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氣調神

    天理就是私慾,什麼是天理?天理不是上天告訴人類的,而是人類根據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需求製造出來的。從朱熹存天理,滅人慾開始,天理就變成了個人攻擊他人的武器,飽覽私慾的工具。宋朝明朝都相信天理,最後被私慾之人出賣國家而滅亡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就不說天理了,而是講法律法規。制約人之私慾的只能是法律,而不是天理。

  • 2 # 成城路上

    天理和私慾本不是一對矛盾,有了存天理滅私語之說,才走在了一起。

    天理,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法門,儒家把天理看作本然之性,亦指自然的法則,所以天理主要指規律,也包括人們按規律辦事的能力。

    按規律,私慾就可以引導,調整,而不是一滅了之。當然,也不可膨脹私慾,“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謝謝邀請!首先天理,可以理解為人類征服與改造自然時認識到的自然規律;個人認為天理屬道德範疇,是意識問題,這裡面有大家共同遵守的慣例。往往,我們說誰違背天理是指責他或忘恩負義或忤逆不孝或不事勞動或冒犯天條。其實,如果芸芸眾生如果不觸犯法律,天理的力量是昭示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遵守為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私慾,往往用為貶義,介紹人的性格時提到某某人有私慾,大概是說,他處事不公、行為不端、貪汙腐化、任人唯親、甚至心術不正沒有原則地謀取私利。但我個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慾、要衣行住宿,所以,有自私的慾望無可厚非,這裡面有個度。恰如其分為美 ,自私自利會失去公信力、讓人步入眾叛親離、六親不認的絕境。

    要論述二者的關係應該牽涉好多哲學問題,就目前字面意義,我認為遵從天理就要抑制私慾,克己復禮就是例證。如果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確是遵循天理、與人類和自然相處的正確意識。那麼,排除私慾雜念、杜絕不良慾望,根除邪惡觀念、遵從科學理論進入社會實踐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從這個方面看,天理與私慾是意識形態中對立的兩個概念。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讓天理的光輝照亮人類社會,首先要懂得天道酬勤,不能不勞而獲。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在現實生活中探尋與發現天理,提高思想覺悟、提升個人素質、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目標,達到正確途徑獲取功名利祿、隱匿聲色犬馬、力爭我日三省吾身、提高辨別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內涵!這樣才能擺正心態:誠懇天理、排除私慾。

  • 4 # 逍遙散道

    說天理不得不說(道),天理是(道)的整理和理解的途徑是探索發現和理睬道的研究道的過程!但是研究道的部分,不是全部,要是把天理拆開就是非常完美,我先說說拆開和字理解,待會在聊合在一起的天理,我們可以從字面理解天理,天代表天空、八卦代乾、陰陽代表陽、清濁代表清、等等,就是代表美好的是天!理是理解、理物、觀理、等等,總而言之、理就是你不理他、他不理你;天理是就是探索自然部分規律和規則和人們常說的命和預言,為什麼這麼說了?天理是觀察天之變化、地之動象,地有動天必顯,風雨雷電等等,天空必有感,有感觀其理了其妙解其理!好像命和天理沒有關係,中國古人常說天人合一,應該是天地人合一,但是古人為什麼把地忽略的?現在人都知道宇宙,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星辰,這是古人的智慧!還是說說命和預言;古人在長時間研究發現在什麼時辰什麼日期出生的人的命有些相似就有了預言術,總而言之天理是探索道的部分,道包容萬物、天理是探索天道,不是道包容萬物的(道理),下面我說說私慾;私慾也是道的一種,人要吃要喝還要生理需求等等!這個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這些也沒關係孟子傳中說王啊你貪財好色好殺都沒關係,儒家有句非常經典的話叫做已屬不易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不要勉強別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你要想到你的子民,我今天有生理需求的,你要想到你的子民有沒有娶媳婦,你貪財你要考慮你的子民有沒有錢用,家中接不接的開鍋,你好殺,殺該殺之人,如果只考慮自己,為了滿足自己的殺人慾望見人就殺,這種私慾無求就是衣冠禽獸不如!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們的譴謫,有私慾沒關係,要會逆來順受,不要逆來逆受就好,不要過分就好,要會考慮到別人,是人都有私慾,聖人也有,總而言之好自為之,慈悲慈悲!

  • 5 # 肥嘟嘟的小不理

    有回答說“天理”可以看作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自然規律,這是錯誤的。首先,即使是今天,我們也不再提倡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了,教材內容已經換了;其次,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是近代科學所提倡的,不但與古代中國,即使和古代歐洲的思想相比也是格格不入。

    天理

    宋明理學所說的天理,主要指事物執行的規律,萬事萬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如房子有房子的理,張三有張三的理,天、地之所以如此,也有它們自己的理,這種理類似西方人所說的形而上學的物件——純形式。

    人慾

    1、早期的“欲”

    孔子曾經引用過一句古話“無欲則剛”,又說我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欲”這個概念在先秦一般會加上主語,如“吾欲”、“王之所欲”、“人之所欲”,這樣的用法一般是沒有貶義的。但像孟子說的“寡慾”,《莊子》、《老子》對於“去欲”的提倡,這裡的“欲”卻是一種貶義,尤其是老子和莊子後學,對慾望是完全排斥的。

    2、宋明理學以前的“情和欲”

    之後,一直到宋明理學以前,“情”這個概念成了主流,“聖人無情還是有情”,乃魏晉玄學中爭論極為激烈的一個命題。

    3、宋明理學的天理-人慾

    在宋明理學的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以前,不僅僅是佛教,即使是學術圈子(當時佛教也很有學術價值,總的來看佛教也可以列入學術團體)內,也很排斥“情”和“欲”,這時候都是完全棄絕的,不留餘地。

    因此,說宋明理學把天理人慾完全對立起來,那不過是出於對中哲史或中國思想史的無知。

    實際上,宋明理學提出天理人慾的問題,就是為了批判當時流行的釋老“無情”(情惡)和“無慾”(欲惡)說。宋明理學指出,人類基本的生理慾望完全出自於天性。

    理學的論證是:人的本性出自天理和天地之氣,所以有慾望是正常的,人無法消滅基本的生理慾望,如夫妻、吃飯等。故而,人必須去除三妻四妾的慾望,留下一夫一妻的慾望,或避免山珍海味,而應粗茶淡飯。

    至於有人說,這些觀點沒有觸動實質,雖然批判,但改變不了事實。那我想請問一點,世界上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完全做到了這一點呢?我覺得桑德爾有句話講的很好,他說我雖然教你們公正是什麼,卻不意味著結果上你一定會走向公正。事實上,如果我們承認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與他的自由意志以及他自身的經歷有重大關聯的話,那麼把批判和理論當成改變國家和世界的終極武器無疑會很可笑。即便某些人或科學家不承認人具備自由意志,也無法反駁人的經歷具備多樣性,否則世界上會是同樣的馬克思,同樣的哈耶克,同樣的羅爾斯,同樣的聖人和哲學家——這些事情可能嗎?從來沒有過。

  • 6 # 君子蘭36101

    顧名思義,天理即天之理而非人之理!天理至公!所以孫文說:天下為公!天理至哲!天公的智慧非是人能完全滲透的!至於改造世界的話,若非至偉至哲之人是不可說的!現如今至偉至哲之人不在了,也就沒人敢再說了,這也是自然!

  • 7 # 哈嘍我是派大星i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

    朱熹是宋明理學的代表人,他認為人不應該有私慾。此處“人慾”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如私慾、淫慾、貪慾等,這些慾望是要革除的!其實,理學認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即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人慾”即是“天理”——此處人慾即天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的慾望要有一個度!

  • 8 # 代用名

    天理和人慾是什麼關係?

    兩者沒關係,“天理與人慾不併立。”

    客觀循於理無私慾之參雜便是天理,但因己見之私慾起念就是人慾。天理人慾只在瞬間意念做法行去而定…但此“定”且在無意間而產生…無我之私就能行於天理,有我己私見雜便步入人慾。

    理學看似實,其不然而虛也。

    心學看似虛,其不然且實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塘養殖什麼魚最好養,計劃怎麼寫?方案怎麼拿?