣衛集團。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已經看出了錦衣衛的弊端,他擔心後世的皇帝們沒有這個才能,於是廢除了錦衣衛,但他想不到朱棣當了皇帝。
朱棣的能力比朱元璋還強,不僅恢復了錦衣衛,並設立了東廠。
他拉出太子朱高熾和漢萬朱高煦的黨政,藉此讓所有的政治風波卷向他們兩個人,自己安然無事,擺脫被文官集團、宦官集團、錦衣衛,東廠等的限制,還能開疆拓土,成就明帝國的霸業。
但永樂自己強的離譜,可兒孫們顯然是沒有他厲害的,留下的廠衛是一個燙手山芋。
廠衛=東廠+錦衣衛=高階間諜組織=不用報告的皇權的使用者
後世的皇帝們,沒有朱棣的能力,怎麼保護自己?就是用廠衛了。但也說了,廠衛是不穩定因素,皇帝知道,大臣們也知道。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和武官集團,必有一高一中一低。
最先殺青的是武官集團。
作為明帝國前期最惹不了的集團,在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後,被宦官集團+文官集團坑到了井底。
剩下就是文官和宦官的鬥爭。上面的說的,文官具有限制皇權的手段,就是儒家理學,他們這些文官制定的“天理”。
內閣這個存在,就是主要的實行限制皇權的部門。
於是皇帝們自己的私事,立個貴妃,娶個媳婦,建個房子,都成為了國家的事,文官想做的是將皇帝改造成“聽話的聖人”,皇帝的私慾,統統不行。
皇帝為了制約他們,怎麼辦?
錦衣衛+宦官+狠狠揍
在文官集團不內鬥的時候,就是宦官和文官的鬥爭,但凡注意點,也能發現這個規律。
魏忠賢,能夠一手遮天,是因為他使用的是皇權,但是他不是皇帝,他還有皇帝的錦衣衛,文官呢?他們可以管皇帝,管不了有皇權+錦衣衛的魏忠賢,或者說是魏忠賢代表的宦官集團。
於是文官集團找到了內閣,這個可以改變國家政策,限制皇帝的機構,並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和支援。
於是皇帝找到了司禮監,這個和內閣分庭抗禮的位置,也賦予了皇權。
這又是一個新的戰場。
如果皇帝不這樣玩,明朝會怎麼樣?
沒有了魏忠賢,崇禎對付文官一點手段都沒有,他能殺一些,但是不敢多殺,他能欺負武官,但是欺負不了文官,因為他要顧及自己在這些文官眼中的名聲,他也害怕在這些文官寫下的史書中,自己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乃至武官集團和錦衣衛,都會腐化,歷朝歷代也都有黨政,但皇帝只要不瞎玩,基本什麼事都沒。一時的宦官、奸臣當道,但他們畢竟只是一小部分人,造成的破壞,對於大一統王朝來說不算什麼,出現一兩個有些能力皇帝就能輕鬆解決:
成化留下一個爛攤子,弘治中興
正德留下一個爛攤子,嘉靖中興
嘉靖留下一個爛攤子,萬曆中興
萬曆留下一個爛攤子,天啟不行,靠著魏忠賢勉強過
天啟駕崩後,崇禎打落馬宦官集團,自己兢兢業業,為何亡國了?
因為王朝壽命到了,王朝之所以不過三百年,因為黨政的文官腐敗到根了,武官集團腐敗+菜雞了,而你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宦官的奸臣同時期只出現一人(或者說少許人),因為得到宦官集團力量,和皇權支援的,只有皇帝信任/寵信的宦官。
事實證明了,宦官集團對王朝造成的傷害少於任何一個集團,明朝靠著宦官集團制約文官集團,從永樂後代開始,皇帝們重用宦官,因為皇帝們都不傻,宦官一個人,破壞量小,他也管不了皇帝,這是關鍵。而且貪汙再多,也還是皇帝的,他用不了。
崇禎的政治能力可能最遜色的,因為他是自己站出來和文官集團打,而文官有一百種天理教你做“聽話的聖人”。
以上——
按照明朝歷史訴說,可能套用不到別的王朝。
-
6 # 安定郡小書生
魏忠賢作為明末專權的大太監,能夠肆意橫行,恰恰就體現了皇權的無上權威。
魏忠賢的專權離不開皇帝的放縱、支援,明朝太監專權不同於其他朝代太監專權。明朝太監無論如何專權,皇權始終控制在皇帝的手中,不存在皇帝被徹底架空的情況。
相反,明朝江南士族的崛起,對中央集權形成了威脅。他們經濟上控制中央稅收,政治上士族抱團,文化上書院盛行,最終形成“東林黨”。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對魏忠賢、客氏的無限信任,透過魏忠賢控制廠衛,作為皇帝的爪牙為其服務。
魏忠賢的專權離不開明熹宗朱由校的支援,所以魏忠賢非常害怕皇帝的。每次有大臣彈劾的奏章遞到皇帝跟前時,魏忠賢都非常害怕的,然後百般討好換去皇帝的繼續支援。
魏忠賢對皇權的威脅很小,離開皇帝的支援就會很快淪為人人喊打的地步。這也是崇禎即位後,立刻懲辦魏忠賢的原因。①魏忠賢相比士族集團很容易解決;②懲辦魏忠賢能換取士族集團的支援。可惜到最後,崇禎還是與士族集團鬧掰了,不得不繼續依靠太監,可沒有一個能像魏忠賢一樣的起到緩衝作用的角色。
回覆列表
明朝有一個宦官的24衙門。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後,後來的皇帝不像他那麼勤政,在外形成了內閣制,在內有了24衙門。其中權力最大的是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魏忠賢做過秉筆太監。
當時皇帝是朱由校,就是崇禎的哥哥,有名的木匠皇帝,受到引誘,成天就想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