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喀喇訪客957
-
2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關於“輸了一場戰役,卻贏得戰略勝利”的話題,也可以理解為“贏得一場戰役,卻輸掉一場戰爭”。估計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蘇德戰爭中的基輔戰役,德軍在這場軍事史上最大的合圍戰中殲滅了66萬蘇軍部隊,但因此拖延了進攻莫斯科的腳步,使得德軍未能在冬季到來前攻佔蘇聯首都,被後世認為失去了贏得戰爭的唯一機會。其實,關於基輔戰役的必要性和對戰局走向的影響,至今存在很大的爭論,認為希特勒決策錯誤的觀點大抵是基於德軍兵敗莫斯科的結果得出的論斷,假設沒有基輔戰役,德軍就能夠在冬季到來前拿下莫斯科嗎?其實這也是一個有待商榷的話題,考慮到德軍後勤的脆弱,俄國秋季雨雪天氣的影響,蘇軍的持續反擊和防禦作戰,以及可能爆發的巷戰,德軍在冬季前攻佔莫斯科的可能性其實並不高,而且還要考慮如果不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的重兵集團,又如何保證進攻莫斯科的側翼安全?再進一步說,就算丟失了莫斯科,蘇聯就會屈膝投降嗎?不要忘記,在1812年戰爭中,拿破崙是拿下了莫斯科,卻最終敗走。就蘇軍而言,基輔戰役的慘敗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假如能夠及時放棄基輔並撤退,不僅可以為1942年秋冬季的防禦作戰儲存相當多的力量,而讓德軍合圍的企圖落空,同樣可以拖延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步伐,而不像現實中那樣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
在1941年基輔戰役中被德軍俘獲的大量蘇軍官兵。
太平洋戰場上的薩沃島海戰估計是另一個可以備選的戰例。1942年8月8日到9日夜間,日軍艦隊突襲瓜島,一舉擊沉盟軍4艘重巡洋艦,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但是日軍指揮官三川軍一懾於美軍航母的威脅,連夜撤退,沒有襲擊美軍錨地內的運輸船,後來被視為日軍的一大失誤。有種觀點認為,假如三川艦隊大膽突進,摧毀運輸船隊,很可能使美軍難以在瓜島立足,從而避免讓日軍陷入日後殘酷的消耗戰,因此日軍雖然贏得了海戰的勝利,卻失去了扭轉瓜島戰役程序的關鍵機會。不過,對此筆者也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如果三川選擇繼續突擊,那麼他是否有能力摧毀運輸船隊呢?即便是遭到重創,美軍在瓜島水域依然還有相當數量的戰艦,足以對日軍實施阻擊行動;其次,就算運輸船隊被毀,美軍就會放棄作戰,引兵撤退嗎?同樣也未必。當時,陸戰一師上萬人已經登陸瓜島,美華人不會棄之不顧,就算撤退也要組織船隊才行,那麼反而言之也可以繼續運送補給增援,將戰鬥進行到底。最後,瓜島打成消耗戰完全是日本人自找的,死盯住瓜島不放,為了面子問題要奪回瓜島,又輕敵自大,行動遲緩,海陸缺乏協同,最後白白賠進去陸海軍的精銳部隊。而且,就算日軍成功奪回瓜島,在太平洋上還有第二個、第三個瓜島,日本人根本耗不起。
描繪1942年8月薩沃島海戰的畫作,這是日本海軍最大的勝利之一,但也是瓜島戰敗的開始。
戰爭史上真正符合“輸了一場戰役,卻贏得戰略勝利”的戰役還是很多的,筆者就舉兩個戰例。一個是1812年衛國戰爭中的博羅季諾會戰。這場戰役爆發於莫斯科以西120公里的博羅季諾,是拿破崙徵俄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戰鬥。當時,由於俄國實施堅壁清野政策,拿破崙大軍陷入後勤危機,急切尋求俄軍主力決戰,而俄軍在積蓄力量後在博羅季諾依託事先構築的野戰陣地迎擊法軍,力圖消耗其兵力,扭轉戰局,雙方總共投入了28萬兵力,展開空前激烈的廝殺,最終法軍攻克了俄軍陣地,令俄軍蒙受了44000人的損失,但法軍也遭受35000人的傷亡,但俄軍適時撤退,儲存了實力,而法軍雖然贏得了會戰,但殲滅俄軍主力的意圖落空,實力損耗嚴重,俄軍雖然敗退,卻贏得了戰略優勢。
描繪1812年9月博羅季諾會戰的油畫,這場戰役是拿破崙徵俄戰爭的轉折點。
另一個戰例就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武漢會戰。1938年春季,日軍在取得淞滬會戰、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勝利後,集結40萬大軍沿長江兩岸繼續大舉西進,妄圖奪取華中重鎮武漢,迫使國民政府投降。中國軍隊則集中100萬兵力,採取“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策略,依託武漢以東廣大地區的山地河網地形,頑強抗擊,節節抵抗,嚴重遲滯了日軍的進攻,甚至取得了著名的萬家嶺大捷,重創日軍第106師團,使得戰役程序遠遠超出了日軍的預計。雖然日軍憑藉海空優勢和火力優勢,最終佔領了武漢,但中國軍隊成功實現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消耗了侵華日軍的進攻力量。在武漢會戰後,日軍迫於兵力不足,無力繼續向西進攻四川,抗日戰爭由此轉入相持階段。
在1938年武漢會戰中向日軍開火的中國軍隊迫擊炮部隊。
-
3 # 石海釣沉
贏得一兩場戰役卻輸掉整個國家大戰略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但影響最深遠的,當屬一戰初期德軍的表演。
二十世紀初,為了能在東西兩線取得勝利,贏得未來世界格局的巔峰寶座,德國特意制定了施裡芬計劃。
具體而言,就是在東普魯士和西線德法邊境一帶採取守勢,必要時可放棄領土,同時集結九成的優勢兵力橫掃比利時和荷蘭,然後從法比邊境殺入法國,直取巴黎。整個戰役預計四十天完成,然後西線德軍利用完善的鐵路運輸網路從西線調往東線,將正深入德國腹地的沙俄軍隊打敗。
客觀而言,這個計劃儘管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對部隊推進速度做出的硬性規定,幾乎一開始就變成了不可能,還有對俄國的動員能力和速度做出了錯誤估計,等等。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又是德國唯一能利用內線作戰優勢戰勝幾大強敵的辦法。
1914年8月,一戰終於爆發,形勢正像當年德軍總參謀部預想的那樣,德國陷入俄法兩國兩面夾擊之中,施裡芬計劃正式上演。但負責總指揮的總參謀長小毛奇卻先後犯了兩個錯誤,贏得了兩次勝利,卻輸掉了整個戰役。
一是在德法邊境地區,負責節節後退牽制住法軍主力的方面軍司令,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本來的任務是牽制住法軍主力,等待右翼德軍主力衝過比利時再兩下夾擊。但由於不甘心自己的部隊一開局就一路後撤,他硬逼著小毛奇修改計劃,讓自己的部隊轉守為攻,發動了洛林戰役,取得消滅法軍十多萬人的勝利,他也因此成為一戰名將 。但卻放跑了法軍主力,法軍一路後撤到了德法邊境地區,正好擋住了從比利時殺過來的德軍主力去路上。
欲知更多詳情,請搜尋本人主講的《一戰風雲》系列節目,或借閱購買《天變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年祭》。
-
4 # asiavikin雜談
那必須得說1968年的春節攻勢啊。
武元甲同志1968年農曆春節在南越發動了一輪攻勢。但是西貢、順化、溪山這幾個主要戰場都沒得手。比如越共襲擊美國大使館那一檔子:早上發動襲擊,才10點不到就給全滅了。順化市打了幾乎整個二月份,越共的死傷比美軍和南越政府軍高出一個數量級,順化城打成廢墟又還給南越了。溪山戰鬥打了兩個半月,簡直血流成河還是讓美軍救下了溪山基地。
可架不住美國的新聞記者們的神助攻,直播出去的血腥的戰爭畫面可把美國老百姓嚇呆了:士兵的哭喊,平民的屍體,被爆頭的越共,燃燒的城市……刺激啊!帶感啊!慢著,慢著,特麼這是一場我們正在打贏的戰爭麼?約翰遜總統、麥克納馬拉部長大人你們倒來解釋解釋!
美國老百姓並不傻,他們從電視上看到的和他們之前從官方得到的形成了巨大反差。如果越共如美國官方所說正在被削弱,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發動這麼大一場攻勢。這場北越發動的攻勢其實直指美國官方長期以來虛構的勝利,而電視直播使普通老百姓看到了所謂的勝利其實毫無根據,而戰爭按照美國意願結束的前景遙遙無期。這才是讓美華人崩潰的原因。如果沒有春節攻勢把這些現實呈現在美華人面前,他們也遲早會認識到這一點。而美國的新聞機構把這段時間給大大縮短了。
這就是春節攻勢于越南戰爭中的意義所在,也是對於從那以後的所有游擊戰領導者的意義所在:你的勝利不取決於某一場戰鬥的輸贏,甚至也不取決於一段時間裡多場戰鬥的輸贏,而是取決於你堅持的時間。你堅持得越久,你的勝算就越大。
回覆列表
一戰時,英德日德蘭大海戰,戰術上德國勝了,損失小於英國。但是英國成功把德艦隊封堵在北海之內,完成了戰略封鎖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