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田農夫
-
2 # 啞者或已成翁
【漸成衰老說婚戀①⑥】
我只想從一個老男人的角度,說說自己對於一些女性、婚後誓言的理解。
傳說莊子有一次外出,見到個婦人用力扇一個新墳,怪而問之,才知婦人之夫死前留有遺言:
“墳土幹了,才可改嫁。”
莊子回到家後,將此事告妻,其妻田氏大罵那個婦人不貞,發誓說:
“你如果死了,我一定不嫁二夫。”
過了幾天,莊子假死,並化身為帥哥楚王孫勾搭其妻。
田氏經不起考驗,後來愧而自盡。
田氏賭咒發誓,只表明了她當時深愛著丈夫。
一切誓言,都是基於發誓當時的具體環境。
莊子死了,這個誓言也就無意義了,沒有理由要活人守著死誓。
那麼,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妻子的誓言就可靠嗎?也未必的;只能說,良心上會受到一些約束。
因為同樣的理由,誓言只基於當時的一些具體情境,僅僅只是表明當時發誓的心情是真實的。
可是到了後來,莊子妻遇到了楚王孫,現代人遇到了一段新感情——總之,很頭痛,又說是什麼“生死相許”呢。
比如說,發現了價值觀不同、性格嚴重衝突,就會淡忘了曾經有過的誓言——總之,很頭痛,說是再在一起,就是彼此一種無盡頭的折磨呢。
感情的深化或者沒落,是一種自然的過程,總會遵循感情發展的規律。
從莊子的這個故事裡,我們還看到了他的一種愚蠢;這就是不應該設下這個騙局試探妻子。
因為,他不能強求其妻,做她做不到的事,守寡是很困難的;如果他是強逼妻子發誓,則要明白: 有強迫,就有謊言。
當然,故事為編造;莊子是古今少有的達人,豈會如此迂腐不通?
-
3 # Lan出入平安
關於誓言這個問題你相信嗎?“不相信”我相信現實,夢誰都會做,誓言誰都會說,最重要的是誠實誠信承擔責任了,就沒時間去做夢,誓言僅是一個美好的童話,在現實社會里沒童話,只有努力換來現實才是真的,才令人相信。凡事不要太認真,不要的什麼事情都想的那麼天真的,不要相信什麼誓言,直到成真才能相信,因為誓言都是不可靠的,相信誓言旦旦的發誓的說我怎樣做的,都是騙三歲小孩的兒童兒戲,千萬不要相信,那些都是不過是騙人的鬼話,等到你發現誓言真的是空話以後,發現受騙以後,你才真正的能夠體會到人的虛偽和欺騙,相信真實事,做好真實事。每個人都喜歡永恆,每個人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想到永恆的問題,事實上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時候,誓言都沒有實現,但是誓言動人的只是發誓的那個瞬間,如果當時想的是天荒地老,那麼也不用誓言了,至少永恆,會有的,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彼此相信,不用猜疑彼此的,真正的相信更不用誓言來掩飾。其實誓言只是一種承諾的形式罷了,有時候沒必要太相信誓言這東西,只要對方成實,而這些誓言,順其自然就好,不要總是相信誓言,這樣的其實更難受。有些人的誓言還是相信能做到的,有些人的誓言完全不能相信,其實誓言這東西,當它被說出口的時候,我們已經清楚其可信度,恰如人情冷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一個對你發誓時,應該知道了,相信不相信,完全不符合未來難以預測,對於誓言早醒早好,世上沒有一件事是我們可以預測的,對於未來,不要去想,只記住,至少這一刻是真的,輕易許下自己的誓言驚天動地,違背時候就像一場空話,所以說還是要先自沉穩而後愛人,在生活中不管什麼事情不是靠誓言,而是全靠誠實誠信。
-
4 # 雲遊四海578
我相信誓言。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儀式,代表一個人真誠的的心靈。彷彿能與上天溝通,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間未到。你發了誓,就要堅決去做,不論遇到多大險阻,都不能憂豫,反悔,違背了誓言就代表違背了自己的良心。人雖小,誓言不會變。現在電視上經常演,兩個小朋友的遊戲,勾手手,一百年不許變。但是大了以後,又有幾人能做到。天地良心,能不能做到,成年人把一切都看穿了。認為小小的誓言,無足輕重,真正把它當真的人完全是傻瓜。可是人群確實需要無數個傻瓜,我就是其中一員,信守承諾,就是我的做人之本。學習國學的首要就是學會做人,明理誠信,言出必行,行必果。如果每天假話連篇,可能得意一時,能否堅持到最後?過去人講,一輩聰明,一輩瓜。輩輩聰明出啞巴。稜裡稜騰一大撂,精明憐俐沒一個!最後發現精明憐俐的一部分提前走了,一部分限制自由關起來了,滿大街都是平平常常,傻不拉幾的笨漢孑。我從來就崇拜老實人,信守諾言,不耍奸溜滑,有一門養家餬口的本領,過好自己的日孑,其他過高的祈求,心理不會去想!這就尤知你給自己的人發誓一樣,父母對你好,你會孝順父母嗎?你能和弟兄姊妹們永久的把關係處好,不翻臉嗎?你對自己的愛人,發過幾回誓言,做到了嗎?當你不停的發誓時,你心裡的最愛也在不停的變,對方會愛你嗎?你在大家的心目中,活脫脫一個騙子。連自家人都敢騙,何況外人。桃圓三結義,講一個忠義,三個異姓兄弟比親兄弟還親。當曹操把劉備的兩個妻子同關羽放到一個屋簷下時,丈義的關公抗起大刀,在門口站崗放哨。才會出現後來的出五關,斬六將,千古名揚!當一個人說話不算數,發誓不執行時,你的幸福生活就到頭了。這就是,人在做,天在看。百事孝為先,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還會忠君愛國嗎?誓言發得再響,也是一句空話。如果不能行守承諾,人生終將一空,厄運會不時光顧於你,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啊!
-
5 # 閒人渡舟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不要執著於是否相信別人的誓言 。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咬著別人說過的話不放,是小人行徑。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做該做的事就好,沒必要抓著別人的話或者做過的事折騰個究竟。
許下誓言的人,若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貌似是個好事,但是究竟是什麼事情呢?如果這件事違背了道德,甚至對他人有害,難道還要去做?秦國的時候,國家禁止私人擁有鐵器,只有官吏家裡才能有鐵質刀具,而且不能外借,有一個人做小官的人,家裡就有一把鐵質刀具,在路上遇到自己非常要好的發小,這個發小說,自己撿到一隻摔死的野豬,準備剖來吃肉,想跟他借刀具。小官吏說:那你晚上悄悄來拿,早上之前還給我。小官吏回家之後,拿出刀具放在桌上等晚上發小來拿。僕人看到問他,小官吏就說了發小的事情,僕人說發小是騙他的。說前幾天他和官吏的發小還有幾個人一起賭博,其間發生了爭執,那個發小和一個人打了起來,後來還揚言要殺了對方。然後又說,現在正是冬天,野豬早就跑進深山了,怎麼可能在這附近活動?官吏恍然大悟。晚上那個發小來了。官吏食言不肯借給他刀具,發小大怒,罵他言而無信。小官吏說:我原本冒著不能出借鐵器的法律,要把刀借給你,是顧及我們的友誼。但是知道你借去是要殺人,這就超過了友誼的範圍,如果你因此侮辱我,那我們這朋友也就不必做了。於是那個發小悻悻而歸。
這個故事有三個關鍵點:
一,許下諾言的前提是否正當?想這裡面發小是想去殺人而騙他借刀,難道還要堅持說到做到?也就是如果誓言的成立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是否合理很重要。
二,許下誓言之後,原本的事情出現了變化,難道還要堅持最初的原則?知道對方是要去殺人,還要恪守諾言把兇器借給對方,這樣難道合理?
三,別人違背的許諾,你還咬著不放,不論這許諾是否合理,幹嘛要讓自己一臉小人相?這是風度,也是自尊。
因此,對於誓言,我們知道就好,兌現固然是好事,但若果反悔,我們也不必太執著,更不用抓著不放,弄得自己一臉氣急敗壞的樣子。
回覆列表
是因為不夠相信才有誓言。誓言有時是一種契約,有時是讓人心驚膽寒的承諾,有時是誓死捍衛的目標。
誓言是對自己的相信。而不是相信別人。當然知道相信的人的誓言是可以相信的,對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只能聽其言觀其行。
對於集體宣誓的必須有第三方強制約束。在他毀約的時候會失去道義上的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